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80节

注释

〔1〕 “贾余庆等”句:元兵占领临安后,逼迫宋帝诏令各地郡县投降,投降派右丞相贾余庆、左丞相吴坚、枢密使谢堂等大臣多人,至燕京向元主请降。

〔2〕 “北驱予并往”两句:是说元军迫使文天祥一同前去燕京,却不把他算在使者的数目里。

〔3〕 引决:自杀。

〔4〕 “昔人云”两句:引语见《张中丞传后叙》。记张巡与南霁云被俘将斩,张巡激励霁云一同赴死,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5〕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

〔6〕 得间奔真州:得到空子逃奔到真州。真州,郡名,今江苏仪征。

〔7〕 东西二阃(kǔn捆):指淮东、淮西两地区的主帅。当时李庭芝守淮东,夏贵守淮西。古时将军统兵在外出征称“阃”。

〔8〕 “维扬帅”句:维扬,扬州。维扬帅,指李庭芝。文天祥到真州后,与守将苗再成等计议中兴大举,写信约李庭芝、夏贵等共破元军。李庭芝为元军的反间计所惑,以为文天祥是企图替元军赚城,密令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就派人假托引导文天祥到小西门城上闲看,把他关在真州城外,变相地放了他。

〔9〕 “不得已变姓名”等句:文天祥被驱逐出外后,恐怕被元军识破捉住,就改称自己是清江人刘洙,蒙混元军的巡逻兵,日夜潜行于长江下游两淮地区。

〔10〕 追购又急:元军曾悬赏捕捉文天祥。

〔11〕 地迥(jiǒnɡ窘):地面辽阔深远。

〔12〕 号呼靡(mǐ米)及:呼天不应、呼地不灵之意。

〔13〕 渚洲:长江中的一块沙洲,当时为元军占领,文天祥不能从江上渡过,必须绕开它。北海:指淮海,系东海的里海,在今泰县南。扬子江:长江下游古时又称扬子江,此处指长江入海处一段。苏州洋:长江入海口外稍南的一片海面。四明:四明山,主峰在浙江余姚、鄞县西南。天台:天台山,在四明山以南,主峰在天台县城北。永嘉: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从上述各处,可以看出文天祥转折潜行的路线。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 〔1〕 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 〔2〕 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3〕 ,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仿徨死;如 〔4〕 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5〕 ,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6〕 ;坐桂公塘 〔7〕 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僥所陵迫死 〔8〕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 〔9〕 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10〕 ;行城子河 〔11〕 ,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12〕 ;至海陵,如高沙 〔13〕 ,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 〔14〕 ,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15〕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16〕 ;以小舟涉鲸波 〔17〕 ,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8〕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録。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 〔19〕 ,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 〔20〕 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注释

〔1〕 诋:辱骂。

〔2〕 北舰:指元军在长江上的兵船。

〔3〕 为巡船所物色:文天祥从镇江乘船向真州逃奔,至七里江,忽然遇到元军巡船,被元军认为是奸细,要进行盘查,但潮水退落,巡船太大,无法驶近文天祥的小船,只好作罢。

〔4〕 如:到达。

〔5〕 瓜洲:镇名,在今江苏扬州以南大江边。扬子桥:在扬州城附近。

〔6〕 殆例送死:几乎等于前去送死。殆,几乎。

〔7〕 桂公塘:扬州城郊外的一座小土丘,上面有土围墙。

〔8〕 “贾家庄”句:文天祥夜晚潜行时,经扬州城北贾家庄,为当地巡防乡官发现,抽刀便砍,几遭不测,行贿后方免于难。

〔9〕 质明:拂晓天亮时。

〔10〕 “至高邮”三句:制府,制使的官府,当时李庭芝为淮东路制使。檄,通令。按,李庭芝认为文天祥系前来赚城,曾通令各郡县捕捉文天祥,文天祥过高邮时不得不化装潜行。

〔11〕 城子河:在高邮境内。

〔12〕 “舟与哨相后先”两句:文天祥乘船在城子河上驶行,不时碰上元军巡哨。邂逅,偶然相遇。

〔13〕 海陵:今江苏泰县。高沙:高邮附近的一片沙滩。

〔14〕 海安:镇名,在今泰州东南一百里处;如皋:如皋县。

〔15〕 无日而非可死:没有一天不可以死去。

〔16〕 “至通州”两句:通州,在今江苏南通境内。文天祥到达通州,通州守官杨师亮因接到李庭芝的通令,拒絶他入境,几为元军追兵捕捉。

〔17〕 涉鲸波:渡过惊涛骇浪。鲸波,形容海浪的巨大。

〔18〕 “痛定思痛”两句:痛苦过去之后,再回想以前的痛苦,还有什么比这更沉痛的呢!

〔19〕 北关外:指临安北门外明因寺,文天祥曾在此见伯颜。吴门:即吴县,今苏州。毘陵:今江苏常州。

〔20〕 三山:指蔡山、金山、破山,在浙江余姚东北金家山,是一个大镇。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 〔1〕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2〕 ,雪九庙 〔3〕 之耻,复高祖 〔4〕 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5〕 ,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6〕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7〕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8〕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9〕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10〕 ,使旦夕得正丘首 〔11〕 ,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12〕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録》。

注释

〔1〕 主辱,臣死有余僇:僇,同“戮”,此处作“罪过”解。全句说:如果主辱而臣子苟且偷生,则死有余辜。

〔2〕 “修我戈矛”三句:修整我的戈矛,随从君王到军队中去,做打前锋的人。此数语都出于《诗经》。《秦风·无衣》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卫风·伯兮》:“伯也执殳(兵器),为王前驱。”

〔3〕 九庙:即祖庙。帝王的祖庙里奉祀九代祖先,故称“九庙”。

〔4〕 高祖:此处当是泛指开国创业之主。

〔5〕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
首节 上一节 180/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