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55节
注释
〔1〕 臧:同“藏”。治官府:修治官府的房舍。
〔2〕 急政暴虐:王念孙据景佑本正作“急征暴赋”。
〔3〕 当具:该当交纳赋税的时候。
〔4〕 半贾:即半价。
〔5〕 倍称:取一偿二为倍称。两句意谓:有谷的人只好半价出卖,无谷的人则向人借贷,任人取加倍的利息。
〔6〕 鬻(yù玉):出卖之意。责(zhài债):同“债”。
〔7〕 商贾(ɡǔ古):行卖曰商,坐贩曰贾。
〔8〕 操其奇赢:操,掌握。奇,稀有。赢,多余。对稀有的货物囤积等高价,对多余价廉的货物买进,即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9〕 有仟佰之得:有比农夫千百倍的收入。一本作“有阡陌之得”,有田地里的收益。
〔10〕 吏势:官吏的势力。
〔11〕 敖:同“遨”,游玩。
〔12〕 乘坚策肥:乘好车,骑肥马。
〔13〕 履丝曳缟:脚穿丝鞋,身上披拖着丝绸衣服。
〔14〕 好恶乖迕(wù误):喜好和厌恶彼此互相违背与抵触。
〔15〕 县官:指朝廷。
〔16〕 渫(xiè谢):分散。
〔17〕 损:减少。
〔18〕 这是《老子》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损有余而奉不足”。
〔19〕 复卒三人:老百姓有车马各一的,应该当兵的,免除三个人的兵役;不该当兵的,免除三个人的税收。复,免除。
〔20〕 神农:相传为上古氏族的一个首领,他教导百姓种田,并发明了许多农具,从他开始中国正式有了农业生产。因称为“神农”。下面当是先秦时代农家假托的神农的话,并非神农之言。
〔21〕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汤池:以滚开的热水为护城河,使敌人不能接近,比喻防护严固。步:古时以六尺或八尺为一步。
〔22〕 “五大夫以上”句:五大夫是汉代第九等爵。《汉书·食货志》载:汉文帝采纳了鼌错的建议,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第二等爵);增至四千五百石,为五大夫;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第十八等爵)。
〔23〕 擅:掌握。
〔24〕 边:边塞,亦即下文“塞下”。 (李永祜 注)
司马迁
司马迁(前一四五——前八七),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人。幼年在家帮忙农事,十岁就读长安,二十岁开始漫游,足迹几遍全国。后任郎中官,随武帝巡行各地,曾奉使安抚西南夷,参与塞河工作与封禅典礼。公元前一○八年,即其父司马谈去世的第三年,他继承父志,作太史令,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一○四)开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九九)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被处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以毕生精力完成《史记》的著作。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份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絶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之一。它通过对于项羽一生经历及其成败关键的记述,不但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而且真实地勾画出了一幅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图。
秦二世元年(前二○九)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不久失败。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吴中,声势浩大,斗争节节胜利。后来,项梁因胜骄惰轻敌,在定陶战死;秦将章邯引兵渡黄河击赵。项羽北上救赵击秦,破釜沉舟一战,声威大振,终于在河北消灭了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乘虚从黄河以南袭破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派兵拒守函谷关,想据关中称王。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会见,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之争。鸿门会见使刘邦和项羽两个集团间尖鋭的军事斗争暂时隐伏下来。项羽以霸主身份分封诸侯,恢复了东周末年诸侯各据一方的分裂局面,开了历史的倒车。在此后的斗争中,刘、项两个集团的力量消长起了变化。项羽逐渐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终于被困自刎于乌江。
《项羽本纪》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似的,把项羽的一生用色彩鲜明的形象展现出来。其中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章节,对项羽性格和当时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斗争等场面的描写尤为精彩。整篇文章,气势磅礴,结构浑成,文笔疏密相间,前后呼应,是传记文学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项籍者,下相 〔1〕 人也,字羽。初起时 〔2〕 ,年二十四。其季父 〔3〕 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剪所戮者也 〔4〕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5〕 ,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 〔6〕 不成,去,学剑 〔7〕 ,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8〕 。
项梁尝有栎阳逮 〔9〕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 〔10〕 ,抵 〔11〕 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12〕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13〕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14〕 ,项梁常为主办,阴 〔15〕 以兵法部勒 〔16〕 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7〕 。
秦始皇帝游会稽 〔18〕 ,渡浙江 〔19〕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20〕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21〕 矣!”梁以此奇 〔22〕 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23〕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
〔1〕 下相:在今江苏宿迁之西。
〔2〕 初起时:项梁项羽初起义时,即秦二世元年(前二○九)九月。
〔3〕 季父:叔父。
〔4〕 “梁父”两句:秦始皇二十三年(前二二四),秦国名将王剪破楚,虏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抗秦。第二年,王剪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被困自杀。
〔5〕 项:古国名,在今河南省项城东北。
〔6〕 书:字书,识字课本。学书:学习识字写字。
