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88节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 〔1〕 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 〔2〕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3〕 !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 〔4〕 紫彪 〔5〕 而乘文螭 〔6〕 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旁之冢 〔7〕 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 〔8〕 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9〕 !

注释

〔1〕 维:同“惟”,“只有”的意思。

〔2〕 “达观随寓兮”句:达观的人到处为家,不专以一地为家。宫,室。

〔3〕 恫(tōnɡ通):痛。

〔4〕 骖:古代一辆车套三匹马叫骖。这里作“驾驭”讲。

〔5〕 彪:小虎。

〔6〕 螭(chī吃):龙类。

〔7〕 冢:同“冢”(zhǒnɡ种),坟墓。

〔8〕 流离:指飘泊无归之人。

〔9〕 “无为厉”句:不要在这村落里造成祸患呵!墟,村落。  (刘瑞莲 注)


归有光

归有光(一五○六——一五七一),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勤苦读书,至三十五岁才中了举人,此后曾八次考进士都未被録取,于是迁居江苏嘉定安亭江上,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的人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六十岁时始中进士,出任湖州长兴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归有光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他活动的年代,正当以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主义文风盛行的时候,但他不为风尚所转移,他反对后七子的“追章琢句,模拟剽窃”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尚,并以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写出了不少清新、优美的散文,对当时和后世起了相当的影响。

归有光以散文见长,他的创作对清代桐城派影响较大,他的抒情散文更是别具一格。他善于从家人、朋友和身边琐事中,选取写作素材加以提炼,用简洁、平淡的笔触,勾画出人物的声音笑貌,并表现出自己所寄托的深挚的感情。王锡爵写归有光墓志,评论他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这是恰当的。只是他的散文题材窄狭,又多应酬之作,是他的不足处。着有《震川文集》四十卷传世。


寒花葬志 〔1〕

这篇短文好像一幅清淡的素描画。作者并没有花多少笔墨去描写人物的言行,只是捕捉了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和相互关系的具有特征性的细节,用寥寥的几笔加以点染,就极为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其中“目眶冉冉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寥寥数字,既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又给读者留下了充分联想、回味的余地。

婢,魏孺人媵也 〔2〕 。嘉靖丁酉 〔3〕 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 〔4〕 ,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緑布裳 〔5〕 。一日,天寒,爇火 〔6〕 煮葧荠熟,婢削之盈瓯 〔7〕 ;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8〕 ,即饭,目眶冉冉 〔9〕 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 〔10〕 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注释

〔1〕 寒花:文中婢女的名字。这篇文章是归有光为寒花写的墓志。

〔2〕 魏孺人:指作者的妻子,姓魏,原籍苏州,后迁居昆山。明清时职官的妻子七品以下者封孺人。媵(yìnɡ映):陪嫁的婢女。下文“初媵”的“媵”字作陪嫁解。

〔3〕 嘉靖丁酉:一五三七年。

〔4〕 卒:到底、到头。

〔5〕 曳深緑布裳:拖着深緑色的长布裙。曳(yè夜),拖着。裳(chánɡ常):古时下身的衣服,男女都穿,像是系在外面的长裙子。

〔6〕 爇(ruò弱):烧。爇火:即烧火。

〔7〕 盈:满。瓯(ōu鸥):瓦盆。

〔8〕 倚几旁饭:靠在几旁吃饭。

〔9〕 冉冉(rǎn染):犹“徐徐”,形容眼睛忽忽悠悠转动的样子。

〔10〕 奄忽:很快的。  (李永祜 注)


项脊轩志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通过项脊轩前后的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家人对自己的关切、期望和彼此之间的深挚的感情。文中描绘老妪回忆往事和祖母的心理在片刻之间的细微的变化,情致妙肖,娓娓动人。对项脊轩清幽、谧静的环境的描写也比较出色。

项脊轩 〔1〕 ,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2〕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3〕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 〔4〕 ,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5〕 ,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6〕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7〕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8〕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9〕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 〔10〕 异爨 〔11〕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12〕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 〔13〕 婢也,乳二世 〔14〕 ,先妣 〔15〕 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 〔16〕 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 〔17〕 ,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18〕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19〕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 〔20〕 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21〕 宣德间 〔22〕 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注释

〔1〕 项脊轩:宋朝归隆道是作者的远祖,曾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项脊轩或许以此取名。

〔2〕 渗漉(shèn lù慎鹿):渗漏,水由孔隙漏下。

〔3〕 “每移案”两句:因为屋子漏雨,不能工作,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安置。

〔4〕 修葺(qì泣):修补。

〔5〕 垣墙周庭:垣墙圈围着庭院。周,作动词用,圈围之意。

〔6〕 洞然:明亮的样子。

〔7〕 栏楯(dùn顿):犹“栏杆”。
首节 上一节 188/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