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30节

〔30〕 颁:同“斑”。颁白:头发花白,指老年人。负:背负东西。戴:头顶东西。

〔31〕 黎民:黑头发的人,指青壮年。  (吴秋滨 注)


天时不如地利章(《公孙丑下》)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一贯主张行“仁政”,反对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争城夺地而进行的不义战争。在这一节文章里,他认为在战争中,得天时之利不及得地利之利,得地利之利则又不及得人和之利。孟子这里所说的“人和”,是指人心所向,也即是内部的团结。同时,孟子又认为只有得道(指行“仁政”)的人,才能得到这种人和,所以他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一定会得到胜利,而失道者则一定要失败。

孟子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卓越的,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 ,环而攻之 〔3〕 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4〕 非不深也,兵革 〔5〕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6〕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 。寡助之至 〔11〕 ,亲戚畔之 〔12〕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 。”

注释

〔1〕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当时常用的成语,如《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显然是从农业生产方面来说的。但孟子在本文中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却是从军事方面来说的。“天时”,是指适宜于进攻的气候条件,如风雨阴晴等。“地利”,是指有利于据守的地势,即山川险阻等。“人和”,是指人心的向背。

〔2〕 郭:是外城。两句的意思是说有一个周围三里宽的小城,它的外城有七里宽。

〔3〕 环而攻之:把它包围起来然后向它进攻。环,包围。

〔4〕 池:城外的护城河。

〔5〕 兵革:兵,指兵器。革,指甲胄,因为古时甲胄是用皮革做的。

〔6〕 委:抛弃。

〔7〕 域:是指界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跑到别处去,不能单靠疆域的界限。

〔8〕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防的巩固,不能单靠自然条件即山川的险阻。

〔9〕 威:威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立威信于天下,不能光靠武器的锋利和甲胄的坚固。

〔10〕 道:指“真理”、“正义”。两句的意思是说,凡是站在真理或正义的立场上的,就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反之,支持他的人就少。


〔11〕 寡助之至:支持他的人愈来愈少,少到极点的时候。

〔12〕 畔:同“叛”。全句的意思是说:连亲戚都要反叛他。

〔13〕 “故君子有不战”两句的意思是说:所以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的人(即君子),除非不打仗,如其打仗的话,就一定会胜利。  (冯其庸 注)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离娄下》)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勾勒出了一个卑鄙虚荣的小人形象,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中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利达的人们。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 〔1〕 者。其良人 〔2〕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3〕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 〔4〕 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 〔5〕 来,吾将瞰 〔6〕 良人之所之 〔7〕 也。”

蚤 〔8〕 起,施 〔9〕 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 〔10〕 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 〔11〕 墦 〔12〕 间,之祭者,乞其余 〔13〕 ,不足,又顾而之他 〔14〕 :此其为餍足之道 〔15〕 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 〔16〕 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 〔17〕 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 〔18〕 矣!

注释

〔1〕 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 餍(yàn燕):满足,饱食。反:同“返”。

〔4〕 富贵:指富贵的人。

〔5〕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6〕 矙(kàn看):窥视,侦察。

〔7〕 所之:所去的地方。

〔8〕 蚤:同“早”。

〔9〕 施(yì异):延,及,作“跟踪”解。

〔10〕 国中:城内。

〔11〕 东郭:城之东门外。

〔12〕 墦(fán凡):坟墓。

〔13〕 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者讨剩下来的酒肉。

〔14〕 之他:到别一祭墓的地方去。

〔15〕 道:方法。

〔16〕 施施:自得的样子。

〔17〕 富贵利达:犹今言升官发财。
首节 上一节 30/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