〔7〕 剑:剑术。
〔1〕 臧:同“藏”。治官府:修治官府的房舍。
〔2〕 急政暴虐:王念孙据景佑本正作“急征暴赋”。
〔3〕 当具:该当交纳赋税的时候。
〔4〕 半贾:即半价。
〔5〕 倍称:取一偿二为倍称。两句意谓:有谷的人只好半价出卖,无谷的人则向人借贷,任人取加倍的利息。
〔6〕 鬻(yù玉):出卖之意。责(zhài债):同“债”。
〔7〕 商贾(ɡǔ古):行卖曰商,坐贩曰贾。
〔8〕 操其奇赢:操,掌握。奇,稀有。赢,多余。对稀有的货物囤积等高价,对多余价廉的货物买进,即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9〕 有仟佰之得:有比农夫千百倍的收入。一本作“有阡陌之得”,有田地里的收益。
〔10〕 吏势:官吏的势力。
〔11〕 敖:同“遨”,游玩。
〔12〕 乘坚策肥:乘好车,骑肥马。
〔13〕 履丝曳缟:脚穿丝鞋,身上披拖着丝绸衣服。
〔14〕 好恶乖迕(wù误):喜好和厌恶彼此互相违背与抵触。
〔15〕 县官:指朝廷。
〔16〕 渫(xiè谢):分散。
〔17〕 损:减少。
〔18〕 这是《老子》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损有余而奉不足”。
〔19〕 复卒三人:老百姓有车马各一的,应该当兵的,免除三个人的兵役;不该当兵的,免除三个人的税收。复,免除。
〔20〕 神农:相传为上古氏族的一个首领,他教导百姓种田,并发明了许多农具,从他开始中国正式有了农业生产。因称为“神农”。下面当是先秦时代农家假托的神农的话,并非神农之言。
〔21〕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汤池:以滚开的热水为护城河,使敌人不能接近,比喻防护严固。步:古时以六尺或八尺为一步。
〔22〕 “五大夫以上”句:五大夫是汉代第九等爵。《汉书·食货志》载:汉文帝采纳了鼌错的建议,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第二等爵);增至四千五百石,为五大夫;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第十八等爵)。
〔23〕 擅:掌握。
〔24〕 边:边塞,亦即下文“塞下”。 (李永祜 注)
司马迁
司马迁(前一四五——前八七),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人。幼年在家帮忙农事,十岁就读长安,二十岁开始漫游,足迹几遍全国。后任郎中官,随武帝巡行各地,曾奉使安抚西南夷,参与塞河工作与封禅典礼。公元前一○八年,即其父司马谈去世的第三年,他继承父志,作太史令,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一○四)开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九九)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被处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以毕生精力完成《史记》的著作。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份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絶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之一。它通过对于项羽一生经历及其成败关键的记述,不但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而且真实地勾画出了一幅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图。
秦二世元年(前二○九)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不久失败。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吴中,声势浩大,斗争节节胜利。后来,项梁因胜骄惰轻敌,在定陶战死;秦将章邯引兵渡黄河击赵。项羽北上救赵击秦,破釜沉舟一战,声威大振,终于在河北消灭了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乘虚从黄河以南袭破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派兵拒守函谷关,想据关中称王。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会见,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之争。鸿门会见使刘邦和项羽两个集团间尖鋭的军事斗争暂时隐伏下来。项羽以霸主身份分封诸侯,恢复了东周末年诸侯各据一方的分裂局面,开了历史的倒车。在此后的斗争中,刘、项两个集团的力量消长起了变化。项羽逐渐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终于被困自刎于乌江。
《项羽本纪》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似的,把项羽的一生用色彩鲜明的形象展现出来。其中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章节,对项羽性格和当时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斗争等场面的描写尤为精彩。整篇文章,气势磅礴,结构浑成,文笔疏密相间,前后呼应,是传记文学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项籍者,下相 〔1〕 人也,字羽。初起时 〔2〕 ,年二十四。其季父 〔3〕 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剪所戮者也 〔4〕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5〕 ,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 〔6〕 不成,去,学剑 〔7〕 ,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8〕 。
项梁尝有栎阳逮 〔9〕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 〔10〕 ,抵 〔11〕 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12〕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13〕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14〕 ,项梁常为主办,阴 〔15〕 以兵法部勒 〔16〕 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7〕 。
秦始皇帝游会稽 〔18〕 ,渡浙江 〔19〕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20〕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21〕 矣!”梁以此奇 〔22〕 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23〕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
〔1〕 下相:在今江苏宿迁之西。
〔2〕 初起时:项梁项羽初起义时,即秦二世元年(前二○九)九月。
〔3〕 季父:叔父。
〔4〕 “梁父”两句:秦始皇二十三年(前二二四),秦国名将王剪破楚,虏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抗秦。第二年,王剪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被困自杀。
〔5〕 项:古国名,在今河南省项城东北。
〔6〕 书:字书,识字课本。学书:学习识字写字。
〔7〕 剑: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