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75节
这首词写春天到来时,因为阔别家园而思念妻子。
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吹葭六琯动飞灰”。词起句“春讯飞琼管”,与杜诗意同,或解“琼管”为“一种以玉为管的乐器,平时以芦苇灰填在管内,春至则去灰演奏”(三秦出版社《宋词三百首注析》三二四页),误,其实它只是古代测验节气的仪器。风日鸟声,自然界起了变化;笙歌绮罗,人事也喜气洋洋。盎然春意,为词人寂寞思家心情作反衬。涧流解冻,春水溶溶,而词人心头的块垒却并未冰释,这从“醉梦里、年华暗换”七字中透露了出来。接着以“料”字带出对故园爱妻的思念,妙在全从对方此刻想夫心情落笔。“隋堤”“梁苑”,都只是借用,非实指其地。“黛眉”与柳叶(眉称柳叶,初生称柳眼)、“芳心”与花蕾,是二是一,巧语双关。换头“新来”三句,借雁音阔、鸾镜分正面点出词的主旨,也进一步补明上片后二句眉锁心动之所指。再四句回想离别之初,先从当时庭院环境加以渲染,细雨如啼,淡月笼愁,记忆清晰,可见印象之深,然后说到自己别时的断肠。再折回来,说眼前离情难忍。以望中景语作结,与起头写景相应。“芳草连天”,绵绵思远也;笛曲有《梅花落》,多述离情,此亦写“飞梅”牵动乡思,况时已向晚,其情之不堪可知。写来极有情致。
南 乡 子
潘 牥
题南剑州妓馆①
生怕倚栏杆。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② 。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注释】
①南剑州:今福建南平。 ②蹑飞鸾:说妓女如驾鸾的仙女。
【语译】
我最害怕去靠在栏杆上了。这楼阁下溪水哗哗地响,楼阁外是一片青山。现在只有这山和水还跟从前一模一样,而云雨巫山似的好梦却早已逝去,再也难寻找回来了。
神女似的她该是跨飞鸾走了罢。也许她正站在月光下等待,不时地整理着身上的佩环。月儿又渐渐地低垂了,霜也下了,更鼓之声已残,长夜将尽,而她却手中仍拿着一枝攀来的梅花,独自看了又看。
【赏析】
旧地重游,从前在此眷恋过的那个女子已经不在了。因而心里十分惆怅。“神女生涯原是梦”(李商隐句),用“暮雨朝云”典故,来说跟一位妓女所结下的短暂的情缘,特别是写在用以题妓馆可泛指的词中,是十分切合的。词首句突兀,如惊涛骤至,平地起波澜;由此引出“阁下溪声阁外山”句来,把南剑州馆址所在地的奇特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在这样谿壑山峦环绕的馆舍里,做一场楚襄王那样的好梦就很自然了。
“应是蹑飞鸾”,紧承“暮雨朝云”句过片,把其人视作仙女。唐宋时,以神仙比妓女或钟情女子的相当普遍,如一篇写逛妓院的传奇就名《游仙窟》。后三句即由此想像她在等待游人时的凄然孤寂神情,写得如同月下仙子一般。杜甫写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下魂”句的意象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月低霜下,说夜久更深;独自看梅,又将花与人的风姿、命运合而为一。这就大大提高了妓女的品格。黄蓼园因而怀疑“题或误”、“非忆妓”之作(见《蓼园词选》)。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难道词人就不能把他所思念的妓女形象美化一番吗?
