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68节


〔3〕 枝属:作“宗族”讲。

〔4〕 射阳:县名,在今江苏省淮安东南。

〔5〕 桃侯:名襄;桃,县名,在今河北省冀县西北。

〔6〕 平皋侯:名佗,封地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7〕 玄武侯:未详,怕是始封即废的缘故。

〔8〕 “太史公曰”以下:都是司马迁的按语。

〔9〕 周生:汉时儒者。

〔10〕 重瞳子:一个眼睛有两个瞳人,即两个眸(móu谋)子。

〔11〕 苗裔:后代。

〔12〕 暴:猝然。

〔13〕 非有尺寸:尺寸言其小,此指项羽起义前毫无权势可依凭。

〔14〕 陇亩之中:陇亩,田野;此作“民间”讲。

〔15〕 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

〔16〕 背关怀楚:放弃关中而怀念楚地,此指不都关中而东都彭城。

〔17〕 自矜功伐:因功自负;伐,与“功”同义。

〔18〕 “奋其私智”句:指项羽逞个人聪明、才智而不肯学习古人成就王业的经验。

〔19〕 “欲以力征”句:要用武力征服诸侯,统治天下。

〔20〕 觉寤:觉醒,通作“觉悟”。  (吴秋滨 注)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封为信陵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公子。他为了救赵,曾经设法偷得魏王发兵用的虎符,夺取晋鄙统率的军队去打退秦兵,救了赵国;也曾经统率函谷关以东各国的战士,西拒秦兵,把秦兵抑制在函谷关,因而威振天下。由于他的贤能,秦在攻伐魏国时不得不有所顾忌。但他昏庸多疑的哥哥魏安厘王却因为疑忌和听信谗言,不能始终重用他,最后使他在废置不用中颓废地死去。

信陵君的声誉,在当时不仅超过其他几位公子(如平原君等),而且远在各国诸侯之上。他的最大特点,便是他能够诚恳谦虚地广泛交接出身中下层的人物。因此,这些宾客愿意为他效死力,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为他出谋划策,向他进谏,使他事业成功。

司马迁对于战国时的四公子,最推崇信陵君,对于他的“不耻下交”更是赞誉备至。这篇传记一开始,就先介绍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接着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情节发展,描写了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共同活动。通过这些情节,作者成功地塑造出这个爱国、仗义、谦虚待士的贵公子的光辉形象,和一些出身下层、多智谋、重义气而又洁身自好的门客的形象,尤其对侯生的描写,更是完整细致。

同时,文中也穿插着描写了魏王,揭露出他与信陵君的矛盾。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 〔1〕 异母弟也。昭王薨 〔2〕 ,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 〔3〕 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 〔4〕 ,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 〔5〕 ,破魏华阳下军 〔6〕 ,走芒卯 〔7〕 。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 〔8〕 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 〔9〕 ,而北境传举烽 〔10〕 ,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探得赵王阴事 〔11〕 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12〕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13〕 ,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 〔14〕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 〔15〕 ,愿枉 〔16〕 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 〔17〕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 〔18〕 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19〕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20〕 !嬴乃夷门抱关者 〔21〕 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22〕 ,今公子故 〔23〕 过之。然嬴欲就 〔24〕 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25〕 ,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26〕 ,公子怪之。

注释

〔1〕 魏昭王:名遫(同“速”),魏国第五君。安厘(同“僖”)王:名圉,魏国第六君。

〔2〕 薨(hōnɡ烘):指诸侯死。

〔3〕 信陵:魏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之西。

〔4〕 “范睢”(suī虽)句:范睢,魏人,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有辩才,赐他黄金与酒食。须贾怀疑范睢暗通齐国,归告魏相魏齐。魏齐使人用严刑拷打范睢,范睢佯装已死,乘机逃亡入秦。秦昭王用之为相。

〔5〕 大梁:魏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6〕 华阳:韩地,故城在今河南省郑县境。是时韩、赵、魏聚兵华阳,西攻秦,见《史记·赵世家》。下军:三军中的一军。

〔7〕 走:为齐击败而逃走。芒卯:魏将。

〔8〕 致:招徕。

〔9〕 博:下棋。

〔10〕 举烽:报警。古代国家边境,装有报警设备,即用木作高架,架上安置能自由上下的长木臂,臂端有筐形的盛物器,置薪其中,称为烽;平日,木臂低在下面,有警时即燃薪举臂向上以报警,即所谓举烽。

〔11〕 阴事:秘事。

〔12〕 夷门:大梁城东门。监者:守城门的人。

〔13〕 虚左: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信陵君空出左位,准备请侯嬴坐,以表示尊重对方。

〔14〕 摄:整顿。敝:破旧。

〔15〕 市屠中:市场的屠户。
首节 上一节 68/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