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25节

吴均(四六九——五二○),字叔庠,梁吴兴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家贫。武帝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刺史,辟均为主簿,日与赋诗。他的诗颇为当时人所推重,文章也写得很好,《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号为吴均体”。他的著述很多,曾撰过《齐春秋》,被梁武帝下令烧毁,此外他还写过《续齐谐记》等志怪小说。着有《吴朝请集》传世。


与宋元思书

宋元思,《艺文类聚》卷七作朱元思,同书卷三十七又有梁刘孝标《与宋玉山元思书》。清许槤《六朝文絜》及黎经诰笺注均作宋元思,故从之。其人不详。吴均在这封信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也即有名的富春江上的景色,这封信与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同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优秀作品。下面这段文字是这封信的节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1〕 至桐庐 〔2〕 ,一百许 〔3〕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絶。水皆缥 〔4〕 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5〕 ,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6〕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7〕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8〕 不穷,猿则百叫无絶。茑飞戾天者 〔9〕 ,望峰息心 〔10〕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 富阳:在今浙江省富春江下游。

〔2〕 桐庐:即今浙江省桐庐,也在富春江边。

〔3〕 许:表示不定的意思,这里犹言一百里左右,一百里光景。

〔4〕 缥:淡青色。

〔5〕 甚箭:比箭快。

〔6〕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指互比高下。

〔7〕 泠泠(líng玲):状水声。

〔8〕 转:通“啭”。

〔9〕 茑(yuān鸳)飞戾(lì利)天者:具有一飞冲天的雄心的人。茑,即鹞鹰。戾天,高飞入天。原句见《诗经·大雅·旱麓》。

〔10〕 望峰息心:看见了这样的高峰,也死了要飞过去的心。

〔11〕 经纶:经营,奔走。上面两句和这两句,除正面描写峰高难越和幽谷清景外,主要是指即使有多大雄心壮志的人,见了这样的优美山水,也要产生隐居的思想,这是作者夸张地形容山水吸引人的力量。  (冯其庸 注)


萧统

萧统(五○一——五三一),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五○二)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五三一)四月卒,年三十一岁。谥曰昭明,故后世称他为“昭明太子”。所编《昭明文选》,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致力于文章著述,《梁书》本传说他“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著述。于时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所未有也”。他是最早为陶渊明编集并对陶渊明的诗歌和人品作出很高评价的一个人,从他所作的《陶渊明集序》和《陶渊明传》以后,人们才开始对陶渊明有新的认识。他所编的《陶渊明集》已经不传了。


陶渊明集序

据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说:他所见的旧钞本《陶渊明集》的这篇序言后边有“梁大通丁未年(五二七)夏季六月昭明太子萧统撰”这句话,如果可信的话,则萧统的这篇序言,恰好是作于陶渊明死后一百年。在萧统所写的《陶渊明传》和《序》以前,讲到陶渊明的,只有与他同时的颜延之所作的《陶征士诔》和后来沈约所作的《宋书·隐逸传》,但他们对陶的诗文都没有作评论。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是有独创的见解的,尤其在这篇序言里,他对陶渊明的诗作了高度评价,特别是他指出陶渊明“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等等,确实是有见地的,他的这些评价,在今天对我们评价陶渊明依旧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的。

夫自衒自媒 〔1〕 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 〔2〕 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 〔3〕 ,贤人遁世 〔4〕 ,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 〔5〕 ;亲己之切,无重于身 〔6〕 。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 〔7〕 。处百龄之内 〔8〕 ,居一世之中 〔9〕 ;倏忽比之白驹 〔10〕 ,寄寓谓之逆旅 〔11〕 ;宜乎与大块而荣枯 〔12〕 ,随中和而任放 〔13〕 ,岂能戚戚劳于忧畏 〔14〕 ,汲汲役于人间 〔15〕 。齐讴赵舞之娱 〔16〕 ,八珍九鼎之食 〔17〕 ,结驷连镳 〔18〕 之游,侈袂执圭之贵 〔19〕 ,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 〔20〕 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 〔21〕 ;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 〔22〕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 〔23〕 ,伯成躬耕于野 〔24〕 ,或货海东之药草 〔25〕 ,或纺江南之落毛 〔26〕 。譬彼 雏,岂竞鸢鸱之肉 〔27〕 ;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 〔28〕 !至于子常、宁喜之伦 〔29〕 ,苏秦、卫鞅之匹 〔30〕 ,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31〕 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有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 〔32〕 ,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 〔33〕 ,饕餮 〔34〕 之徒,其流甚众。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 〔35〕 ,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 〔36〕 。轻之若脱屣 〔37〕 ,视之若鸿毛 〔38〕 ,而况于他乎?是以圣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厘而谒帝 〔39〕 ,或披褐而负薪 〔40〕 ,鼓楫清潭,弃机汉曲 〔41〕 ,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注释

