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42节


①“无情画舸”数句:宋初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又苏轼《虞美人》词:“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②“冶叶倡条”句:以柳为喻,指艺妓都相识。“倡”通“娼”。李商隐《燕台四首·春》诗:“冶叶倡条遍相识。”

【语译】

隋堤路上,天色渐晚,沉沉暮霭已包围着烟濛濛的柳树。当我去河桥深处的船上过夜时,浅灰色的月光已笼罩在水边的沙滩上了。这画船也真无情,它根本不管前面的塘浦是一大片烟波,只等喝醉了的旅客拥着厚厚的被子进入梦乡,便载着人们离别的怨恨,开船回到江南去了。

我回想以往在京城客居的日子,常常与女伴们在疏林下偎依,在小槛旁欢会。曲坊里的艺妓我都熟识,一直看惯了她们戴着珠翠唱歌跳舞。现在倒好,却往一路只见渔家村庄和水边驿站的地方去;我度夜如年,只好燃起炉香,独个儿自言自语。有谁想到我如此无聊,总凝神遐想,连做梦也与那些女伴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词记述作者离别汴京、前往江南途中,因眷恋京华游冶生活而产生的忧伤心情。周邦彦三十二岁那年,曾自京师“出教授庐州(今安徽合肥)”,故有研究者以为词当作于此时。

上片写离京情景,其实是别后的回忆,只是用了实写,叙来很像是眼前事,美成词惯于用此。首言“隋堤”,点汴京,又带出“烟树”,即杨柳,用以寄托离恨;加之已“渐日晚,密霭生”,自然更增愁绪。接写别宴散而上船候发,故曰“还宿河桥深处”。其时已“阴阴淡月笼沙”,朦胧月色,照见沙滩,景色凄清一片。人醉眠未醒,船已冲烟波而去。这里用郑文宝诗意而重铸,恰如己出。作者是钱塘(杭州)人,自汴京到庐州,正好由北向南,是往家乡去的方向,故曰“归去”。他这次离京,仕途挫折倒并不在意,毕竟是才过“而立”之年不久的人,却舍不得他已过惯了的大都市风月繁华生活。这是他产生“离恨”的真正原因。下片即就此发挥,上片先一点题意结住。

换头过片用“因思”二字领起,写旧时作客京华境况。时间上更向早推,又是回忆之中的倒溯,“长偎傍”二句,有人在前三字后点断,将“疏林”二字属下句。陈洵云:“‘长偎傍’九字,红友谓于‘傍’字豆,正可不必。‘偎傍疏林’与‘小槛欢聚’是搓挪对(按:句中字错互成对,又称“错对”)。‘冶叶倡条’、‘珠歌翠舞’,‘俱相识’、‘仍惯见’,皆如此法。”(《海绡说词》)说得有理。这几句说的是他以往朝朝暮暮与舞妓歌女相狎为伴的生活。在今天看来,自可责其放荡,然当时社会,文人风气如此,美成直言不讳,也不能不说还是真诚坦率的。这以后才转到“如今”,“渔村水驿”,画舸南行中所见之景,与“旧客京华”作反照,“夜如岁,焚香独自语”,则竭力描画自己难耐凄凉的情态。结尾说梦中都不忘“鸳侣”,更率直无遮饰。对此,周济说它“一结拙甚”(《宋四家词选》),谭献说它“收处率意”(《谭评词辨》),都未必是褒,却颇有见地。我们正不必定把一览无余说成是大巧若拙。


西  河

周邦彦

金陵怀古

佳丽地① ,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② ,髻鬟对起③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④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⑤ ,伤心东望淮水⑥ 。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⑦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①佳丽地: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②山围故国: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词中几处用此。 ③髻鬟:喻青山。 ④莫愁艇子: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南朝女子名。石城,原指郢州(在湖北省)之石城,讹传为金陵石头城,金陵遂有莫愁之传说,今南京有莫愁湖。 ⑤女墙:城垛子,即城墙上凹凸的矮墙。 ⑥淮水:指秦淮河。 ⑦王谢:东晋两大世族。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此句后数句都用此。

