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24节


子义 〔11〕 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 〔12〕 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1〕 三世: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

〔2〕 至于赵之为赵:武灵王之前为赵肃侯。赵国自赵肃侯时候起,才由大夫之家,成为独立的诸侯之国。

〔3〕 “赵主”两句:赵国的每代国君的子孙,被封为侯的,现在还有相继存在的吗?

〔4〕 微独赵:不仅赵国。

〔5〕 “奉厚”句:奉,同“俸”。全句说:俸禄高厚而没有功劳。

〔6〕 挟重器:拥有贵重的宝物。

〔7〕 山陵崩:代指太后的死。

〔8〕 自托于赵:自己托身在赵国。

〔9〕 恣:听任。

〔10〕 约车百乘:备车百辆。

〔11〕 子义:赵国贤士。

〔12〕 守金玉之重:长期保有金玉等贵重的宝物。  (芦 荻 注)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魏策四》)

这篇文章记述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二三○年和公元前二二五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派遣唐且(jū沮)出使秦国,同秦王交涉。

唐且深深了解: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想用一般游说之词去说服秦王,使对方放弃对安陵的呑并,是办不到的。因此在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恫吓下,针锋相对地提出“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即和秦王同归于尽的威胁作为回答,终使秦王不得不害怕谢罪。

文章生动地刻画出唐且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1〕 曰:“寡人 〔2〕 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3〕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4〕 。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5〕 ,故不错意 〔6〕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7〕 ,而君逆 〔8〕 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9〕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10〕 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 〔11〕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12〕 ,以头抢地 〔13〕 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14〕 也,彗星袭月 〔15〕 ;聂政之刺韩傀 〔16〕 也,白虹贯日 〔17〕 ;要离之刺庆忌 〔18〕 也,仓鹰击于殿上 〔19〕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20〕 ,休祲降于天 〔21〕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22〕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23〕 ,长跪 〔24〕 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25〕 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26〕 以有先生也。”

注释

〔1〕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安陵君:战国时魏襄王封弟为安陵君。安陵:在今河南省鄢陵。

〔2〕 寡人:国王自己的谦称。

〔3〕 其:犹“大概”。

〔4〕 说:同“悦”。

〔5〕 长者:忠厚老实人。

〔6〕 错意:介意,留心。

〔7〕 请广于君:广,扩大。请求扩大安陵的领土。这是秦要吞并安陵的一种辞令。

〔8〕 逆:违背。

〔9〕 岂直:岂仅。

〔10〕 怫然:怒而变色的样子。

〔11〕 布衣:平民。这里指游说诸侯的策士,因为没有爵位,也称为布衣。

〔12〕 免冠:脱去帽子。徒跣(xiǎn险):光着脚。

〔13〕 抢地:用头触地。

〔14〕 专诸:吴国的勇士。王僚:吴王僚,吴王寿梦第三子夷昧之子。寿梦长子诸樊之子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庐)欲杀僚自立为王,乃重用专诸;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进餐时刺杀了王僚。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5〕 袭月:星光侵犯到月亮。指专诸的精神感动星象,夸张他的精神。

〔16〕 聂政:齐国勇士。韩傀(kuǐ跬):韩相傀(一名侠累)。韩国大夫严仲子与韩傀有仇,恳请聂政替他报仇。聂政为严仲子刺杀了韩傀。见《战国策·韩策》。

〔17〕 白虹贯日:白色的光直冲太阳,指精诚感天。虹:作光讲。

〔18〕 要离:吴国勇士。庆忌:吴王僚之子。吴王阖庐即位后,想杀庆忌,要离乃诈得罪吴王,投奔庆忌,最后刺死了庆忌。见《吴越春秋》。

〔19〕 仓鹰:老鹰。老鹰飞扑殿上,指被勇士的精神感召。

〔20〕 怀怒未发:胸怀忿怒尚未发作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24/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