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4节

【语译】

在青烟笼罩之处,在碧色的大海上,飞升起一面明亮的镜子。长夜里,在寂静无人的阶台上,躺着桂花树的影子。露水带来凉意时,有多少寒蝉的叫声乱成一片。汴京遥远,只有通往与佳人相会的地方的路倒是很近的。

水晶帘子未放下来,云母屏风也敞开着,淡敷脂粉的美人正沉浸在清冷的月光里。等到月儿把许多光明都投入金杯之中,天将晓时,便将它与美酒一起喝尽。我们还要搬了交椅上南楼去,一同观赏白玉做的世界,看那银光普照千顷大地。

【赏析】

毛晋谓此词系晁补之之绝笔。其《琴趣外篇跋》云:“无咎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殆因法秀禅师谆谆戒山谷老人,不敢以笔墨劝淫耶?大观四年,卒于泗州官舍。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题云:‘胸中正可吞云梦, (亦作“帷保破鳌#┑缀畏炼允ハ停ǔ凭浦逭呶ト耍钦呶腿耍坑幸馇迩锶牒饣簦ㄉ矫蘧⌒唇臁!钟健抖聪筛琛芬汇祝炀省!庇腥艘虼手杏小袄肚拧薄凹讶恕敝铮煲晕诵醋髡摺坝爰伺挂耘徘踩赵隆保疵馓仆淮嗜恕L扑问看蠓蜥蚣斯淌粞俺#蚪韬旖泶湫湟约耐惺б饫紊В淮舜食吧窬┰丁钡扔锿猓滴薹呒ぴ鬼≈裕晃蘧汤诼渥科妫蛔麋灿铮裼辛僦罩剑澳钅畈煌嗦ズ旆壑恚抗奂讶酥樱Я本恚颇钙量淙说鼻崮ǎ路加亩溃制袷茄拮迸ㄖ旨涌杀取J艘饔矫髟拢悦廊思男苏咂亩啵恕八溆猩嬗谄玻挡唤佑诜缌鳌保ɡ钌桃铮┮病�

词以月出写起,描摹中秋清景如画。以“神京远”二句,说自己官游僻远,名利之心已淡,此处虽无京城佳节之热闹,亦不乏人情之温馨。以“蓝桥”故事引出“佳人”,写一位贞静高雅的美人形象,在无从考实其身份的情况下,不妨视作词人的一种理想志趣的寄托。末了,以举杯邀月,共度良宵;登楼咏谑,一览中秋月色下之神奇世界作结,所写景观,呼应发端。故苕溪渔隐赞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李攀龙亦云:“此词前后照应,如织锦然,真天孙(织女)手也。”(《草堂诗余隽》)


临 江 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① ,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释】

①西池:指金明池,是汴京西面的胜地。

【语译】

回想从前我们常在城西金明池畔聚会喝酒,年年总带给大家多少欢乐啊!自从彼此分别以后,连一行字的信也不再写不再寄了,过去平常见了面,还说情况不如当初,现在又该当如何呢?

今夜,我安安稳稳地盖着锦缎被子做梦,正好趁明亮月色照着我的影子,让我梦魂飞渡江湖去见你们。不过还是别去过问彼此究竟是如何相思的罢,我对春天逝去后的境况心里很明白,谁还管得了落花的命运呢?

【赏析】

晁冲之在旧党执政的元祐年间(1086—1094),与苏轼兄弟、秦观、黄庭坚、张耒及晁冲之从兄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咏之等人同在汴京,他们常常集饮于城西胜地金明池,文人意气,纵谈豪饮,盛极一时。词中头两句所追忆的,正是当时情景。但这一时期,新党已萌生,政局逐渐变化,故词中有“不如初”的话。元祐末年,旧党失势,二苏、秦、黄、张及晁补之均遭贬谪,冲之也因受牵连而离京隐居,一时风流云散,各奔东西,其心情自不难想像。此词正作于彼此离散之后,故多感伤语。

词以忆池上集饮起,当时盛况,只说“年年多少欢娱”已足,不须具体描述,便转入别后。所谓“不寄一行书”者,非人情淡薄,乃迫于政治形势,不得不有所顾忌也。故以“寻常”两句一衬,意谓当时已每况愈下,则眼前各自处境危难,自不待闻消息而后知也。下片写自己苦思旧游,“安稳”二字,说自己所过的隐居生活倒很安逸平静,表示不以仕途挫折为意,藉此告慰友人。梦渡江湖,是说心念故人,做梦也盼能一见,语句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意。然后马上又否定说,不必再问究竟了,政治上受如此打击,失意忧伤是必然无疑的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既然春已归去,花之飘零又如何管得了呢?把意思又转深了一层。许昂霄评此词云:“淡语有深致,咀之无穷。”(《词综偶评》)是说得不错的。


虞 美 人

舒 亶

寄 公 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② ,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③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④ 。


【注释】

①寄公度:一本无此词题。宋有黄公度,生于舒亶卒后,当另有其人。 ②芙蓉:即荷花。 ③早晚:日日,有所期盼时用,见《诗词曲语辞汇释》。 ④“寄我”句: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语译】

