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190节
〔8〕 源:本。委:末。
〔9〕 “文莫犹人”两句:《论语·述而》:“子曰:‘文莫吾犹人也(我的文章没有胜过别人的地方),躬行君子(实践君子之道),则吾未之有得(我还没有什么成就)。’”这是孔子自谦之辞。此处唐顺之引以自谦。
〔10〕 此一段公案:此处意即这一问题,或这一件事。
〔11〕 绳墨布置:按一定规格布置文章的结构。奇正转折:指文章的或奇或正,变化转折。
〔12〕 “至于”句:讲到文章中的独立而真实的见解。精神、命脉、骨髓:都用以比喻使文章具有生命的独立见解。
〔13〕 洗涤心源:把心底洗干净,不受陈腐思想和固定形式的束缚。
〔14〕 独立物表:超出在事物的表象之上。
〔15〕 具今古只眼者:具有与今古一般人不同的眼光的人,指创见。
〔16〕 不足以与此:不能称为具有精神命脉骨髓。
〔17〕 呻吟:指古人作文苦思时的吟哦声。
〔18〕 直据胸臆:直接依据自己的胸臆,不去抄袭古人的书本,也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9〕 疏卤(lǔ鲁):粗疏草率。
〔20〕 烟火:烟火气,道家所说的俗气,马令《南唐书》记载:李建勋立了一个诗社,沈彬好评诗,建勋拿着孙鲂的诗让他评,他说:“此非有风雅制度,但得人间烟火气多尔!”酸馅气:迂腐气,据《调谑编》说,苏东坡赠僧惠通诗有:“气含蔬笋到公无”,又常对人说:“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
〔21〕 犹然尘中人也:还是世俗人物。
〔22〕 以诗为谕:拿作诗的例子来说。谕,例子。
〔23〕 陶彭泽:陶渊明曾为彭泽令。较声律:刻意去追求声律。
〔24〕 雕句文:雕饰文句。
〔25〕 沈约:南北朝时期梁朝人,字休文,仕武帝,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所著有《宋书》等,又撰有《四声韵谱》,把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他提出了八种音律上的毛病为声病,要求作诗的人必须避免。沈约的声韵说对当时及后来文坛上的形式主义,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诗歌在形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6〕 捆缚:受着各种规格的束缚,呆板拘泥。龌龊:琐碎局促。
〔27〕 非其本色:不是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指复古主义者的模拟古人。
〔28〕 纵横家: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政客,如苏秦、张仪在外交上主张合纵或连横的,称为纵横家。
〔29〕 名家:讲名和实的关系,流于诡辩,如战国时惠施、公孙龙之流称为名家。
〔30〕 墨家:指墨子所创立的学说,主张兼爱、非攻等。阴阳家:研究阴阳五行数术的,如战国时的邹衍等。
〔31〕 驳:杂乱。
〔32〕 老家:老庄一派哲学家。
〔33〕 精光:即指千古不可磨灭的创见。注:注入于自己的文章之中。
〔34〕 泯:灭。
〔35〕 语性命:谈义理的学问,即宋代统治阶级为维护封建礼教所倡导的理学。
〔36〕 炫然:堂皇富丽,耀人眼目。
〔37〕 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然而并非他们平素有深厚的修养和渊博的学识。
〔38〕 影响剿说:模仿、抄袭他人的见解、主张。
〔39〕 盖头窃尾:意即抄袭古人的见解、主张,加上一点装饰,便当作是自己的创见。
〔40〕 枵(xiāo消):空空然。
〔41〕 “欧阳永叔”句:欧阳修在《艺文志序》中说:“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着録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然雕零磨灭,不可胜数……今着于篇,有其名而无其书者十盖五六也,可不惜哉!”文中的这一句,就是指欧阳修这段话。
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鹿门东归后,正欲待使节西上时,得一面晤,倾倒 〔1〕 十年衷曲;乃乘夜过此,不已急乎?仆三年积下二十余篇文字债,许诺在前,不可负约,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一切涂抹 〔2〕 ,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毛颖 〔3〕 ,碎却端溪 〔4〕 ,兀然 〔5〕 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艾 〔6〕 也。异日吾倘得而观之,老耄尚能识其用意处否耶?并附一笑。
注释
〔1〕 倾倒:倾吐,畅叙。
〔2〕 涂抹:胡乱写成,这是唐顺之的自谦之辞。
〔3〕 毛颖:毛笔,韩愈曾用笔的自述口气作《毛颖传》。
〔4〕 端溪:指砚石。端溪,本广东端溪县东的溪水名,因溪中所产的石头,津润难得,唐、宋以来,全采作砚材,世称端砚。
〔5〕 兀然:平庸貌。
〔6〕 未艾:未止。 (芦 荻 注)
