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193节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1〕 。其山无高 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 〔2〕 ,倾城阖户 〔3〕 ,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4〕 ,莫不靓妆 〔5〕 丽服,重茵累席 〔6〕 ,置酒交衢 〔7〕 间。从千人石 〔8〕 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9〕 ,檀板 〔10〕 丘积,樽罍 〔11〕 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 〔12〕 ,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 〔13〕 ,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 〔14〕 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 〔15〕 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 〔16〕 ,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 〔17〕 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 〔18〕 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19〕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释
〔1〕 虎丘:山名,又名海涌山。山高十余丈,周约二百余丈,在今江苏苏州西北阊门外八里许。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传说葬了三天,有白虎蹲踞他的坟上,因称虎丘。可:约。
〔2〕 是日:指中秋月夜。
〔3〕 倾城:空城,全城。阖户:合户,全家。
〔4〕 迨:及,至。蔀(pōu剖):遮光明之物;蔀屋:指那些贫家昏暗的房屋,指贫苦人民。
〔5〕 靓妆:美人脂粉之色,点脂抹粉的打扮。
〔6〕 重茵累席:茵,席。累,重叠。山上多石,游客们席地而坐,多带褥席作铺垫。
〔7〕 交衢:通衢,即上虎丘的大道。
〔8〕 千人石:是一块如刀削过一般的大盘石,居于虎丘山的中心处,石面平坦,面积甚大,石的北面有一座生公讲坛(下文的生公石即指此),传说是高僧竺道生讲法的地方。
〔9〕 栉比:如梳齿般靠拢。如鳞:像鱼鳞。形容游客众多。
〔10〕 檀板:用檀木制的歌唱拍板。
〔11〕 樽、罍(léi雷):皆盛酒器。
〔12〕 雷辊(gǔn滚):像雷轰鸣;辊,车轮转声。电霍:像电闪,形容各种声音和光彩。
〔13〕 分曹:分部。部署:同布置、安排。
〔14〕 妍媸(chī蚩):美丑。
〔15〕 摇手顿足:手舞足蹈,指赞美。
〔16〕 瓦:瓦器。釜:古代的锅。敲打瓦釜作唱歌时的节拍,喻粗俗的歌调。
〔17〕 竹:指箫管声。肉:歌唱之声。
〔18〕 荇(xìnɡ杏)藻:是水生植物,此是喻指月夜浮动的花树影子。
〔19〕 一刻:古时分一昼夜为百刻。
剑泉 〔1〕 深不可测,飞 如削。千顷云 〔2〕 得天池诸山作案 〔3〕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4〕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 〔5〕 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 〔6〕 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 〔7〕 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 〔8〕 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 〔9〕 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10〕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 〔11〕 ,皂隶之俗 〔12〕 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13〕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
〔1〕 剑泉:又名剑池,在千人石北,水深一丈多,终年不涸,剑泉两侧,崖高百尺如削,传说是秦始皇用剑劈开的。
〔2〕 千顷云:山名。
〔3〕 得天池诸山作案:天池,山名,又名华山,在苏州阊门外三十里。案,几桌。此句说:天池等山好像是千顷云的几桌一般。
〔4〕 最可觞客:觞,酒器。这句是说:最适宜于请客饮酒赏玩。
〔5〕 虞山:在江苏常熟西北。
〔6〕 江进之:名盈科,字进之,常德桃源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长州县令。
〔7〕 韦苏州:唐诗人韦应物,曾做苏州刺史。白乐天: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8〕 阑:尽。
〔9〕 吏吴:在吴县(苏州)做官。
〔10〕 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此句说: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
〔11〕 乌纱:帽名,在晋时宫官着乌纱幍,即乌纱帽,后来在私人饮宴中皆戴之,至唐才定为官服,此处指官吏。横:横行气盛。
〔12〕 皂隶:衙门中的听差使役。俗:庸俗粗野。
〔13〕 如月:向月誓愿。 (钟贤培 注)
小修诗叙
这是袁宏道刻印他弟弟袁中道诗集时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通过对袁中道的诗的赞许,论述到当时文坛复古运动的反动性,有力地批判了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斥责了复古派剽窃、模拟的形式主义逆流,批驳了所谓作诗要怨而不伤的谬论。并大力提倡作者要独抒性灵,要反映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指出文学是随历史的前进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尤其是,他能指出民间的歌謡远胜那些雕饰堆砌模拟虚伪的文人作品。这些都表现了他进步的文艺观点。但是,他所提倡的“性灵”说,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就是作家不去反映现实,不去深入生活,而错误地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作是创作的源泉,这样就使作家走向了脱离生活甚至逃避现实的消极方向。
这篇文章,议论风生,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弟小修 〔1〕 诗散逸 〔2〕 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着《黄山雪》一赋 〔3〕 ,凡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 〔4〕 ,传以相如、太冲之法 〔5〕 ,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 〔6〕 ,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 〔7〕 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 〔8〕 ,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 〔9〕 ,识见愈朗,的然 〔10〕 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 〔11〕 ;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 〔12〕 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 〔13〕 ,走马塞上 〔14〕 ,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15〕 ,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 〔16〕 ,不拘格套 〔17〕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 〔18〕 ,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 〔19〕 。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20〕 。