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30节
写佳人没有也不要有容貌装饰等外形的描绘,只写其气质风度和精神。若不细看,甚至还不辨是男是女。比如“手弄生绡白团扇”,本《晋书》中中书令王珉事;“扇手一时似玉”语意本《世说新语》王衍事;“风敲竹”而疑人来,则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诗意。本来都非写女性,然自可移用;因为女子执团扇,班婕妤有纨素团扇之诗,崔莺莺也有“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句,也不妨作为依据。直至出“绣户”、“粉泪”等词,才知其写佳人无疑。佳人高贵而圣洁,有梦想而孤寂,用词中二字来概括她,便是“幽独”。人幽独而花亦幽独,命运相仿,故可作伴。所以上下片虽似两截而仍能一气贯通。苏轼在黄州时,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云:“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与此词不同者,一写海棠,一咏榴花;一言桃李粗俗,一称众花浮浪;而“名花”、“佳人”诗中本是一体(“佳人在空谷”亦用杜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词则幻笔为二,而“苦幽独”正是其共同感慨寄托之所在。所以,我判定此词与此诗的写作时间相近。后来陆放翁诗云:“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其意趣亦小异而大同者。
望 海 潮①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② ,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③ ,铜驼巷陌④ ,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⑤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⑥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⑦ 。兰苑未空⑧ ,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⑨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汲古阁本《淮海词》在词牌下题作《洛阳怀古》;《草堂诗余》题作《春感》;宋本无题。观词意,非怀古之作,题目皆后人所加。 ②冰澌溶泄:冰封的水面已融化流动。澌,流冰。 ③金谷:晋朝石崇所建的花园名,在洛阳西北。石崇曾邀客宴饮赋诗于此。俊游:游览胜地。 ④铜驼: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立有一对铜铸的骆驼,铜驼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巷陌:即街道。 ⑤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⑥西园:此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曹植《公燕》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笳:古时一种管乐器。 ⑦飞盖:奔驰的车辆。盖,车篷。 ⑧兰苑:泛指园林。 ⑨是事:事事。
【语译】
淡淡的梅花开得疏疏落落,河里的冰块已开始融化流动,东风又将岁月暗中更换。我总是记得往昔这时候金谷园、铜驼街熙熙攘攘的景象,游人趁着新晴天气,轻轻地走在平坦的沙路上。人们过往不绝,我竟误跟着一辆香车跑了好多路。那时,正柳絮舒卷,蛱蝶飞舞,春心狂想,纷纷不已。柳荫下、桃树底,踩出了小路,这一番春色乱分送了多少人家!
夜间在名园中举行宴会饮酒,吹笳奏乐,热闹非凡。到处是彩灯辉煌,妨碍了人们赏月,车如流水,阻挡了游客观花。如今园林中花木未空,游人却已渐渐地老去了。重来此地,只觉得事事都引起我的感叹。傍晚的烟霭中,酒旗还斜矗着。我只是在楼头靠着栏杆远望,时时能见到的是一群栖息着的暮鸦。我的心中涌起了归家的念头,这念头无可奈何地、暗暗地随着眼前的流水一直去往遥远的故园。
【赏析】
词是感旧之作。但有两说:(一)“追怀往昔客居洛阳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和“重来旧地时的颓丧情绪”(社科院文研所《唐宋词选》);(二)“作词之地为汴京而非洛阳”,“以洛阳之典来咏汴京”,“金谷园和铜驼路是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秦观在《西城宴集》诗序中提到过“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三十六人”的事,是“当时罕有的盛举”(沈祖棻)。二说各有理由,姑并存之。
词的头三句是眼前景象。梅开冰融东风起,时值初春。“暗换年华”是一篇主旨所在。自“金谷”句起,开始回忆往昔,由后面的“长记”字眼点醒。“长记”这两个字本当处在前面的领起地位,今因词调的句式对偶要求而置于后,其含意仍包括了前三句,读者细审自明。从另一方面说,“金谷”等句词意泛,写总体感受;“误随车”是一次具体的事,印象特别深,故冠以“长记”二字。前人诗词中也有写“误随车”的,如韩愈《游城南·嘲少年》诗曰:“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少游正用其意写自己当时的风流狂放。故下接“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将絮蝶之狂乱与春心之骚动写在一起。《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色所在,游人争赏,故柳桃树下,踏成小路;沿途家家户户,亦都占得这佳丽景色,大好春光。“乱分”二字新奇而极富艺术想像力,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思路幽绝,其妙令人不能思议”。