宗臣
〔9〕 “文莫犹人”两句:《论语·述而》:“子曰:‘文莫吾犹人也(我的文章没有胜过别人的地方),躬行君子(实践君子之道),则吾未之有得(我还没有什么成就)。’”这是孔子自谦之辞。此处唐顺之引以自谦。
〔10〕 此一段公案:此处意即这一问题,或这一件事。
〔11〕 绳墨布置:按一定规格布置文章的结构。奇正转折:指文章的或奇或正,变化转折。
〔12〕 “至于”句:讲到文章中的独立而真实的见解。精神、命脉、骨髓:都用以比喻使文章具有生命的独立见解。
〔13〕 洗涤心源:把心底洗干净,不受陈腐思想和固定形式的束缚。
〔14〕 独立物表:超出在事物的表象之上。
〔15〕 具今古只眼者:具有与今古一般人不同的眼光的人,指创见。
〔16〕 不足以与此:不能称为具有精神命脉骨髓。
〔17〕 呻吟:指古人作文苦思时的吟哦声。
〔18〕 直据胸臆:直接依据自己的胸臆,不去抄袭古人的书本,也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9〕 疏卤(lǔ鲁):粗疏草率。
〔20〕 烟火:烟火气,道家所说的俗气,马令《南唐书》记载:李建勋立了一个诗社,沈彬好评诗,建勋拿着孙鲂的诗让他评,他说:“此非有风雅制度,但得人间烟火气多尔!”酸馅气:迂腐气,据《调谑编》说,苏东坡赠僧惠通诗有:“气含蔬笋到公无”,又常对人说:“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
〔21〕 犹然尘中人也:还是世俗人物。
〔22〕 以诗为谕:拿作诗的例子来说。谕,例子。
〔23〕 陶彭泽:陶渊明曾为彭泽令。较声律:刻意去追求声律。
〔24〕 雕句文:雕饰文句。
〔25〕 沈约:南北朝时期梁朝人,字休文,仕武帝,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所著有《宋书》等,又撰有《四声韵谱》,把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他提出了八种音律上的毛病为声病,要求作诗的人必须避免。沈约的声韵说对当时及后来文坛上的形式主义,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诗歌在形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6〕 捆缚:受着各种规格的束缚,呆板拘泥。龌龊:琐碎局促。
〔27〕 非其本色:不是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指复古主义者的模拟古人。
〔28〕 纵横家: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政客,如苏秦、张仪在外交上主张合纵或连横的,称为纵横家。
〔29〕 名家:讲名和实的关系,流于诡辩,如战国时惠施、公孙龙之流称为名家。
〔30〕 墨家:指墨子所创立的学说,主张兼爱、非攻等。阴阳家:研究阴阳五行数术的,如战国时的邹衍等。
〔31〕 驳:杂乱。
〔32〕 老家:老庄一派哲学家。
〔33〕 精光:即指千古不可磨灭的创见。注:注入于自己的文章之中。
〔34〕 泯:灭。
〔35〕 语性命:谈义理的学问,即宋代统治阶级为维护封建礼教所倡导的理学。
〔36〕 炫然:堂皇富丽,耀人眼目。
〔37〕 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然而并非他们平素有深厚的修养和渊博的学识。
〔38〕 影响剿说:模仿、抄袭他人的见解、主张。
〔39〕 盖头窃尾:意即抄袭古人的见解、主张,加上一点装饰,便当作是自己的创见。
〔40〕 枵(xiāo消):空空然。
〔41〕 “欧阳永叔”句:欧阳修在《艺文志序》中说:“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着録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然雕零磨灭,不可胜数……今着于篇,有其名而无其书者十盖五六也,可不惜哉!”文中的这一句,就是指欧阳修这段话。
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鹿门东归后,正欲待使节西上时,得一面晤,倾倒 〔1〕 十年衷曲;乃乘夜过此,不已急乎?仆三年积下二十余篇文字债,许诺在前,不可负约,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一切涂抹 〔2〕 ,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毛颖 〔3〕 ,碎却端溪 〔4〕 ,兀然 〔5〕 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艾 〔6〕 也。异日吾倘得而观之,老耄尚能识其用意处否耶?并附一笑。
注释
〔1〕 倾倒:倾吐,畅叙。
〔2〕 涂抹:胡乱写成,这是唐顺之的自谦之辞。
〔3〕 毛颖:毛笔,韩愈曾用笔的自述口气作《毛颖传》。
〔4〕 端溪:指砚石。端溪,本广东端溪县东的溪水名,因溪中所产的石头,津润难得,唐、宋以来,全采作砚材,世称端砚。
〔5〕 兀然:平庸貌。
〔6〕 未艾:未止。 (芦 荻 注)
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