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65节


注释

〔1〕 蒙教:蒙您赐教,意即收到来信。

〔2〕 窃:私下,自谦口气。君实:司马光的字;参见本书《赤壁之战》司马光小传。这句说:我私下认为与您同游共处,彼此友好的时间很久。

〔3〕 聒(guā瓜):吵嚷。强聒:意即强作解释。

〔4〕 见察:被谅解。

〔5〕 略:简略。上报:指回信,是一种客气的说法。按:司马光为反对新法,连致三函与王安石,第一封《与王介甫书》长达三千余字,王安石当即有简短的覆函,即本文中所说的“故略上报”一事。后经考虑,又写了这封信。

〔6〕 视遇厚:看待优厚。

〔7〕 反复:书信往还。卤莽:简慢无礼。这句说:在书信往来上不该简慢无礼。

〔8〕 “故今”句:所以现在详细地说明理由。

〔9〕 名实:名义与实际。

〔10〕 人主:皇帝。

〔11〕 “议法度”句:议定法令制度,在朝廷上经过修改。

〔12〕 “以授之”句:把法令制度交与有关的负责人。

〔13〕 先王:古代的贤君。

〔14〕 为天下理财:替国家治理财政。

〔15〕 邪说:错误的言论。

〔16〕 难壬人:驳斥巧佞之徒。

〔17〕 前知:早知。

〔18〕 恤(xù绪):关怀。

〔19〕 “同俗”句:以附和流俗取悦众人为美德。

〔20〕 上乃欲变此:神宗乃要改变此种风气。

〔21〕 汹汹然:大声吵闹貌。

〔22〕 “盘庚之迁”两句:盘庚,殷中兴之君。迁,迁都。胥,副词,都。据《尚书·盘庚》记载,盘庚即位,认为国都商地(今河南商丘)地势低隘,土地贫瘠,不可行教化,决计迁都到亳(今河南偃师),臣民都怨恨他反对他。

〔23〕 非特:不仅。

〔24〕 改其度(duò惰):改变他的计划。

〔25〕 度义而后动:考虑理由正当,然后行动。

〔26〕 “是而”句: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改悔的理由。

〔27〕 膏泽斯民:降恩于人民。

〔28〕 不事事:不做事情。第一个“事”字作动词用,从事,办理。

〔29〕 守前所为:墨守祖宗规法。

〔30〕 敢知:敢领教。

〔31〕 不任:不胜。区区:状诚恳貌。  (芦 荻 注)


读《孟尝君传》

本篇以世称孟尝君能得士开始,而以其不能得士作结,文不满百字,转折共有四层,欲擒故纵,跌宕生姿,驳斥世俗看法,提出个人主张,是辩论文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

世皆称孟尝君 〔1〕 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 〔2〕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 〔3〕 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 〔4〕 齐之强,得一士焉,宜 〔5〕 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6〕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1〕 孟尝君:齐国贵族田文,见本书页一五九注〔一九〕。

〔2〕 卒:终于。

〔3〕 特:不过。鸡鸣狗盗:《史记·孟尝君列传》记秦昭王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向昭王之竉姬求救,姬提出要孟尝君之白狐裘,恰巧孟尝君的狐裘已献给秦王。孟尝君的食客有能为狗盗者,便入秦王宫中将狐裘盗来献给竉姬。竉姬便在秦王面前替孟尝君说情,秦王就把孟尝君释放了。孟尝君连夜逃走,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后才开关放人,而昭王正后悔放走了孟尝君,于是派兵追赶,眼看就要追上,正好孟尝君的食客有能为鸡鸣的,因此引动群鸡皆鸣,孟尝君便逃出了关。

〔4〕 擅:拥有。

〔5〕 宜:应该。

〔6〕 “尚何取”句:还用得着藉助于鸡鸣狗盗之力吗!  (刘瑞莲 注)


游褒禅山记

本篇藉游山来说明治学的道理,指出要有志向、精力,而又不半途而废,才能极尽“奇伟瑰怪”之观,达到学问的高深境界。文章从叙述游山开始,引出中间一大段议论,表面是在论游山,实际是在说治学,最后归结到学者不可不深思慎取。随意写来,由实到虚,文笔极曲折变化之致。
首节 上一节 165/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