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78节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的小词。全篇句句是景,只极简省地用几个字暗示其中所包含的情事,写得空灵蕴蓄,朦胧幽邃。

铜镜,又称菱花,因为它映照日月时,反射的光影如菱花。以“铜花”为喻,令人想见平静的池水在月下波光粼粼的景象。“不收”二字,从镜喻上来,所谓无人管;前面再着一“冷”字,已写出秋夜一片空寂。第二句比喻,所喻由第三句唤醒,即陈洵称之为“倒影”,他解释道:“‘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纤钩’是月,‘玉人’言风景之佳耳。”(《海绡说词》)如此设喻,是月色空明而奇幻。“月明”句由虚而实,点出“秋”字。

下片只借“江燕”句轻轻点一下人的“别”离,此外不再有言情事的话了。燕归成双,明年得以重来;人别孤单,后会难以预料,此又是反衬。“水花”,照应前“波面”“池阁”,当指生长水中芰荷之类的花。秋来花落红减,恰似春尽。又词中之“春”与“秋”,也非仅仅为季节而设,它也是不同处境和心情的象征。言秋,则孤寂、凄凉、哀愁隐含其中;说春,又代表着青春、年少、欢乐的时光。所以说“似春休”,又同时是对美好事物难以永驻的慨叹。末句意象萧飒。俗语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井梧是最禁不起西风吹拂的,桐叶飘落有声,恰似人们悲秋的哀叹,故曰“先愁”。写梧桐也正为写自己。词能做到情景合一,交融无间。


点 绛 唇

吴文英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② 。暗尘不起③ ,酥润凌波地④ 。  辇路重来⑤ ,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试灯夜:元宵节的前一夜,按例预赏新灯,故称试灯。 ②素娥:嫦娥的别称,指月。 ③暗尘: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④酥润:被小雨微微润湿。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 ⑤辇路:皇帝车驾经行的路。

【语译】

阴云散尽,皓月当空,仿佛美丽的嫦娥到夜晚又重新梳洗打扮了一番。赏灯的妇女们轻盈步履往来的路上,经小雨润湿,不起一点灰尘。

我又一次来到这皇家大道上,从前与她灯前玩赏的种种情景依稀又呈现在眼前。柔情似水,如今我只得回到小楼上,拥着散发熏香的锦被,耳听街上一片笙歌喧闹声,独自去做那美妙的春梦了。

【赏析】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前夕的试灯,勾起了重归京城的词人对往昔的追忆,于是在欢快明丽的节日气氛里,词人却独自沉浸于温情感伤的自我世界中,这就是这首小词所表达的内容。

上片写景。首二句说嫦娥破愁颜,新梳洗,容光焕发。用拟人笔法写自然景象,比喻清新。点出月夜,点出“初晴”,扣题。接着写都城大路,湿润、洁净,恍若仙境,仍是雨后月下景象。择用苏味道、韩愈诗语,紧切时、地。而“凌波地”三字,暗逗下片追念昔日“灯前事”。换头后转入叙事。“辇路”二字,承上启下。由旧地重来而往事再现,却缩住不写,只说“仿佛”,可知早已物是人非,好梦难再。此中感慨何止千言万语,词人只以“情如水”三字轻轻一带,而以一幅意境深永的“小楼春梦图”收束全篇。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有“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名句,以寒夜笙声衬出离人长夜难眠的孤寂,此则用意又有不同。是现实的笙歌把愁人带入梦中,还是梦中重又听到了往日的笙歌?朦胧迷离,虚实莫辨。谭献称此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谭评词辨》。李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散珠玉。”),实不为过。

小词清丽隽永,无堆砌晦涩之病,是吴文英词中别具特色的佳作。


祝英台近

吴文英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①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② ,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有情花影栏杆,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注释】

①龟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德清县志》:“龟溪,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昔孔愉微时常经溪上,渔者笼一白龟,买而放之中流,龟左顾数四而没。” ②斗草:古代儿女有斗百草的游戏。见陈亮《水龙吟》注。

