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1节



【注释】

①“飞燕”句: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②榆钱:榆荚成串,状如钱,故称。 ③金榼(音科):一种金属制的酒器。 ④蓬瀛:蓬莱、瀛洲,皆传说中的仙山。 ⑤“豆蔻”句:用杜牧《赠别》诗意,参见前《八六子》词“春风十里”注。 ⑥十年梦:用杜牧《遣怀》诗意,参见前《满庭芳》“谩赢得”句注。 ⑦芜城:指扬州。南朝宋竟陵王乱后,扬州城池荒芜,鲍照作《芜城赋》凭吊之。

【语译】

清晨,空中的云散开了,春天依着人们的希望,一场急雨刚刚过去,天就放晴了。古老的花木丛生的台榭,飞燕在踢着红花瓣儿戏耍,风中漫舞的榆荚疲倦了,坠落到地上。鞦韆架外,碧绿的河水涨得快与桥相平了。在东风中,在映着垂柳的朱门里,有人在轻按筝弦理曲。

谁不多情。在那行乐的去处,香车缀着珠宝金花,上面张着翠绿车篷;骏马配着玉勒雕鞍,颈下系着大红缨饰,多热闹啊!渐渐地,金杯里的酒空了,仙境中的花困了。往昔那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带给我的烦恼,恰如“十年一觉扬州梦”,屈指细算起岁月来,真叫人吃惊啊!我倚着栏杆站立了好久,望着那傍晚薄薄的烟霭中淡淡的夕阳,寂寞地向着这芜城城头逐渐落下去了。

【赏析】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衷,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这里说的“故国”,就是故都汴京。所以有人认为此词是作者在扬州追念汴京旧游之作,并认为词中的“蓬瀛”与上一首同调词中“蓬莱”同意,都是用来指秦观在汴京供职的秘阁——宋代国家图书馆,是沿用汉朝以“蓬莱”指称洛阳东观的习惯(沈祖棻主此说)。说法如何,姑且勿论,此词十分眷念昔日之欢乐生活却是无疑的。

词以三分之二篇幅写昔日,到下片的后半,才逐渐转到眼前情景。物因心现,景随情移,为表现当年乐事,所写景物也处处被染上一层明朗欢快的色彩。如头三句写晓来雨霁,晴空澄净,以“春随人意”道出其写欢乐的意图。燕蹴飞花,杜诗本用以表现权贵春天游乐的靡丽环境,正好取用;榆钱飘坠,乃晚春之景,今以舞困自落作比,只有欣赏而绝不伤感。绿水平桥,东风拂柳,墙外见鞦韆,门内有筝声,春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过片“多情”二字一顿,是说自己,又像在说他人,言外之意,谁能不留情于其间乐事呢。故写“行乐处”景象热闹非凡,女客乘香车,男子骑宝马,往来不绝。这以后,文笔就转折了,下一“渐”字,将自昔到今的变化过程写了出来。“酒空金榼,花困蓬瀛”是诗化了的叙述。《琵琶行》“门前冷落车马稀”是从艺妓角度说的,作者是游客,身份相反,故就樽前花间的生活说。酒渐渐空了,花即青楼女子,她也渐渐倦怠了。措辞蕴藉而有分寸。然后借杜牧两首写扬州生活的诗语来表述。由此而知其追念的是一位“豆蔻梢头”的绝色雏妓。扬州梦觉,屈指细算,一晃十年,岂不惊心!若词确是写“恋恋故国”之情,则所述种种,只不过是借所在地扬州和唐诗出处指说汴京旧梦而已。末三句以暮烟落日的萧条寂寞之景,跟开头作反照。也由此而方知上片所写种种风光景色,非即目所见,乃“凭栏久”,在追忆往昔中浮现出来的心景。结用“芜城”指代扬州,也正为借此反映出自己现在心境的寂寞与荒芜。以“寂寞”置西下之夕阳上,乃刘禹锡《石头城》诗“潮打空城寂寞回”遣词法。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① ,断尽金炉小篆香② 。  黛蛾长敛③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欲见”句:欲诉苦衷。见,现。回肠,中肠旋转,谓内心痛苦不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②篆香:制成篆文的香,可燃以计时。 ③黛蛾:以青黛画的蛾眉,泛指女子眉毛。

