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71节

【注释】

①春社:社日是农事的祭祀日,有春秋之分:春社祈谷物丰登,秋社谢神还愿。春社的社日通常选在春分前后,其时燕子飞来,至秋社时则去。 ②度帘幕中间:《青箱杂记》引晏殊断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③差池:《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笺:“谓张舒其尾翼。” ④相:细看。相面、星相的相。藻井:装饰成井栏形、绘有菱荷藻类的天花板。古人以为借此能镇住火灾。 ⑤芹泥: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

【语译】

春社刚过,一对燕子便飞来,在帘幕间穿来穿去,去年的尘土显得冷冷落落。它们舒展着羽翼,想要憩歇下来,试着进到旧巢里去双双共栖。终究还是仔细地瞧瞧雕花的屋梁和藻绘的天花板,又软语呢喃地商量个不停。接着飘忽地飞去,迅速拂过花枝的梢头,翠色的尾剪分开时,闪动着绛红的影子。

越过芬芳的小路,在长着水芹的地方,泥土被雨水润湿,正好衔去筑巢。它们喜欢贴近地面争着低飞,以此来比赛和夸耀自己的轻盈矫健。回到红楼里来时,天已很晚,它们看够了昏暗杨柳和暮色中的花朵。现在该正是在香巢中安稳地共眠了。就把替天涯离人捎书信的事给忘了。这可愁坏了有一双黛眉的佳人,让她天天在画楼上独个儿靠着栏杆等待。

【赏析】

《双双燕》以词题为调名,是史达祖的自度曲;后来吴文英也继而填写过。这首咏燕词的特点是:除了最后两句寄情于凭栏女子外,全篇正面描述了一对燕子从春天飞来寻旧巢,到衔泥筑新巢,巢成后同宿并栖的全过程。极少借助于使典用事,几乎纯用白描手段,却能做到格物尽性,摹写入微,形神俱似,使所咏了然在目。

头三句写燕子认旧路归来,“去年尘冷”,大有今昔之感。“差池欲住”四字,写出欲住未住之时张翼舒尾之状;“相并”,是住时模样,然不能栖稳,片时又出,故用“试入”。体察极细微。“还相”二句,写其徘徊未决,顾盼唧啾情态,亦描摹入神。“飘然”二句,写旋即又离去,应前“欲”、“试”、“还”、“又”等虚字,形容燕子飞掠之形相,淋漓尽致。

换头“芳径”二字一顿,承前“拂花梢”说飞经之处。只“芹泥雨润”四字,衔泥衔草,忙碌筑巢,已在不言之中。燕子“贴地”而飞,若非寻觅营巢所需,便是捕食小虫,小虫多接近地面活动,尤其是在下雨之前,但这只是事理;说燕子在“竞夸轻俊”,才是它灵巧矫健的身影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才是诗。同样,“红楼归晚”,当然是为了生存需要,词人并非不知,却偏从“看足柳昏花暝”去说,也是因为诗趣。姜夔最赏此句(见《花庵词选》),或亦为此。“应自”二句,是料想之辞,新巢既成,游览亦足,自可安稳地双栖香巢了。却不知画楼别有愁人在。“便忘了”七字,随手将燕能捎信传说写入,不说“无凭”,而说“忘了”,便妙,极写双燕沉浸于幸福之中。至此,完咏燕之正面;歇拍写玉人“画栏独凭”的愁思,表面上看,似乎脱开了咏燕,实际上写了离人由“栖香”的双燕所引起的感慨,以及她对双燕的期盼、羡慕、妒忌……一点也没有离题。


东风第一枝

史达祖

春  雪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① ,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② 、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③ ,后盟遂妨上苑④ 。寒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⑤ ,万一灞桥相见⑥ 。


【注释】

①行天入镜:韩愈《春雪》诗:“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 ②青未了:谓青色绵延。杜甫《望岳》诗:“齐鲁青未了。” ③“旧游”句:《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④“后盟”句:司马相如赴梁王兔园之宴以践约,因值雪天而迟至。 ⑤挑菜:二月二日为挑菜节。 ⑥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郑綮曾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

