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197节
〔2〕 峨冠:高冠。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都是冠高带阔,因此称他们为峨冠博带。这里便是指这些人。
〔3〕 优傒:倡优歌伎,随身侍仆。
〔4〕 童娈(luán峦):美童。
〔5〕 露台:指楼船上的平台。
〔6〕 竹肉相发:箫笛和着歌唱。竹,箫笛等乐器。肉,歌喉。
〔7〕 帻: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
〔8〕 昭庆、断桥:昭庆寺、断桥,均西湖名胜。
〔9〕 嘄(xiāo消)呼:狂叫乱嚷。
〔10〕 轻幌:细薄帏幔。
〔11〕 茶铛(chēng撑):煮茶小锅。
〔12〕 素瓷:指雅洁精致的杯子。
〔13〕 里湖:指西湖苏堤以内的部份。
〔14〕 作意:故意做作。
〔15〕 巳、酉:上午九点至十一时为巳时,下午五至七时为酉,酉时恰是日落月升之际。
〔16〕 犒门军:犒赏守城门的军人。
〔17〕 擎燎:举着火把。
〔18〕 速:催。
〔19〕 放:顺水泛船。
〔20〕 鼓吹:音乐声。汉时,乐列于殿庭的叫“鼓吹”,在统治者宴群臣和他吃饭时吹奏。另外行军用的音乐、统治者出行用的音乐等,也广泛地统称“鼓吹”。以后也泛称一般音乐声。
〔21〕 如沸如撼:如水沸声如震撼东西声,指人声乐声的喧闹嘈杂。
〔22〕 如魇如呓:如人在梦中惊叫、说话。
〔23〕 皂隶:官署中的衙役,因为他们穿着青衣服,所以习惯地称为皂隶。
〔24〕 怖以关门:怕城门关了,进不去。
〔25〕 舣舟:整舟向岸。
〔26〕 颒(huì惠)面:洗面。这里形容湖面重新呈现出明洁的样子。
〔27〕 惬:适意。 (芦 荻 注)
湖心亭看雪
这一篇短文也选自《陶庵梦忆》,其中反映了作者孤高自赏的避世的心情。文中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幅江山被雪的图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崇祯五年 〔1〕 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絶。
是日,更定 〔2〕 矣,余拏 〔3〕 一小舟,拥毳衣 〔4〕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5〕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6〕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7〕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 崇祯:明思宗年号。五年:一六三二年。
〔2〕 更定:一夜分五更,人静曰定,此即起更以后夜深人静之意。
〔3〕 拏:俗作“拿”,牵引。
〔4〕 毳(cuì翠):兽的细毛;毳衣:皮衣。
〔5〕 雾淞:齐鲁之地,在奇寒的冬夜,寒气如雾,凝在水上,天明看来如雪,日出则飘落阶庭,齐人称之为雾淞,并认为是丰年之兆。沆砀(háng dàng杭荡):白气貌。雾淞沆砀:形容大雪覆盖山湖,混蒙洁白的样子。
〔6〕 大白:酒盏名。
〔7〕 喃喃:小语不絶。 (芦 荻 注)
柳敬亭说书
本篇也选自《陶庵梦忆》。篇中描述当时大说书家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作者运用了极为活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柳敬亭的形象,介绍出他说书时卓越的表现技巧,使读者不只如同看到了柳敬亭,听见了他说书的声音,而且也看见了他所说的书中人物。
南京柳麻子 〔1〕 ,黧黑 〔2〕 ,满面 癗 〔3〕 ,悠悠忽忽 〔4〕 ,土木形骸 〔5〕 。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送书帕下定 〔6〕 。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 〔7〕 ,王月生 〔8〕 、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 〔9〕 ,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豪发 〔10〕 ,然又找截干净 〔11〕 ,并不唠叨。 夬 〔12〕 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 〔13〕 ,叱咤叫喊,汹汹 〔14〕 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 〔15〕 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 〔16〕 ,皆瓮瓮 〔17〕 有声,闲中着色 〔18〕 ,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19〕 ,稍见下人呫哔 〔20〕 耳语,听者欠伸 〔21〕 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 〔22〕 ,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 〔23〕 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 〔24〕 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 〔25〕 ,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 〔26〕 ,故其行情正等。