瑞 鹤 仙①
陆 叡
湿云黏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② 。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③ 。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④ ,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⑤ 。对菱花⑥ 、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注释】
①瑞鹤仙:一本词牌下有题曰《梅》,与词意不合,当是误录。 ②光景:即光阴。 ③悰:音从,心情。省:察。 ④盟鸾:用鸾见影,悲鸣而死事。称与所爱人立誓盟。参见钱惟演《木兰花》“鸾镜”注。 ⑤“怕天教”三句:谓怕其另有所属而流落某处。参见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看燕燕,送归妾”注。 ⑥菱花:镜子。
【语译】
湿漉漉的雨云黏着大雁的影子。我望着你远去的道路愁思迷惘,离别的心绪真难理清啊!千金难买的大好光阴,却只有稀疏的钟声催促着黎明,纷乱的鸦阵啼叫在黄昏。花儿的心情我暗暗地察审,勾起无限情思,当我们相逢在梦境。你即使化作行云不再归来,也总该为我寄来个音信。
多么孤单啊!与你盟誓相爱的心尚在,人却如神仙跨鹤飞去,高远难寻,后会的约期也杳无定准。我想要将这情丝剪断,反而惹得我心头湧起从前的憾恨。我害怕老天爷让你另有所属,你于是带着残留的脂粉,效燕燕于飞,也不知去往何方。我只有对着镜中的影子诉说相思,看看我比你谁更消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
起三句,由“雁影”而“征路”,而“离绪”,写出望远怀人的迷惘烦乱心情。首画云雁,已先为上片结意伏笔。“黏”字用得生新。虽“春宵一刻值千金”,然朝朝暮暮,只在钟鸣鸦噪中度过,此感光阴之虚掷也。“花悰暗省”四字,以花拟人,暗忖好花与玉人共此命运。昔日相逢,多少情爱,如今都只能重现于梦境之中。由苦苦思念,不能相见而产生怨恨,怨其一去而音信全无。语言婉曲凄恻而暗应发端。
换头“孤迥”二字一顿,自叹处境。接说爱心虽在,征路太长,后会渺不可期。“盟鸾”“跨鹤”,一正一反,对仗精巧工稳。然后说不得已欲断情丝,以求解脱,结果倒惹来旧恨,更添苦恼。反反复复,总写无可奈何。“怕天教”三句,亦情理中必有之担忧,只是说得十分含蓄隐晦。“残朱剩粉”,见玉人沦落他乡,本非其心所甘愿。末了以对镜自怜,点出“相思”“瘦损”;又以“看谁”二字,绾结双方情怀,构思细密周全。
渡 江 云
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红颦浅恨① ,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② 。旧堤分燕尾③ ,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④ 。千丝怨碧⑤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⑥ 。 这巡⑦ 。题门惆怅⑧ ,堕履牵萦⑨ 。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⑩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11) 。
【注释】
①“羞红”句:将花比作微微羞恼的少女。 ②重茵:厚席垫,喻芳草地。 ③燕尾: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交叉,状如燕尾分开。 ④宝勒:宝马。勒,马络头。 ⑤千丝:指柳枝。 ⑥“隔花”二句:苏轼《续丽人行》:“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⑦逡巡:迟疑不决。 ⑧题门:指唐崔护题诗于门事。参见晏殊《清平乐》:“人面”句注。又晋吕安访嵇康不遇,有题门事,见《世说新语》。此取不遇意。 ⑨堕履:本张良于圯上遇黄石公堕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此取属意眷顾意。 ⑩宽带因春:人瘦衣带渐宽乃因相思。 (11)澹:水波动摇貌。
【语译】
花朵像羞红脸的姑娘微微有些恼恨,不待晚风吹来,已有片片落瓣点缀在绿茵似的草地上。旧时曾游的苏堤、白堤,好像燕子的尾翼在湖上分开,桂木为桨的画船与轻盈的鸥鸟一同漂浮在水面,岸上的骏马倚傍着天际残留的彩云。千万缕垂杨的绿丝仿佛含着怨情,渐渐地道路将我引入令人迷醉的仙境。心里不必难受,隔着花丛,时时还可窥见美人纤细腰肢的背影。
徘徊不宁。遇不到她时,我心中惆怅;蒙她眷顾后,又魂牵梦萦。算算以后的幽会佳期,却总也没有定准。我才开始感到,坠入情网,就为长了双眼,衣带渐宽,都因动了春心。到明天事情就会像孤寂的烟雾一样寒冷,我将成为满湖风雨中的愁人。青山暮霭沉沉,摇荡着的绿色烟波上无迹无痕。
【赏析】
夏承焘师在为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作序中说:“宋词以梦窗为最难治。其才秀人微,行事不彰,一也;隐辞幽思,陈喻多歧,二也。”有关吴文英生平事迹的文字资料很少,使后代研究梦窗词者不得不从其作品的片言只语中钩沉其本事。据夏师在《吴梦窗系年》及《梦窗词集后笺》中的考证,可以推断他一生在感情方面曾经有过两次伤心的经历:一为苏州爱妾之去,一为杭州所欢之殁。大略言之,吴氏词集中怀人之作,凡时在秋季,如七夕、中秋、悲秋词,地点涉及苏州者,大概皆为怀念苏州爱妾所作;凡清明、伤春词,地点涉及杭州者,则大抵为追念或伤悼杭州女子之作。本篇所述的时与地属后者,但从词题看,应为咏西湖时节之作;从所述内容看,又当写在与该女子结欢情之后不久,其时,虽“数幽期难准”,然佳人理当尚在人世。总之,词是通过记叙清明前后在游览西湖过程中的那次艳遇和别后的相思愁绪来完成主题的。
