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74节

注释

〔1〕 庆卿:齐有庆氏,疑即荆轲之本姓。庆与荆音相近,燕人叫他荆卿,也许是由于方音关系。

〔2〕 之:往。

〔3〕 卿: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4〕 卫元君:卫国第四十一君,在位二十二年(前二五一——前二三○)。此时,卫国已沦为魏国的附庸。

〔5〕 东郡:郡治在今河南省濮阳,郡境包括现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附近地区。

〔6〕 支属:亲属。野王:卫地名,在今河南省沁阳。

〔7〕 榆次:赵地,在今山西省榆次。

〔8〕 盖聂(ɡě niè葛涅):战国时代的一个勇士,通剑术。怒而目之:愤怒地瞪了他一眼。

〔9〕 曩(nǎnɡ囊)者:前些时候。

〔10〕 “试往”三句:试着去找找看,我曾瞪他一眼,恐他不敢停留,已离开了。

〔11〕 固去:当然离开。

〔12〕 目摄之:用目光降服了他。摄,通“慑”。

〔13〕 鲁句(ɡōu勾)践:人名,精通剑术。博:赌博,即下棋。

〔14〕 争道:在棋局上争抢胜利的棋步。

〔15〕 嘿(mò末):同“默”。

〔16〕 狗屠:以宰狗为业的人。筑:一种乐器,似琴,有弦,以竹击之。

〔17〕 往:后。

〔18〕 游于酒人:与酒徒为伍。

〔19〕 其所游诸侯:他所到过的诸侯国家。

〔20〕 处士:古代隐居不做官的知识分子。

〔21〕 居顷之:过了一些时候。

〔22〕 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名丹。秦王政即位,丹质于秦。质秦:在秦国作人质。亡归燕:逃回燕国。事在燕王喜二十三年(前二三二)。

〔23〕 秦王政:秦王嬴政,在位三十七年(前二四六——前二一○),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

〔24〕 “归而”句:回来以后,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

〔25〕 山东:殽山以东。

〔26〕 傅:老师。鞠武:太子丹的老师的姓名。

〔27〕 甘泉:山名,在今山西淳化西北。谷口:秦地,在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全句意即:秦国北境有甘泉、谷口那样巩固的边塞。

〔28〕 泾、渭之沃:泾水、渭水流域的肥沃土地。

〔29〕 擅:据有。巴、汉:四川东北部和陕西南部。饶:富饶。

〔30〕 陇、蜀之山:指今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一带的山脉。

〔31〕 关、殽:函谷关和殽山。

〔32〕 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指燕国的领土。

〔33〕 未有所定:犹言不能安定。

〔34〕 见陵:受凌辱。

〔35〕 批其逆鳞:批,触;逆鳞,倒生的鳞甲;相传龙颈下有逆鳞,触着它就会遭到杀害。这里比喻触怒秦国,一定要遭到杀身灭国之祸。

〔36〕 何由:从何着手。


居有间 〔1〕 ,秦将樊于期 〔2〕 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 〔3〕 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 〔4〕 ’也,祸必不振 〔5〕 矣!虽有管、晏 〔6〕 ,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7〕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8〕 ,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9〕 ,心惽然 〔10〕 ,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 〔11〕 ,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12〕 。且以雕鸷之秦 〔13〕 ,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14〕 !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15〕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16〕 ,跪而蔽席 〔17〕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 〔18〕 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 〔19〕 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20〕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 〔21〕 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 〔22〕 而笑曰:“诺。”偻行 〔23〕 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24〕 ,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 〔25〕 ,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注释

〔1〕 居有间:过了一些时候。

〔2〕 樊于(wū乌)期:人名。

〔3〕 舍:安置。

〔4〕 当:犹“正对”。蹊(xī西):路。

〔5〕 不振:不能挽救;振,救。

〔6〕 管、晏:管仲和晏婴,两人都是齐国著名的宰相。
首节 上一节 74/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