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206节
〔7〕 “无忘”句:指香君用《琵琶记》中一曲以告诫勉励。
〔8〕 开府:明、清时,各省巡抚称开府,意为其能开建府署。田仰:马士英的亲戚,弘光时为淮阳巡抚。
〔9〕 锾(huán还):古衡量名。三百锾:指三百金。
〔10〕 岂:宁。这句说:田仰与阮大铖岂有区别?
〔11〕 向之:过去。
〔12〕 利:贪。
〔13〕 卖公子:负心于公子。
〔14〕 卒不往:终于没有去。 (焦伯华 注)
姜宸英
姜宸英(一六二八——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清初浙江慈溪(今慈溪)人。年少时攻读古文,有才名,但屡试不第。康熙初被推荐纂修明史,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七十岁时始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主考顺天府乡试,后两年以事下狱死。着有《湛园集》、《西溟文钞》等。
奇零草序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奇零草》,由于充满着反抗清代统治阶级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被清代统治者列为最重要的禁毁书目之一,絶对不准抄写、刻印和流传。本文作者敢于在思想统治严酷的社会中,不畏迫害,大胆地肯定张煌言的英雄业绩,并对《奇零草》这部诗集的光辉价值予以热烈赞扬。
张煌言(一六二○——一六六四),字玄着,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时举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明末,与秀才钱肃乐等六人组织抗清义军,迎鲁王于天台,以绍兴及舟山群岛为根据地,联络郑成功及江浙各地抗清军,与清军进行艰苦卓絶、出生入死的斗争。在十九年中,曾三次渡闽海,四次攻入长江中下游,两次遭飓风袭击,战败后又在清军占领区只身潜走两千余里返回舟山。后来由于南明抗清政权被消灭,郑成功病死于台湾,而清政府又实行了强迫沿海人民迁离沿海地区,以使抗清军与人民隔絶的迁界政策,使义军陷于孤立无援的絶境,不得已遂解散义军,潜隐于海中一孤岛上。后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英勇就义于杭州。《奇零草》所辑録的是作者从一六四六年到一六六二年十七年间所作的诗篇,因为所存的只是全部诗篇的残余部份,并且都是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和戎马倥偬的生活中所作,故名《奇零草》以寓其意。
予得此于定海 〔1〕 ,命谢子大周 〔2〕 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 〔3〕 ,而沉星殒气 〔4〕 于穷荒絶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 〔5〕 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客为予言,公在行间 〔6〕 ,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 〔7〕 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 〔8〕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9〕 。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 〔10〕 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 〔11〕 ,始邑邑 〔12〕 不乐。而其归隐于海南 〔13〕 也,自制一椑 〔14〕 ,置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15〕 。既被羁会城 〔16〕 ,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 〔17〕 至覊所争求翰墨。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 〔18〕 人心,而征于 〔19〕 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 〔20〕 ,齐武帝 〔21〕 曰:“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 〔22〕 ,君子讥之。元听 〔23〕 湖南为宋忠臣李芾 〔24〕 建祠,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 〔25〕 ,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 〔26〕 。臣各为其主 〔27〕 ,凡一切胜国语言 〔28〕 ,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 〔29〕 之求,犹惧搜访 〔30〕 未遍,将日就放失 〔31〕 也。悲夫!