【语译】

雪很巧地沁入春兰的花心,偷偷地粘在芳草的叶子上,东风想用这雪来阻挡新生的暖气。你不必疑心琉璃瓦上它为何难以久留,我确知那是因为晚来的寒气太少的缘故。这雪飞行于高天,降落到明镜似的池面,摆出一副轻盈、蓬松、纤弱、柔软的姿态。我料想在故乡的家园里,重重帘幕一定低垂着没有卷起,这可耽误刚飞回来的双燕进屋营巢了。

本来满目青青的垂杨,现在见到的竟是白色的柳眼;红杏的艳色都快看不到了,它开出的也是一张张素脸。我像居山阴的王子猷那样在下雪时想起了老朋友,又像司马相如那样被雪所阻碍不能准时去名园践约。冷冰冰的炉子又须重新点燃,倒是制春衫的针线活可以放慢了。我担心那穿绣凤鞋的女子二月初挑菜回来时,万一还碰上灞桥驴背上那样的风雪可怎么办呢?

【赏析】

咏春雪与咏雪不同,除了要求处处不离雪外,还同时必须写出春天的特点来。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艺术表现的难度。但对于史达祖这样的咏物高手来说,算不了什么。此词从头到尾,就都是紧扣住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头八字从微细处写起,能表现出春雪初飘时见者的一种诧异心情。“兰心”甚小,雪花居然也能“沁”入,故曰“巧”;草木初生的芽叶叫“甲”,不知何时它也“黏”上了雪花,故曰“偷”。兰已开花,草已抽叶,正是春天。“东风”(春的代表)本是送来“新暖”的,现在却吹起雪花来,所以反过来说“欲障”。“漫疑”、“信知”,说春至寒浅,雪难留住。“行天入镜”,用昌黎诗语点题,写其飘飞之状。“轻松纤软”四字,正面归纳出春雪的特征。“料”字推开,想像“故园”景况,据此可知词为客中所作。“不卷重帘”,是为御春雪之寒,却使“乍来双燕”不得度帘幕而营巢,体察精细。

“青未了”,是下雪之前;“红欲断”,是雪落之后。柳眼本青而变白,杏面当红而转素,皆因蒙雪所致,语巧而词工。说因雪思友、雪妨游宴,用的都是冬雪典故。所以就春天而言,“山阴”美谈已是须“忆”之“旧”事;就赴“上苑”时间来说,如今之“盟”约已在冬雪之“后”了,造句一字不苟。“寒炉”二句,从冷暖上说,春雪增寒,故须重新熨炉以取暖,它延长了着棉袄的时间,因而“春衫针线”不妨“放慢”。结二句作预测语气,用“挑菜”风俗和“灞桥”故事相连,一句切春,一句切雪,将“怕……万一”落到“凤靴”弱女不禁风饕雪虐上,就此止住,尤有情致。


喜 迁 莺

史达祖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① ,了无尘隔。翠眼圈花② ,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③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④ ,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⑤ ?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


【注释】

①玉壶:指月。 ②翠眼圈花:未详。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疑是各种花灯。”姑从其说。 ③黄道:古人以为太阳绕地球运行,其轨迹称黄道;又因日常喻指皇帝,故皇帝宸游之道路也称黄道。相直:相对。 ④杜郎:杜牧,此用以自指。 ⑤春碧:指酒,绿色的酒。

【语译】

月亮的光波仿佛洒下晶莹的水珠,仰望玉壶似的圆月,天宇显得更近了,澄净得不见纤尘。处处花灯饰翠,蒙着精丝织成的薄纱,皇帝出游的大道上五色光彩交相辉映。我自怜因吟诗和醉酒而消瘦,难以应接这许许多多的春色。最无聊的是我也曾追随香风,紧跟烛光,与那些狂放不拘的人们作伴为伍。

