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94节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②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③ 。
【注释】
①瑞脑:又称“龙脑”,即冰片,一种香料。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②纱厨:即纱帐,防蚊用。 ③比:一作“似”。
【语译】
在浓浓淡淡的云雾般的香烟中,我总愁白天太长,老是面对那个焚着瑞脑的兽形铜香炉。重阳佳节又到了,枕着玉枕睡在纱帐里,到半夜时已开始感觉到阵阵凉意了。
天色黄昏后,我在菊圃的篱笆旁饮酒,暗暗闻到有一股香气飘来,沾满了我的衫袖。别说我心中不黯然感伤,卷帘西风吹来,你看我不比菊花更消瘦吗?
【赏析】
关于这首《醉花阴》,在《琅嬛记》中引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则故事,被许多书所引录,文字也有改易。有两点可疑:一、赵明诚是金石家,不以词章名,也未见有词作留世,“三日夜,得五十阕”,殆难置信;二、谓“明诚欲胜之”,亦必非事实,此已有学者指出。但如果事情尚非全部捏造的话,易安“函致明诚”一语,则可说明作此词时,他们夫妻正离别不在一起。
词起头“薄雾浓云”四字,指室内兽炉所焚瑞脑香之烟,在次句中方补明。诗词中常常写到“秋夜长”,这里却说:“永昼”白天长,是为写愁人心态,愁闷无聊,才嫌白昼太长,这与其《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意思相同。“佳节又重阳”,不觉又到了倍思亲人的日子,思亲之意虽句中未写(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称“每逢佳节倍思亲”),然可从“又”字中细味而得,正如孤居寂寞之意,也只从夜卧纱帐,深夜觉凉中透露出来,措词十分深婉含蓄。作者被推为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实非偶然。“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大家闺秀的起居生活,款款叙来,都可看出,非徒以词藻为饰也。
换头说“东篱把酒”,此正重阳佳节事,却是欲消愁破闷、排遣寂寞的行为。“东篱”,暗写菊花,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先为下文布好局。“黄昏后”,正愁绪上心之时。“有暗香盈袖”,承上句地点时间而说,将通常用以写梅的“暗香”二字转用于写菊。当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本传)想易安居士此时亦效前贤之举,故曰“盈袖”;而“把菊”已使人比黄花成了现成语。最后几句之好处,人已屡屡提及,本毋烦多辞,唯“莫道不”从反面提起自己的黯然心情,自比正面述说更好。盖作者恐人误以为晚来赏菊饮酒,乃出于悠闲自得也。“帘卷西风”九字,自是神来之笔,其好处尤在恰好能为此时此地此女子作最艺术的自我写照。说愁、说瘦,而又能丝毫无损其形象之美感,所以绝妙。或亦正由于此,毛滂《感皇恩》之“人共博山烟瘦”、程垓《摊破江城子》之“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无名氏《如梦令》之“人与绿杨俱瘦”等等,虽亦新巧,然终不及易安佳句之能千古传诵也。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②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息,保养。唐宋时俗语,今南方方言中仍有之。 ②这次第:这光景。
【语译】
东寻寻,西找找,不知在寻找什么,四周冷冷清清,境况凄凄惨惨,心中一阵阵悲戚。忽暖忽冷的季节,最难保养好身体了。喝上几杯淡酒,又怎能挡得住傍晚时猛烈的西风呢?天上大雁飞过,正教我伤心,它们都是我从前认识的老朋友啊!
金黄色的菊花落瓣堆积得满地都是,花儿憔悴如此,现在还有什么可摘取的呢?我守着窗口,一个人怎么才能捱到天黑呢?梧桐叶落,再加上下着细雨,到黄昏时,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这番光景,只用一个“愁”字怎能形容得了呢!
