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53节
〔31〕 逐北:驱逐战败的敌人。军队被打败称“北”。
〔32〕 橹:大盾牌。“漂橹”是说血流遍地,以至漂起了大盾牌。
〔33〕 因利乘便:根据有利形势,抓紧机宜。
〔34〕 “延及”三句:孝文王、庄襄王执政后,享受国君之荣的日子很短,国内也没有大事。据《史记·秦本纪》载:孝文王即位后三日而死,孝文王子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
及至始皇,奋六世 〔1〕 之余烈 〔2〕 ,振长策 〔3〕 而御宇内,吞二周 〔4〕 而亡诸侯,履至尊 〔5〕 而制六合 〔6〕 ,执敲扑 〔7〕 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 〔8〕 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9〕 ;百越之君,俛 〔10〕 首系颈,委命下吏 〔11〕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2〕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3〕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4〕 ;隳 〔15〕 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 〔16〕 ,聚之咸阳,销锋鍉 〔17〕 铸以为金人 〔18〕 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9〕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0〕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 〔21〕 之固,金城千里 〔22〕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23〕 。
注释
〔1〕 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2〕 余烈:留传下来的事业。烈,功业、事业。
〔3〕 振长策:挥振长鞭。策,马鞭。这句话是用马来比喻天下,与下文“御宇内”相应。
〔4〕 二周:西周、东周。据《史记·周本纪》载: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是为河南公,后称西周;至考王末年,河南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但二周皆灭于秦始皇即王位前。
〔5〕 履至尊:登上皇座。秦王政二十六年,改名号称皇帝,为秦始皇。
〔6〕 六合:天地之四方上下,即普天下之意。
〔7〕 敲扑:都是木杖之类的刑具;长者称扑,短者称敲。一本作“捶拊”。
〔8〕 百越:战国时越人部落分布很广,除越国外,还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等,位于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因其种族不一,故总称百越。此处所说“南取百越”,实际上指的是:南越、骆越(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9〕 桂林: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地区。象郡:约今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一带。
〔10〕 俛:同“俯”。
〔11〕 委命下吏:听从秦国小官吏的命令。
〔12〕 蒙恬(tián田):秦国大将。藩篱:国境、边塞之意。
〔13〕 牧马:本为放牧马匹之意,此处比喻为骚扰或侵略。
〔14〕 “燔百家之言”两句:燔(fán番),烧毁。黔首,秦时称百姓为黔首。两句说烧毁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使百姓处于愚昧状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四年,李斯上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15〕 隳(huī灰):毁坏。
〔16〕 兵:兵器。
〔17〕 锋鍉(dí迪):兵刃、箭矢之类。
〔18〕 金人:用铜铸成的人。秦始皇曾搜集天下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金人,以防止人民反抗。
〔19〕 “践华”两句:沿着华山将它作为城郭,利用黄河作为护城河。践:同“循”,沿。池:即护城河。
〔20〕 陈利兵:布置了精鋭的军队。利,精鋭。谁何:何,同“呵”。呵问是谁,指严行盘诘过往行人。
〔21〕 关中:自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总称关中,因其地位于函谷关、峣关、武关、萧关、散关之中,故称关中。
〔22〕 金城:比喻城郭的坚固不可破。《史记·留侯世家》:“关中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23〕 帝王:作动词用,称王道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自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 〔1〕 ,瓮牖绳枢 〔2〕 之子,氓隶 〔3〕 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 。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5〕 ,陶朱、猗顿之富 〔6〕 ,蹑足行伍之间 〔7〕 ,而俛起阡陌之中 〔8〕 ,率罢散 〔9〕 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0〕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 〔11〕 而景从 〔12〕 ,山东 〔13〕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4〕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 〔15〕 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 〔16〕 ,非铦于钩戟长铩 〔17〕 也;谪戍 〔18〕 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 〔19〕 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0〕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 〔21〕 ,招八州 〔22〕 而朝同列 〔23〕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 〔24〕 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5〕 !
注释
〔1〕 陈涉:又名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人。秦二世元年秋,与吴广共同率领被征服役的农民九百人赴渔阳(今北京市密云)戍守,行经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为暴雨所阻,因惧延误戍期受刑,遂与所率农民起义反秦,建号大楚,自为张楚王。后因战略错误及骄傲自满而失败。
〔2〕 瓮牖绳枢:是说以破瓮为窗户,以绳索拴系户枢。此用来比喻陈涉出身的微贱。
〔3〕 氓:老百姓。隶:被判徒刑、苦役的人。
〔4〕 迁徙之徒:指陈涉是个被发派去戍守渔阳的人。
〔5〕 仲尼:孔子。墨翟:墨子。
〔6〕 陶朱:即范蠡,范蠡辅越王句践灭吴后,即辞官至陶(今山东定陶),自号陶朱公,经营商业,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而三散之,旧时谈论致富生财,都推称陶朱公。猗顿:鲁国人,他闻陶朱致富,前往问其生财之道,陶朱告诉他可以从事畜牧,于是猗顿去河东,畜牛羊于猗氏(山西蒲州一带)之南,因兴富于猗氏,故称猗顿。
〔7〕 蹑足:行走奔跑之意。行伍:部队、兵卒。全句是:奔跑在部队兵卒之间。
〔8〕 俛:低头。阡陌:田间的界限或小路通称阡陌,此处泛指田野。这句是说:陈涉等低头屈身于田野之中。
〔9〕 罢(pí疲)散:疲困貌。罢,同“疲”。
〔10〕 “斩木为兵”两句:砍下树木来做成兵器,举起竹竿来当作旗帜。揭:高举。
〔11〕 赢粮:背负着粮食。
〔12〕 景从:像影子那样相随从。景,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