这些往年的踪迹,也不要再一一回忆了。我这个风流才子已经老了,忍心倾听那春夜里东风传来的笛声。杨柳院落中还有疏落的灯光,厅堂边梅花旁也有积雪,可又有谁来给我慢慢地斟酒呢?旧时的感情波澜尚未平息,又再去效法当年那样的游冶经历,是怕万一耽误了可爱的人儿在寒夜里隔着帘子透过缝隙的张望。

【赏析】

韩侂胄开禧北伐兵败,被诛杀,史达祖受株连,被流放荆汉,十余年后,遇大赦,得回临安。一年元夕夜,他出外效当年游冶,见景物依稀似旧,不胜忆昔抚今之感。词中写的便是这种感受。

上片是对往年元夕盛况和自己年轻时风流狂放生活的回忆。前六句,三句写月色,三句写灯彩。顾况《宫词》云:“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词中“望玉壶天近”意境,仿佛似之。“宝光相直”,既说火树银花照耀如昼,也说灯月之光交相辉映,回想当年灯市之盛。后五句,说到自己“随香趁烛”,寻欢作乐事,语多掩饰。“自怜”“难应接”,说得好像只是个旁观者;这里的“春色”,更多指女子而言,义近声色。接着词人就自认也是参与者,但仍出言委婉,先用“最无赖”三字作自嘲语,又以“曾伴狂客”将自己之所为降一等,说只是陪着漫狂友人同往而已。至此方用“曾”字点明所述非眼前事。

下片说元夕重游故地。换头“踪迹”二字押韵,承上片以应“曾”字。往事莫回首,像“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那样的风流才子如今已老,再寻旧踪,只能勾起感伤罢了。笛声哀怨,故曰“忍听”;“东风笛”,暗暗关合元宵月色。又出“柳”“灯”“梅”“雪”,皆元宵时节之景物;“院”“厅”,当是昔日“玉人”曾待客处。今灯火阑珊,积雪犹在,尚可仿佛当年,唯岁月无情,人事难料耳,故用“谁与”诘问。“旧情”二句,对此夜重访再作自嘲,逼出结句来。用“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之张望等待为由,申明“犹自学、当年游历”的缘故。以此来表现自己难忘“旧情”,语意含蓄而别出心裁。


三 姝 媚

史达祖

烟光摇缥瓦① ,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② ,凤弦常下。倦出犀帷③ ,频梦见、王孙骄马④ 。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⑤ 。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⑥ ,枕肩歌罢。又入铜驼⑦ ,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⑧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⑨ ,归来暗写。


【注释】

①缥瓦:即琉璃瓦。 ②尘影:风尘的痕迹。王褒《长安道》:“树阴连袖色,尘影杂衣风。” ③犀帷:以犀角为饰的帷幕。 ④王孙:盼其归来之人的代称。 ⑤腰衩:此作腰围解。衩,衣之下端两旁开裂的缝。 ⑥箔:帘子。 ⑦铜驼:洛阳街名,借指临安的街道。 ⑧声价:此指有关妓女的消息。 ⑨崔徽:元稹《崔徽歌》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亦见诸《丽情集》。

【语译】

轻烟与日光在琉璃瓦上浮动闪烁,看晴天里那屋檐间东风不断,将柳絮吹得如雨丝般地飘洒。锦瑟静静地躺在架上,想她泪痕在脸,风尘沾衣,常将弦索除下。也懒得走出闺帏,不止一次地梦见一去不归的情郎得意地骑在马上。她相思的情怀总也不肯对人讲,只是偷偷地拿罗裙在身上比试,腰围的日益瘦损使她暗暗地吃惊。

南楼中度过的那长夜令我惆怅不已。还记得当时翠帘低垂、明灯高照,她靠在我肩上一曲歌罢的情景。于是我再一次到这条街上来,遍访烟花巷里旧时艺妓的居处,首先打听的就是她的消息。可惜啊!怀着遗恨的她与无人过问的花都已在东风中凋谢了。记住这一往情深的可怜人儿的模样罢,让我回来后凭记忆画出她的肖像来。
首节 上一节 7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