起六句就题写景。以花拟人,与下文述风情事有关,然只在有意无意之间。风未至而花脱瓣,芳草已如重茵,乃为时令作画。“堤分燕尾”三句,更结合西湖特点描绘,“桂棹”伴“轻鸥”,“宝勒倚残云”,见其时无论水陆,皆游客如云。堤岸垂杨,碧丝千缕,用一“怨”字,将柳枝之依依柔弱、可折以赠别,以及行人之感触,都包容在内,并由这条绿荫深邃之路,逐渐将人引入温柔之乡。“仙坞迷津”四字,比喻得好,此是极乐又极险之去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经历过,只是吴文英比他早上五六百年。“肠漫回”三句,将事情点明,所记是初次遇见的情景;既“隔花”又“背面”,所以恨不得能立刻相亲相近;化用苏诗,颇有谐趣,叙来有自嘲的味道。
下片即表现自己对那位女子的感情纠葛。“逡巡”“惆怅”“牵萦”,分别写坠入情网者在不同境遇下的三种不同心态,颇有代表性。然后突出爱情障碍,愿望急切而难以兑现——“数幽期难准”。“还始觉”二句,便是为此而付出的代价;“留情缘眼,宽带因春”,言语之中,充满了自怨自嗟。这里的“春”字,非指季节,而是指情感,乃萌发春心之意;但字面上仍切紧“清明”之题。“明朝”二句,清醒而悲观地预料这段情缘今后必然的结局。一“冷”一“愁”见意。寒食清明前后,本多风雨,正好借景说情,用以想像那时的处境和心情。结句回到眼前,以暝色渲染愁绪,将放翁“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春夜》)的写景诗句与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诗意融合起来,韵味悠长。
夜 合 花
吴文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有感①
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吹葭六琯动飞灰”。词起句“春讯飞琼管”,与杜诗意同,或解“琼管”为“一种以玉为管的乐器,平时以芦苇灰填在管内,春至则去灰演奏”(三秦出版社《宋词三百首注析》三二四页),误,其实它只是古代测验节气的仪器。风日鸟声,自然界起了变化;笙歌绮罗,人事也喜气洋洋。盎然春意,为词人寂寞思家心情作反衬。涧流解冻,春水溶溶,而词人心头的块垒却并未冰释,这从“醉梦里、年华暗换”七字中透露了出来。接着以“料”字带出对故园爱妻的思念,妙在全从对方此刻想夫心情落笔。“隋堤”“梁苑”,都只是借用,非实指其地。“黛眉”与柳叶(眉称柳叶,初生称柳眼)、“芳心”与花蕾,是二是一,巧语双关。换头“新来”三句,借雁音阔、鸾镜分正面点出词的主旨,也进一步补明上片后二句眉锁心动之所指。再四句回想离别之初,先从当时庭院环境加以渲染,细雨如啼,淡月笼愁,记忆清晰,可见印象之深,然后说到自己别时的断肠。再折回来,说眼前离情难忍。以望中景语作结,与起头写景相应。“芳草连天”,绵绵思远也;笛曲有《梅花落》,多述离情,此亦写“飞梅”牵动乡思,况时已向晚,其情之不堪可知。写来极有情致。
南 乡 子
潘 牥
题南剑州妓馆①
生怕倚栏杆。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② 。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注释】
①南剑州:今福建南平。 ②蹑飞鸾:说妓女如驾鸾的仙女。
【语译】
我最害怕去靠在栏杆上了。这楼阁下溪水哗哗地响,楼阁外是一片青山。现在只有这山和水还跟从前一模一样,而云雨巫山似的好梦却早已逝去,再也难寻找回来了。
神女似的她该是跨飞鸾走了罢。也许她正站在月光下等待,不时地整理着身上的佩环。月儿又渐渐地低垂了,霜也下了,更鼓之声已残,长夜将尽,而她却手中仍拿着一枝攀来的梅花,独自看了又看。
【赏析】
旧地重游,从前在此眷恋过的那个女子已经不在了。因而心里十分惆怅。“神女生涯原是梦”(李商隐句),用“暮雨朝云”典故,来说跟一位妓女所结下的短暂的情缘,特别是写在用以题妓馆可泛指的词中,是十分切合的。词首句突兀,如惊涛骤至,平地起波澜;由此引出“阁下溪声阁外山”句来,把南剑州馆址所在地的奇特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在这样谿壑山峦环绕的馆舍里,做一场楚襄王那样的好梦就很自然了。
“应是蹑飞鸾”,紧承“暮雨朝云”句过片,把其人视作仙女。唐宋时,以神仙比妓女或钟情女子的相当普遍,如一篇写逛妓院的传奇就名《游仙窟》。后三句即由此想像她在等待游人时的凄然孤寂神情,写得如同月下仙子一般。杜甫写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下魂”句的意象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月低霜下,说夜久更深;独自看梅,又将花与人的风姿、命运合而为一。这就大大提高了妓女的品格。黄蓼园因而怀疑“题或误”、“非忆妓”之作(见《蓼园词选》)。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难道词人就不能把他所思念的妓女形象美化一番吗?
