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0节

〔1〕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在鄢地击败了他的弟弟共(gōng恭)叔段。郑:春秋时姬姓国名,初都棫林(今陕西华县西北),郑武公(庄公父)时始迁新郑(今河南新郑)。郑伯:指郑庄公;郑是伯一级的诸侯之国,因称其国君为伯。段:即共叔段,庄公弟,因后来出奔共国,故称共叔段。鄢:后改为鄢陵,即今河南鄢陵。

〔2〕 初:当初,追述往事时用的词。

〔3〕 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娶了申侯之女为妻。武公名掘突,武是死后谥号。申:姜姓侯爵之国,其地在今河南南阳。

〔4〕 武姜:武公妻姜氏。当时妇女称谓,每系母家之姓,以示其所来,故称之曰姜;武,则是从武公的谥号。

〔5〕 寤生:难产。

〔6〕 亟(qì器)请:屡次请求。

〔7〕 为之请制:武姜请求封段于制。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以西。

〔8〕 岩邑:险要的城邑。

〔9〕 “虢叔”两句:虢(guó国),姬姓伯级诸侯国,有东西二国;虢叔,指东虢国君,周成王之弟;东虢故城,在今河南荥泽之虢亭,虢叔恃地势险要,不修德政,为郑武公所灭。死焉:死于此地。武姜为段请封险要之地,庄公怕段占据险要地势不好对付,所以不肯给他。他邑唯命:其他的城市,哪一个封给段,都可以唯命是从。

〔10〕 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东南,距郑都新郑很近。

〔11〕 大(tài太)叔:对叔段之尊称。

〔12〕 祭(zhài债)仲:郑国大夫,字足,亦称祭足,或祭仲足。

〔13〕 都城过百雉(zhì致):百雉,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根据当时制度的规定,侯伯一级之城(郑是伯一级)只能方五里,径三百雉,它的下面所属的都城,大的不能超过它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下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即言此事。

〔14〕 京:京邑。不度:不合制度。

〔15〕 不堪:不任,控制不住之意。

〔16〕 焉:怎能,疑问词。辟:同“避”。

〔17〕 厌:满足。

〔18〕 所:犹“处”,即处理、处置之意。

〔19〕 难图:难谋、难办。

〔20〕 自毙:自取灭亡。

〔21〕 子:您,对祭仲的尊称。姑:暂且。

〔22〕 鄙:边邑。西鄙北鄙:西边和北边的边邑。贰于己:贰,两属。即使西鄙北鄙也属自己管辖。

〔23〕 公子吕:郑大夫,字子封。

〔24〕 国不堪贰: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势力的统治。君将若之何:你要怎么办呢?

〔25〕 “欲与大叔”两句:若打算把边邑交给大叔,那么我去臣事他。

〔26〕 无生民心:不要使郑国人民生怀疑之心。

〔27〕 “无庸”两句:庸,同“用”,这是说:不用除掉,他将自取祸殃。

〔28〕 廪延:即延津,在今河南延津以北,是郑北鄙之地,共叔段势力已经侵到北面的延津。

〔29〕 厚:土地广大。众:民心。

〔30〕 不义:不义于君。昵(nì逆):亲近;不昵:不亲于兄。

〔31〕 完:完成城郭修筑。聚:集合人民。

〔32〕 缮:修整。甲:兵士打仗穿的盔甲。兵:武器。具:具备。卒:步兵。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谓一乘,上站三人,车后跟着步卒七十二人。

〔33〕 夫人:指武姜。启之:开城门做内应。

〔34〕 乘:犹“辆”。

〔35〕 京叛大叔段:京地人民背叛大叔段。

〔36〕 辛丑: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如甲子、乙丑……)纪日;五月辛丑,即那年五月的辛丑日。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1〕 。”段不弟 〔2〕 ,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3〕 。

遂置姜氏于城颍 〔4〕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6〕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7〕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8〕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 〔9〕 地及泉,隧 〔10〕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11〕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12〕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13〕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 〔14〕 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5〕 。’其是之谓乎 〔16〕 ?”

注释

〔1〕 书:指《春秋》;引号内这句话,是《春秋》原文。下文“段不弟”等九句,是解释《春秋》上这样记这次事件的用意,文中对郑庄公和共叔段,皆有所褒贬。

〔2〕 不弟:不遵弟道,指段是弟弟却与兄郑伯争夺政权。

〔3〕 “谓之郑志”三句: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所以不说共叔段出奔,指共叔段是被赶走的,不是自动出奔,所以不写出奔,《春秋》这么写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难:责难。之:指庄公。

〔4〕 寘:同“置”,即安置,此有流放幽禁之意。城颍:郑地,今河南临颍。

〔5〕 “而誓之”三句:黄泉,古代认为天玄地黄,泉在地下,所以叫黄泉;及,至。人死后葬在地下,“不及黄泉”即不到死后。这三句写郑庄公迁怒他母亲怂恿他弟弟作乱,他发誓说:不到死后,决不和姜氏见面。

〔6〕 颍考叔:郑人名。颍谷:地名。封人:官名,典守封疆之官。
首节 上一节 10/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