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23节


我梦见自己来到江南烟雾迷茫的水路上,行遍整个江南,也没有遇见我那离别的人儿。睡梦之中,只觉得我失魂落魄地忧伤而又无处可说,待到醒来,才知道这痛苦原是幻觉,感到说不出的惆怅。

我想要把这番心情全都写信告诉你,让高飞的大雁、水底的鱼儿替我捎去,可是这终究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我想要缓缓拨弦弹出离别的愁思,极度的悲哀又几乎把筝上的玉柱都弄断了。

【赏析】

小晏工于言情,词家自有定论。此词亦为思念恋人而作,词意温婉悱恻。

上片记梦。发端就下“梦”字,甚便捷。积思成梦,不觉来到江南水乡。这该是意中人所在的地方。四处都寻觅遍了,竟未能一见芳姿倩影。“行尽江南”云云,自是梦中事。梦是幻觉,本无事不成,大可遂愿相会,然小晏偏不肯落套,而写“不与离人遇”,是透过一层去说离情之苦,很有点《长恨歌》中“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意味。因不遇而黯然“消魂”,欲诉说而无人可告。焦虑不安、失望压抑的情绪,竟从“睡里”去表现。“觉来”时则又不同。“消魂误”,是说刚才的激动痛苦,原来弄错了,只是做梦,“离人”不会不在“江南”的,可惜去不了;要是真像做梦那样,想去就能去,有多好啊!于是又“惆怅”不已。真能写出“睡里”、“觉来”前后心境的曲折变化。

梦中寻找恋人不着,醒来无限感慨惆怅,这一番体验,原是写情书的好材料。所以下片说自己梦后产生的念头时,首先就想到为恋人写信。“欲尽此情”,可见有说不完的话想说。然无人捎信,甚至捎到何处可能也不清楚。于是想到古来有雁鱼传书的传说,但大雁在天,游鱼潜水,又如何托它们传递呢?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是“无凭据”的。写信办不到,又退而求其次,想到寄情于弹筝,借筝弦发抒一下因离别引起的愁绪,以排遣内心的郁闷苦恼。仍用“欲”字起,有排比作用,藉以表现左思右想的撩乱心态。“欲”一作“却”,似是后人为避重字而改。梦后的想头都是很现实、很真实的,没有胁下生双翅、飞越万水千山之类的妄念,而是明知不能相见,在无可奈何下的一点可怜的愿望。用“缓弦”弹出,才与悱恻缠绵之柔情、忧郁哀怨之心境相协调。但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故用“断肠”。弹筝须移动筝柱以调谐音律,故“移破秦筝柱”与说“弹断秦筝弦”的意思一样,都是自己诉不尽相思之苦、对方又听不到自己的幽怨心声的一种诗意化了的强调说法。末二句一缓一急,温婉与剧烈,形成表里内外的反差,相辅相成,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蝶 恋 花

晏幾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 ,聚散真容易②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③ 。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

①春梦秋云:喻易散易消。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②聚散:偏义复词,偏在说“散”。 ③吴山:在杭州西湖旁,登山俯视,可见到钱塘江和西湖。

【语译】

醉后是怎样离开西楼的,我醒过来时已经记不得了,像春梦一样短暂,如秋云一去无踪,人们的相聚也真容易散啊!已经西斜的月亮,照着半扇窗户,人却难以入睡,室内的画屏静静地展现出吴山一片青翠。

衣上的酒渍,诗中的文字,一点点、一行行,无非都是凄凉的意味。连红蜡烛都在可怜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会在深夜的寒冷中,徒劳地替我滴下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的哀歌。

它从别宴散时写起。在西楼与朋友喝酒是记得的,但离开那里的情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因为当时自己已经醉了。这样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聚散”,就更像一场“春梦”了。醒后人不见,又像“秋云”,难再相见,所谓风流云散。借白居易诗意,感叹相聚短暂、离散容易,自然真切。然后写相思不寐,“斜月半窗”,说长夜将尽,景色如见。秋光冷画屏,上有杭州景物;那该是往日与友人常常相会宴游之处了。正难成眠时,又见“吴山翠”图画,自然平添了念旧怀人的情思。

别来唯借酒浇愁,吟诗遣怀,然诗酒无伴,内心有恨,故不免狂放颓伤,留下来的酒痕墨迹,无非都是凄凉。明白简洁,叙事与抒情融合成一体。自己的心情,该说的话说了,或者已可以想见,结尾就避开正面述说,而改用烘染衬托,旁敲侧击,于是写红蜡泪,让无情之物染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说它也在为多情人着急,感到无可奈何,只是徒然地替人不断地流着蜡泪。杜牧《赠别》诗云:“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晏此词正用此意,借红烛来写自己内心的哭泣。


鹧 鸪 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① ,当年拚却醉颜红②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③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 照④ ,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彩袖:指代歌女。玉钟:玉杯。 ②拚却:甘愿之词,犹今言豁出去了。 ③桃花扇:画有桃花的歌扇。歌者手执,作掩口弄姿之用。 ④賸:同“剩”,尽管。银 ;银灯,泛指灯烛。