【语译】

这是江南繁华美丽的地方,南朝的种种盛况,谁还记得?故都四围山色,清江环绕,两岸峰峦如双鬟对峙。怒涛寂寞地拍打着孤城,风帆桅樯远远地驶向天边。

绝壁上的树,还是紧挨山崖倒挂着,不知谁将莫愁女乘坐过的小艇系在岸边。这里空留下历代陈迹,草木郁郁苍苍,古老的营垒一半被掩埋在云雾里。深夜,月儿从城墙上过来,伤心地望着东面的秦淮河。

这是哪儿的市街呀,酒旗招客,戏鼓冬冬?我仿佛能想像出当年王、谢两大家族在这儿聚居的景象。燕子可不知道如今是何朝何代,只管飞向里巷间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彼此叽叽喳喳,它们在夕阳下相对着好像在谈论世上兴亡的事情。

【赏析】

“金陵帝王州”,怀古之作特多。前已见王安石《桂枝香》,其他作此的题词人还很多。在周邦彦之前,王安石所作自可称得上“绝唱”,有了这首《西河》,如沈际飞所云“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草堂诗余正集》)这个题目似乎都表现或涉及兴亡之感,然同样主题,在不同作者笔下,却可以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所以王安石是王安石,周邦彦是周邦彦,在艺术表现上,彼此并不雷同。

清真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在此词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故评此词,许昂霄称其“隐括唐句,浑然天成”。(《词综偶评》)梁启超则云:“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此词的主干是隐括刘禹锡《金陵五题》中两首绝句而成的。一二叠隐括《石头城》;第三叠隐括《乌衣巷》;而第一叠起结,又参用了谢朓诗语诗意,结句“风樯遥度天际”,可视作是小谢“天际识归舟”名句的变化。应该说明的是这种隐括手法,对词来说,不但不算抄袭,恰恰是词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特有的表现形式。隐括得好,便能得到赞赏。

一叠写山川形势。先总说两句金陵的“地”和“事”,它“盛”于“南朝”,而早成陈迹,故用“谁记”。接着便将刘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二句重新镕铸,于描写山水处,稍加拓展,如“髻鬟”说山,“风樯”说水。二叠写旧时遗迹。多用局部之景,且句句不脱今昔之感。如临江之峭壁断崖,前人诗文常有描写,这里就用一“犹”字;写水上“艇子”,“莫愁”是昔,“谁系”说今;故垒令人想起当年战事,云雾半掩则是此日所见,如此等等。写水写山,有分有合。借刘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结,用“伤心”二字强化感慨。三叠写市井人家。有实有虚。“酒旗戏鼓”是望中所见所闻,是实景;以“甚处市”一问,过片转景。以下用“想依稀”开头,虚写,隐括刘诗,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句为主,也取“乌衣巷口夕阳斜”句之衰景,配合刘诗中不曾写而又是从其诗意中申发出来的双燕相对语作结,道出“兴亡”二字,点醒全篇主旨,推陈出新,最为成功。


瑞 鹤 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① 。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② 。凌波步弱③ ,过短亭、何用素约④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⑤ 。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⑥ 。


【注释】

①郭:外城。 ②栏角:指城角。 ③凌波:形容步子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④短亭:古时郊外的路上设亭舍,供行客休息,亭与亭之间距离不一,故有长短之分,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素约:原先约定。 ⑤惊飙:惊人的暴风。 ⑥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多借以指妓女住处。

【语译】

郊原与外城相连,静悄悄的。道路漫长,客人离去了,车后扬起一片漠漠的尘土。西斜的太阳映照着山冈,落了下去,红色的余晖收敛时,还眷恋着那孤城的檐角。她移动轻盈的小步,经过路边的亭舍与我相遇,这哪里用得着预先约定。此时,有宛转啼叫的黄莺儿劝我:还是重新解开绣鞍,下马来缓酌慢饮美酒吧。

