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213节
文章夹叙夹议,生动形象而又结构紧凑,语言精炼。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1〕 ,江都围急 〔2〕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3〕 ,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4〕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5〕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 〔6〕 ,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 〔7〕 ,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 〔8〕 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注释
〔1〕 顺治:清世祖福临年号。乙酉: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
〔2〕 江都:掦州府府治所在地。一六四四年,史可法镇守掦州,阻遏清兵。当时苟安南京的南明小朝廷,腐败不堪。福王朱由崧,昏聩荒淫,权柄全为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所把持。武昌守将左良玉异常痛恨马、阮的祸国殃民行为,便起兵东下,讨伐马、阮。马士英调动黄得功等兵力来扺御左良玉。左良玉病死,良玉儿子左梦庚兵败降清,清英亲王阿济格不用打仗便夺得了江西,南明的覆灭命运已不可挽回。一六四五年四月,清豫亲王多铎率兵围掦州,史可法调各镇兵力来援,但因内部分崩离析,掌握兵权的将领,不肯听从统一调动。史可法孤守掦州,坚持十日。掦州城破,史可法殉难,全军战士,无一人投降。清兵屠杀掦州十天,全城成为尸山血海。王秀楚作有《掦州十日记》,记载当时惨状。
〔3〕 史忠烈公:即史可法,字宪之,明代祥符(河南开封)人,崇祯时进士。福王朱由崧立,史可法为兵部尚书大学士,统辖军队,镇守在掦州,日夜忧念国家大事,每一上书给福王,论国家事情,再三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和士兵都为之感动。多尔衮曾让汉奸李雯写信给他,劝他投降,他毫不动摇。掦州被围时,清豫亲王多铎曾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都遭到拒絶。一六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城破,殉难。后人称他为史阁部,清乾隆时谥忠正。
〔4〕 临期成此大节:到城破时把他杀死,以成全他的节义,免得落到清兵手里。
〔5〕 太夫人:指史可法的母亲。谱汝诸孙中:把你列入史家的孙儿辈中。
〔6〕 马鸣騄:未详。任太守民育:据《南忠纪》和《小腆纪年附考》记载:掦州知府任民育,城破,绯衣端坐堂上自杀,阖家投井死。
〔7〕 刘肇基:据《南忠纪》和《小腆纪年附考》记载:都督刘肇基守掦州北门,发炮杀伤清兵甚众,城破率所部四百人巷战,以身殉难。
〔8〕 和硕豫亲王:清太祖第十五子,名多铎。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 〔1〕 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2〕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3〕 ,经略洪承畴 〔4〕 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掦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 〔5〕 ,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6〕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7〕 ,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8〕 ,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9〕 ,何必出世入世 〔10〕 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11〕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涙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 〔12〕 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注释
〔1〕 英、霍山师:史可法殉难的当年夏天,皖北义士冯宏图、侯应龙等假托史阁部名义,起兵霍山(山名,在安徽省霍山南)以抗清,连克英山(山名,在今湖北省英山东,英山在清朝时候属安徽省)、六安(今安徽省地名)等地。之后,于英山又有张福寰等,霍山有余化龙等领导的起义军,以及附近其他各路的义军。他们互相联结,奉明宗室石城王朱统锜为领袖,以英、霍山区最险要的地区飞龙寨为中心据点,与清军作战,一直坚持了十年之久。
〔2〕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如同当年陈涉起兵抗秦时之假称项燕。项燕,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爱士卒,为楚人所爱戴,楚国灭亡时,他的生死不明,而人民由于爱戴他,多传说他并没有死。秦末,爆发了以楚人陈涉、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陈涉初起兵时,为号召群众,假称是楚国大将项燕。见《史记·陈涉世家》。
