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203节
〔11〕 “门祚”两句:门,门第。祚(zuò作),福气。鲜,少。两句是说:(自己的)门第衰落,福运微薄,又缺少同胞兄弟。两句原出李密《陈情表》,见本书页三七一。
〔12〕 推干就湿:推让方便,承担困苦。干、湿,此喻好、坏两种处境。
〔13〕 义融女兄:作者的姐姐夏淑吉别号义融。
〔14〕 昭南女弟:作者的妹妹夏惠吉字昭南。
〔15〕 雄:男孩子。
〔16〕 会稽:指会稽郡,松江县属会稽郡所辖。望:望族。大望:鼎盛的大门族。
〔17〕 “西铭先生”句:明末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号西铭,生前无子,死后友人为之立嗣子,名永锡,意在希望他能继承张溥的遗风。根据本文此处所说“为人所诟笑”,则知嗣子可能不肖,具体情况不详。张溥是夏允彝的至友,夏完淳的老师。
呜呼!大造 〔1〕 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 〔2〕 不为馁鬼 〔3〕 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 〔4〕 在冥冥 〔5〕 诛殛顽嚚 〔6〕 ,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 〔7〕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 〔8〕 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武功甥将来大器 〔9〕 ,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 〔10〕 ,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 〔11〕 ,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 〔12〕 二年,贤孝素着,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 〔13〕 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 〔14〕 。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 〔15〕 ,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16〕 ;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 〔17〕 。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
〔1〕 大造:大功。
〔2〕 麦饭:小麦做成的面食。豚蹄:猪蹄。两者都是祭奠死者的食品。
〔3〕 馁鬼:饿鬼。死了没有子孙,无人祭祀的鬼称馁鬼。
〔4〕 先文忠:作者的父亲殉国后谥号“文忠”。
〔5〕 冥冥:幽暗不明之处,即俗说之阴司地府。
〔6〕 诛殛(jí吉):诛杀。顽嚚(yín银):愚蠢无行(之人)。
〔7〕 二十年后:即俗谓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之意。
〔8〕 北塞之举:出师北伐,驱逐清军。
〔9〕 武功甥将来大器:夏完淳的外甥侯檠,字武功,小完淳六岁,年少有才华,夏完淳曾把家事和复国之志寄托在他身上,但武功也竟以十七岁弱龄早死。
〔10〕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二日(一说一日),传统的扫祭先人坟墓的节日。盂兰:古代风俗,每年阴历七月十五为施舍饿鬼的日子。盂兰为佛教外来语,解救众生苦难之意。
〔11〕 若敖之鬼:无后代的饿鬼。若敖为楚国君主熊仪的姓氏,若敖氏的后人楚国令尹(官名)子文害怕他的侄子越椒将来会使若敖氏灭宗,临死时对族人哭着说:鬼还要饭吃,若敖氏的鬼难道就不饥饿吗?后来若敖氏终于灭族。见《左传·宣公四年》。
〔12〕 结褵(lí离):指女子出嫁、结婚。旧时女子出嫁时,拴系红色覆面巾(俗称蒙头袱子)于头上,称“结褵”,此处即用其意。
〔13〕 渭阳情:甥舅之间的情谊。渭阳,陕西渭水之阳(北)。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亡命于秦,后来归国时其甥秦康公送行,作诗赠别,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后世遂用“渭阳”比喻甥舅。
〔14〕 将死言善:《论语·泰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5〕 太虚:天,天上。旧时迷信说法,以为人死之后魂魄便会归天。
〔16〕 “大道”两句:这是一种唯心的说法,认为死生的变化(道)本来没有什么界限,所以看待自己的身体,就如同一只破鞋子一样,随时可以舍弃。屣(xǐ喜),鞋子。
〔17〕 “但为气所激”两句:人的生命只是为一种气所激扬才存在,因而由此觉悟出天理人事的道理来。 (李永祜 注)
黄宗羲
黄宗羲(一六一〇——一六九五),字太冲,号梨洲,明末余姚(今浙江省地名)人。博学多识,早年曾与魏忠贤阉党进行斗争。明末,曾在浙东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清统治者数次征聘,不就。重要著作有《明夷待访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他是清初民主主义启蒙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明夷待访録》中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以“工商为末”的传统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并对于土地、教育、军事、货币等制度也都提出了主张。他的进步主张,给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的影响。他的文章朴实无华,而说理透彻,逻辑性强,笔锋也很鋭利。
原君
这篇政论,选自他的政论集《明夷待访録》。文中作者运用流畅简朴的语言分析阐述君主独裁的不合理,大胆地指斥以天下奉一身的残暴君主为“寇雠”、“独夫”、“天下之大害”,驳斥了一些小儒盲目忠君的谬论,并正面阐明了为天下人兴利才是君主的职分。这些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攻击的只是暴君,他的主张,仍然是在肯定君主制的前提下限制君主职权的改良主义。同时,他认为人类社会一开始,人们便都是自私自利的,而君主的出现,就是由于有人能舍私济公,因而极力颂赞古代的贤君。这些都说明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1〕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2〕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 〔3〕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 〔4〕 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5〕 。故古之人君 〔6〕 ,去之而不欲入者 〔7〕 ,许由、务光 〔8〕 是也;入而又去之者 〔9〕 ,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10〕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 〔11〕 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12〕 ”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 〔13〕 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 〔14〕 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 〔15〕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 〔16〕 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17〕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 〔18〕 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 〔19〕 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20〕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21〕 ?
注释
〔1〕 “有生”三句:人类社会一开始的时候,各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按:人类社会开始时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私有观念,人的自私自利,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产生的意识形态。因此,黄宗羲这里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在他的时代还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 莫或兴之:没有人去办它。或,代词,指人。兴,举办。
〔3〕 有人者出:有这样的人出来。
〔4〕 释:去掉。
〔5〕 “必非”句:以常情推论,必然不是天下人所愿意接受的。居,处其位,引申作“接受”讲。
〔6〕 人君:国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