荷花都已落尽,天与水连成一片,红日西沉时,碧波起伏。两只燕子朝相反方向飞去,贴近那寒冷的云端,我正独自在小楼东畔,靠着栏杆眺望。

人生飘忽不定,真该伴酒终老,展眼又是岁暮,京城路上已铺满了大雪。老朋友啊,你也该时时登临高台的罢,请把那报知江南春色的梅花折一枝来寄赠给我。

【赏析】

《全宋词》收舒亶词中有《蝶恋花》调,题为“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其词云:“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又有《醉花阴》调,题为“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其词云:“月幌风帘香一阵,正千山雪尽。冷对酒樽旁,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因此,我疑心这位叫公度(非后来的黄公度)的作者友人,可能是越州一带的官员。作者在越州及北上之前,都曾有席上献梅得梅之事,并与当时的饮酒狎妓生活有关。

词上片写小楼眺望所见。当是秋天景象。古诗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今水面芙蓉落尽,日暮沧波接天,虽欲有所遗赠,亦无可采摘了。燕子离去,双飞而不比翼,一向东,一朝西,恰似“劳燕分飞”(所谓“东飞伯劳西飞燕”),喻有情人离散。这就是小楼倚栏所见的景象,由末句补出。“独”字点醒只身孤寂感伤情势。汴京(今开封)处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的西北,特说明“小楼东畔”,正为指示凭高所望江南的方向。下片以感叹人生飘忽,只应天天寻醉起,暗中推移时间,说不觉已是岁暮。“雪满长安道”,借长安说汴京,写独自冷落无聊的处境和心境。又以大雪引出梅花,寄情“故人”,想像他亦凭高而望,见雪里梅开,先报江南春至的消息,故愿其寄赠一枝,以慰思念之殷切。用典与实事融为一体,若非了解作者之经历者,难知其工切。


渔 家 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① ?金龟解尽留无计② 。寄语东阳沽酒市③ ,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

①九十光阴:指三春九十天时间。 ②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贺知章初遇李白,见其诗,称其为天上谪仙人,解金龟以换酒留饮。 ③东阳:今属浙江金华市。

【语译】

小雨丝丝,风儿细细,千万人家的杨柳都笼罩在一片青烟之中。这雨丝依恋着树,打湿了花,不让它飞起来,真像是无边的愁绪,与春天一起付与东流水了。

三春总共九十天,能有多久呢?就算把大官佩带的金龟都解下来换成酒喝,也想不出留住春天的办法啊。我带话给东阳市上的酒家,还是一醉算了,无非是将今天的欢乐换作他年的眼泪。

【赏析】

关于这首春词的创作背景,有二说:(一)方勺云:“朱行中自右史出典数郡,是时年尚少,风采才藻皆秀整。守东阳日,尝作《渔家傲》春词云云。予以门下士,每或从公。公往往乘醉大言:‘你曾见我“而今乐事他年泪”否?’盖公自谓好句,故夸之也。予尝心恶之而不敢言。行中后历中书舍人,帅番禺,遂得罪,安置兴国军以死。流落之兆,已见于此词。”(《泊宅篇》)(二)《乌程旧志》云:“朱行中坐与苏轼游,贬海州,至东郡,作《渔家傲》词。读其词,想见其人,不愧为苏轼党也。”纪事文字往往不免有附会失实处,未可尽信。但有些情况大概可以肯定:朱服政治上属旧党,曾守东阳;词用解金龟典故,当是其早期之作。

江南之地,春来多烟雨。词的上片便专就小雨来描写春景,这是写法上有特色处。首句用“纤纤”“细细”等叠字能表现雨丝风片的特征,接着展出“万家杨柳”的画面,说看去如笼罩在“青烟”中,这是远距离的全景。然后是分镜头近景:树是湿漉漉的,花也沾满水珠,飞不起来了。插入“愁无际”三字抒情,正好融情入景,使无边无际的濛濛细雨带上一层惆怅迷惘的色彩。最后以“和春”二字说雨水带着春天或者还有落花,都一起随“东流水”逝去了。交代了愁绪因春去而生,同时感慨系之。

过片紧承惜春意。“能有几”之问,加强嗟叹语气。因惜而欲留,春是留不住的,为不辜负春光,只好饮酒。“金龟解尽”,亦“兴来买尽市桥酒”意,但用此典故,又表示跟诗文好友同饮,重意气而轻财物,犹贺知章之遇李白,豪情逸兴,为下文“乐事”二字伏根。虽如此亦“无计留春住”。所以结语说“拼一醉”,意谓不如且贪醉中欢笑,任凭他年追忆少壮乐事而感伤垂泪好了。况周颐说此词末句云:“白石词:‘少年情事老来悲。’宋朱服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宋周端臣《木兰花慢》云:‘料今朝别后,他时应梦今朝。’与‘而今’句同意。”(《蕙风词话》)


惜 分 飞
首节 上一节 34/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