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212节
本篇记述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生前逸事,突出了他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他与史可法的亲密关系。“解貂”、“掩户”、“面署第一”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的预言,以及后来史可法忠于职守、勤于军务的一段叙述,则突出了左光斗具有知人的卓识。通篇以史可法作陪衬,使左、史两人的爱国精神相得益彰。叙事简洁、生动、有力,狱中会见一段,尤为慷慨激昂,生气凛然,数百年后读之,犹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篇中用写史可法的治军来作陪衬时,避开写他主要的抗清斗争,却写他的防御农民起义军,这里透露出作者思想中的消极面来。
先君子 〔1〕 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 〔2〕 视学京畿 〔3〕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 〔4〕 ,入古寺,庑 〔5〕 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6〕 ;公阅毕,即解貂 〔7〕 覆生,为掩户 〔8〕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 〔9〕 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 〔10〕 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11〕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 〔12〕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 〔13〕 ,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 〔14〕 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15〕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 〔16〕 ,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 〔17〕 ,背筐,手长镵 〔18〕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19〕 ,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 〔20〕 ,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 〔21〕 末,流贼张献忠 〔22〕 出没蕲、黄、潜、桐 〔23〕 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 〔24〕 守御。每有警 〔25〕 ,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 〔26〕 ,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 〔27〕 ,则番代 〔28〕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29〕 ,候太公、太母起居 〔30〕 ,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 〔31〕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
〔1〕 先君子:作者自称其已去世的父亲方仲舒。
〔2〕 乡:同乡,作者与左光斗都是桐城人,故称。左忠毅公:左光斗(一五七五——一六二五),字遗直,明万历进士,因劾阉党魏忠贤三十二斩罪,被陷下狱,死在狱中。忠毅是他死后的谥号。
〔3〕 京畿(jī机):国都所在地。
〔4〕 微行:微服间行。古时帝王或贵官外出,穿着微贱的人的服装隐藏自己的身份叫微行。
〔5〕 庑(wǔ五):廊下小屋。
〔6〕 文方成草:文章刚写成草稿。
〔7〕 解貂:脱下貂皮裘。貂裘轻暖,为世所重。
〔8〕 掩户:关门窗。
〔9〕 史可法:参见本书页八三二注〔三〕。
〔10〕 瞿然:瞪大眼睛全神贯注的样子。
〔11〕 面署第一:当面批他第一名。
〔12〕 碌碌:平庸无能。
〔13〕 厂狱:明代的东厂监狱。东厂是明成祖时在北京东安门北设立的专管缉访谋逆者的特务机关,由太监掌管;那里的监狱就叫厂狱。左光斗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被陷入狱,第二年被阉党收买狱卒击毙于狱中。
〔14〕 防伺:防范看守。
〔15〕 炮烙:用烧红的铁炙烧犯人,是厂狱中的一种酷刑。
〔16〕 禁卒:守监牢的狱卒。
〔17〕 更敝衣草屦:换上破衣裳穿上草鞋。
〔18〕 长镵(chǎn产):一种类似铲子的工具。手长镵:手里拿着长镵。
〔19〕 眦(zì自):眼眶。
〔20〕 构陷:制造流言蜚语而加以陷害。全句意即:不要等着让阉党来构陷。
〔21〕 崇祯:明思宗年号(一六二八——一六四四)。
〔22〕 张献忠(一六○六——一六四六):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一六三○)在陕西米脂起义,曾转战豫、陕、鄂、皖等地,攻下武昌,进军四川,一六四四年在成都即帝位,号大西国,改元大顺。一六四六年在四川西充凤凰山战死。
〔23〕 蕲、黄:今湖北省蕲春、黄冈二地。潜、桐:今安徽省潜山、桐城二地。
〔24〕 以凤庐道:以凤阳、庐州二府(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庐江)道员身份。明时,分一省为几道,一道的长官称道员。檄(xí习):古代战争时宣布敌人罪状以布告天下的官方文书。
〔25〕 警:警报。
〔26〕 更休:轮流休息。
〔27〕 漏鼓: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即漏壶;鼓,指军中报时的信号,即更鼓。古分一夜为五更,漏鼓移当指过了一更。
〔28〕 番代:轮换代替。
〔29〕 躬造:亲临。第:府第,住宅。
〔30〕 候起居:问候起居,犹请安。太公、太母:指左光斗的父母。
〔31〕 宗老:同一宗族中老前辈。涂山:方苞族祖父的号。 (吴秋滨 注)
全祖望
全祖望(一七○五——一七五五),字绍衣,号谢山,清浙江鄞县人。博学多识,乾隆初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遂不复出仕。当时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全祖望也曾因作文有“为我讨贼清乾坤”句,以“贼”字在“清”字上,被下狱治罪,经人营救,才得免死。
他内心隐含着故国民族之思,不肯附和时俗,喜欢网罗文献,表彰忠义。曾修黄宗羲《宋元学案》等,着有《鲒埼亭集》等行世。
梅花岭记
