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3节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① 。搓得鹅儿黄欲就② ,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③ ,今宵雨魄云魂④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
①隋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沿堤植柳,因此著名。 ②鹅儿黄:小鹅色黄,以指新生柳叶。 ③紫陌青门:繁华街头和妓院,游冶之处。 ④雨魄云魂:谓云雨之欢,唯梦魂可求。
【语译】
春风还是跟从前一样,特别关注隋堤上的杨柳。无数鹅黄色的长条即将被它搓成,这正是天气清明的大好时光。
去年此日在大街上青楼里消磨,今夜那云雨欢情只能在想像中寻求。断送一生,让人憔悴,实在只须几个黄昏就够。
【赏析】
春光大好,风物依然,只是去年在红尘里所经历的风月情事已不可再,对景伤春,有迷恋,有悲哀,也有感慨。
词上片四句是景,只写春风杨柳,柳以“隋堤”称,与下片说风流韵事协调。贺知章《咏柳》诗:“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叶用“裁”,此写风拂长条,用“搓”字自好,新颖而切合。卓人月云:“韦庄云:‘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合作可作一联:‘新雨染成溪水绿,旧风搓得柳条黄。’”(《词统》)对这句颇为欣赏。转入抒情,对比“去年”、“今宵”,落实开头“依旧”二字;“雨魄云魂”,词新语巧,耐人寻味。“断送”二句,尤说得悲切。几个黄昏之恋,令人终生难忘;事已经年,魂魄犹作襄王旧梦,如此劳心耗神,怎不憔悴瘦损?爱与恨、忆与悔,纠缠错结,难解难分。
这首词一作刘弇词。
水 龙 吟
晁补之
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①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② 。
【注释】
①芳醪:美酒。 ②“纵樽前”三句:《乐府雅词》卷上作“最多情犹有,樽前青眼,相逢依旧”。又“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押韵复字,非其格,前一个“旧”字,疑当作“昔”。
【语译】
我问春天,你何苦这样匆匆忙忙呀?带着风,伴着雨,如同快马奔驰一般。幽雅的花朵,纤细的花萼,开在小园里低矮的栏杆旁,泥土还没有培封好呢。风雨一来,就把繁茂的红花全都吹跑打落了;它所占得的春光,还不如杨柳长久呢。料想春天是永远不会老的,可人们在愁春天老去,而这种愁绪,也只是人世间才有啊!
十个人中倒有八九个都怀着春天短暂的憾恨;有芳香美酒可饮的机会,怎么忍心轻易辜负呢?人们哪里知道桃花本是为结子才落的,并不因为春天老瘦了的缘故。世上功名利禄的事、人生到老来的感受,都好比这春天归去的时候。纵然我们能对酒痛饮,放声高歌,如同往昔,但可惜心情已很难再和过去一样了。
【赏析】
晁无咎词在北宋的地位不低。刘熙载称其“堂庑颇大”,有“坦易之怀,磊落之气”(《艺概》);冯煦以为“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过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陈振孙说秦观、黄庭坚地位虽高,“若晁无咎佳者,固未多逊也”(《直斋书录解题》),如此等等。毛晋还看出无咎词的一个特点说:“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琴趣外篇跋》)从这首次韵友人的惜春词看,确实如此。惜春伤春之作,以绮艳语写相思怀春的不少,此词则但有功名世事之叹,即便说到春归花落,也语多新意。
说春去匆匆,通常不外乎说花落絮飞,没有人形容过其匆匆的模样,因为春非能见能闻之物,只是个时间概念。词人却能抓住这一季节“带风伴雨”的特点,而说它“如驰骤”,这就新鲜而形象了,且于理无碍;刮风下雨时,确有快马奔腾之声势。然后接上“幽葩”三短句,又突出纤细、柔弱、精巧、爱惜等特点,与写疾风骤雨的长句形成明显的反差;这样,春归时娇花遭到风雨如马蹄奔驰般的无情蹂躏、摧残,就不难想像了。说春去,花与柳并用通常为同一象征,而这里却让它们代表对立的概念:“繁红”娇贵,“垂柳”低贱(所谓“蒲柳之姿”);贵不如贱,藉此表达世间事总是荣华瞬息,好景不长的意思。愁春老与愁人老本也是一致的,词人偏又分出不同来,说“春常不老”,只有人才有悲欢、穷达,才会忧患、衰老;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然如此,“人愁春老”,岂非“春恨秋悲皆自惹”?