注释
〔3〕 优傒:倡优歌伎,随身侍仆。
〔4〕 童娈(luán峦):美童。
〔5〕 露台:指楼船上的平台。
〔6〕 竹肉相发:箫笛和着歌唱。竹,箫笛等乐器。肉,歌喉。
〔7〕 帻: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
〔8〕 昭庆、断桥:昭庆寺、断桥,均西湖名胜。
〔9〕 嘄(xiāo消)呼:狂叫乱嚷。
〔10〕 轻幌:细薄帏幔。
〔11〕 茶铛(chēng撑):煮茶小锅。
〔12〕 素瓷:指雅洁精致的杯子。
〔13〕 里湖:指西湖苏堤以内的部份。
〔14〕 作意:故意做作。
〔15〕 巳、酉:上午九点至十一时为巳时,下午五至七时为酉,酉时恰是日落月升之际。
〔16〕 犒门军:犒赏守城门的军人。
〔17〕 擎燎:举着火把。
〔18〕 速:催。
〔19〕 放:顺水泛船。
〔20〕 鼓吹:音乐声。汉时,乐列于殿庭的叫“鼓吹”,在统治者宴群臣和他吃饭时吹奏。另外行军用的音乐、统治者出行用的音乐等,也广泛地统称“鼓吹”。以后也泛称一般音乐声。
〔21〕 如沸如撼:如水沸声如震撼东西声,指人声乐声的喧闹嘈杂。
〔22〕 如魇如呓:如人在梦中惊叫、说话。
〔23〕 皂隶:官署中的衙役,因为他们穿着青衣服,所以习惯地称为皂隶。
〔24〕 怖以关门:怕城门关了,进不去。
〔25〕 舣舟:整舟向岸。
〔26〕 颒(huì惠)面:洗面。这里形容湖面重新呈现出明洁的样子。
〔27〕 惬:适意。 (芦 荻 注)
湖心亭看雪
这一篇短文也选自《陶庵梦忆》,其中反映了作者孤高自赏的避世的心情。文中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幅江山被雪的图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崇祯五年 〔1〕 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絶。
是日,更定 〔2〕 矣,余拏 〔3〕 一小舟,拥毳衣 〔4〕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5〕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6〕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7〕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 崇祯:明思宗年号。五年:一六三二年。
〔2〕 更定:一夜分五更,人静曰定,此即起更以后夜深人静之意。
〔3〕 拏:俗作“拿”,牵引。
〔4〕 毳(cuì翠):兽的细毛;毳衣:皮衣。
〔5〕 雾淞:齐鲁之地,在奇寒的冬夜,寒气如雾,凝在水上,天明看来如雪,日出则飘落阶庭,齐人称之为雾淞,并认为是丰年之兆。沆砀(háng dàng杭荡):白气貌。雾淞沆砀:形容大雪覆盖山湖,混蒙洁白的样子。
〔6〕 大白:酒盏名。
〔7〕 喃喃:小语不絶。 (芦 荻 注)
柳敬亭说书
本篇也选自《陶庵梦忆》。篇中描述当时大说书家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作者运用了极为活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柳敬亭的形象,介绍出他说书时卓越的表现技巧,使读者不只如同看到了柳敬亭,听见了他说书的声音,而且也看见了他所说的书中人物。
南京柳麻子 〔1〕 ,黧黑 〔2〕 ,满面 癗 〔3〕 ,悠悠忽忽 〔4〕 ,土木形骸 〔5〕 。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送书帕下定 〔6〕 。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 〔7〕 ,王月生 〔8〕 、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 〔9〕 ,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豪发 〔10〕 ,然又找截干净 〔11〕 ,并不唠叨。 夬 〔12〕 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 〔13〕 ,叱咤叫喊,汹汹 〔14〕 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 〔15〕 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 〔16〕 ,皆瓮瓮 〔17〕 有声,闲中着色 〔18〕 ,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19〕 ,稍见下人呫哔 〔20〕 耳语,听者欠伸 〔21〕 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 〔22〕 ,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 〔23〕 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 〔24〕 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 〔25〕 ,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 〔26〕 ,故其行情正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