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87节
客子有秋思在心,吟唱起凄楚的商调曲便情不自胜。怨歌调长,我边唱边打拍子,不知不觉将玉壶都敲出缺口来了。如翠扇恩疏而被弃,莲叶已所剩无几,似红衣时久而香消,荷花也都已凋谢,最初之盛终于变得一无所有。冰肌玉骨,享受西风之清爽,恨就恨在正当新凉好时光,却在闲极无聊中度过。听哀怨的箫声传来,恰似呜咽,是谁在淡淡的月色下,倚着西楼吹奏呢?
【赏析】
这首词画出了一幅客子秋思图。
说它是图画,理由之一,也因为作者在词境创造上,极注意多种色彩的运用。烟水微茫、残照辉映,梧桐有阴,芦花似雪;更有“画角”“碧砧”“银床”“翠扇”“红衣”“淡月”等等,真所谓秋色斑斓,丰富多彩。
然而图画无声,文字则能描写声音,在这一点上,作者又竭力将词变作一幅有声画。你看,蝉鸣声、吹角声、敲砧声、落叶声、砌虫声、吟唱声、击节声、吹箫声,几成万籁俱鸣,恰似一篇《秋声赋》。
作为词的主干的感情,则是客思和离恨,紧扣住小序开头所说的“独客”二字。我们毋须追究其因何作客淹留,与谁离别相思;这种情绪,正因为泛,才成为泛写秋天的一种最主要、最带普遍意义的色调,亦即所谓“凄然其为秋也”。
“玉骨西风”。当即是其“轻别”之伊人,而箫咽西楼者,又另有其人,不过为闻声更增添遐想愁思而设;其境界略似杜牧的《南陵道中》诗,诗云:“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曲 游 春
周 密
禁烟湖上薄游① ,施中山赋词甚佳② ,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③ ,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④ ,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丝丛笛⑤ 。看画船、尽入西泠⑥ ,闲却半湖春色。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⑦ ,堤上游勒⑧ 。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⑨ 。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注释】
①禁烟:旧俗寒食禁烟火。 ②施中山:名岳,字仲山,吴人。 ③击节:表示称赏。 ④禁苑:南宋建都杭州,西湖一带因成皇宫园林,故称禁苑。 ⑤乱丝:许多弦乐器。 ⑥西泠:桥名,在里西湖西头。 ⑦帘底宫眉:指楼中丽人。 ⑧游勒:骑马的游人。 ⑨幂:覆盖,罩住。
【语译】
西湖上皇家园林外,东风送暖。游丝和飞絮在晴空飘扬,勾起人们稠密如织的春天的梦想。那些莺莺燕燕的丽人们,你约会,我等待,惹恼女儿心情的事,偏都发生在绿叶的深处和花丛的缝隙间。隔着漠漠杂芳香的尘埃,十里西湖,仿佛沸腾了,弦乐声乱、箫笛争鸣。待看到画船纷纷进入西泠桥,往里湖去后,顿时半湖春色都无人观赏,被闲置了起来。
垂柳道上,新叶烟濛濛地呈现出一片碧绿,映衬着绣楼上珠帘下画着宫样眉毛的佳人和骑着马儿在湖堤上行走的游客。淡淡的暮色降临,已令人感到寒意,我怕如云的梨花梦中觉冷,溢香的杏花也蒙上愁绪。歌管之声为寒食节而起,怎奈蝴蝶怨恨良夜过于寂静了。啊!满湖碎月映成的波光,正摇动着花影,我怎么才能去湖上一游呢?