过片先承前说人多春恨。愁恨既多,何不及春行乐,有“芳醪经口”,岂忍轻易辜负?此实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嫌伤多酒入唇”(《曲江》)诗意。接着说桃花落,以承前“吹尽繁红”,但将“春常不老”意,换一角度加以发挥,说桃花落去也为了要结出桃子来,“不因春瘦”,说得颇有理趣,而“瘦”字押得尤妙。如此兜转到人事上来,自然地令人想到惜春何如自惜。“世上”三句,立意练句都十分精警。世上功名富贵,也不过如花之易落、春之易逝;几经波折坎坷,老来之日最能领略其中滋味。以纵能痛饮狂歌,而年少之情难再的意思作结自好,既照应“忍轻辜、芳醪经口”,又进一层说当珍惜青春年华。然一本作“最多情犹有,樽前青眼,相逢依旧”。意有不同而亦能自圆。此则以友情之可贵,当珍惜为归结,与次韵格局也合,唯“相逢”一词稍嫌突兀。不识孰为真本,或竟是词人前后不同的改稿亦未可知。
忆 少 年
晁补之
别 历 下①
无穷官柳② ,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③ ,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④ 。
【注释】
①历下:山东历城县。 ②官柳:官府种植的柳树,亦泛指大道两旁的柳树。 ③罨画:画家称着色的图画为罨画;罨,音掩。绀:深青带红的颜色。 ④“刘郎”二句:唐刘禹锡因改革事败,被贬朗州,十年后,召还京师,有诗讥朝廷新贵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权不乐,再贬播州,易连州,徙夔州,又十四年,始返京,作《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语译】
望着这无穷的道旁杨柳,乘着这无情离去的画船,是我这无根漂泊的行客。远处的南山尚随船移,为我送行,只是这高高的城头把行者与留者隔开了。
历下的园林如彩色图画,溪水青红深碧,料想重来时,这一切都成了陈迹。我这个仕途坎坷的刘郎,鬓发都已经这样了,更何况桃花的颜色呢!
【赏析】
晁补之仕途多波折,不是贬官,便是调动,多次转徙各地。因而,在离别历下时,想起刘禹锡的遭遇来了。
头三句均以“无”字领起,跌宕排比,离去之事、依恋之情,一一叙出。以“南山”之望若“相送”景象,衬托“高城人隔”,船去无情,正写出多情人之怅然若失心态。林园溪水,绚丽如画,别后犹记心头,自然盼能“重来”,只是不知须经几多岁月,那时必定已“尽成陈迹”了。这一句顺理成章地逗出结尾两句所用的刘郎看桃花的典故来。刘诗中桃花不能持久,这一意思不变,但说法和角度都变了。词以人之双鬓与花之颜色两相比较,推陈出新地用典使事,既灵活,又妥帖。晋桓温见所植之柳合围,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晁无咎竟于无意中作了翻案文章,说桃花之“薄命”更胜于人;刘郎鬓已成丝,桃花颜色,自不问可知。在这里,“桃花”应是词人在历下生活中留下的种种美好回忆的象征。
洞 仙 歌
晁补之
泗州中秋作①
青烟幂处② ,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③ ,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④ 。 水晶帘不下⑤ ,云母屏开⑥ ,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⑦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⑧ ,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释】
①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徽宗大观四年(1110),晁补之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上。 ②幂:音密,笼罩,覆盖。 ③寒螀:寒蝉。 ④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南,唐裴航巧遇云英并与之结为夫妻处。 ⑤水晶帘:串连水晶编织而成的帘子。 ⑥云母屏:由云母石装饰制成的屏风。 ⑦流霞:神仙喝的酒名,泛指美酒。 ⑧胡床:坐具,即交椅。南楼:用《世说新语》典故:晋庚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