过片处仍继续写昔日情景,有异于词上下片的通常结构章法;所不同者是写夜宴的热闹。夜晚尚且如此,白昼盛况自不待言。“西园”是借用曹子建“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诗句的用语而泛指名园,故特意又提到“飞盖”。“碍月”、“妨花”,用带几分夸张的话出力地形容一番。写得气象富丽华贵,造句如齐梁小赋。与“误随车”一样,都说当时其乐无穷。这里说得越热闹,下面的转笔就越有力。“兰苑未空,行人渐老”,一承一转;“重来是事堪嗟”,一拍一合,与“暗换年华”遥遥呼应。举“烟暝酒旗斜”、“时见栖鸦”之冷落萧条景象与昔日作对比,也对“是事堪嗟”作了申说。此时无聊思归,已自然而然。沈祖棻还从秦观事历论证此词作于其“贬官(远往处州,即今浙江丽水)即将去京之时”,果真如此,则词人极目天涯,寄归心于东流水,就更可理解了(他是江苏高邮人)。“暗随流水”又遥应“冰澌溶泄”。上下片末句都用“到”字,周济谓“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可见非偶然下字相重。词收结处,给人以无限四顾苍茫之感。
八 六 子
秦 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①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②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③ 。怎奈向④ 、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⑤ 。
【注释】
①刬:通“铲”。 ②天与:老天给的,这里实是“天作之合”的意思。娉婷:形容女子美丽,常作美女解,这里指所思之人。 ③“春风”句: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④怎奈向:即怎奈。“向”为加强语气的语助词,是当时的俗语。 ⑤“正销凝”二句:仿杜牧《八六子》词末句:“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销凝,含闷。
【语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我靠着栏杆。心里的恨就像遍地茂密的芳草,你即使把它铲光,它也会再生出来。想起柳荫外我骑着青骢马,河岸边你挥着红衫袖,彼此告别分手的时刻,不免凄怆地暗暗心惊。
老天平白无故地让我与绝色佳人结下这段情缘。明月映着珠帘的夜晚,我们堕入美妙的梦境,领略着春风似的柔情。有什么办法呢!欢乐已逐渐随着流水逝去了,悦耳的琴声不再可闻,翠绡巾帕上的香气也消失殆尽。怎能忍受这片片飞花在晚春时舞弄,濛濛残雨来将晴空笼罩。我正满怀愁绪,又传来黄鹂的几声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所写思念对象是旧时钟情的妓女。
词发端突兀,破空而来,不知恨从何起。以“芳草”作比,把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意熔合重铸,又如信手取眼前景物为喻,故周济评曰:“起处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然后以一“念”字带对偶句点出别离。“柳外”亦即“水边”,是互文。“青骢”,自己所骑,“红袖”对方衣着,都分明记得。以“怆然暗惊”再染“恨”字,用的仍是简言虚笔,进一步叙述发挥,则待下片。此调上片仅占全词的三分之一。先着力把心情说得很沉痛,给人以心中有许多难言情事在的印象,用语含蓄,留有大片余地。
下片以“无端”二字开头,感慨系之,仿佛在埋怨老天好作弄人,既有今日之离,何必当初之合,为什么偏偏让我碰上她呢?“天与娉婷”就是天上掉下个丽人来,有人解为“天生丽质”,不对,须知“夜月”二对句,便是“天与娉婷”的事实。“一帘幽梦”,说巫山之会、云雨之欢;“春风十里”,借小杜诗意点出身份,暗合“娉婷”二字,说她正当豆蔻年华,自己所见之群芳“总下如”也。“怎奈向”一转,“欢娱渐随流水”三句别后情事。欢娱既逝,音信也绝。“那堪”二字,更翻进一层,说面对“飞花”“残雨”青春将暮之景,又如何消受得。“恨”之“刬尽还生”和“怆然暗惊”,至此都有了着落。从“怎奈向”到“残雨笼晴”,方协一韵,五句一气贯注。结尾以景语代情语,又增加了音响效果。本来花自落、鸟自啼,非伤岁月流逝,无关人事变迁,但在有情人听来,一时都成了怨语恨声。在这里,秦观效仿杜牧同调词末句,恰如前面借其《赠别》诗意一样,是有意为之的。
满 庭 芳
秦 观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 ,画角声断谯门②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③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④ ,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⑤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黏:紧贴着。一本作“连”。 ②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楼,可以瞭望。 ③“寒鸦”二句:隋炀帝杨广断句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万”一本作“数”。 ④香囊,香袋,古人佩身作装饰,此作赠物。 ⑤“漫赢得”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女所居。
【语译】
远山涂抹着一缕淡淡的云,天空紧贴着大片衰败的草,城头谯楼上的画角吹了一阵后已不再响起。我暂将远行的船只停住不发,姑且与你一同举起这告别的酒杯。有多少如临仙境般的往事啊,我白白地回想着,竟像这散漫的烟霭,迷茫一片。只见夕阳余晖之外的远处,寒鸦万点,一湾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
