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35节

〔44〕 “东隅”两句:意即青年时期虽然失意,晚年还可以有所作为。《后汉书·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借指青年时期。桑、榆:均星名,出于西方,借指晚年。

〔45〕 “孟尝高洁”两句:孟尝性行高洁,有忠君报国热情,但不被擢用。《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后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西)人,顺帝时,曾为合浦太守,吏治清明,但不被重视,年七十,卒于家。

〔46〕 “阮籍”两句:阮籍狂放,不拘礼节,怎肯学他的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身经魏、晋两朝,狂放不羁,经常驾车出游,不沿道路,路尽便恸哭而返。作有《咏怀诗》八十多首,隐曲地表达出他内心的苦闷情緖。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1〕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2〕 ;有怀投笔 〔3〕 ,慕宗悫之长风 〔4〕 。舍簪笏于百龄 〔5〕 ,奉晨昏 〔6〕 于万里。非谢家之寶树 〔7〕 ,接孟氏之芳邻 〔8〕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9〕 ;今晨捧袂 〔10〕 ,喜托龙门 〔11〕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12〕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3〕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14〕 ,梓泽丘墟 〔15〕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16〕 ;登高作赋 〔17〕 ,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18〕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9〕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20〕 。

画栋 〔21〕 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22〕 雨。

云闲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 〔23〕 几度秋,

中阁帝子 〔24〕 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1〕 “三尺”两句:身命低微的三尺童子,一个才华不足的书生。介,犹“个”。

〔2〕 “无路请缨”两句:正当终军的弱冠之年,但无路请得立功报国的机会。弱冠,二十,这里是约举成数。《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汉武帝时为博士,累擢谏议大夫,南越请与汉和亲,终军自请愿受长缨,羁系南越王于阙下。到南越后,终于说服了南越王,举国内属于汉。死时,年方二十余,世称终童。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

〔3〕 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胸怀。《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为人抄写书文度日,尝投笔叹息说:大丈夫当为国立功,怎能长久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4〕 慕宗悫之长风:爱慕宗元干的远大志愿。《宋书·宗悫传》:宗悫,南朝宋南阳人,字元干。年少时,他的叔父问他的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5〕 舍簪笏于百龄:意即失去了作官的机会。舍,弃,失去。簪笏,封建社会士大夫冠用簪,手持笏,因代指官禄。百龄,百岁,一生的意思。

〔6〕 奉晨昏:子女对父母奉行的晨昏定省之礼,这里指他去探看他的父亲。

〔7〕 非谢家之寶树:《世说新语·语言篇》:晋谢玄为叔父谢安所钟爱,谢安曾经问他:“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他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里是王勃的自谦之词。

〔8〕 接孟氏之芳邻:接近有贤德的人。《列女传·母仪传》:孟母为培育孟轲的思想品德,曾三次迁居,选择好的邻人。

〔9〕 “他日趋庭”两句:他日到了父亲身边,待受父教。趋庭,快步走过庭前。叨陪鲤对,指孔鲤受父亲孔子教育事。《论语·子罕》篇,孔子曾独立庭前,孔鲤趋而过庭,孔子问他学《诗》没有,孔鲤说没有学,孔子说,不学《诗》,说话时便没有依据。于是孔鲤退而学《诗》。又一次,孔鲤过庭,孔子问他学《礼》没有,他说没有学,孔子说,不学《礼》,没有立身的标准,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10〕 捧袂:捧着衣襟而进,形容恭谨的样子。

〔11〕 龙门:《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襄城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灵帝时为宦官所害。为人峻整严谨,以声名自高,士有被他容接的,名为登龙门。这里是颂扬阎公,意即自己也喜托姓名于阎公。

〔12〕 “杨意”两句:无人荐举,虽有司马相如之才也空自叹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武帝时,蜀人杨得意为狗监,荐司马相如于武帝。武帝读相如《大人赋》后,飘飘然有凌云之感。

〔13〕 “钟期”两句:言既遇知己。《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他死后,伯牙鼓琴絶弦,谓世无知音。

〔14〕 兰亭已矣:兰亭宴集已成往事。兰亭:见本书页三九○《兰亭集叙》。

〔15〕 梓泽丘墟:金谷园已成废墟。梓泽,晋石崇金谷园一名梓泽。

〔16〕 伟饯:丰盛的宴席。

〔17〕 登高作赋:《韩诗外传》七:“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18〕 恭疏短引:恭谨地写出了这篇短序。疏,条陈,引申作“写”讲。引,引言,指此序。

〔19〕 “请洒潘江”两句:请展露潘岳、陆机的才华。潘江、陆海:钟嵘《诗品》:“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20〕 “佩玉”句:宴罢客散,歌舞停歇。佩玉,身上所饰玉佩,行路则撞击有声。鸣鸾,车上鸾铃鸣声。《礼·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

〔21〕 画栋:雕梁画栋,形容滕王阁建筑的华美。

〔22〕 西山:山名,距南昌四十多里。

〔23〕 物换星移:景物变换,岁月流逝。

〔24〕 阁中帝子:指滕王元婴。  (芦 荻 注)


王维

王维(七〇一——七六一),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七一一)年擢进士第,累任大乐丞、右拾遗、给事中等官。“安史之乱”起,陷贼中,被迫受伪官,曾赋《凝碧池》诗,悼念唐王朝,为唐肃宗所闻。乱平之后,因此诗及弟王缙愿削官代兄赎罪,得减轻处分,降职为太子中允。后仕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前期的人生态度,比较积极,以后由于不满现实和政治上的挫折,思想日益消极,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更笃信佛教,以焚香诵经为事。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是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历史上优秀的山水画大家,宋苏轼评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他还精通书法和音乐。他的散文,量不多,质也不高,但像下面所选的这篇书信,却洋溢着诗情画意,具有山水诗的风格。着有《王右丞集》行世。


山中与裴秀才迪 〔1〕 书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王维晚年隐居的辋川山庄的景色。山村冬夜的月色波光,寒林灯火,和春来以后的春山春树,轻鯈白鸥,在他清新秀丽的笔下,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同置身其中一样。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2〕 。足下方温经 〔3〕 ,猥 〔4〕 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 〔5〕 而去。北涉玄灞 〔6〕 ,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 〔7〕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8〕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9〕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 〔10〕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 〔11〕 出水,白鸥矫翼 〔12〕 ;露湿青皋 〔13〕 ,麦陇朝雊 〔14〕 。斯之不远,傥 〔15〕 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 〔16〕 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17〕 !因驮黄蘗人往 〔18〕 ,不一 〔19〕 。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1〕 裴迪:关中人,曾任蜀州刺史,为王维好友,曾共同在终南山隐居,以后又和王维在辋川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2〕 故山:指王维晚年隐居的别业辋川庄。辋川,地名,在陕西省蓝田辋谷川口,山川幽美,景色宜人。初唐诗人宋之问在此有“蓝田别墅”,王维得到后,建为辋川别业。后王维表请为寺。殊可过:很可过游,意即很值得游赏。
首节 上一节 135/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