〔1〕 自衒(xuàn炫)自媒:自己表现自己以求进身游显。

〔2〕 不忮(zhì治)不求:不忌刻,不贪求,见《诗经·邶风·雄雉》。

〔3〕 韬(tāo滔)光:敛藏光芒,意即怀才而深自敛抑。

〔4〕 遁世:隐居避世。

〔5〕 “含德之至”两句:最好的修养,莫过于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儒家的“道”。含德,怀德。

〔6〕 “亲己之切”两句:最懂得爱惜自己的,莫过于能够尊重自身,不做不合于道的事。亲,当“爱惜”讲。

〔7〕 “故道存而身安”两句:能够保存道,依着道的标准去行动,则自身就能安稳。如果自己失去了道,也即自己的行为越出了道的范围,那么自身就要遭到祸害。

〔8〕 处百龄之内:指人的一生,人生最高不过百岁。

〔9〕 居一世之中:生活在这一世之中。

〔10〕 比之白驹:光阴过得很快,像白驹(日影)之过隙。隙,孔。《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同‘隙’),忽然而已。”一说,白驹是指白马。亦通。

〔11〕 逆旅:旅馆,说人生一世,短暂得好像是住旅馆似的,一宿即过。这是古人常用的比喻,含有消极的情緖,我们应该批判地看待这些话。

〔12〕 大块:《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大块是指天地。又《文选》张华《答何劭诗》:“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李翰注:“洪钧,造化也。大块,自然也。”本文应用后说作“自然”解。荣枯:即生长和枯萎。全句的意思是:应该顺随着自然而变化。

〔13〕 中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按“中和”可作节奏讲,引申之,也就是规律的意思。任放:纵任不拘,放逸自适之意。全句的意思是:顺随着天地的规律便可以放逸自由。

〔14〕 忧畏:忧谗畏讥。

〔15〕 汲汲:欲速之意,意即急急忙忙。役:奔走的意思。全句的意思说:(岂能)急急忙忙地在社会上奔走以追求富贵。

〔16〕 齐讴赵舞:讴,歌的别名,齐讴,即齐歌,也即是齐国的乐调,陆机《吴趋行》:“齐娥且莫讴。”“讴”字又作动词。赵舞:影宋本《陶渊明集》作赵女,俗谓赵地都产美女,李斯《谏逐客书》:“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赵舞、赵女,意思相同。

〔17〕 八珍:八种珍贵之味,《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九鼎:鼎,古器,三足两耳,金属铸,有多种用处:一,用作传国的重器。二,祭祀用;三,烹饪用的食器。此处即作食器讲。八珍九鼎,是极言飮食之丰富。

〔18〕 结驷连镳(biāo标):驷,用四匹马拉的车子叫驷。镳,勒马嘴的马嚼子。此句极言出门时车连马并之盛。

〔19〕 侈袂:《仪礼·少牢馈食礼》:“亦被锡衣侈袂。”侈袂,恐系指一种礼服。执圭:圭,即圭璧,古王侯朝聘祭礼等所用之物。此句极言官职高贵。

〔20〕 倚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祸福是互为因果,能够互相转化的。

〔21〕 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喻临危险之境。

〔22〕 尾闾:相传是海底泄水的地方。海水从尾闾流出去,流得很急,愚夫贪士们都去竞逐荣华富贵,也像流出去的海水一样,拥挤不堪。参见《庄子·秋水》。
首节 上一节 125/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