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74节


〔6〕 恣观:任情尽意地观览。终南: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南。嵩: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北,为五岳之中岳。华: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南,为五岳之西岳。这三座山都是崇高险峻的名山。

〔7〕 京师:指开封。

〔8〕 苑囿(yòu又):帝王种植花木和畜养禽兽的园子。

〔9〕 欧阳公:指欧阳修。见本书五八五作者简介。

〔10〕 宏辩:恢弘富赡的论辩。

〔11〕 才略:才能和谋略。

〔12〕 四夷:指四方外族。

〔13〕 “入则周公”两句:周公,周文王之子姬旦。召公,文王之子姬奭。他们两人都是帮助周武王开国和辅佐周成王(武王之子)立朝的重臣。方叔,周宣王时大臣,受命南征,平定荆蛮(古时对江南两湖落后地区人民的称呼)的骚乱。召虎,周宣王时的贵族召穆公,受命平定两淮地区的骚乱。两句是藉用周代四个大臣,来称赞韩琦出将入相,具有极大的权位和威望。

〔14〕 不志其大:不立大志。

〔15〕 “向之来”四句:向,以前、从前。禄,俸禄,指官吏薪俸。四句说:自己从前到京都来(指应试),并不是为了求取升斗之量的薪俸(意指做官),而在于游历观光;偶然得官,并不是自己的乐趣所在。

〔16〕 赐归待选:苏辙因为年轻,不愿做官,所以请得上司批准,回原籍等待朝廷以后再行选拔。

〔17〕 益治其文:进一步钻研、提高他的(指作者自己)文章。  (李永祜 注)


李清照

李清照(一○八四——?),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长于文学,李清照受了家庭的文化教养,少年即有诗名。十八岁与诸城(县名,属山东省)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明诚酷好金石之学,夫妇情趣相投。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军攻陷京师,北宋政权瓦解,康王赵构南渡。李清照夫妇也向南迁徙,过着流离失所的逃亡生活。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赵明诚病逝于建康(南京),她只身飘泊,在残酷的现实生活的磨炼下,激发了她对金军敌忾同仇的反抗思想,曾经写出了一些慷慨激愤的诗篇,对统治集团卖国投降的罪行,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尖鋭的讽刺。但是她在创作上的艺术成就,仍以那些脍炙人口的词章为最高。她的作品今存《漱玉词》一卷,诗文均散见其他典籍。


金石録后序 〔1〕

本篇是作者为赵明诚所著《金石録》写的序文。文中通过对赵氏所藏金石聚散始末的追述,细致地叙写了他们的家世、经历、生活爱好以及不幸的遭遇,抒发了她遭受乱离以后无限悲愤的情绪。文章的情辞恳切,极富于感染力。虽然是一篇序文,却具有传记的性质。文中虽用了不少典故,但语言仍很朴素自然,流利生动。从这篇文章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李清照的身世,还可以了解李清照的散文风格。

右《金石録》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 〔2〕 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 〔3〕 ,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 〔4〕 ,丰碑大碣 〔5〕 、显人晦士 〔6〕 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7〕 。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 〔8〕 ,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 〔9〕 ,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10〕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 〔11〕 ,丞相时作吏部侍郎 〔12〕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 〔13〕 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 〔14〕 出,质衣 〔15〕 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 〔16〕 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 〔17〕 ,穷遐方絶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18〕 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 〔19〕 ,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 〔20〕 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 〔21〕 间,有人持徐熙 〔22〕 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 〔23〕 ,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注释

〔1〕 《金石録》:书名。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着,共三十卷。金,指古代铜器,像钟鼎等,上刻文字,为研究古文字及古史的重要材料。石,指石刻,历代石刻的纪功碑、墓志铭之类,可以引证史实,补订史传的缺失。后序:《金石録》一书,卷首载赵明诚的自序,李清照的序文,是后来补序的,故称后序。

〔2〕 赵侯:侯,古代州牧官名称。赵明诚作过东莱、淄川和建康(南京)太守,故称侯。德父:明诚字,亦作德甫。

〔3〕 三代:夏、商、周。五季:五代之末。

〔4〕 甗(yǎn眼):甑类,分上下两层,供蒸煮用。鬲(lì历):鼎属,重要的菜肴用鼎盛,普通小菜用鬲盛。匜(yí移):盛水器。尊:古“樽”字,酒器。敦(duì对):盛饭器。以上皆商周铜器名称。款识:指铭刻在金石上的文字。

〔5〕 丰碑:古代举葬时下棺的木头工具,木上配载着死者的生平。《礼·檀弓》:“公室视丰碑。”汉以后,将祖先的功德刻石立在墓圹宫庙等处。碣:圆形的碑。《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6〕 显人:指名位显赫的大臣。晦士:姓名不见于史传的人士,但其墓志出土,也有富于参考价值的史料。

〔7〕 二千卷:指拓本而言。把纸贴在器物上,用墨拓出其铭文,称为拓本。赵明诚以所藏之金石拓本辨别真伪,加以去取,得二千件,每件称为一卷。

〔8〕 王播:唐文宗时人,任尚书左仆射,为官贪酷,但无书画事。按:“播当作涯”。王涯,唐文宗时相,死于甘露之变。家藏名书画甚富,秘不示人,死后为人破垣剔取其金玉财宝,而弃其书画于道。元载:唐代宗时相,以专横贪赃伏诛,抄没其家财,发现他所藏的胡椒多至八百余石,其他财物之多可知。

〔9〕 长舆:晋人和峤的字。家产富饶,然极悭吝,人讥之为有钱癖。元凯:晋人杜预的字。爱好《春秋左氏传》,为之作注。《晋书·杜预传》:“预常称……和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10〕 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归:嫁。

〔11〕 “时先君”句:李清照之父,名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以“元佑”党籍罢官,死年六十一。清照写此序时,格非已去世,故称先君。

〔12〕 “丞相”句:赵明诚之父,名挺之,历任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拜尚书左仆射,故称丞相。

〔13〕 太学:国立大学校。

〔14〕 朔望:初一和十五日。谒告:请假。

〔15〕 质衣:典当衣服。

〔16〕 葛天氏:古帝号。据《路史·禅通纪》载,他的治理天下,“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这里本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 饭蔬衣綀(shū输):言其生活俭朴。綀,苎布之属。一作“练”。

〔18〕 古文奇字:《说文序》:“一曰古文,孔氏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指周代文字。

〔19〕 亲旧或在馆阁:宋初有三馆,藏书籍,太宗建崇文院,徙三馆之书以实之。又别设书库,名曰秘阁。神宗改崇文院为秘书省。清照夫妇的亲友,有在秘书省担任著作郎、校书郎等职的。

〔20〕 亡诗:《诗经》三百零五篇以外的诗。逸史:正史以外如《竹书纪年》、《逸周书》之类的史书。鲁壁: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得《古文尚书》。汲冢:晋武帝咸宁五年(二七九),汲郡人发魏襄王冢,得竹书、漆书。

〔21〕 崇宁;宋徽宗年号。

〔22〕 徐熙:南唐人,善画花果林木禽鱼草虫。

〔23〕 信宿:再宿曰信,即两日两夜。


后屏居乡里十年 〔1〕 ,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 〔2〕 ,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3〕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首节 上一节 174/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