然余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 〔21〕 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每至是日 〔2〕 ,倾城阖户 〔3〕 ,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4〕 ,莫不靓妆 〔5〕 丽服,重茵累席 〔6〕 ,置酒交衢 〔7〕 间。从千人石 〔8〕 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9〕 ,檀板 〔10〕 丘积,樽罍 〔11〕 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 〔12〕 ,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 〔13〕 ,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 〔14〕 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 〔15〕 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 〔16〕 ,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 〔17〕 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 〔18〕 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19〕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释
〔1〕 虎丘:山名,又名海涌山。山高十余丈,周约二百余丈,在今江苏苏州西北阊门外八里许。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传说葬了三天,有白虎蹲踞他的坟上,因称虎丘。可:约。
〔2〕 是日:指中秋月夜。
〔3〕 倾城:空城,全城。阖户:合户,全家。
〔4〕 迨:及,至。蔀(pōu剖):遮光明之物;蔀屋:指那些贫家昏暗的房屋,指贫苦人民。
〔5〕 靓妆:美人脂粉之色,点脂抹粉的打扮。
〔6〕 重茵累席:茵,席。累,重叠。山上多石,游客们席地而坐,多带褥席作铺垫。
〔7〕 交衢:通衢,即上虎丘的大道。
〔8〕 千人石:是一块如刀削过一般的大盘石,居于虎丘山的中心处,石面平坦,面积甚大,石的北面有一座生公讲坛(下文的生公石即指此),传说是高僧竺道生讲法的地方。
〔9〕 栉比:如梳齿般靠拢。如鳞:像鱼鳞。形容游客众多。
〔10〕 檀板:用檀木制的歌唱拍板。
〔11〕 樽、罍(léi雷):皆盛酒器。
〔12〕 雷辊(gǔn滚):像雷轰鸣;辊,车轮转声。电霍:像电闪,形容各种声音和光彩。
〔13〕 分曹:分部。部署:同布置、安排。
〔14〕 妍媸(chī蚩):美丑。
〔15〕 摇手顿足:手舞足蹈,指赞美。
〔16〕 瓦:瓦器。釜:古代的锅。敲打瓦釜作唱歌时的节拍,喻粗俗的歌调。
〔17〕 竹:指箫管声。肉:歌唱之声。
〔18〕 荇(xìnɡ杏)藻:是水生植物,此是喻指月夜浮动的花树影子。
〔19〕 一刻:古时分一昼夜为百刻。
剑泉 〔1〕 深不可测,飞 如削。千顷云 〔2〕 得天池诸山作案 〔3〕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4〕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 〔5〕 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 〔6〕 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 〔7〕 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 〔8〕 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 〔9〕 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10〕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 〔11〕 ,皂隶之俗 〔12〕 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13〕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
〔1〕 剑泉:又名剑池,在千人石北,水深一丈多,终年不涸,剑泉两侧,崖高百尺如削,传说是秦始皇用剑劈开的。
〔2〕 千顷云:山名。
〔3〕 得天池诸山作案:天池,山名,又名华山,在苏州阊门外三十里。案,几桌。此句说:天池等山好像是千顷云的几桌一般。
〔4〕 最可觞客:觞,酒器。这句是说:最适宜于请客饮酒赏玩。
〔5〕 虞山:在江苏常熟西北。
〔6〕 江进之:名盈科,字进之,常德桃源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长州县令。
〔7〕 韦苏州:唐诗人韦应物,曾做苏州刺史。白乐天: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8〕 阑:尽。
〔9〕 吏吴:在吴县(苏州)做官。
〔10〕 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此句说: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
〔11〕 乌纱:帽名,在晋时宫官着乌纱幍,即乌纱帽,后来在私人饮宴中皆戴之,至唐才定为官服,此处指官吏。横:横行气盛。
〔12〕 皂隶:衙门中的听差使役。俗:庸俗粗野。
〔13〕 如月:向月誓愿。 (钟贤培 注)
小修诗叙
这是袁宏道刻印他弟弟袁中道诗集时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通过对袁中道的诗的赞许,论述到当时文坛复古运动的反动性,有力地批判了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斥责了复古派剽窃、模拟的形式主义逆流,批驳了所谓作诗要怨而不伤的谬论。并大力提倡作者要独抒性灵,要反映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指出文学是随历史的前进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尤其是,他能指出民间的歌謡远胜那些雕饰堆砌模拟虚伪的文人作品。这些都表现了他进步的文艺观点。但是,他所提倡的“性灵”说,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就是作家不去反映现实,不去深入生活,而错误地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作是创作的源泉,这样就使作家走向了脱离生活甚至逃避现实的消极方向。
这篇文章,议论风生,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弟小修 〔1〕 诗散逸 〔2〕 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着《黄山雪》一赋 〔3〕 ,凡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 〔4〕 ,传以相如、太冲之法 〔5〕 ,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 〔6〕 ,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 〔7〕 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 〔8〕 ,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 〔9〕 ,识见愈朗,的然 〔10〕 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 〔11〕 ;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 〔12〕 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 〔13〕 ,走马塞上 〔14〕 ,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15〕 ,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 〔16〕 ,不拘格套 〔17〕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 〔18〕 ,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 〔19〕 。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20〕 。然余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 〔21〕 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