〔3〕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唐高祖武德时改金陵为白下,治于此地,以后被沿用为南京之别称。
〔4〕 经略:明代于用兵时特设经略,权力极大,在总督之上,清代初年因袭明制,以后废除。洪承畴:字亨九,明末清初晋江(今福建省地名)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任蓟辽总督。他曾率兵与清兵战于松山(城在东北锦县南),兵败投降。明崇祯帝朱由检还以为他兵败殉难,设十六坛来哭祭他。他投降后,为清王朝效死力,被任为经略使,领兵南下镇压各地抗清军队,为清廷出谋划策。人民恨他入骨。孙兆奎的反问,是对他的尖鋭的讥刺。
〔5〕 恚(huì惠):恨。
〔6〕 颜太师:即颜真卿,见本书页六九○注〔二〕。据《太平广记》说,他被叛臣李希烈杀害后十五年,仆人又在洛阳见到了他,因此传说他尸解得道。兵解:学仙的人死于兵刃叫“兵解”,意即藉此解脱了躯体而成仙。这是道家的迷信说法。
〔7〕 “文少保”句:文天祥也因为参悟了大光明法登仙而去。文少保,即文天祥,见本书页六八一作者介绍。大光明法,道家所谓的一种出世法。蝉蜕,蝉脱皮,喻人脱却肉身而登仙境。有人传说他在狱中时候,曾遇一道人,传给他出世之法,所以实际上不曾被杀,是成仙而去。以上两说,当然都是迷信的謡传,但却反映了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心情。
〔8〕 圣贤家法:家法,这里是准绳、传统、原则的意思;圣贤家法,意即忠君爱国,舍生取义,乃是圣人贤人立身的根本准则。
〔9〕 “其气浩然”两句:他们的刚正之气,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
〔10〕 出世:指脱离了人世成仙而去。入世:指生在世上。
〔11〕 为蛇画足:即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楚国一个管祭祀的人,赐给他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用就地画蛇先成来赌这杯酒。其中一人已经画好了,举杯欲饮,又说他可为蛇画足,结果足未成而他人已经画好,夺下酒杯说:“蛇本无足,你怎可为之画足?”意即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反失其真,效果不好。
〔12〕 宛然:犹“仿佛”。
墓旁有丹徒 〔1〕 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掦,凡五死而得絶,时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掦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 〔2〕 、关中黄遵岩 〔3〕 、粤东屈大均 〔4〕 ,为作传铭哀辞 〔5〕 。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 〔6〕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 〔7〕 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 〔8〕 ,不能仗节 〔9〕 ,出疏纠之 〔10〕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 〔11〕 ,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12〕 。
注释
〔1〕 丹徒:镇江府治所在地,今江苏镇江。
〔2〕 江右:江西省。王猷定:南昌人,字于一,拔贡生,任侠仗义,曾在史可法幕。明王朝灭亡以后,隐居不出,著作有《四照堂集》。
〔3〕 关中黄遵岩:未详待考。
〔4〕 粤东:广东省别称。屈大均:广东番禺人,字翁山,明末诸生。明王朝灭亡,出家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以后还俗,曾漫游各地,凭吊故国。所作诗歌充满故国之思,气魄雄伟,与陈慕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着有《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书。
〔5〕 为作传铭哀辞:给钱烈女作传记悼辞等。
〔6〕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但尚有被遗漏下来未经表掦记述过的人。章,同“彰”。
〔7〕 可程:史可法之弟。崇祯时进士,擢庶吉士,农民军入京时,曾投降农民军。
〔8〕 当易姓之间:指李自成入京,朱氏王朝崩溃之时。
〔9〕 不能仗节:这是作者封建士大夫的立埸,认为史可程投降了农民军,是不能保持节操。
〔10〕 出疏纠之:指史可法向南明统治者写奏章,揭发指责史可程投降之“罪”。
〔11〕 副使诸公:指和史可法共同殉难的他的一些部将。
〔12〕 附以烈女一辈:归入烈女一辈中,加以祭祀。 (芦 荻 注)
姚鼐