【赏析】
此词写西湖春游的情景。如小序所言,是次韵友人施岳之作而作的。施词云:“画舸西陵路,占柳阴花影,芳意如织。小楫冲波,度曲尘扇底,粉香帘隙。岸转斜阳隔,又过尽、别船箫笛。傍断桥、翠绕红围,相对半篙晴色。 顷刻,千山暮碧。向沽酒楼前,犹系金勒。乘月归来,正梨苑夜缟,海棠烟幂。院宇明寒食。醉乍醒,一庭春寂。任满身、露湿东风,欲眠未得。”无疑,施词不及周作之有灵气。
词的头三句,先写湖上东风送暖,丝飞絮扬,天气晴好,此正寒食清明时景色。“春思如织”一句,承前启后,引出青年男女双双对对恋爱的情景。“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为避人耳目也;而西湖之春色,亦由此而带出,此又施岳笔下所无者。然后说游人密而乐声喧,遣词造句,都极富表现力。再后二句,是周密得意处,不但小序中提到,其《武林旧事》中也说:“都城自过烧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若游之次第,则先南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矣。弁阳老人有词云:‘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既而小泊断桥,千舫骈聚,歌管弦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
下片由湖面而转入写“柳陌”。以“新烟凝碧”四字写柳,说到生长阶段与形状,而重点突出其翠色之鲜艳,故下用一“映”字。“帘底宫眉,堤上游勒”,本乃人事,又于写景中带出,与上片方法相同而方向相反。全词在时间上是不断推移的。先写白昼,在船入西泠时是“至午”,此“轻暝笼寒”已傍晚,故气温降低。“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本是景物,现在不但拟人,说它“梦”说它“愁”,在前面加了一个“怕”字,则又是从抒写自己的情绪心态中带出,可见没有一笔是板滞的。“歌管”句,是《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小泊断桥”景象,并至此点出“寒食”。末了写西湖夜色之诱人,先用“蝶怨”作反衬。“碎月摇花”四字,写得湖面波光粼粼如见。“怎生见得”一问,心羡湖上良宵美景之情跃然纸上。
花 犯
周 密
水 仙 花
楚江湄,湘娥再见① ,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② ,亭亭明月底。 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③ ?相将共、岁寒伴侣④ 。小窗净,沉烟熏翠袂⑤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注释】
①湘娥:即湘妃,喻水仙。再见:即再现,一本作“乍见”。 ②汉宫仙掌:汉武帝造金铜仙人,铜人以手掌擎盘以承甘露,此借以比水仙之形象。 ③国香:人多以兰为国香,此则以水仙为国香。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诗:“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④岁寒伴侣: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⑤翠袂:一本作“翠被”,非;此喻水仙绿叶,“翠袂”是。
【语译】
在楚江岸畔,传说中的湘妃再现了,她默默无言地洒下了清泪,只露出一丝淡淡的春意。她徒然地独倚在东风里,满怀的情思又能寄给谁呢?凌波仙子踩过的水路,是那么的清冷,仿佛春天里也能给人以无边的秋意,她的微步带起了片片香云。我不经意地想起,她也有点像汉宫中的铜仙,高擎着承露盘,亭亭玉立于明月之下。
仙子以冷弦来倾诉幽怨,实在情更丰富;相比之下,《离骚》的作者就枉自将怨恨寄托在香兰幽芷上了。水仙的春思是那么的悠远,有谁能赞叹欣赏这堪称国香的名花的风味呢?配得上与她为伴的,怕只有松、竹、梅这“岁寒三友”了吧!她悄立于明净的小窗边,沉香炉的香雾熏着她翠绿色的长袖。当我从一场幽梦中醒来时,灯光下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枝沾着点点清露的倩影。
【赏析】
南宋末,咏物词盛行,其中咏水仙者尤多,周密此词乃其佼佼者。周济《宋四家词选》云:“草窗长于赋物,然唯此及琼花二词,一意盘旋,毫无渣滓。他人纵极工朽,不免就题寻典,就典趁韵,就韵成句,坠入苦海矣。特拈出之,以为南宋诸公针砭。”对此词的评价是很高的。
