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85节


〔19〕 纚纚(lí黎)如贯珠:接连不断,像一串串的珠子。纚纚,连绵不断的样子,此处是形容谈吐滔滔不絶。

〔20〕 索酒:索作“尽”解,索酒即喝完了酒。

〔21〕 被发:古人束发,被发是披散头发,形容他的酒后狂态。

〔22〕 奄奄:无生气的样子。

〔23〕 “儿抚”句:把一世豪杰当小儿来抚摩,比喻对豪杰的极端轻视。

〔24〕 挟册呻吟:古时文章是写在竹简上,串联在一起称“册”,此处“册”系书籍之意。呻吟,吟咏、诵读。


泰定 〔1〕 末,德王 〔2〕 执法西御史台 〔3〕 ,弼造书 〔4〕 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 〔5〕 不知关中有邓伯翊耶?”连击踣 〔6〕 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 〔7〕 ,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 〔8〕 ”

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 〔9〕 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 〔10〕 ,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 〔11〕 ,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12〕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 〔13〕 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 〔14〕 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 〔15〕 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砍马首坠地,血涔涔 〔16〕 滴。王抚髀歡 〔17〕 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 〔18〕 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 〔19〕 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 〔20〕 与王有隙,格 〔21〕 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 〔22〕 ,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 〔23〕 ,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 〔24〕 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絶;玄鸟 〔25〕 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 〔26〕 。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注释

〔1〕 泰定:元泰定帝年号(一三二四——一三二八)。

〔2〕 德王:按《元史》诸王表,有安德王、宣德王、懿德王、保德郡王等,此处德王当指安德王不答失里。

〔3〕 执法:考核、纠察官吏的善恶,政治的得失。西御史台:全名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派驻陕西的执法机构,管辖今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地区。

〔4〕 造书:即作书。

〔5〕 若:你。

〔6〕 击踣(bó勃):击打而仆倒在地上。

〔7〕 隶人:王手下服役的家丁。捽入:抓进来。

〔8〕 以下略有删节。

〔9〕 鼓噪前登坚城:击鼓进军,大呼向前,攀登坚城。古人进攻时击鼓,攻城时用云梯在敌前攀登上城。

〔10〕 突围:从敌人包围中冲出来。溃阵:把敌人的阵地冲垮。

〔11〕 须:同“需”,需要。

〔12〕 雌雄剑二:雌雄剑一双。《吴越春秋》载:“干将,吴人;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雌雄剑的名称出此,此处是藉指宝剑。

〔13〕 阴戒:暗中告诫。善槊:善于使槊。槊,见本书页六三四注〔三一〕。

〔14〕 暨(jì既):及。

〔15〕 辟易:吓得倒退。

〔16〕 涔(cén岑)涔:形容血往下滴流的样子。

〔17〕 抚:犹“拍”。髀:胯骨。驩:同“欢”。

〔18〕 勺酒:用勺取酒,犹“斟酒”。劳:慰劳。

〔19〕 王铁枪:五代时梁将王彦章,骁勇絶伦,每出战时用两支铁枪,各重百余斤,直冲阵前,所向无敌,人称之为王铁枪。

〔20〕 丞相:元泰定末年,右丞相为塔失铁木耳,左丞相为倒剌沙。

〔21〕 格:阻止。

〔22〕 四体:四肢。

〔23〕 槁死三尺蒿下:枯槁而死在长的茅草中,即不在战场上为国立功而死,却默默无闻而病死的意思。

〔24〕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西南。

〔25〕 玄鸟:燕子。

〔26〕 有以自见:有(功勋)用来自己表现,即立功的意思。  (李永祜 注)


送东阳马生序

虚心好学,发愤读书,这是古今有成就的作家的共同特点。本文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不计客观条件,如饥似渴地追求文化知识的坚强意志和刻苦读书的态度,并批评了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而其心不专的人。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在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启示,虽然学习的目的并不相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録,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1〕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録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徧观群书。

既加冠 〔3〕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4〕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6〕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7〕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8〕 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 〔9〕 持汤沃灌 〔10〕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11〕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12〕 ,烨然若神人 〔13〕 ;余则缊袍 〔14〕 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15〕 ,未有所成,犹幸预 〔16〕 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17〕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 〔18〕 ,县官 〔19〕 日有廪稍之供 〔20〕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1〕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22〕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23〕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首节 上一节 185/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