【语译】

当年,你撩起彩袖,手捧玉杯,殷勤地向我劝酒;我甘愿让醉脸通红,喝了一杯又一杯。你翩翩起舞,直跳到杨柳掩映的楼台上月儿西沉;你宛转歌唱,直唱到画着桃花的歌扇已无力摇动。

自从分别以来,我一直在回想着我们相逢的时刻;有多少次,我都梦见与你在一起,你大概也如此吧。今晚我尽管手执灯台将你照了又照,还只怕我们这次的相逢是在梦中呢。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是晏幾道的代表作。写的是他与一位有恋情的歌女久别重逢的喜悦。

上片回忆从前在宴席上与歌女相聚的欢乐情景。写昔日之欢,在离别词中极普遍,其用意在于对照今日的孤凄;而此词却是一种铺垫,是重逢喜悦的依据,是为今而写昔,以能使人增加对喜悦的理解。“彩袖”句,知是娱客陪饮的歌舞伎。“殷勤捧玉钟”,说她热情劝饮,也暗示她对自己有特殊的情意。“当年”句,点清是回忆,从“拚却醉颜红”补明。“拚却”二字,用得极有表现力,虽是说自己的心态,其实更在为对方着色,说她对自己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自己才豁出去不计喝了多少,甘愿让醉脸通红。下两句就写她尽其所能为客献艺。这又从歌女表演历时之久和尽心尽力,反映出与宴者的情绪热烈和兴致甚高。“舞低”二句历来评说颇多,如晁补之称其“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一家”,以为仅此二句“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邨中者”(《侯鲭录》引)。黄蓼园则以为“比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觉浓至”(《蓼园词选》)。又有人说它“不愧六朝宫掖体”(《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如此等等。我们以为它还汲取了唐人七律对仗的成功经验,颇能从遣词构句上见出锤炼功夫。

下片分两层,先写别后之苦思,是陪衬;后写重逢之惊喜,是主体。“几回魂梦与君同”,又可包含两层意思,“同”,既是“在一起”,又是“相同”。梦能相同,自然是推想之词,但完全合乎情理,女方如何可意料而得,比单单说自己更体贴、深挚。此处说“魂梦”,固表示往昔情景别后常魂系梦萦,但更是为了结句“犹恐相逢是梦中”预先布局,文心极为细密。最后归到“今宵”,重逢之惊喜,俨然如见。这两句当然可以说是出于杜甫《羌邨》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但读来并不觉有因袭之嫌,反而更见其词情婉丽,言同己出。这有个道理,一来意外惊喜,疑为做梦,是人之常情,谁都可以说,故戴叔伦有“翻疑梦里逢”、司空曙有“乍见翻疑梦”之句;二来表述上杜诗晏词各有特色,有微妙的差别,自不相犯,也不能彼此调换。刘体仁说,“此诗与词之分疆也”(《七颂堂词绎》),就说得颇有见地。加了“剩把”、“犹恐”,自是词,不是诗,词比诗就更曲折深婉了,正宜写情人之意外相会而非患难夫妻乱离中的重逢。后来陈师道有《示三子》诗写他与子女们的相见说:“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这又是情景相仿而用语翻老杜小晏的案了,但也同样真切深挚。


生 查 子

晏幾道

关山魂梦长① ,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② ,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③ :真个别离难④ ,不似相逢好。


【注释】

①“关山”句:谓关山难度,魂梦长萦。 ②可怜:很,非常。 ③人人:对所亲昵的人的称呼。如欧阳修《蝶恋花》词:“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小晏《踏莎行》词:“伤心最是醉归时,眼前少个人人送。” ④真个:真正。

【语译】

天长地远,关山难度,魂梦常萦绕;塞上的大雁高飞,音书却少得可怜。双鬓乌亮的年轻人,只是因为相思而变老了。

回家去罢,坐在那绿纱窗边,去对心爱的人儿说:离别真是太难了,不像相逢那么美好!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小令。

李白有乐府《长相思》曰:“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词首句“关山魂梦长”,正是这首诗意的隐括,其“长”字,义可双兼,同时用来形容“关山”和“魂梦”,说路途远阻和相思不绝。飞雁越塞,故称“雁塞”,未必作者身在塞外。见雁远飞而联想到“音书”是很自然的。现在不但人不得见面,连消息也隔绝了,所以更增牵挂。然后自叹华年都在苦苦相思中虚度,青丝般的双鬓,难免会被岁月覆上一层霜雪。“可怜”一词,在形容词前,多作“很”、“非常”等表示程度的意思解,但在修辞色彩上,仍有自怜自惜的含义在。与“只为”相配合,感叹的性质就更明显了。

下片是期盼之词,是内心愿望的表述,非实写归后情景。古时内室的窗子上多蒙绿纱,故诗词中常见写到“绿窗”、“绿窗纱”或“碧纱窗”。归傍绿窗,正是想像中夫妻和合、喁喁语笑的典型环境。“人人”犹言“卿卿”,对亲爱的人说的并非特别动人的语言,都是最普通最平常的话:“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这朴素简单的语言,才自然真切,包容广大。一个“难”字、一个“好”字,把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绵绵情意,都蕴藏在其中了。全词纯用抒情,不事衬染,不加雕饰,全是白描,朴素率直,天然可喜,在小山词中,别是一种风格。
首节 上一节 23/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