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40节


〔12〕 “沉浸醲郁”两句:指读书深入领会书中的意义,涵泳书中的道理,把它加以融化。醲郁,浓厚。咀,含味。

〔13〕 “作为文章”两句:指家里藏书很丰富,写文章有充分的材料,能够取精用宏,多所借鉴。

〔14〕 上规姚姒:远古以虞夏为法则。规,取法。姚,虞舜的姓氏;姒,夏的姓氏;指效法《书经》中的《虞书》、《夏书》。

〔15〕 浑浑无涯:茫茫无际。浑浑,深广貌,指《虞书》、《夏书》的风格。

〔16〕 周诰:《尚书》中《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诸篇的总称。

〔17〕 殷盘:《尚书》中《盘庚》上中下三篇的总称。

〔18〕 佶(jí吉)屈聱(áo敖)牙:指文字艰涩。

〔19〕 《春秋》谨严:《春秋》,孔子所著的编年史。谨严,《春秋》这部书对历史事件的记载,言简意赅,寓褒贬于一字,故称谨严。

〔20〕 左氏浮夸:左丘明作的《左传》,对历史事件的记载,铺张夸大。

〔21〕 《易》奇而法:《易》,《易经》,是古代卜筮的专著。文辞奇突,但所含的道理“可为法则”。

〔22〕 《诗》正而葩(pā趴):孔子称赞《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这里也是指《诗经》的“思想内容很好”,而且辞藻也美丽。葩,华。

〔23〕 下逮庄骚:逮,及。庄骚,指《庄子》和《离骚》。

〔24〕 太史:史官。太史所録:指《史记》。

〔25〕 子云:汉代辞赋作家扬雄。

〔26〕 相如: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

〔27〕 宏其中而肆其外:指文章的内容深博而文辞奔放流畅。

〔28〕 “少始知学”四句:意思是说韩愈少年时刚懂得学习,就很勇于钻研;成年以后,通晓了治学的方向,就能得心应手。

〔29〕 跋前踬(zhì志)后:踬,多作“疐”。《诗经·幽风·狼跋》篇有“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句,就是说老狼有胡(老狼项下的悬肉),进则踩其胡,退则踏其尾,进退两难。这里是用来形容行动不能自由。

〔30〕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韩愈于贞元十八年(八〇二)为监察御史,因上疏言弊政得罪,被贬为阳山(故城在今广东省连县东南)令。

〔31〕 三年博士:韩愈于宪宗元和元年(八〇六)至三年,共做了三年国子博士。

〔32〕 冗:杂乱。冗不见治:事务杂乱而无所建树。

〔33〕 “命与仇谋”两句:老跟雠敌打交道,屡次被弹劾,遭贬斥。

〔34〕 头童齿豁:童,山无草木叫童。头童,即顶秃。豁,落。齿豁,即齿落。指韩愈因生活的折磨,以致未老先衰。《祭十二郎文》有“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句可证。

〔35〕 竟死:直到死。裨:益。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 〔1〕 ,细木为桷 〔2〕 ,欂栌 〔3〕 侏儒 〔4〕 ,椳闑扂楔 〔5〕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6〕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 〔7〕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 〔8〕 ,卓荦为杰 〔9〕 ,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10〕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11〕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12〕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13〕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 〔14〕 ,举足为法 〔15〕 ,絶类离伦,优入圣域 〔16〕 ,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 〔17〕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18〕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19〕 ,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20〕 ,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 〔21〕 ,窥陈编以盗窃 〔22〕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23〕 ,计班资之崇庳 〔24〕 ,忘己量之所称 〔25〕 ,指前人之瑕疵 〔26〕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 〔27〕 ,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28〕 。”

注释

〔1〕 杗(mánɡ茫):房屋的大梁。

〔2〕 桷(jué角):椽。

〔3〕 欂栌(bó lú勃庐):短柱。

〔4〕 侏儒:或作“株檽”,短椽。

〔5〕 椳(wēi委):户枢。闑(niè聂):门限。扂(diàn店):门栓。楔(xiè屑):门两旁木。

〔6〕 玉札:玉屑。丹砂:朱砂。赤箭:植物名,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远看似箭有羽,可制药品。青芝:一种贵重药品。

〔7〕 牛溲:旧说为牛溺,或说牛遗,皆误。实即车前草。马勃:菌类,又名马屁菌,可作止血药。败鼓之皮:破鼓的废皮。三者皆贱药。

〔8〕 纡余为妍:纡余,屈曲貌。妍,技也,《说文》段注:“技者,巧也。《释名》曰:妍,研也。研精于事宜,则无蚩缪也。”在这里是说:有的人对任何问题都小心谨慎地考虑,表现形式是曲曲折折、不爽朗的。

〔9〕 卓荦为杰:卓荦,或作荦荦。《文选·左思咏史诗》有“卓荦观群书”句,注云“卓荦,特达也。”在这里是说:有的人性格旷达,胸襟豪放。

〔10〕 “校短量长”三句:衡量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优缺点,适当地任用,是宰相治理政事的原则。

〔11〕 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见《孟子·滕文公》。孟子当时为了维护儒家的学说,和各种各样的非儒家学说进行辩论。韩愈也是提倡儒家正统学说最出力的,所以引孟子为例,说明维护儒学的重要性。

〔12〕 “辙环天下”两句:指孟子游说诸侯,走遍了天下,终于在奔走中衰老。辙,车迹。

〔13〕 “荀卿守正”四句:荀卿,在齐国成为学术界的领袖,齐人嫉之,向齐王进谗,诬蔑荀卿,他逃避到楚国,楚国的宰相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被废,他就住在兰陵,著书数万言。守正,是说荀卿遵守儒家政治主张。大论是宏,是指他的著作内容宏大。

〔14〕 吐辞为经:指孟轲与荀况的言论成为经典性的著作。

〔15〕 举足为法:指他们的行为成为后人仿效的法则。

〔16〕 “絶类离伦”两句:意思是说孟、荀的言行超乎一般人之上,进入了圣贤的境地。

〔17〕 学虽勤而不由其统:统,道统。治学虽然勤奋,但不能出于儒家的道统。

〔18〕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要,约。言论虽然多,但不能简约而有中心。意即繁杂而无系统。
首节 上一节 140/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