梅花岭在江苏省江都广储门外,明代州官吴秀疏通河流,堆土成岭,便在上面栽植了许多梅树,因命名“梅花岭”。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掦州殉难后,其衣冠即葬于岭上。
全祖望在这篇文章中,怀着高度崇敬的心情,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等烈士忠贞爱国、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他们英勇就义的情形;并对洪承畴之流,作了深刻的鞭挞和讽刺。
先君子 〔1〕 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 〔2〕 视学京畿 〔3〕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 〔4〕 ,入古寺,庑 〔5〕 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6〕 ;公阅毕,即解貂 〔7〕 覆生,为掩户 〔8〕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 〔9〕 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 〔10〕 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11〕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 〔12〕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 〔13〕 ,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 〔14〕 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15〕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 〔16〕 ,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 〔17〕 ,背筐,手长镵 〔18〕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19〕 ,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 〔20〕 ,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 〔21〕 末,流贼张献忠 〔22〕 出没蕲、黄、潜、桐 〔23〕 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 〔24〕 守御。每有警 〔25〕 ,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 〔26〕 ,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 〔27〕 ,则番代 〔28〕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29〕 ,候太公、太母起居 〔30〕 ,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 〔31〕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
〔1〕 先君子:作者自称其已去世的父亲方仲舒。
〔2〕 乡:同乡,作者与左光斗都是桐城人,故称。左忠毅公:左光斗(一五七五——一六二五),字遗直,明万历进士,因劾阉党魏忠贤三十二斩罪,被陷下狱,死在狱中。忠毅是他死后的谥号。
〔3〕 京畿(jī机):国都所在地。
〔4〕 微行:微服间行。古时帝王或贵官外出,穿着微贱的人的服装隐藏自己的身份叫微行。
〔5〕 庑(wǔ五):廊下小屋。
〔6〕 文方成草:文章刚写成草稿。
〔7〕 解貂:脱下貂皮裘。貂裘轻暖,为世所重。
〔8〕 掩户:关门窗。
〔9〕 史可法:参见本书页八三二注〔三〕。
〔10〕 瞿然:瞪大眼睛全神贯注的样子。
〔11〕 面署第一:当面批他第一名。
〔12〕 碌碌:平庸无能。
〔13〕 厂狱:明代的东厂监狱。东厂是明成祖时在北京东安门北设立的专管缉访谋逆者的特务机关,由太监掌管;那里的监狱就叫厂狱。左光斗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被陷入狱,第二年被阉党收买狱卒击毙于狱中。
〔14〕 防伺:防范看守。
〔15〕 炮烙:用烧红的铁炙烧犯人,是厂狱中的一种酷刑。
〔16〕 禁卒:守监牢的狱卒。
〔17〕 更敝衣草屦:换上破衣裳穿上草鞋。
〔18〕 长镵(chǎn产):一种类似铲子的工具。手长镵:手里拿着长镵。
〔19〕 眦(zì自):眼眶。
〔20〕 构陷:制造流言蜚语而加以陷害。全句意即:不要等着让阉党来构陷。
〔21〕 崇祯:明思宗年号(一六二八——一六四四)。
〔22〕 张献忠(一六○六——一六四六):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一六三○)在陕西米脂起义,曾转战豫、陕、鄂、皖等地,攻下武昌,进军四川,一六四四年在成都即帝位,号大西国,改元大顺。一六四六年在四川西充凤凰山战死。
〔23〕 蕲、黄:今湖北省蕲春、黄冈二地。潜、桐:今安徽省潜山、桐城二地。
〔24〕 以凤庐道:以凤阳、庐州二府(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庐江)道员身份。明时,分一省为几道,一道的长官称道员。檄(xí习):古代战争时宣布敌人罪状以布告天下的官方文书。
〔25〕 警:警报。
〔26〕 更休:轮流休息。
〔27〕 漏鼓: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即漏壶;鼓,指军中报时的信号,即更鼓。古分一夜为五更,漏鼓移当指过了一更。
〔28〕 番代:轮换代替。
〔29〕 躬造:亲临。第:府第,住宅。
〔30〕 候起居:问候起居,犹请安。太公、太母:指左光斗的父母。
〔31〕 宗老:同一宗族中老前辈。涂山:方苞族祖父的号。 (吴秋滨 注)
全祖望
全祖望(一七○五——一七五五),字绍衣,号谢山,清浙江鄞县人。博学多识,乾隆初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遂不复出仕。当时统治者屡兴文字狱,全祖望也曾因作文有“为我讨贼清乾坤”句,以“贼”字在“清”字上,被下狱治罪,经人营救,才得免死。
他内心隐含着故国民族之思,不肯附和时俗,喜欢网罗文献,表彰忠义。曾修黄宗羲《宋元学案》等,着有《鲒埼亭集》等行世。
梅花岭记
梅花岭在江苏省江都广储门外,明代州官吴秀疏通河流,堆土成岭,便在上面栽植了许多梅树,因命名“梅花岭”。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掦州殉难后,其衣冠即葬于岭上。
全祖望在这篇文章中,怀着高度崇敬的心情,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等烈士忠贞爱国、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他们英勇就义的情形;并对洪承畴之流,作了深刻的鞭挞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