上阕先写水仙花的风姿神情,都是以花拟人来描绘的。用以作比的有湘妃、洛神和金铜仙人。但有主有次,并不罗列凑合。花名水仙,自然以拟水中仙子为主,而其中又以郑重置于篇首而点出其地其名来的“楚江湄”之“湘娥”为主;从曹植的《洛神赋》中,作者只借其“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名句句意而融入湘妃故事之中。湘妃乃传说中帝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嫁为舜妃,因哭舜而血泪染斑竹,故写成“无言洒清泪”,以切水仙沾露带水的特点。说她高贵矜持,“淡然春意”,不招蜂引蝶,虽怀“芳思”,而“独倚”无寄,皆关合人与花双方。花生于清浅之水中,遂称其地为“凌波路”,“秋无际”,从“冷”字引出,是感觉,是境界,非真谓秋天也。既说“凌波微步”,按出处当接“罗袜生尘”意,而生长水仙之处,无尘埃而却有清香,故变其词曰:“香云随步起”。“汉宫仙掌”之比,因铜人所擎之露盘与水仙之花形相仿,又“亭亭”玉立于“明月底”以承夜露,故有此联想。高观国以《金人捧露盘》词调咏水仙花,亦此意。不过,联想再好,在此词中也毕竟是次,不宜喧宾夺主以碍前喻,故曰“漫记得”,表示仅仅是不经意地想到、随笔带出而已。
下阙前半,由实转虚,重在借花抒情,写花之神韵品格。过片先承上比喻而想像其为湘灵鼓瑟,以诉怨情。非有意要贬抑骚人,为的只是说水仙花之风情韵味,还远在兰蕙、白芷之类香草之上。“春思远”二句,即点出其闲远幽独、孤芳自赏的高格调,以问句形式慨叹之,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情。进而说水仙可与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伴,更是从时令角度强调花之操守了。最后,再由虚转实作收。作者所赏之水仙,毕竟只是盆景,故置其于窗明几净之中,且焚香以供之。“翠袂”像其绿叶披垂状,仍关合女性形象。直至末三句,才摒弃任何比拟,直描其原形。“幽梦觉”时,本当惆怅,忽见“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遂因有此花为伴而大觉欣慰,写来何等亲切!
瑞 鹤 仙
蒋 捷
乡城见月
绀烟迷雁迹① 。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② 。放冰蟾③ ,飞到蛛丝帘隙。琼瑰暗泣④ ,念乡关、霜华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⑤ ,忘却旧游端的⑥ 。 欢极。蓬壶蕖浸⑦ ,花院梨溶⑧ ,醉连春夕。柯云罢弈⑨ ,樱桃在⑩ ,梦难觅。劝清光,乍可幽窗相照(11) ,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12) ,素娥未识。
【注释】
①绀: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②檠:灯架,也指灯。 ③冰蟾:月亮。 ④琼瑰暗泣:谓暗泣流泪,泪如珠玉。《左传》成公十七年:“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 ⑤化鹤归来:传说中丁令威事。参见王安石《千秋岁引》“华表语”注。 ⑥端的:确实。句中倒装于末。 ⑦蓬壶:蓬莱、方壶,海中仙山,此指代水中汀洲。蕖,荷花。 ⑧花院梨溶: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⑨柯云罢弈:入云山打柴,看人下完棋。《述异记》:晋王质入山打柴,遇仙人对弈,弈罢,斧头柄(柯)已烂,时逾百年。 ⑩樱桃在:《酉阳杂俎》:某梦邻女赠樱桃二枚,食后醒来,方知是梦,然枕边犹有樱桃核。 (11)乍可:宁可。 (12)伊凉:《伊州》《凉州》,皆曲名。
【语译】
黄昏时,在天青色的烟霭中,南飞的大雁消失了踪影。渐渐地已有零零星星的鼓声和钟声响起,市街上的喧闹开始停息了下来。靠在寒伧的墙边的孤灯,在风中摇晃。云间露出明月,洒下银光,透过结满蛛丝的帘间空隙照了进来。我独自暗暗地垂泪,想到今夜乡关处处,都将铺满白花花的寒霜了。即使我像成仙后化鹤归来的丁令威,又有什么用?世道已大变了,真的,我把往昔来到故乡的种种情景都已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