瑞 鹤 仙①
陆 叡
湿云黏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② 。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③ 。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④ ,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⑤ 。对菱花⑥ 、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注释】
①瑞鹤仙:一本词牌下有题曰《梅》,与词意不合,当是误录。 ②光景:即光阴。 ③悰:音从,心情。省:察。 ④盟鸾:用鸾见影,悲鸣而死事。称与所爱人立誓盟。参见钱惟演《木兰花》“鸾镜”注。 ⑤“怕天教”三句:谓怕其另有所属而流落某处。参见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看燕燕,送归妾”注。 ⑥菱花:镜子。
【语译】
湿漉漉的雨云黏着大雁的影子。我望着你远去的道路愁思迷惘,离别的心绪真难理清啊!千金难买的大好光阴,却只有稀疏的钟声催促着黎明,纷乱的鸦阵啼叫在黄昏。花儿的心情我暗暗地察审,勾起无限情思,当我们相逢在梦境。你即使化作行云不再归来,也总该为我寄来个音信。
多么孤单啊!与你盟誓相爱的心尚在,人却如神仙跨鹤飞去,高远难寻,后会的约期也杳无定准。我想要将这情丝剪断,反而惹得我心头湧起从前的憾恨。我害怕老天爷让你另有所属,你于是带着残留的脂粉,效燕燕于飞,也不知去往何方。我只有对着镜中的影子诉说相思,看看我比你谁更消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
起三句,由“雁影”而“征路”,而“离绪”,写出望远怀人的迷惘烦乱心情。首画云雁,已先为上片结意伏笔。“黏”字用得生新。虽“春宵一刻值千金”,然朝朝暮暮,只在钟鸣鸦噪中度过,此感光阴之虚掷也。“花悰暗省”四字,以花拟人,暗忖好花与玉人共此命运。昔日相逢,多少情爱,如今都只能重现于梦境之中。由苦苦思念,不能相见而产生怨恨,怨其一去而音信全无。语言婉曲凄恻而暗应发端。
换头“孤迥”二字一顿,自叹处境。接说爱心虽在,征路太长,后会渺不可期。“盟鸾”“跨鹤”,一正一反,对仗精巧工稳。然后说不得已欲断情丝,以求解脱,结果倒惹来旧恨,更添苦恼。反反复复,总写无可奈何。“怕天教”三句,亦情理中必有之担忧,只是说得十分含蓄隐晦。“残朱剩粉”,见玉人沦落他乡,本非其心所甘愿。末了以对镜自怜,点出“相思”“瘦损”;又以“看谁”二字,绾结双方情怀,构思细密周全。
渡 江 云
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红颦浅恨① ,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② 。旧堤分燕尾③ ,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④ 。千丝怨碧⑤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⑥ 。 这巡⑦ 。题门惆怅⑧ ,堕履牵萦⑨ 。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⑩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11) 。
【注释】
