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47节
〔19〕 麦秀蕲(jiān尖)兮:麦子抽穗时麦芒尖尖的。蕲:状麦芒尖尖。
〔20〕 絶区:断絶的道路。
〔21〕 翕(xì细)翼:合拢翅膀。
〔22〕 蚑蟜(qī jiǎo期绞):爬虫。蝼:蝼蛄。蚁:蚂蚁。
〔23〕 拄:支。喙(huì慧):嘴。
客曰:“犓牛之腴 〔1〕 ,菜以笋蒲 〔2〕 ,肥狗之和 〔3〕 ,冒以山肤 〔4〕 。楚苗之食 〔5〕 ,安胡之飰 〔6〕 ,抟 〔7〕 之不解,一啜 〔8〕 而散。于是使伊尹煎敖 〔9〕 ,易牙调和 〔10〕 。熊蹯之臑 〔11〕 ,勺药之酱 〔12〕 。薄耆之炙 〔13〕 ,鲜鲤之鲙 〔14〕 。秋黄之苏 〔15〕 ,白露之茹 〔16〕 。兰英之酒 〔17〕 ,酌以涤口。山梁 〔18〕 之餐,豢 〔19〕 豹之胎。小飰大歠 〔20〕 ,如汤沃 〔21〕 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钟、岱之牡 〔22〕 ,齿至之车 〔23〕 。前似飞鸟,后类距虚 〔24〕 。穱麦服处 〔25〕 ,躁中烦外 〔26〕 。羁坚辔,附易路 〔27〕 。于是伯乐 〔28〕 相其前后,王良、造父 〔29〕 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30〕 。此两人者,马佚 〔31〕 能止之,车覆能起之。于是使射千镒之重 〔32〕 ,争千里之逐 〔33〕 。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注释
〔1〕 犓牛:小牛。腴(yú鱼):牛腹部的肥肉。
〔2〕 菜:用菜搀和。蒲:香蒲,叶嫩可食。
〔3〕 和:调作羹汤。
〔4〕 冒:盖,杂。山肤:即石耳菜。
〔5〕 楚苗之食:楚苗山的稻米。
〔6〕 安胡:即雕胡,就是菰米。飰:同“饭”。
〔7〕 抟(tuán团):用手团成块。
〔8〕 啜(chuò绰):吃,尝。
〔9〕 伊尹:名挚,商的大臣,相传伊尹擅长烹调,以烹调亲近商汤。
〔10〕 易牙:春秋时人,善于调味,以调味接近齐桓公。
〔11〕 熊蹯(fān蕃):熊掌。臑(nào闹):烂熟。
〔12〕 勺药之酱:勺药,调和的意思,这里指用五味调和的酱。
〔13〕 薄耆(qí奇):兽类脊上的肉,用来切成薄片。炙(zhì志):在火上烤的肉。
〔14〕 鲙(kuài快):鱼肉切成细末。
〔15〕 苏:即紫苏,草名,秋呈黄色,可食。
〔16〕 白露之茹:经过秋露的蔬菜。茹,菜名。
〔17〕 兰英之酒:用兰花泡的酒。
〔18〕 山梁:《论语·乡党》:“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里的山梁即雌雉之代称。雉,野鸡。
〔19〕 豢(huàn幻):饲养。
〔20〕 小飰大歠(chuò绰):少吃饭,多喝粥。歠,喝。
〔21〕 沃:浇。
〔22〕 钟、岱:均春秋时赵国的地方,在今陕西、山西一带,以产马著名。岱,应作“代”。牡:雄性,泛指马。
〔23〕 齿至之车:齿至,指马之年齿适中,即用适龄的马驾车。
〔24〕 距虚:善于奔跑的野兽名,一说为千里马名。
〔25〕 穱(jué絶)麦:早熟的麦。服处:服用,指喂马。
〔26〕 躁中烦外:指马性急躁。
〔27〕 羁坚辔(pèi佩):系上坚实的辔头。附易路:依附着(沿着)平坦的路前进。
〔28〕 伯乐:古代擅长相马的人。
〔29〕 王良:春秋时晋国最善于驾车的人。造父:给周穆王驾车的人。
〔30〕 秦缺、楼季:均古之勇士。为之右:做车右的警卫。
〔31〕 佚:同“逸”,奔逃。
〔32〕 射:打赌。镒:银二十四两为一镒。
〔33〕 争:竞争。逐:追逐,这里指赛马。
客曰:“既登景夷 〔1〕 之台,南望荆山 〔2〕 ,北望汝海 〔3〕 ,左江右湖 〔4〕 ,其乐无有。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5〕 。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6〕 。浮游覧观,乃下置酒于虞怀 〔7〕 之宫。连廊四注 〔8〕 。台城层构 〔9〕 ,纷纭玄緑 〔10〕 。辇道邪交 〔11〕 ,黄池纡曲 〔12〕 。混章、白鹭、孔鸟、鹍鹄、鹓鶵、鵁鶄 〔13〕 ,翠鬣紫缨 〔14〕 。螭龙德牧 〔15〕 ,邕邕 〔16〕 群鸣。阳鱼 〔17〕 腾跃,奋翼振鳞。漃漻薵蓼 〔18〕 ,蔓草芳苓 〔19〕 。女桑、河柳 〔20〕 ,素叶紫茎 〔21〕 。苗松、豫章 〔22〕 ,条上造 〔23〕 天。梧桐、并闾 〔24〕 ,极望成林。众芳芬郁,乱于五风 〔25〕 。从容猗靡 〔26〕 ,消息阳阴 〔27〕 。列坐纵酒,荡乐娱心。景春佐酒 〔28〕 ,杜连 〔29〕 理音。滋味杂陈,肴糅错该 〔30〕 。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31〕 。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 〔32〕 ,扬郑、卫之皓乐 〔33〕 。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 〔34〕 之徒,杂裾垂髾 〔35〕 ,目窕心与 〔36〕 。揄流波,杂杜若 〔37〕 。蒙清尘,被兰泽 〔38〕 。嬿服而御 〔39〕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 〔40〕 。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