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73节

〔25〕 一介之使:一个使者。介,个。

〔26〕 就汤镬:受烹,投在煮着沸汤的镬中,古代酷刑之一。

〔27〕 孰:同“熟”。

〔28〕 嘻(xī希):惊怒时发出的声息。

〔29〕 引相如去:拉相如去就刑。

〔30〕 廷见相如:设九宾之礼,在殿廷之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

〔31〕 秦伐赵:指秦昭襄王二十六年、赵惠文王十八年(前二八一),秦兵伐赵事。

〔32〕 石城:赵城,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

〔33〕 好会:友好的会见。西河:原为魏地,后属秦,在今陕西省东境,因渑池在西河之南,故从赵国说,称西河外。渑(miǎn免)池:在今河南省渑池西。全句说:秦王通知赵王,要和他在秦境渑池作一次友好的会见。

〔34〕 欲毋行:想不去。毋,勿。

〔35〕 道里:前去路程。会遇:会谈。这句说:估计前去路程,直到会谈的礼节完毕的时间。

〔36〕 还:指会毕回赵的时间。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1〕 。”赵王鼓瑟。秦御史 〔2〕 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 ,请奏盆缻 〔4〕 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5〕 !”左右欲刃 〔6〕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7〕 。于是秦王不怿 〔8〕 ,为一击缻。相如顾召 〔9〕 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0〕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 〔11〕 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2〕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3〕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14〕 ,吾羞,不忍为之下 〔15〕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16〕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 〔17〕 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 〔18〕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9〕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20〕 ?顾 〔21〕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2〕 ,因 〔23〕 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4〕 。

注释

〔1〕 好音:爱好音乐。奏瑟:弹瑟。瑟较琴大,有二十五弦。

〔2〕 御史:战国时史官,与后世为谏官的御史不同。

〔3〕 善为秦声:善于奏秦国的地方音乐。

〔4〕 缻(fǒu否):即“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时用来击节。

〔5〕 “五步”两句:在五步内,请让我把颈血洒在你大王身上,即要和秦王同归于尽。

〔6〕 刃:刀锋,作“刺”解。

〔7〕 叱:大声呵斥。靡:倒退。

〔8〕 不怿(yì易):不高兴。

〔9〕 顾召:回头招呼。

〔10〕 为寿:作为献礼。

〔11〕 咸阳:秦国京城。

〔12〕 竟酒:终席。加胜:取胜,胜过。

〔13〕 上卿:地位在大夫上。右:当时以右为尊。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上卿,只是蔺相如的位置排在廉颇上头。

〔14〕 素贱人:一向是低微的人。

〔15〕 不忍:不能容忍,受不了。为之下:处在他的下面。

〔16〕 争列:争位置先后。

〔17〕 引车:掉转车子。

〔18〕 去亲戚:离开亲属。

〔19〕 孰与秦王:和秦王比怎样,即哪个厉害。

〔20〕 驽(nú奴):愚劣。独:岂。

〔21〕 顾:但。

〔22〕 负荆:背着荆杖。

〔23〕 因:缘,通过。

〔24〕 刎颈之交:生死之交。  (芦 荻 注)


荆轲传

本篇是从《史记·刺客列传》中节録出来的。战国末期,燕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遭到秦王的非礼;丹逃归燕国,图谋报复,因国小兵弱而未能如愿。其后,秦又出兵蚕食诸侯领土,并逐渐逼近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报仇和挽救燕国危亡的局面,遂于公元前二二八年派荆轲入秦行刺。荆轲行刺失败,壮烈牺牲。五年后,公元前二二二年,燕国即为秦所灭。本文就是写“荆轲刺秦王”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它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成功地突出了荆轲豪爽不羁、深沉克制和见义勇为、不惜牺牲的英雄形象,同时通过“刺秦”这一具体事件,深刻地揭示了燕秦两国间的尖鋭矛盾;文章简练遒劲,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易水送别和秦廷行刺时的一段文字,更是慷慨激烈,悲壮动人。其他如对田光、高渐离等人的刻画,也无一不是寥寥数笔就使人物跃然纸上,十分深刻生动,是传记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1〕 。而之 〔2〕 燕,燕人谓之“荆卿” 〔3〕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 〔4〕 ,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 〔5〕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6〕 。荆轲尝游过榆次 〔7〕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8〕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 〔9〕 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10〕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 〔11〕 也,吾曩者目摄之 〔12〕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 〔13〕 ,争道 〔14〕 ,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 〔15〕 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 〔16〕 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 〔17〕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18〕 ,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 〔19〕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20〕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 〔21〕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2〕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 〔23〕 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24〕 ,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 〔25〕 ,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26〕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27〕 ,南有泾、渭之沃 〔28〕 ,擅巴、汉之饶 〔29〕 ,右陇、蜀之山 〔30〕 ,左关、殽 〔31〕 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 〔32〕 ,未有所定 〔33〕 也。奈何以见陵 〔34〕 之怨,欲批其逆鳞 〔35〕 哉!”丹曰:“然则何由 〔36〕 ?”对曰:“请入图之。”
首节 上一节 73/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