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71节


〔18〕 不恤:不顾惜。

〔19〕 夷:平。先王:魏国先世。

〔20〕 趣驾:赶快套车。

〔21〕 上将军:战国时统率军队最高将领的官位。

〔22〕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二四七年。

〔23〕 五国之兵:赵、韩、齐、楚、燕援魏的军队。河外:黄河以南。

〔24〕 蒙骜(áo熬):秦国的上卿,后来的秦国大将蒙恬的祖父。

〔25〕 抑:压制。

〔26〕 名: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7〕 行:行贿。

〔28〕 亡在外:流亡在外国,指寄居赵国。

〔29〕 伪贺:假装不知道而来道贺。未也:犹“否耶”。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 〔1〕 ,乃谢病 〔2〕 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 〔3〕 ,饮醇酒 〔4〕 ,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 〔5〕 ,魏安厘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 〔6〕 。其后秦稍蚕食魏 〔7〕 ,十八岁 〔8〕 而虏魏王 〔9〕 ,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 〔10〕 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11〕 。高祖十二年 〔12〕 ,从击黥布还 〔13〕 ,为公子置守冢五家 〔14〕 ,世世 〔15〕 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 〔16〕 ,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 〔17〕 ,不耻下交 〔18〕 ,有以也 〔19〕 。名冠诸侯,不虚耳 〔20〕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絶也。

注释

〔1〕 再以毁废:再次因为被毁谤而罢废。

〔2〕 谢病:托辞有病。

〔3〕 长夜饮:通宵饮酒。

〔4〕 醇酒:厚味的美酒。

〔5〕 其岁:那一年(前二四三)。

〔6〕 东郡:秦郡名,其地约当今河北省南端偏东一小部份和山东省西部一带。

〔7〕 稍蚕食魏:渐渐地像蚕食桑叶般地侵吞魏国的领土。

〔8〕 十八岁:信陵君死后十八年(前二二五)。

〔9〕 虏魏王:俘虏了魏王,指魏最后的国君,名假。

〔10〕 微少:微贱。

〔11〕 常祠公子:常用牲醴祭祀公子。

〔12〕 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

〔13〕 “从击”句:从击破黥布的前线回来。黥布:见本书《项羽本纪》。

〔14〕 置守冢五家:拨置五户人家专为公子守坟。冢,坟墓。

〔15〕 世世:代代,即命令这五户人家的世世代代。

〔16〕 墟:废墟。秦灭魏时屠大梁,进行烧杀,使大梁成为废墟。

〔17〕 接岩穴隐者:指交接侯嬴、朱亥、毛公等人。岩穴,本指深山幽谷的隐者,这里泛指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各个角落。

〔18〕 不耻下交:不以降低身份和下层人民相结交为耻。

〔19〕 有以也:是有道理的。以,道理。

〔20〕 名冠诸侯,不虚耳:声名盖过当时诸侯以上,确有道理,并非徒得虚名。(芦 荻 注)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作品节録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描述蔺相如“完璧归赵”,秦、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将相和)三个故事。

苏秦说六国联合拒秦,只坚持了三年便被张仪的连横之术所破坏,以后秦用“各个击破”、“远交近攻”的办法对山东六国不断地征伐,六国在强秦的蹂躏下,疲惫不堪。到了廉、蔺时代,秦对六国的这种攻伐已经进行了半世纪之久,距离统一六国(前二二一)仅剩半世纪左右了,可见这时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基本上已经奠定了。因此,虽说赵国当时还有某些军事力量和有骁勇善战闻名当世的良将廉颇,但在暴秦的面前也是并不足恃的。在这种形势下,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和利益,敢于和横暴的秦王进行不屈的斗争,使秦终不能折辱赵国。尤其是他对内团结的爱国精神和政治家的远大眼光,能够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不计较个人间的恩怨,更为难得。

司马迁对于蔺相如是赞赏备至的,在这篇文章中,他抓住了上述三桩突出的事件,成功地塑造了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蔺相如的形象,他热爱国家,不畏强暴,机智坚贞,胸襟宽阔。和鲜明地描写蔺相如的一条线相并行,作者用伏笔,用画龙点睛的手法,也塑造了勇敢忠贞、善于用兵而性格粗莽的老将廉颇的形象。作者将二人刻画得栩栩如生,直到今天还是戏剧舞台上极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1〕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2〕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 〔3〕 舍人 〔4〕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5〕 。秦昭王 〔6〕 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7〕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8〕 ,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 〔9〕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10〕 ,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11〕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 〔12〕 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13〕 ,宁许以负秦曲 〔14〕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首节 上一节 71/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