①“羞红”句:将花比作微微羞恼的少女。 ②重茵:厚席垫,喻芳草地。 ③燕尾: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交叉,状如燕尾分开。 ④宝勒:宝马。勒,马络头。 ⑤千丝:指柳枝。 ⑥“隔花”二句:苏轼《续丽人行》:“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⑦逡巡:迟疑不决。 ⑧题门:指唐崔护题诗于门事。参见晏殊《清平乐》:“人面”句注。又晋吕安访嵇康不遇,有题门事,见《世说新语》。此取不遇意。 ⑨堕履:本张良于圯上遇黄石公堕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此取属意眷顾意。 ⑩宽带因春:人瘦衣带渐宽乃因相思。 (11)澹:水波动摇貌。
【语译】
花朵像羞红脸的姑娘微微有些恼恨,不待晚风吹来,已有片片落瓣点缀在绿茵似的草地上。旧时曾游的苏堤、白堤,好像燕子的尾翼在湖上分开,桂木为桨的画船与轻盈的鸥鸟一同漂浮在水面,岸上的骏马倚傍着天际残留的彩云。千万缕垂杨的绿丝仿佛含着怨情,渐渐地道路将我引入令人迷醉的仙境。心里不必难受,隔着花丛,时时还可窥见美人纤细腰肢的背影。
徘徊不宁。遇不到她时,我心中惆怅;蒙她眷顾后,又魂牵梦萦。算算以后的幽会佳期,却总也没有定准。我才开始感到,坠入情网,就为长了双眼,衣带渐宽,都因动了春心。到明天事情就会像孤寂的烟雾一样寒冷,我将成为满湖风雨中的愁人。青山暮霭沉沉,摇荡着的绿色烟波上无迹无痕。
【赏析】
夏承焘师在为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作序中说:“宋词以梦窗为最难治。其才秀人微,行事不彰,一也;隐辞幽思,陈喻多歧,二也。”有关吴文英生平事迹的文字资料很少,使后代研究梦窗词者不得不从其作品的片言只语中钩沉其本事。据夏师在《吴梦窗系年》及《梦窗词集后笺》中的考证,可以推断他一生在感情方面曾经有过两次伤心的经历:一为苏州爱妾之去,一为杭州所欢之殁。大略言之,吴氏词集中怀人之作,凡时在秋季,如七夕、中秋、悲秋词,地点涉及苏州者,大概皆为怀念苏州爱妾所作;凡清明、伤春词,地点涉及杭州者,则大抵为追念或伤悼杭州女子之作。本篇所述的时与地属后者,但从词题看,应为咏西湖时节之作;从所述内容看,又当写在与该女子结欢情之后不久,其时,虽“数幽期难准”,然佳人理当尚在人世。总之,词是通过记叙清明前后在游览西湖过程中的那次艳遇和别后的相思愁绪来完成主题的。
起六句就题写景。以花拟人,与下文述风情事有关,然只在有意无意之间。风未至而花脱瓣,芳草已如重茵,乃为时令作画。“堤分燕尾”三句,更结合西湖特点描绘,“桂棹”伴“轻鸥”,“宝勒倚残云”,见其时无论水陆,皆游客如云。堤岸垂杨,碧丝千缕,用一“怨”字,将柳枝之依依柔弱、可折以赠别,以及行人之感触,都包容在内,并由这条绿荫深邃之路,逐渐将人引入温柔之乡。“仙坞迷津”四字,比喻得好,此是极乐又极险之去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经历过,只是吴文英比他早上五六百年。“肠漫回”三句,将事情点明,所记是初次遇见的情景;既“隔花”又“背面”,所以恨不得能立刻相亲相近;化用苏诗,颇有谐趣,叙来有自嘲的味道。
下片即表现自己对那位女子的感情纠葛。“逡巡”“惆怅”“牵萦”,分别写坠入情网者在不同境遇下的三种不同心态,颇有代表性。然后突出爱情障碍,愿望急切而难以兑现——“数幽期难准”。“还始觉”二句,便是为此而付出的代价;“留情缘眼,宽带因春”,言语之中,充满了自怨自嗟。这里的“春”字,非指季节,而是指情感,乃萌发春心之意;但字面上仍切紧“清明”之题。“明朝”二句,清醒而悲观地预料这段情缘今后必然的结局。一“冷”一“愁”见意。寒食清明前后,本多风雨,正好借景说情,用以想像那时的处境和心情。结句回到眼前,以暝色渲染愁绪,将放翁“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春夜》)的写景诗句与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诗意融合起来,韵味悠长。
夜 合 花
吴文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有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