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70节

〔2〕 《君奭(shì式)》:《尚书》篇名。君,尊称。奭,召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因当时有流言,说周公有篡夺王位的野心,召公对周公也很不谅解,周公作《君奭》篇,表白自己,并寓有互相戒勉的意思。

〔3〕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两句:厄,困。陈、蔡,春秋时小国名。弦歌,弹琴,唱歌。《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有很长时间留居在陈、蔡之间。楚国派人去聘请他,陈、蔡的大夫们在一起谋划说,孔子是当世的贤者,长期住在陈、蔡,对他们这些人的行为是不满意的,如果去到楚国,必然要危害他们,于是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和学生们粮食吃完了,有的人饿得起不来了,可是孔子仍然给弟子们讲学,并且弹琴和歌唱之声不絶。

〔4〕 “匪兕(sì四)匪虎”四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被困时还和学生颜渊、子贡、子路(仲由)等互为问答。这里是孔子对颜渊说:“不是犀,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是我所要行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步境地?”匪,同“非”。兕,雌犀,顶只一角,皮坚厚,可制甲。率,循,沿,引申作“往”。“匪兕”两句,见《诗经·何草不黄》。

〔5〕 犹然:温和貌。

〔6〕 才:同“财”。

〔7〕 吾为尔宰:我给你掌管。这是孔子当时和颜渊开玩笑的话,表示他们虽在被困之中,心情却是很和乐的。

〔8〕 “以管、蔡之亲”两句:以管叔、蔡叔和周公的骨肉之亲,尚且不了解周公的心。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是周公的弟弟。武王死,成王继位,周公(武王同母弟)辅政,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加害成王。

〔9〕 谁与乐其富贵:同谁共享富贵之乐。

〔10〕 欧阳公:即欧阳修。

〔11〕 与之上下其议论:梅尧臣是欧阳修的朋友,他的文学见解,和欧阳修很接近,在反对西昆派诗歌的斗争中起过相当的作用,但一生在政治上很失意,穷愁潦倒,和欧阳修的官高位显是不同的,同时欧阳修是当时反对西昆派、倡导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因此苏轼说他和欧阳修上下其议论,意即他们的议论上下承接呼应,相辅相成。

〔12〕 对偶声律之文:指学作诗赋。

〔13〕 礼部:官署名,掌管礼制和学校贡举等事。宋仁宗嘉佑元年(一○五七),苏轼赴试礼部。

〔14〕 左右:指常在欧阳修、梅圣俞左右的亲近的人。先容:先为介绍。

〔15〕 请属:请托。

〔16〕 向:同“向”。

〔17〕 苟富贵:苟且地得到富贵。

〔18〕 徒贫贱:徒然贫贱,意指能得大贤教训,那么处贫贱就不是徒然的。

〔19〕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数句:《传》:见本书页二八五注〔二一〕。《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怨天,不怪人,从下边学起,慢慢地上达,了解我的,是天吧?)”又《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从容自得啊!姑且这样度过时光。)”即指能和贤人在一起游处,研究学问,不论富贵、贫贱,都可以从容自得地生活下去。(芦 荻 /注)


答谢民师书

这是苏轼去世前写的一篇书信体文论。按苏轼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他从岭外北归,从虔州出发,过吉安到豫章。临江在吉安、豫章之间,文中说“方过临江”,所以知这信写在建中靖国元年,即他去世的那年。

文中,苏轼运用他舒卷自如的文笔,形象深刻地总结了他生平写文章的一些经验。他指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要“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认为用词达意是个艰苦的过程,不只对于表达的对象要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讲究文采,因为讲究文采和用词达意是统一的,他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同时,他反对用艰深的词语,去文饰浅易的道理,因此,他对掦雄进行了批评,说扬雄的文章,词句看起来很艰深,但内容却很浅陋。苏轼的这些见解,对我们的写作,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篇文章笔势流转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是一篇好的散文。

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今江西省地名)人。工诗,元丰八年进士,与叔父懋、岐,弟世充,称“四谢”。苏轼自海南岛归来,跟他以文相往来,苏轼很称赏他。

轼启:近奉违 〔1〕 ,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

某受性刚简 〔2〕 ,学迂材下 〔3〕 ,坐废累年 〔4〕 ,不敢复齿缙绅 〔5〕 。自还海北 〔6〕 ,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 〔7〕 无一日之雅 〔8〕 ,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 〔9〕 ,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10〕 。”又曰:“辞达而已矣 〔11〕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12〕 ,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13〕 ,能使是物 〔14〕 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注释

〔1〕 奉违:违于奉侍,即没有写信去问候。

〔2〕 受性刚简:天性刚直简慢。

〔3〕 学迂材下:学识、见解迂阔,天资低劣。

〔4〕 坐废累年:因而被废弃多年。宋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苏轼被贬在广东省惠州安置,又贬琼州(海南岛)别驾、昌化军安置,直到宋徽宗继位(一一○○),大赦,才得复官北归,因此说“坐废累年”。

〔5〕 齿:并列,引申为“同类”。缙:同“搢”,插。绅:带。缙绅:插笏于带之间。古代官吏,垂绅搢笏,因称士大夫为缙绅。不敢复齿缙绅,不敢再自居于士大夫之列。

〔6〕 自还海北:自从被召还到海北,指徽宗继位,他被赦从海南岛北还。

〔7〕 左右:按词面解释,指谢民师左右之人,实际是代指谢,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

〔8〕 雅:素常。无一日之雅:犹平素未尝有一日之聚会。

〔9〕 倾盖如故:相亲如多年老友。《家语·观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倾:斜。盖:车盖。倾盖:车盖倾并一处,形容停车接谈的亲密样子。

〔10〕 “言之”两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说话没有文采,不生动,便没有说服力、感染力,因此也不可能传播得很远,即产生大的效果。

〔11〕 “词达”句:见《论语·季氏》篇,意即:文辞以达意为目的,不求巧饰富丽。

〔12〕 疑若不文:似乎不需要有文采。

〔13〕 系风捕影:风、影,都是没有实体的东西,喻不可捕捉。

〔14〕 是物:这一种东西,此处指描写对象。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1〕 。若正言 〔2〕 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 〔3〕 ,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 〔4〕 ,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 〔5〕 ,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 ,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 〔7〕 ,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 〔8〕 。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 〔9〕 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 〔10〕 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 〔11〕 ,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 〔12〕 ,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録,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

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
首节 上一节 170/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