【语译】

我手采长于幽僻处的香花,漫游在这古老的园林中,两旁的修竹使青翠掩映山路显得格外的清冷。姑娘们曾在溪边玩过斗百草的游戏,沙滩上还留着她们纤小的足印。我可怜自己已两鬓白如清霜,当一年一度寒食节到来时,却依然在这云山深处流浪。

白天的时间在悠闲中打发,为什么老天也吝惜春光,让微微的阴云转眼间便酿成春雨?送别的长亭边已是一片深暗的浓绿,我思乡的梦魂也随着风中飞扬的柳絮飘然远去。只有多情的摇曳在栏杆上的花影和门前小路旁啼啭的黄莺声,能留住我片刻,使我对着这动人的景色出神。

【赏析】

寒食清明是踏青扫墓的时节,对客居在外的游子来说,最易引起思乡之情。本篇即借寒食游废园之所见,抒发身世飘零的感慨。

首三句写游园,“幽”“古”“冷”三字,突出废园的特征;用“翠微”,知园处在山腰间,已暗逗下文“云山深处”。次二句由沙滩上遗留的足印联想到少女游春时快乐嬉戏的情景。“沙印小莲步”,是眼前所见,是实:“斗草溪根”,则是心中揣测,是虚。少女的青春、欢愉,使词人又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于是结三句写游园之感,分含三层意思:“两鬓清霜”,伤年华老去;“一年寒食”,感岁月如流;“又身在、云山深处”,叹漂泊无定。

换头三句写春阴成雨。光阴闲度,天不作美,表面上是对游园遇雨的抱怨,而隐约中也寓含着词人对自己平生未能春风得意而年华虚掷的怅恨。接下两句写思归之情。“长亭”是送别之地;“绿暗”是暮春之景,此时此地,自然会引发出“归梦趁风絮”的感慨。而其中情绪的起伏,却蕴藏而不露。结尾三句又回扣废园,写留连不舍之情。杨铁夫《梦窗词笺释》云:“栏杆、门径,本极无情,添一花影、莺声,便觉深情款款。”其实,无论“栏杆”“门径”,还是“花影”“莺声”,均本无情,有情者乃词人自己。写花影摇曳,莺声婉转,正表明词人欲去不忍,情之所钟者,不在废园,而在春光。

全篇境逐景生,情随境变,词句清丽而灵动多姿,用意委婉而脉络可寻,故陈廷焯评此词有“婉转中自有笔力”(《白雨斋词话》)之语。


祝英台近

吴文英

除夜立春

剪红情,裁绿意① ,花信上钗股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③ ,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④ 。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⑤ ,柔香系幽素⑥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⑦ ,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

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参见前《宴清都·连理海棠》注。 ②“花信”句:《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旛,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③添烛西窗: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新年莺语:杜甫《伤春》诗:“莺入新年语。” ⑤“玉纤”句:谓伊人席上以黄柑荐酒。周邦彦《少年游》:“纤手破新橙。” ⑥幽素:心中;所谓幽情素心。素,通“愫”。 ⑦吴霜:喻白发。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语译】

剪成红花,裁成绿叶,把春花的信息先送上鬓边钗头。夕阳西下,东风已至,却不肯让一年最后一个白昼轻易离去。邻居夫妇在窗前又新添上一支蜡烛,他们直到天亮也不睡觉,在一阵欢笑声中,迎来了新年第一声黄莺的啼鸣。

记得从前,在摆满杯盘的宴席上,你那双纤纤玉手,曾亲自为我掰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馨香,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在梦中又回到家乡的湖边,却在那镜子般的湖水间迷了路。可怜我鬓发已覆满千点清霜,这霜花不能随着寒冬一起消失,却与雨点般飘落的梅花相对映。

【赏析】

吴文英一生漂泊,流寓四方,思乡怀人遂成为其词作的常见主题。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立春,大地回暖,万象更新,又最易引起年华流逝的感伤。除夕恰逢立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词人写下这首词,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一起,倍觉凄凉。
首节 上一节 78/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