我记不得回来的时间是早是晚,是谁扶我上马的,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睡在红楼绣阁里了。突然一阵吓人的狂风吹来,掀动帘幕。我起来带着残余的醉意,到红芍药花前,绕着它走来走去。叹息西园里的花已盛开,茂密得几无空地,为什么这东风又偏要恶作剧地来摧残它呢?任凭流水般的时光飞逝而去好了,我还是为自己能在这神仙窟里得到乐趣而感到庆幸。

【赏析】

王明清《玉照新志》曾述此词“本事”,谓是美成梦中所作,觉后犹能全记,初不详其所谓,未几,方腊乱起,仓皇出走,途逢乡人之侍儿,小饮酒家,归卧小寺经阁,后得领宫观,挈家以往,所遭一如词中情境云云。此说不免又属附会。就词本身而论,写的只是某日傍晚,作者送客后,途遇一女子,邀饮于短亭,醉宿其朱阁的一段经历,并借此寄托一点流光易逝,行乐及春的感想。

发端三句说送走了客人。“郊原带郭”,是所在之地;着一“悄”字,写出四围空旷无人。由“行路永”带出“车尘漠漠”,说“客去”时自己的怅望。“斜阳”三句,则借落日犹恋城角的晚景,烘染自己依依而又孤寂的心情。“孤城”应“郭”。“凌波”句陡接;“过短亭,何用素约”,写不期而遇。有“短亭”二字,更明确了,这是在送客后碰见了一位凌波仙子似的女子——多半原来就相好的。“何用”二字,又透出内心的欣然自得。“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者,并非另有其人,应即此女,无非形容她说起话来,“宛转流莺语细”罢了;或者竟当作实指鸟儿亦无不可,说自己听得黄莺啼鸣而觉春光大好,正应下马暂留,与佳人共酌春醪。情绪由大落而大起。

过片不直承“春酌”,而写醉眠醒后的惊讶心态:哎哟,怎么自己睡在“朱阁”里呢?昨晚不是在“郊原”的“短亭”里饮酒的吗?后来呢?已“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了。用的是倒折手法。至“扶残醉”才点出“醉”字来。“惊飙动幕”,是起来至“西园”“绕红药”的原因,也是叹息花深又被吹落的依据,即周济所谓“‘惊飙’句倒插‘东风’”(《宋四家词选》)。客去不可留,夕阳西下不可留,“花深无地”之美景亦不可留,岂人生乐事、青春岁月之可久留乎?所以只好得过且过,不管“流光过却”,以能及时享一夜“洞天”之乐而自慰。“洞天”亦即“朱阁”。在庆幸语的背后,完全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 ,东门帐饮乍阕②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 、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④ ?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⑤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⑥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

①脂车:涂好油脂的车,以脂涂车辖,减少转轴的摩擦力。 ②东门帐饮:汉朝疏广辞官归里,公卿大夫供帐设宴,饯行于东都门外。阕:终了。 ③红泪:妆泪。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见《丽情集》。 ④汉浦:又称“汉皋”,相传周代郑交甫于此遇二游女,解佩珠以赠。 ⑤连环解:以击破连环的办法解开它,喻情断,“旧香顿歇”。参见前《解连环》注。 ⑥琼壶敲尽缺:晋王敦酒后,咏曹操乐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玉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

【语译】

拂晓时天空布满阴霾,寒霜使岸边的草色失去了苍翠,城头的矮墙隐没在朝雾中。南郊路上,车子已涂上润滑油,等待出发,都门外的饯行宴会刚刚结束。那正是拂面柳条已能拿来编织的季节,她抹去带胭脂的泪水,亲自用白玉般的纤手折下柳枝相赠。我想到眼前就是曾与她相遇的地方,从这儿离去的大雁,也不知飞往哪里?已经好久了,她音信全无。

我对她的情意实在深切。眺望中,只觉得彼此相隔地远天阔。在露冷风清已没有人的时候,心不安宁,夜不成寐,听到的只是那给人寒意的漏声幽咽。我叹息所有的事情中最难忘却的,只有这轻率的离别。绿玉杯中酒尚未干,就请飘浮的孤云,为我挽留住这西楼上的残月吧!
首节 上一节 42/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