真叫人丧魂落魄啊!当这难舍难分的时刻,我暗暗地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袋,你轻轻地解开打着同心结的罗带,彼此相赠。就这样,我便获得了一个青楼薄情郎的恶名。这一别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呀?徒然弄得我衣襟和衫袖上泪渍斑斑。当我从情伤意乱的地方再竭力远望时,只能看见高城了,还有那闪烁着的昏黄的灯火。
【赏析】
这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词,曾广为传诵,名噪一时,秦观因此而得了个“山抹微云”的雅号,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少传闻。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词人着意选用“抹”字“黏”字,以增强景物的可感性和生动性——动词都带着比喻的性质。“黏天”一词,用过的人很多,可知有的本子作“天连衰草”是后人妄改的。“画角声断谯门”,时值向晚,已预为末句伏根。“暂停”二句,点出临别;从“暂”字“聊”字中透出无可奈何和十分感慨的心情,故下接对回首往事的喟叹。“蓬莱”二字双关,即说当时遇合如临仙境,又指明地点。《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这有其《别程公辟给事》诗句“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可证。鸦噪夕阳、水绕孤村,以景物写心境,极有情致;借用炀帝诗意而不见蹈袭痕迹,自是作词高手。
下片专写分手一刻情况。“销魂”一顿,使黯然之情笼盖以下文字。东坡以为下片起几句是“柳词句法”(见《花庵词选》),颇有眼力,“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确有柳永绮罗香泽之态,但不是疵病,至借杜牧《遣怀》诗句的自嘲,则不但点明别者的青楼身份,也借此说出自己“落魄江湖”的境况。故周济云:“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已写“空回首”、“谩赢得”,这里又说“空惹啼痕”,我以为作此词时,秦观的感慨已多于伤情。结尾两句是船渐远去情景,因前有“暂停征棹”语;“高城”也与“谯门”照应;前“画角声断”,结则“灯火已黄昏”,一丝不乱。曾季狸《艇斋诗话》以为是“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虽秦观未必真取用此诗,但体会行舟中回望之情景,倒是说得对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此词一轶事,可资笑谈:杭城某官,闲吟此词,误记其中一句说:“画角声断斜阳。”有妓在旁纠正说:“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不是‘斜阳’。”某官便开玩笑说:“你不能将词的韵改一下吗?”妓便将词改为“阳”字韵,念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空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满 庭 芳
秦 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① 。舞困榆钱自落② ,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③ ,花困蓬瀛④ 。豆蔻梢头旧恨⑤ ,十年梦⑥ 、屈指堪惊。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⑦ 。
望 海 潮①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② ,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③ ,铜驼巷陌④ ,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⑤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⑥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⑦ 。兰苑未空⑧ ,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⑨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汲古阁本《淮海词》在词牌下题作《洛阳怀古》;《草堂诗余》题作《春感》;宋本无题。观词意,非怀古之作,题目皆后人所加。 ②冰澌溶泄:冰封的水面已融化流动。澌,流冰。 ③金谷:晋朝石崇所建的花园名,在洛阳西北。石崇曾邀客宴饮赋诗于此。俊游:游览胜地。 ④铜驼: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立有一对铜铸的骆驼,铜驼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巷陌:即街道。 ⑤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⑥西园:此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曹植《公燕》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笳:古时一种管乐器。 ⑦飞盖:奔驰的车辆。盖,车篷。 ⑧兰苑:泛指园林。 ⑨是事:事事。
【语译】
淡淡的梅花开得疏疏落落,河里的冰块已开始融化流动,东风又将岁月暗中更换。我总是记得往昔这时候金谷园、铜驼街熙熙攘攘的景象,游人趁着新晴天气,轻轻地走在平坦的沙路上。人们过往不绝,我竟误跟着一辆香车跑了好多路。那时,正柳絮舒卷,蛱蝶飞舞,春心狂想,纷纷不已。柳荫下、桃树底,踩出了小路,这一番春色乱分送了多少人家!
