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87节

〔21〕 《传》:指《论语》,《论语》是孔子门人和后人所记,与孔子删定的《经》有区别,因称为《传》。“其身正”四句:见于《论语·子路》。

〔22〕 悛悛(xún巡):诚谨貌。鄙人:乡野之人。

〔23〕 “桃李”两句:桃李不会自我宣传,人们自会去树下赏花摘果,(以致)在树下踏出一条道路来。  (芦 荻 注)


报任安书

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汉武帝晚年信任江充,江充诬陷戾太子刘据。刘据被迫起兵讨江充,兵败自杀。刘据起兵时,任安接受了他的命令,因而被判处死刑。任安在狱中时致信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的责任,出面援救自己。司马迁曾因为替李陵说话,遭受了残酷的宫刑,鉴于以往的教训,认为即使出面援救也无济于事,所以对任安的要求十分为难,久久没有答复,只是在任安就要被处决时,才写了这封回信。

在这封信里,司马迁以无限激愤的心情,述说了自己蒙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久久郁积在内心的痛苦和愤懑,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喜怒无常、是非不明、贤愚不分的昏庸窳陋的本质;同时又引用了许多命运坎坷而德才杰出的历史人物以自励,决心忍辱负重,完成自己的历史著作,表现出对暴力摧残和黑暗政治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窥见他后期创作《史记》时的一些思想情况。但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也为李陵在对敌斗争中的变节投降的行为作了辩护,这是不对的。

这篇文章从对任安的来信久久不回复的原因写起,述说不幸,抒发痛苦,揭露黑暗,表明决心。举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为例证,文思纵横开阔,情怀郁勃磊落,其中由于不时运用排句、叠句,更使气势起伏跌宕,浑然一体,具有极大的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量。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1〕 :曩者 〔2〕 辱赐书 〔3〕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4〕 ,意气勤勤恳恳 〔5〕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6〕 ,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 〔7〕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 〔8〕 ,动而见尤 〔9〕 ,欲益反损 〔10〕 ,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 〔11〕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12〕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13〕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14〕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15〕 ,虽才怀随和 〔16〕 ,行若由夷 〔17〕 ,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 〔18〕 耳。书辞宜答 〔19〕 ,会东从上来 〔20〕 ,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 〔21〕 ,得竭志意 〔22〕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23〕 ,仆又薄从上雍 〔24〕 ,恐卒然不可为讳 〔25〕 ,是仆终巳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26〕 ,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27〕 。请略陈固陋 〔28〕 ,阙然 〔29〕 久不报,幸勿为过 〔30〕 。

注释

〔1〕 “太史公”两句:太史公是汉代太史令(史官)官名的通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谈死,司马迁继为太史令。写作本文,是在司马迁受刑以后,这时迁任中书令之职,已不做史官了。牛马走:仆役之意,表示自己为给太史公供奔走的仆人,是司马迁自谦之词。足下:书信中对人的尊敬的称呼。

〔2〕 曩者:曩(nǎnɡ攮),从前,过去。者,语助词。

〔3〕 辱赐书:接受别人的书信或物品,常称“辱赐……”,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一种屈辱。这是古人书函中常用的客套语。

〔4〕 “教以”两句:务,责任、义务。任安给司马迁的信中,教他待人接物要谨慎、郑重,并负起向朝廷推荐贤能人士的责任。任安的意思实际是希望司马迁出面援救自己。

〔5〕 意气勤勤恳恳:意指任安的来信态度诚挚、恳切。

〔6〕 “若望”两句:望,抱怨、责备。相师,遵从、效法。而,如同。流俗人,世俗人、平庸的人。两句意为:(来信)好像抱怨我不遵从你的教诲,把它看做如同庸夫俗子的意见。

〔7〕 罢:同“疲”,疲惫;驽(nǔ奴):劣马。罢驽:比喻才能庸劣的人。

〔8〕 身残:指身受宫刑。处秽:处于污浊的环境中。

〔9〕 动而见尤:动辄即被别人指责。

〔10〕 欲益反损:想要做一些有益之事,反而招来损害。

〔11〕 “是以”句:因此,内心独自抑郁不乐,没有知心的人可以对之倾诉。郁悒,忧愁苦闷。

〔12〕 “谁为”两句:为谁去做,教谁来听。司马迁引用这句谚语来说明自己虽欲有所作为,但缺乏知音,没有人理解自己。

〔13〕 伯牙:春秋时鼓琴技艺精良的人,钟子期是唯一能欣赏、理解他的琴音的人,他们遂成知己,钟子期死,伯牙即破琴絶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列子·汤问》。

〔14〕 说(yuè悦):同“悦”,喜欢,宠爱之意。容:打扮。

〔15〕 大质已亏缺:身体已遭受到了创伤,指自己受到了宫刑。

〔16〕 随和:随侯珠,和氏璧。见本书页一三四注〔二〕。

〔17〕 由:许由。夷:伯夷。相传许由和伯夷都是古代品行高洁的隐士。

〔18〕 自点:犹耻辱,屈辱。

〔19〕 书辞宜答:指应该回答任安的来信。

〔20〕 会:恰好。上:指汉武帝。这句意即:恰好随从汉武帝东巡回来。

〔21〕 卒卒(cù cù促促):仓猝、匆急之意。须臾:片刻、一会儿。闲:空闲。

〔22〕 得竭志意:能够竭尽自己的心愿,指回信。

〔23〕 涉旬月,迫季冬:旬,十天为一旬。涉旬月:再隔一月。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汉代以冬季为处决犯人的季节。全句意即:再隔一月,就是任安被处决行刑的日子。

〔24〕 薄:逼迫,引申有“必须”之意。意即:自己又必须随从皇帝,前往雍(今河南沁阳东北)地。

〔25〕 卒然不可为讳:骤然间死去。卒,同“猝”。不可讳,不可避免,指死。

〔26〕 终巳(sì四):终于之意。懑:烦闷。晓:告谕。左右:指任安。

〔27〕 长逝者:死去的人。因为任安要被处死已是肯定的事情,所以用长逝者指称他。这句接上句意为:自己若不回信作答,则以后就不能抒发自己的愤懑使任安知道,而任安也因为得不到复信,死后会抱恨无穷。

〔28〕 固陋:鄙陋。此处可引申为心事、苦衷,是自谦之词。

〔29〕 阙然:指隔得久。

〔30〕 “幸勿”句:希望不见责。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 〔1〕 也;爱施者,仁之端 〔2〕 也;取与者,义之表 〔3〕 也;耻辱者,勇之决 〔4〕 也;立名者,行之极 〔5〕 也。士有此五者 〔6〕 ,然后可以托 〔7〕 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 〔8〕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 〔9〕 ,诟 〔10〕 莫大于宫刑 〔11〕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12〕 ,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13〕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14〕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15〕 :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 〔16〕 ,莫不伤气 〔17〕 ,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18〕 !仆赖先人绪业 〔19〕 ,得待罪辇毂下 〔20〕 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 〔21〕 :上之不能纳忠效信 〔22〕 ,有奇策才力 〔23〕 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 〔24〕 ,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25〕 ;外之又不能备行伍 〔26〕 ,攻城野战,有斩将搴 〔27〕 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 〔28〕 ,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 〔29〕 ,可见于此矣!向者 〔30〕 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 〔31〕 ,陪外廷末议 〔32〕 ,不以此时引维纲 〔33〕 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 〔34〕 ,在阘茸 〔35〕 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延、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注释

〔1〕 符:法则、标志。

〔2〕 端:开端,起点。

〔3〕 表:表现。
首节 上一节 87/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