注释
〔1〕 定海:舟山岛的县驻地。
〔2〕 谢子大周:生平不详。
〔3〕 “天地晦冥”三句:喻写明亡后天地昏暗,大风扬尘充塞上下,山河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一片惨淡、凄苦的景象。霾(mái埋),吹起尘土的大风。风霾,即大风。
〔4〕 沉星:沉落的星星。殒(yǔn允)气:死亡了的生命(气)。这里是用沉星殒气比喻已经牺牲的张煌言。
〔5〕 揜(yǎn掩):掩蔽。抑:压制。揜抑:被压制而埋没。
〔6〕 行(háng航)间:行伍间,即军旅间。
〔7〕 逻卒:指清军巡逻防守的士卒,即下注中史丙。
〔8〕 或有流落人间者:张煌言被俘解赴杭州时,一个看守他的叫史丙的士兵,在半夜人静时坐在船头上唱苏武牧羊曲,张煌言听了十分感动,扣打着船舷和唱起来,并且对他说:你也是一个有心人啊,我的意志已经坚定,你不用担忧。于是天天和史丙谈话。后来张煌言的诗文集都是由于史丙的收藏才得以流传于世。
〔9〕 落迦山:在舟山岛东南的一个小孤岛,张煌言于遣散军队后潜隐于此。按,此处言此集为甲辰以后所作,但据张煌言《奇零草》自序谓系于壬寅年即:一六六二年自编成集;甲辰为一六六四年,是作者被俘就义之年,本文所记有误。
〔10〕 强藩:拥有实力的地方藩镇,此系指郑成功。
〔11〕 “及九江遁还”两句:九江,江西九江市,明清时为府。掣肘,阻挠他人行事。一六五九年,郑成功从金门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北伐,张煌言所部为前锋,从长江口溯游而上,屡战获捷,先后攻克和归顺者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军威大振。张煌言本拟挥师直取九江,但因郑成功在南京战败已撤军入海,自己的后路被截断。在与清军激战后部队溃败,经化装潜行两千余里始返抵舟山岛。郑成功在这次大败后,兵力损失过多,想以台湾为根据地,养精蓄鋭,再图大举,于是率师与荷兰侵略军大战于台湾。但张煌言认为这样会分散抗清军的力量,失去收复中原的时机,而且台湾地处一隅,也难以与清军对抗,于是劝阻郑成功暂时放弃收复台湾的计划,先行恢复中原。郑成功未采纳,终于收复了台湾。此后张煌言在舟山与清军作战,兵力单薄,时有捉襟见肘之感,但并非受郑成功阻挠,本文称郑成功为“强藩”并言“掣肘”云云,并不确切。
〔12〕 邑邑:同“悒悒”,郁闷。
〔13〕 海南:指舟山群岛以南大海中的落迦山岛。
〔14〕 椑(pì僻):棺材。
〔15〕 “门有两猿守之”五句:张煌言解散部队后潜居落迦山岛上,自结茅庐居于山顶。门前置放两只猿猴警戒,船在十里以外时,猴子看见,就在树梢上鸣叫示警。但由于叛徒的出卖,清兵知道了他的下落,令叛徒为向导,在深夜时从后山攀缘藤葛爬上了悬崖峭壁,猴子没有发现,张煌言与参军罗子木、门生王居敬等数人束手被俘。间,间谍,奸细。
〔16〕 会城:省会,指杭州。
〔17〕 纸素:纸和绢帛。
〔18〕 根于:植根于、发源于。
〔19〕 征于:表现于。
〔20〕 “历观前代”三句:沈约,字休文,齐梁时吴兴(今浙江湖州南)人,着有《宋书》一百卷及《四声韵谱》等。袁粲,字景倩,刘宋时阳夏(在今安徽安庆附近)人。宋顺帝时,萧道成(后代宋立国称齐高帝)跋扈,有反叛之意,袁粲与刘秉谋划诛杀他,事不成而死。沈约着《宋书》于齐梁时,因袁粲忠于刘宋,不敢为其立传,故本文云“疑立”。
〔21〕 齐武帝:萧道成之子萧赜。
〔22〕 韩通:后周时太原人,周恭帝时为侍卫副都指挥使。赵匡胤陈桥兵变率军入开封,废周自立,韩通率军抵抗,为王升彦所害。欧阳修纂修《五代史》没有为他立传。
〔23〕 元:元朝。听:听任。
〔24〕 李芾(fèi废):字叔章,其祖先为广平(在今河北大名西)人,当时广平为元军占领。李芾后来迁到开封,在宋朝任湖南安抚使,于元军攻破潭州(宋时州名,今湖南长沙)时牺牲。
〔25〕 “明长陵”句:明永乐帝朱棣,他死后葬于北京以北昌平,墓地称长陵。方孝孺在明建文帝朱允炆(wén文)时为翰林院学士,以文章名播于世。朱棣本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后欲废其侄朱允炆自立为帝,以靖难为名率军南下,破南京后令方孝孺草诏天下,宣告燕王登践帝位;方孝孺抗命不为,并责骂朱棣叛逆,为朱棣所杀。朱棣杀方孝孺后,对于世人藏方孝孺著作的,并不加罪。
〔26〕 当道:正当的道路。
〔27〕 臣各为其主:这句话,本身是一种封建道德的忠君思想的表现,但作者处在明末清初时代,是藉用这句话来表彰明末反清斗争的爱国志士的。
〔28〕 胜国:后一朝代灭亡前一朝代后,称前朝为胜国或胜朝。胜国语言:前一朝代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