姚鼐(一七三一——一八一五),字姬传,安徽桐城人。官做到刑部郎中。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书院,凡四十年。他是桐城人刘大櫆的学生,继承与发掦了方苞、刘大櫆的文学理论,选《古文辞类纂》来宣传古文义法,奠定了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姚鼐的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某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有其独特的风格。所著有《惜抱轩诗文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1〕 ,江都围急 〔2〕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3〕 ,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4〕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5〕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 〔6〕 ,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 〔7〕 ,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 〔8〕 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注释
〔1〕 顺治:清世祖福临年号。乙酉: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
〔2〕 江都:掦州府府治所在地。一六四四年,史可法镇守掦州,阻遏清兵。当时苟安南京的南明小朝廷,腐败不堪。福王朱由崧,昏聩荒淫,权柄全为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所把持。武昌守将左良玉异常痛恨马、阮的祸国殃民行为,便起兵东下,讨伐马、阮。马士英调动黄得功等兵力来扺御左良玉。左良玉病死,良玉儿子左梦庚兵败降清,清英亲王阿济格不用打仗便夺得了江西,南明的覆灭命运已不可挽回。一六四五年四月,清豫亲王多铎率兵围掦州,史可法调各镇兵力来援,但因内部分崩离析,掌握兵权的将领,不肯听从统一调动。史可法孤守掦州,坚持十日。掦州城破,史可法殉难,全军战士,无一人投降。清兵屠杀掦州十天,全城成为尸山血海。王秀楚作有《掦州十日记》,记载当时惨状。
〔3〕 史忠烈公:即史可法,字宪之,明代祥符(河南开封)人,崇祯时进士。福王朱由崧立,史可法为兵部尚书大学士,统辖军队,镇守在掦州,日夜忧念国家大事,每一上书给福王,论国家事情,再三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和士兵都为之感动。多尔衮曾让汉奸李雯写信给他,劝他投降,他毫不动摇。掦州被围时,清豫亲王多铎曾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都遭到拒絶。一六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城破,殉难。后人称他为史阁部,清乾隆时谥忠正。
〔4〕 临期成此大节:到城破时把他杀死,以成全他的节义,免得落到清兵手里。
〔5〕 太夫人:指史可法的母亲。谱汝诸孙中:把你列入史家的孙儿辈中。
〔6〕 马鸣騄:未详。任太守民育:据《南忠纪》和《小腆纪年附考》记载:掦州知府任民育,城破,绯衣端坐堂上自杀,阖家投井死。
〔7〕 刘肇基:据《南忠纪》和《小腆纪年附考》记载:都督刘肇基守掦州北门,发炮杀伤清兵甚众,城破率所部四百人巷战,以身殉难。
〔8〕 和硕豫亲王:清太祖第十五子,名多铎。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 〔1〕 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2〕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3〕 ,经略洪承畴 〔4〕 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掦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 〔5〕 ,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6〕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7〕 ,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8〕 ,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9〕 ,何必出世入世 〔10〕 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11〕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涙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 〔12〕 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注释
〔1〕 英、霍山师:史可法殉难的当年夏天,皖北义士冯宏图、侯应龙等假托史阁部名义,起兵霍山(山名,在安徽省霍山南)以抗清,连克英山(山名,在今湖北省英山东,英山在清朝时候属安徽省)、六安(今安徽省地名)等地。之后,于英山又有张福寰等,霍山有余化龙等领导的起义军,以及附近其他各路的义军。他们互相联结,奉明宗室石城王朱统锜为领袖,以英、霍山区最险要的地区飞龙寨为中心据点,与清军作战,一直坚持了十年之久。
〔2〕 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如同当年陈涉起兵抗秦时之假称项燕。项燕,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爱士卒,为楚人所爱戴,楚国灭亡时,他的生死不明,而人民由于爱戴他,多传说他并没有死。秦末,爆发了以楚人陈涉、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陈涉初起兵时,为号召群众,假称是楚国大将项燕。见《史记·陈涉世家》。
