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选 第11节
〔7〕 羹:肉汤。上文的“肉”,即汤内的肉。遗:赠送。
〔8〕 繄(yī伊):语助词,无义。
〔9〕 阙:通“掘”。
〔10〕 隧:动词,掘地道。
〔11〕 赋:赋诗。
〔12〕 融融:和乐相得的样子。
〔13〕 泄泄(yì义):舒散快乐的样子。
〔14〕 施(yì异):延长,推广。
〔15〕 “孝子不匮”两句:语见《诗经·大雅·既醉》。匮(kuì愧),竭尽,缺乏;不匮,不停止孝道之意;锡,赐予;类,族类;永锡尔类,长久给你们以孝道的影响。
〔16〕 “其是”句:这句话大概就是对颍考叔的纯存而说的吧? (钟贤培 注)
曹刿 〔1〕 论战(鲁庄公十年)
本篇讲的是春秋时代齐鲁两个侯国,于鲁庄公十年(前六八四)在长勺的一次战争。当时齐强鲁弱,齐背盟约侵犯鲁国。鲁国人曹刿直接参加了反击入侵的战争。他对于战前的准备、战时的指挥和战后对这次战争的分析,都有精辟的见解。这次战争,鲁国能够以弱胜强,除了取得人民的支持外,和曹刿的正确指挥是密不可分的。曹刿“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一九七页)。因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把本文作为研究战略防御原则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引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 〔2〕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3〕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 ?”刿曰:“肉食者鄙 〔5〕 ,未能远谋 〔6〕 。”乃入见。
问:“何以战 〔7〕 ?”公曰:“衣食所安 〔8〕 ,弗敢专也 〔9〕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10〕 ,民弗从也 〔11〕 。”公曰:“牺牲玉帛 〔12〕 ,弗敢加 〔13〕 也,必以信 〔14〕 。”对曰:“小信未孚 〔15〕 ,神弗福 〔16〕 也。”公曰:“小大之狱 〔17〕 ,虽不能察,必以情 〔18〕 。”对曰:“忠之属也 〔19〕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 。”
公与之乘 〔21〕 ,战于长勺 〔22〕 。公将鼓之 〔23〕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24〕 。公将驰之 〔25〕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26〕 ,登轼 〔27〕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 〔28〕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29〕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30〕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31〕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2〕 ,故逐之。”
注释
〔1〕 曹刿(guì贵):鲁国人。《史记·刺客列传》曹刿作曹沫。他曾经跟随鲁庄公和齐桓公进行会盟,并用匕首胁迫齐桓公把侵占去的土地归还给鲁国。
〔2〕 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在位三十二年(前六九三——前六六二)。
〔3〕 乡人:同乡人。
〔4〕 “肉食”两句:当朝者自有谋划,你又参与什么?肉食者,做官享有俸禄的人;间,参与。
〔5〕 鄙:见识鄙陋。
〔6〕 远谋:深谋远虑。
〔7〕 何以战:凭什么打仗。
〔8〕 衣食所安:衣食等所以安生之物。
〔9〕 专:专有,独占。
〔10〕 小惠:小恩小惠。遍:普遍。此句言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人民。
〔11〕 民弗从也:人民不会跟从你去死战的。
〔12〕 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东西,即猪牛羊和玉、绸缎等。
〔13〕 加:虚报。
〔14〕 信:诚实,信用。
〔15〕 小信未孚:孚,取信;此言只是祭祀不虚报,还不足以取得神灵的信任。
〔16〕 福:赐福。
〔17〕 小大之狱:一切大小诉讼案件。
〔18〕 察:明察,查明白,没有冤屈。必以情:必求其合乎情理。
〔19〕 忠之属也:这是忠实为人民办事的表现。
〔20〕 请从:请跟着去。
〔21〕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兵车。
〔22〕 长勺:鲁国地名。
〔23〕 鼓之:擂鼓进兵。下文“三鼓”的“鼓”,也指击鼓指挥士兵冲锋。
〔24〕 败绩:溃阵败退。
〔25〕 驰之:驱车追击敌人。
〔26〕 辙:车迹。
〔27〕 轼:车前供乘者扶手的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