夜间在名园中举行宴会饮酒,吹笳奏乐,热闹非凡。到处是彩灯辉煌,妨碍了人们赏月,车如流水,阻挡了游客观花。如今园林中花木未空,游人却已渐渐地老去了。重来此地,只觉得事事都引起我的感叹。傍晚的烟霭中,酒旗还斜矗着。我只是在楼头靠着栏杆远望,时时能见到的是一群栖息着的暮鸦。我的心中涌起了归家的念头,这念头无可奈何地、暗暗地随着眼前的流水一直去往遥远的故园。
【赏析】
词是感旧之作。但有两说:(一)“追怀往昔客居洛阳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和“重来旧地时的颓丧情绪”(社科院文研所《唐宋词选》);(二)“作词之地为汴京而非洛阳”,“以洛阳之典来咏汴京”,“金谷园和铜驼路是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秦观在《西城宴集》诗序中提到过“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三十六人”的事,是“当时罕有的盛举”(沈祖棻)。二说各有理由,姑并存之。
词的头三句是眼前景象。梅开冰融东风起,时值初春。“暗换年华”是一篇主旨所在。自“金谷”句起,开始回忆往昔,由后面的“长记”字眼点醒。“长记”这两个字本当处在前面的领起地位,今因词调的句式对偶要求而置于后,其含意仍包括了前三句,读者细审自明。从另一方面说,“金谷”等句词意泛,写总体感受;“误随车”是一次具体的事,印象特别深,故冠以“长记”二字。前人诗词中也有写“误随车”的,如韩愈《游城南·嘲少年》诗曰:“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少游正用其意写自己当时的风流狂放。故下接“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将絮蝶之狂乱与春心之骚动写在一起。《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色所在,游人争赏,故柳桃树下,踏成小路;沿途家家户户,亦都占得这佳丽景色,大好春光。“乱分”二字新奇而极富艺术想像力,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思路幽绝,其妙令人不能思议”。
过片处仍继续写昔日情景,有异于词上下片的通常结构章法;所不同者是写夜宴的热闹。夜晚尚且如此,白昼盛况自不待言。“西园”是借用曹子建“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诗句的用语而泛指名园,故特意又提到“飞盖”。“碍月”、“妨花”,用带几分夸张的话出力地形容一番。写得气象富丽华贵,造句如齐梁小赋。与“误随车”一样,都说当时其乐无穷。这里说得越热闹,下面的转笔就越有力。“兰苑未空,行人渐老”,一承一转;“重来是事堪嗟”,一拍一合,与“暗换年华”遥遥呼应。举“烟暝酒旗斜”、“时见栖鸦”之冷落萧条景象与昔日作对比,也对“是事堪嗟”作了申说。此时无聊思归,已自然而然。沈祖棻还从秦观事历论证此词作于其“贬官(远往处州,即今浙江丽水)即将去京之时”,果真如此,则词人极目天涯,寄归心于东流水,就更可理解了(他是江苏高邮人)。“暗随流水”又遥应“冰澌溶泄”。上下片末句都用“到”字,周济谓“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可见非偶然下字相重。词收结处,给人以无限四顾苍茫之感。
八 六 子
秦 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①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②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③ 。怎奈向④ 、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⑤ 。
【注释】
①刬:通“铲”。 ②天与:老天给的,这里实是“天作之合”的意思。娉婷:形容女子美丽,常作美女解,这里指所思之人。 ③“春风”句: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④怎奈向:即怎奈。“向”为加强语气的语助词,是当时的俗语。 ⑤“正销凝”二句:仿杜牧《八六子》词末句:“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销凝,含闷。
【语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我靠着栏杆。心里的恨就像遍地茂密的芳草,你即使把它铲光,它也会再生出来。想起柳荫外我骑着青骢马,河岸边你挥着红衫袖,彼此告别分手的时刻,不免凄怆地暗暗心惊。
老天平白无故地让我与绝色佳人结下这段情缘。明月映着珠帘的夜晚,我们堕入美妙的梦境,领略着春风似的柔情。有什么办法呢!欢乐已逐渐随着流水逝去了,悦耳的琴声不再可闻,翠绡巾帕上的香气也消失殆尽。怎能忍受这片片飞花在晚春时舞弄,濛濛残雨来将晴空笼罩。我正满怀愁绪,又传来黄鹂的几声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所写思念对象是旧时钟情的妓女。
词发端突兀,破空而来,不知恨从何起。以“芳草”作比,把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意熔合重铸,又如信手取眼前景物为喻,故周济评曰:“起处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然后以一“念”字带对偶句点出别离。“柳外”亦即“水边”,是互文。“青骢”,自己所骑,“红袖”对方衣着,都分明记得。以“怆然暗惊”再染“恨”字,用的仍是简言虚笔,进一步叙述发挥,则待下片。此调上片仅占全词的三分之一。先着力把心情说得很沉痛,给人以心中有许多难言情事在的印象,用语含蓄,留有大片余地。
