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52节


〔5〕 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学者。

〔6〕 释微:即精微,精湛微妙的道理。

〔7〕 孔老览观:孔子和老子陈述其学说,让太子览观。

〔8〕 “孟子”句:使孟子来筹划一切。

〔9〕 涣乎:恍然大悟。

〔10〕 涊(niǎn捻)然:汗出的样子。

〔11〕 霍然:忽然。  (刘瑞莲 注)


贾谊

贾谊(前二○一——前一六九),河南洛阳人。青年时代即有才名,得到廷尉吴公的推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年仅二十余岁。因为他的才能高,学识渊博,很得文帝赏识,一年间就越级升为太中大夫。贾谊对朝政很尽心,他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但是他遭到了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和诬陷,因而被文帝疏远,贬谪为长沙王的太傅。贾谊悲叹自己的遭遇,在长沙写了《吊屈原赋》、《 鸟赋》,抒发自己的忧伤和愤懑。后来他又被征聘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十分悲伤,经常哭泣,一年多就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有《贾太傅集》传世。

贾谊的散文议谕畅达,气势雄伟,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过秦论》是其代表作。此外他的辞赋也较著名,和散文一样,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过秦论(上)

《过秦论》有三篇,本文是第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于批评秦国的过失,说明秦为什么灭亡。但作者开首却先铺叙秦国如何走向强盛,诸侯又如何集中大批政治、军事人才和庞大兵力竭力想消灭秦国,反而被秦国击败。文中对这个过程加以大力的渲染和夸张,绘声绘色,十分动人。尤其是在开首,用排比的句子写来,气势磅礴,力量雄浑,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量。然而这些都是为了和秦国的迅速崩溃作鲜明的对比。强大无敌的秦国竟被一群手无利刃、“斩木为兵”的农民一举推翻,原因是什么?——推行暴政,不施仁义的结果。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语道出了他的评判。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 ,拥雍州 〔2〕 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 ;有席卷天下 〔4〕 ,包举宇内 〔5〕 ,囊括四海之意 〔6〕 ,并吞八荒 〔7〕 之心。当是时 〔8〕 也,商君 〔9〕 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0〕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 〔11〕 蒙故业 〔12〕 ,因遗策 〔13〕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4〕 ,东割膏腴之地 〔15〕 ,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6〕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17〕 天下之士,合从 〔18〕 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19〕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20〕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21〕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22〕 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 〔23〕 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24〕 之伦 〔25〕 制其兵 〔26〕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 〔27〕 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 〔28〕 ,九国 〔29〕 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 〔30〕 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31〕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2〕 ;因利乘便 〔33〕 ,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34〕 。

注释

〔1〕 秦孝公:名渠梁。任用商鞅变法,注重农业,训练战士,使秦成为强国。殽:一作“崤”,即殽塞,在今河南洛宁以北。函: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殽、函同为秦时险固的关隘。

〔2〕 雍州:约在今陕西、甘肃两省和青海省一部份地区。

〔3〕 窥:暗中察看而有所图谋。周室:指周王朝政权。

〔4〕 席卷天下:是说夺取天下像卷席那样容易。

〔5〕 包:包纳、包容之意。举:拔取。宇内:天下。

〔6〕 囊括:囊而括之,即包罗之意。四海:古时谓中国四境皆环海,故称中国的疆域为四海。

〔7〕 八荒:四方及四隅称为八方,指极遥远之处。《说苑》:“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以上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动词和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四个名词,其基本语义各自相同,都是用来突出地夸张秦国君臣的雄心和气概。

〔8〕 是时:这时候。

〔9〕 商君:即商鞅,孝公封之于商,号商君。见本书页一三二注〔一一〕。

〔10〕 “拱手而取”句:拱手,本与“无为而治”义同,这里是说不用武力只凭借威势就可以取得。西河:黄河以西陕西省旧同州(今陕西大荔)地区。《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八年,魏纳河西地。

〔11〕 惠文:秦惠文君,名驷,孝公子。他杀商鞅,灭蜀,取楚汉中地。武:秦武王,名荡,惠文君子。好勇力,因举鼎,跌断腿部而死。昭:秦昭襄王,名则,武王弟,用白起攻破各国,秦益强。

〔12〕 蒙故业:承受秦国君臣先前治国的事业。

〔13〕 因遗策:遵循先人所留下的既定的政策。因:因袭、遵循之意。

〔14〕 “南取汉中”两句:见本书页一三二注〔一六〕、〔一八〕。

〔15〕 “东割”句:李斯《谏逐客书》:“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16〕 弱秦:削弱秦国。

〔17〕 致:招致,罗致。

〔18〕 合从:联合六国共同抗秦。从,同“纵”。

〔19〕 孟尝:孟尝君田文,齐国的公子。平原:平原君赵胜,赵国的公子。信陵: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的公子。这三公子都是国王的宗族,有封地。春申:春申君黄歇,楚国贵族,执掌政权。四人各招养食客几千人。他们是战国时四大公子,其中信陵君最著名。

〔20〕 约从离衡:指抗秦诸侯结约为从,破坏秦国的连横政策。

〔21〕 宋、卫、中山:都是当时的小国。宋:当今河南地区。卫:当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中山:当今河北定县地区。

〔22〕 宁越:赵国中牟(今河南汤阴以西)人,发愤读书十三年,周威公曾召聘为师。徐尚:宋国人。苏秦:洛阳人,游说秦惠王,不为用,遂东说燕、赵等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详见本书页三二《苏秦以连横说秦》。杜赫:周王朝人,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

〔23〕 齐明:东周朝臣,后出仕秦、楚、韩三国,与周最、楼缓等人合纵结交。周最:东周成君之子,仕于齐。陈轸:夏国人,曾出仕秦、楚两国。召(shào邵)滑:楚国人,为楚王治理越地。楼缓:魏国丞相。翟景:魏人。苏厉:苏秦之弟,齐国大臣。乐(yuè月)毅:魏国魏羊的后人,贤明而精通兵法,自魏至燕,燕昭王拜为亚卿,后拜为上将军,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伐齐,连拔七十余城,以功封于昌国,号昌国君,后出仕赵国,身兼赵、燕两国亚卿。

〔24〕 吴起:卫国人,善用兵,初事魏,后为楚宰相,南平百越,北拒三晋(韩、赵、魏),西击秦国,楚国之威势大振。后因楚国大臣贵族怨诟而被杀。孙膑:孙武之后,为齐将。带佗:楚国大将。儿(ní倪)良、王廖:二人皆善用兵;《吕氏春秋》说,“王廖贵先,儿良贵后,皆天下豪士也。”田忌:齐国大将。齐国救韩、赵而攻击魏国时,孙膑为帅,田忌等为将,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死于此役。廉颇:赵国大将。见本书页二二九《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赵国大将;秦国伐韩,赵派赵奢为将救韩攻秦,大破秦军。

〔25〕 之伦:与前文“之属”、“之徒”基本语义相同,即这一类、这一流人。

〔26〕 制:统制、节制,即指挥之意。

〔27〕 叩:攻打。战国时,函谷关以西为秦所控制,故称“叩关”。

〔28〕 延敌:设计以诱敌。

〔29〕 九国:即前述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九国。

〔30〕 镞(zú族):箭头。
首节 上一节 52/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