【赏析】
在李清照的全部词作中,最有名的大概无过于这首《声声慢》了。此词所表现的凄苦愁绪,已非入选的前两首词可比,其强烈的程度,几乎可谓是墨与泪俱,一片哀音。这种变化,实在是现实生活的改变所造成的。
靖康之变,在使北宋王朝覆灭的同时,也给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变,她的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故乡陷落,青州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的次年,丈夫赵明诚又因病亡故,结束了伉俪恩爱的生活。继而金兵南下,她孤身一人流亡于浙南,所有藏书和财产也都在逃难中丢失了。经此浩劫,其凄苦悲愁的心境自不难想像,反映在词作中,便有了这首《声声慢》。
词起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令后人赞叹不绝,或谓“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或谓“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花草新编》);也有称之为“公孙大娘舞剑手”的(《贵耳集》);也有说“庶几苏、辛之亚”的(《历朝名媛诗词》)。又有作词拟句,纷纷刻意增多叠字而效颦的,如乔梦符之《天净沙》之类(今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柱上“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亦属此类),弄姿作态,俗气逼人,无怪陈廷焯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李清照这三句虽亦有意为叠字,以合此慢调“声声”之名,但毕竟是在写她自己追思往事时的心理过程,且能把自己惘然若失的举止、寂寥处境的感受和悲从中来的心态,写得细腻生动、层次分明而又极其自然。因而与猎奇卖俏、只着眼于叠字表面效果者不可同日而语。
接着先说忽冷忽热的季节容易生病,能使人感觉到她身体单薄,是多愁所致,心情恶劣,又总怨天气。借酒暖身,岂能敌晚风凛冽;见雁南归,又勾起往事无数。黄花委地,憔悴而不堪摘的,是花是人,已难分解。“有谁堪摘”的“谁”,是疑问副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云:“谁,犹何也;哪也;甚也。与指人者异义。”又举此为例云:“言无甚可摘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语同白话,却生龙活虎。张端义曰:“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贵耳集》)“梧桐”以下,愈出愈妙,一片神行。“点点滴滴”四字,与发端十四叠字相照应,更见字声之讲究,乃词调声情与内容文情的需要。
吾师夏承焘(瞿禅)说此词用字的艺术特色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怅惘。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她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阳修)、秦(观)诸大家以来所不曾见过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唐宋词欣赏》)
念 奴 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① ,扶头酒醒② ,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杆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 ,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险韵:做诗词用不常用或难押的字押韵叫用险韵。 ②扶头:头抬不起而须扶,指醉后状态。 ③“清露”二句:《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引:生长。
【语译】
庭院里景物萧条,又加斜风细雨,重重门户不妨关闭。杨柳惹人爱怜,花儿千娇百媚。寒食节将近时,总会有种种令人可恨的天气。因难夸巧的险韵诗做成了,从扶着头的醉态中醒来了,却另有一番空荡荡的滋味。北飞的鸿雁都已过完,满腹心事却难以托雁儿捎去。
楼上一连几天都觉春寒料峭,闺房四面的帘子全低垂着,我懒得去靠在玉栏杆上远眺。衾被已冷,炉香已消,新做的好梦也已醒来,不由我这怀愁的人不起身了。早晨的清露正在流滴,新植的梧桐开始生长,引起我去春游的愿望多少!待太阳升高,烟雾收敛,再看看今天天气是否晴好。
【赏析】
这首词从内容、风格来看,都无疑是南渡前,丈夫离家在外时,李清照写自己孤居生活和感受的作品。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其“写作的时间,大约是宣和三年(1121),也就是赵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李清照独处青州时”(《李清照词鉴赏》马兴荣文)。词在有的本子上还另有“春情”、“春思”、“春恨”、“春日闺情”一类的题目,显然都是后人所加。
起三句,庭院景象。曰“萧条”、曰“又斜风细雨”,景中有愁人寂寞心情在。夫君在外,无所等候,故珍重芳姿,自闭重门。寒食清明,是易动思亲之念的时节,怨“恼人天气”,实则是闺中幽怨、烦躁的表现。“宠柳娇花”,着力写花柳美好,正见虚度春光之可惜。黄升云:“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出于《如梦令》)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是赞她善于炼字组句,使所用词句新奇而极富于艺术表现力。好诗成而无人赏,酒醉了也无人管,此中滋味,唯自己知道。南唐李煜《相见欢》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闲滋味”句,正用其意。“征鸿”二句,借北归之鸿雁,点出怀人主题。“难寄”,不但指人远路遥,音信难通,更是写“万千心事”不知从何说起,也是表达深情蜜意的话。
换头“几日春寒”,承前“斜风细雨”;“帘垂”“慵倚”,与“重门须闭”相呼应,总写落寞无趣。白天无聊,夜晚又如何呢?虽可与夫君相聚于“新梦”,但梦终须醒,“不许愁人不起”。至此,峰回路转,以下仿佛豁然开朗,以期盼天晴出去春游来表示要暂将自己心中的阴霾离愁驱散,或者还希望能等待到夫君不久回归的消息。黄蓼园云:“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浑成。”(《蓼园词选》)其实,这结局的写法,或许也受到《楚辞·九歌》的启示,所谓“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其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二句,全用《世说新语》原句,要将前人成句移植在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成活,亦即自然地化为其中的有机部分,这并非易事。自曹操《短歌行》中毫无顾忌地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诗经》原句拿来,写入自己诗中,为我所用后,有这样胆识和笔力的作家也还不多,李清照的全用《世说》语,也因此受到了不少说词者的赞赏,如《词品》、《诗辨坻》、《论词随笔》、《词征》等,皆有褒语。
永 遇 乐
李清照
元 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