【语译】

远在天边还怀着从前的怨恨,独自凄凉而旁人并不关心。想要倾诉愁怨,烧完了铜炉中的小篆香也无从说起。

黛色的蛾眉老是紧蹙着,任凭春风吹多久也舒展不开。在高楼上困倦地倚栏怅望,见雁群不断飞过,它排成的字,个个都使人发愁。

【赏析】

小令八句,实际上完整的意思只是四句,章法上自与长调有别。词以女子身份写离别怀远的愁绪。

落笔先说“天涯”,见所思相隔遥远。“旧恨”是说恨由来已久。独处孤凄而无人慰问,亦古诗“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意。中肠旋转,欲说还休,与断尽篆香并置,其意可思:(一)篆香准十二时辰,凡一百刻,可燃一昼夜(见《香谱》)。则香尽暗示彻夜愁思;(二)香作篆文,状如回肠,焦首煎心,如肠寸断,故曰“断尽”;(三)燃香成灰,又是李义山“一寸相思一寸灰”诗意。

后半阕先借“春风”点季节,春风吹时,百草千花一一开放,唯愁眉难展。再说春困无聊,高楼独倚,无端怅望,见空中雁群排列成字,更引人愁思难禁。“过尽”,望之久也。春来雁归,人则沦落天涯;雁能传书,所思之人却音信全无;雁行排成的是一个个“人”字,而“人人”正是对所爱之人的称呼(参见晏幾道《生查子》词注),鸿雁排出这样的字来,怎不勾起心中一片思念之情!所以说“字字愁”也。


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① ,晓阴无赖似穷秋②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静悄悄地。 ②无赖:无奈,没来由。

【语译】

静悄悄地上了小楼,身上觉得一阵微微的春冷。阴霾的早晨没来由恰似深秋一般。屏风上画着淡淡烟霞、一脉流水,室内显得格外幽静。

飘飞的落花自在轻盈,犹如梦境;细密的雨丝迷离无际,好比愁绪。珠帘高高卷起,悠闲地挂在小银钩上。

【赏析】

这首小令可称作一幅闺阁春愁图。情绪温婉,词句秀媚,风格淡雅,后半写得尤有灵气幽趣。

前三句只描写景物、环境、气候,无一字抒情,然而人物的冷落、孤单、寂寞、无聊的心情,已全在不写之中,措辞十分含蓄。春晓反似穷秋,使我想到王渔洋《秦淮杂诗》中的两句:“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似乎是受到过此词的影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空灵娟逸,自是不可多得的佳句。故卓人月赞云:“‘自在’二语,夺南唐席。”(《词统》)落花飘忽轻盈,以梦境作比,非其形迹相似,乃在于神与趣,犹李清照以黄花比人瘦。从字面看,似着眼于飞花,实则重在说梦,借此暗示女子梦到春花落去,红颜将老。愁绪万千,迷离难遣,以“无边”而“细”之“丝雨”为喻,也以虚比实,即景而贴切。末句犹特别,或以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为解,其实意境不同。李词写有意卷帘观望,此是写女子在百无聊赖中的闲眺,重在“闲”字,“闲挂”只是“闲望”的曲折说法。故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梁令娴《艺术馆词选》引)。若论其意趣之闲远,则更接近杜甫“落日在帘钩”(《落日》)诗的写法。


阮 郎 归

秦 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① ,迢迢清夜徂② 。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③ 。衡阳犹有雁传书④ ,郴阳和雁无⑤ 。


【注释】

①丽谯:美丽的城楼。小单于:唐“大角曲”中有《小单于》曲调。 ②徂:过去了。 ③“峥嵘”句:用杜诗原句。峥嵘,本深险意,引申为严酷、艰难。 ④“衡阳”句: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故谓。 ⑤郴阳:今湖南郴县,在衡阳以南。和:连。

【语译】

湘地开始刮风下雨,天气将由寒转暖,深邃的庭院里显得空荡荡的。华丽的城楼上吹奏完《小单于》曲子,号角声停了下来,漫长的清夜算是过去了。

回家乡的梦做不成,羁旅人的心感到孤单,艰难而不平静的一年又成了旧岁。衡阳虽远,能传书信的大雁还能飞得到,可我所在的郴阳,就连雁儿也来不了。
首节 上一节 3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