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 第104节


〔17〕 钟期:见本书页二八八注〔一三〕。不失听:善听,指钟子期听了伯牙所鼓的琴声,就能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18〕 妄叹:乱加叹赏。

〔19〕 嗤(chī吃):笑。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 〔1〕 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 〔2〕 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 〔3〕 ,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 〔4〕 ?”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 〔5〕 之文辞,与人通流 〔6〕 ,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 〔7〕 乃不能措一辞 〔8〕 。过此 〔9〕 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 〔10〕 ,乃可以论其淑媛 〔11〕 ,有龙渊 〔12〕 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 〔13〕 。刘季緖 〔14〕 才不能逮 〔15〕 于作者,而好诋诃 〔16〕 文章,掎摭利病 〔17〕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 〔18〕 。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19〕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叹息乎?人各有好尚 〔20〕 ,兰茝荪蕙 〔21〕 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22〕 ;《咸池》、《六茎》之发 〔23〕 ;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 〔24〕 ,岂可同哉 〔25〕 !

注释

〔1〕 讥弹:讥刺批评的意思。

〔2〕 丁敬礼:即丁仪的弟弟丁廙(yì易),建安中官黄门侍郎,和丁仪、杨修都是曹植亲近的朋友,谋划拥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继位后,被杀。

〔3〕 若人:那个人,指丁廙。

〔4〕 “文之佳恶”三句:文章好坏的声名,自然归我,后世人谁知道我的文章经他人帮助修改过?

〔5〕 尼父:即孔子,见本书页三三九注〔二一〕。

〔6〕 通流:即“同流”,引申为“混杂”,《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意思说孔子一般的文辞,常常经别人修改,因此与别人的文辞混杂在一起。

〔7〕 游、夏之徒: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之辈。《论语·先进》篇里说:“文学子游、子夏。”他们擅长文学。

〔8〕 措一辞:加一句话。《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自“世人著述”到这里,是说作者自己应该虚心,多争取别人的批评、帮助,不要自以为是。孔子除了着《春秋》外,别的文章还是和人通流的。

〔9〕 此:指《春秋》。

〔10〕 南威:古代美女,《战国策·魏策》:“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南威之容,即有南威那样的国色天姿。

〔11〕 淑媛:美女。

〔12〕 龙渊:即龙泉,古代的寶剑名。

〔13〕 断割:切断宰割,引申当“锋利”讲。(有龙泉寶剑一样的锋利)纔可以评论别的剑是否锋利。

〔14〕 刘季緖:建安时刘表的儿子,官至乐安太守,曾着诗、赋、颂六篇。

〔15〕 不能逮:不能及。

〔16〕 诋诃(dǐ hē底喝):诋叱,指摘。

〔17〕 掎(jǐ挤):偏引。摭(zhí执):拾取。掎摭利病:指摘毛病,犹“吹毛求疵”。

〔18〕 田巴:战国时齐国的辩士。訾(zǐ紫):谤毁。稷下:齐国国都的西门叫稷门,齐宣王好文学,在稷门外设立了一个学宫,聚集了很多文学之士。服:折服。“昔田巴”数句说,齐国的辩士田巴,在稷下大发议论,谤毁五帝、三王和五霸,一时之间,使千人为之折服。

〔19〕 “鲁连”两句:鲁连:即鲁仲连。杜口:闭口。《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注引《鲁仲连子》说,鲁仲连前去见田巴先生,指责他在外国军队压境、国家危亡之秋,所发的这些议论,并不能挽救国家,因此请他闭口。田巴果然闭口不说了。

〔20〕 好尚:爱好。

〔21〕 兰茝(cǎi采)荪蕙:皆芳草名。

〔22〕 海畔有逐臭之夫:《吕氏春秋》上记有一段寓言:一个身上奇臭的人,家里人都没法和他住在一起,他只好独自住到海边去。不料竟有酷爱他的臭味的人,昼夜追随着他。这里喻有人爱好坏文章。

〔23〕 《咸池》:黄帝乐名。《六茎》:颛顼乐名。发:声。

〔24〕 “墨翟”句:墨子着有《非乐篇》。

〔25〕 岂可同哉:好恶哪能全同呢?


今往 〔1〕 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2〕 。

夫街谈巷说 〔3〕 ,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4〕 。匹夫之思 〔5〕 ,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 〔6〕 ,固未足以揄扬大义 〔7〕 ,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 〔8〕 先朝执戟之臣 〔9〕 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10〕 ”。吾虽薄德,位为蕃侯 〔11〕 ,犹庶几 〔12〕 戮力上国 〔13〕 ,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14〕 ,岂徒以翰墨为勋绩 〔15〕 ,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 〔16〕 官之实録,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 〔17〕 ,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 〔18〕 ,将以传之于同好 〔19〕 。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 〔20〕 ?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 〔21〕 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注释

〔1〕 今往:现在送去。

〔2〕 相与:相赠。

〔3〕 街谈巷说:民间传说。

〔4〕 击辕之歌:拍着车辕唱歌,指民歌。风雅:指《诗经》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这两句说,民间的作品,也有合乎风雅的精神的。

〔5〕 匹夫:普通一个人。思:情思见解。

〔6〕 小道:小玩意儿。

〔7〕 揄扬:宣扬、阐发的意思。揄扬大义:阐明严正的道理。

〔8〕 扬子云:名雄,成都人,西汉成帝时著名的辞赋家。

〔9〕 先朝:前朝,指西汉。执戟之臣,扬雄曾做过给事黄门郎执戟保卫宫廷的小官吏。
首节 上一节 104/221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禅的行囊

下一篇:百业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