〔3〕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唐高祖武德时改金陵为白下,治于此地,以后被沿用为南京之别称。
〔4〕 经略:明代于用兵时特设经略,权力极大,在总督之上,清代初年因袭明制,以后废除。洪承畴:字亨九,明末清初晋江(今福建省地名)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任蓟辽总督。他曾率兵与清兵战于松山(城在东北锦县南),兵败投降。明崇祯帝朱由检还以为他兵败殉难,设十六坛来哭祭他。他投降后,为清王朝效死力,被任为经略使,领兵南下镇压各地抗清军队,为清廷出谋划策。人民恨他入骨。孙兆奎的反问,是对他的尖鋭的讥刺。
〔5〕 恚(huì惠):恨。
〔6〕 颜太师:即颜真卿,见本书页六九○注〔二〕。据《太平广记》说,他被叛臣李希烈杀害后十五年,仆人又在洛阳见到了他,因此传说他尸解得道。兵解:学仙的人死于兵刃叫“兵解”,意即藉此解脱了躯体而成仙。这是道家的迷信说法。
〔7〕 “文少保”句:文天祥也因为参悟了大光明法登仙而去。文少保,即文天祥,见本书页六八一作者介绍。大光明法,道家所谓的一种出世法。蝉蜕,蝉脱皮,喻人脱却肉身而登仙境。有人传说他在狱中时候,曾遇一道人,传给他出世之法,所以实际上不曾被杀,是成仙而去。以上两说,当然都是迷信的謡传,但却反映了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心情。
〔8〕 圣贤家法:家法,这里是准绳、传统、原则的意思;圣贤家法,意即忠君爱国,舍生取义,乃是圣人贤人立身的根本准则。
〔9〕 “其气浩然”两句:他们的刚正之气,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
〔10〕 出世:指脱离了人世成仙而去。入世:指生在世上。
〔11〕 为蛇画足:即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楚国一个管祭祀的人,赐给他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用就地画蛇先成来赌这杯酒。其中一人已经画好了,举杯欲饮,又说他可为蛇画足,结果足未成而他人已经画好,夺下酒杯说:“蛇本无足,你怎可为之画足?”意即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反失其真,效果不好。
〔12〕 宛然:犹“仿佛”。
墓旁有丹徒 〔1〕 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掦,凡五死而得絶,时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掦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 〔2〕 、关中黄遵岩 〔3〕 、粤东屈大均 〔4〕 ,为作传铭哀辞 〔5〕 。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 〔6〕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 〔7〕 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 〔8〕 ,不能仗节 〔9〕 ,出疏纠之 〔10〕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 〔11〕 ,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12〕 。
注释
〔1〕 丹徒:镇江府治所在地,今江苏镇江。
〔2〕 江右:江西省。王猷定:南昌人,字于一,拔贡生,任侠仗义,曾在史可法幕。明王朝灭亡以后,隐居不出,著作有《四照堂集》。
〔3〕 关中黄遵岩:未详待考。
〔4〕 粤东:广东省别称。屈大均:广东番禺人,字翁山,明末诸生。明王朝灭亡,出家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以后还俗,曾漫游各地,凭吊故国。所作诗歌充满故国之思,气魄雄伟,与陈慕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着有《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书。
〔5〕 为作传铭哀辞:给钱烈女作传记悼辞等。
〔6〕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但尚有被遗漏下来未经表掦记述过的人。章,同“彰”。
〔7〕 可程:史可法之弟。崇祯时进士,擢庶吉士,农民军入京时,曾投降农民军。
〔8〕 当易姓之间:指李自成入京,朱氏王朝崩溃之时。
〔9〕 不能仗节:这是作者封建士大夫的立埸,认为史可程投降了农民军,是不能保持节操。
〔10〕 出疏纠之:指史可法向南明统治者写奏章,揭发指责史可程投降之“罪”。
〔11〕 副使诸公:指和史可法共同殉难的他的一些部将。
〔12〕 附以烈女一辈:归入烈女一辈中,加以祭祀。 (芦 荻 注)
姚鼐
姚鼐(一七三一——一八一五),字姬传,安徽桐城人。官做到刑部郎中。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书院,凡四十年。他是桐城人刘大櫆的学生,继承与发掦了方苞、刘大櫆的文学理论,选《古文辞类纂》来宣传古文义法,奠定了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姚鼐的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某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有其独特的风格。所著有《惜抱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