下片以“无端”二字开头,感慨系之,仿佛在埋怨老天好作弄人,既有今日之离,何必当初之合,为什么偏偏让我碰上她呢?“天与娉婷”就是天上掉下个丽人来,有人解为“天生丽质”,不对,须知“夜月”二对句,便是“天与娉婷”的事实。“一帘幽梦”,说巫山之会、云雨之欢;“春风十里”,借小杜诗意点出身份,暗合“娉婷”二字,说她正当豆蔻年华,自己所见之群芳“总下如”也。“怎奈向”一转,“欢娱渐随流水”三句别后情事。欢娱既逝,音信也绝。“那堪”二字,更翻进一层,说面对“飞花”“残雨”青春将暮之景,又如何消受得。“恨”之“刬尽还生”和“怆然暗惊”,至此都有了着落。从“怎奈向”到“残雨笼晴”,方协一韵,五句一气贯注。结尾以景语代情语,又增加了音响效果。本来花自落、鸟自啼,非伤岁月流逝,无关人事变迁,但在有情人听来,一时都成了怨语恨声。在这里,秦观效仿杜牧同调词末句,恰如前面借其《赠别》诗意一样,是有意为之的。
满 庭 芳
秦 观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 ,画角声断谯门②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③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④ ,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⑤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黏:紧贴着。一本作“连”。 ②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楼,可以瞭望。 ③“寒鸦”二句:隋炀帝杨广断句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万”一本作“数”。 ④香囊,香袋,古人佩身作装饰,此作赠物。 ⑤“漫赢得”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女所居。
【语译】
远山涂抹着一缕淡淡的云,天空紧贴着大片衰败的草,城头谯楼上的画角吹了一阵后已不再响起。我暂将远行的船只停住不发,姑且与你一同举起这告别的酒杯。有多少如临仙境般的往事啊,我白白地回想着,竟像这散漫的烟霭,迷茫一片。只见夕阳余晖之外的远处,寒鸦万点,一湾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
真叫人丧魂落魄啊!当这难舍难分的时刻,我暗暗地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袋,你轻轻地解开打着同心结的罗带,彼此相赠。就这样,我便获得了一个青楼薄情郎的恶名。这一别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呀?徒然弄得我衣襟和衫袖上泪渍斑斑。当我从情伤意乱的地方再竭力远望时,只能看见高城了,还有那闪烁着的昏黄的灯火。
【赏析】
这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词,曾广为传诵,名噪一时,秦观因此而得了个“山抹微云”的雅号,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少传闻。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词人着意选用“抹”字“黏”字,以增强景物的可感性和生动性——动词都带着比喻的性质。“黏天”一词,用过的人很多,可知有的本子作“天连衰草”是后人妄改的。“画角声断谯门”,时值向晚,已预为末句伏根。“暂停”二句,点出临别;从“暂”字“聊”字中透出无可奈何和十分感慨的心情,故下接对回首往事的喟叹。“蓬莱”二字双关,即说当时遇合如临仙境,又指明地点。《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这有其《别程公辟给事》诗句“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可证。鸦噪夕阳、水绕孤村,以景物写心境,极有情致;借用炀帝诗意而不见蹈袭痕迹,自是作词高手。
下片专写分手一刻情况。“销魂”一顿,使黯然之情笼盖以下文字。东坡以为下片起几句是“柳词句法”(见《花庵词选》),颇有眼力,“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确有柳永绮罗香泽之态,但不是疵病,至借杜牧《遣怀》诗句的自嘲,则不但点明别者的青楼身份,也借此说出自己“落魄江湖”的境况。故周济云:“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已写“空回首”、“谩赢得”,这里又说“空惹啼痕”,我以为作此词时,秦观的感慨已多于伤情。结尾两句是船渐远去情景,因前有“暂停征棹”语;“高城”也与“谯门”照应;前“画角声断”,结则“灯火已黄昏”,一丝不乱。曾季狸《艇斋诗话》以为是“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虽秦观未必真取用此诗,但体会行舟中回望之情景,倒是说得对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此词一轶事,可资笑谈:杭城某官,闲吟此词,误记其中一句说:“画角声断斜阳。”有妓在旁纠正说:“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不是‘斜阳’。”某官便开玩笑说:“你不能将词的韵改一下吗?”妓便将词改为“阳”字韵,念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空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满 庭 芳
秦 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① 。舞困榆钱自落② ,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③ ,花困蓬瀛④ 。豆蔻梢头旧恨⑤ ,十年梦⑥ 、屈指堪惊。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