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58节

〔4〕 具:同“俱”。

〔5〕 增其旧制:制,这里作“规模”讲,全句意即:扩大它原来的规模。

〔6〕 唐贤:唐代的名人。

〔7〕 属:同“嘱”,嘱托。

〔8〕 远山:洞庭湖中小山甚多,以君山最著名;远山,当指君山等山。

〔9〕 浩浩汤汤(shānɡ伤):水势浩大的样子。

〔10〕 横:宽阔。际涯:边际。

〔11〕 朝晖:朝日。夕阴:夕月。

〔12〕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东西,与四川巫山接界。

〔13〕 潇、湘:二水名,至湖南零陵合流,向北流入洞庭湖。

〔14〕 迁客:被降职调到边远地区的官。骚人:诗人。

〔15〕 得无:能不的意思。

〔16〕 若夫:另起一端的发语词。

〔17〕 霪雨:久雨。霏霏:状雨下得密。

〔18〕 隐耀:隐没了光辉;耀,光辉。

〔19〕 樯倾楫摧:桅杆倒了,桨也断了。

〔20〕 薄暮:黄昏。冥冥:昏闇。

〔21〕 优谗畏讥:耽心受到谗言伤害,害怕别人讥刺。

〔22〕 景明:春光明媚。

〔23〕 芷:香草。汀:小洲。郁郁:状香气浓郁。

〔24〕 长烟一空:长空的烟雾消散。

〔25〕 皓月:洁白的月光。

〔26〕 浮光跃金: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闪跃。

〔27〕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月影映在水底,好像下沉的璧玉。

〔28〕 或异二者之为:或有不同于上面两种的表现。

〔29〕 物:身外之物,指环境遭遇。

〔30〕 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居高位。庙堂,朝廷。

〔31〕 处江湖之远:指退隐江湖,远离朝廷。

〔32〕 微斯人:不是这种人。微,非。斯人,指“古仁人”。

〔33〕 吾谁与归:我与谁归,我归向谁呢?

〔34〕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这篇文章作于庆历六年(一○四六)九月十五日。  (刘瑞莲 注)


欧阳修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出身贫寒,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为人刚直,敢于诤谏,而且注意擢用贤才,提拔后进。他在政治上属于当时以范仲淹为首的上层地主阶级中的政治改良派,参加范仲淹对吕夷简的斗争,因此遭受到当时朝廷权臣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击,屡遭贬谪,但后来他却和司马光一起,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表现出他对政治改革的不彻底性。

欧阳修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文学方面。他和王禹偁等人先后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北宋初年的浮华的文风,提倡效法韩、柳,主张文学要有内容,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并强调文章内容重于形式,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这对转变宋初绮靡晦涩的文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自己散文的成就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极善于状物抒情,语言精练而不奇崛,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他在诗词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着有《欧阳文忠公集》行世。


与高司谏书

宋仁宗赵祯时代,范仲淹是当时朝廷上对政治有革新要求的开明派领袖,他因常论时政的得失,批评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执政的过错,引起了保守派官僚的忌恨,被加以“越职言事,离间群臣,引用朋党”之罪,贬职江西饶州。欧阳修在政治上是同范仲淹站在一起的,所以对此甚为不满,但朝廷规定,不是谏官不得越职论事,而当时身为谏官的高若讷,不仅不肯出来说公道话,替范仲淹辩护,反而趋炎附势,随人高下,背地非议范仲淹的为人,欧阳修更为生气,于是便给高若讷写了这封信。信内痛骂高若讷为人的卑鄙,揭露他趋炎附势的伪君子的丑恶面目,表现了封建时代一个刚直的知识分子不畏权势、敢于说话的正直品格。信里言词锋利,立论明确,虚实并举,语语击中对方要害,欧阳修也因此被贬为夷陵令。从这篇文章中,一方面可以看出宋王朝朝政的腐败,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也可具体看出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虚伪、奸诈的丑恶面貌。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 〔1〕 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 〔2〕 ,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 〔3〕 ,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 〔4〕 ,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 〔5〕 ,与叶道卿 〔6〕 、郑天休 〔7〕 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8〕 。而足下厕其间 〔9〕 ,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10〕 ,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11〕 ,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 〔12〕 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 〔13〕 ,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 〔14〕 ,而俯仰默默 〔15〕 ,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 〔16〕 ,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17〕 ,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注释

〔1〕 司谏:官名,宋代设有左右司谏,掌管谏诤朝政措施的得失。高若讷当时官司谏。

〔2〕 随州:今湖北安陆西北。

〔3〕 天圣:宋仁宗年号。二年:一○二四年。

〔4〕 未与人接:没有和社会上人交往。

〔5〕 宋舍人兄弟:即宋庠、宋祁,雍丘人,宋仁宗初同中进士。宋庠官至工部尚书,修《唐书》十多年,宋祁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封郑国公。两人都很有文名。舍人,官名,掌管宫廷事务。

〔6〕 叶道卿:即叶清臣,江苏苏州人,曾官两浙转运副使,在任时兴修水利,灌田六千顷,在政治上比较能关心人民生活,不避权贵,敢说话,又很有文才。
首节 上一节 158/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