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21节


这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整体思路与上一首《玉胡蝶》颇相似,所不同者,那一首是怀念故交旧友的,这一首则是想家思归的,艺术上更趋娴熟,臻于完美。

《八声甘州》词牌本重声调节拍,多用领字,如上片之“对”“渐”、下片之“叹”“想”,连贯两三句,酣畅淋漓,极有气势。如此词起手十三字,便似九天银河一时洒向胸怀,令人兴叹;词以写时雨发端的不少,而具此气象者则甚少见。说“暮雨”和“一番”,知是傍晚阵雨;用“潇潇”和“洒”,可见雨势不弱;雨来得急骤而持续时间不长,雨过天晴,经此一番洗涤,更显出宇内秋气清爽明澄。高楼临江(“江天”)、作者凭栏(“对”)也都已暗含其中。常言“一雨成秋”,以下三句便由“清”而转为凄凉冷落。“渐”字地位突出,是动态的,能写出景象的变化趋向和给人的感受在不断增强。赵令畤《侯鲭录》称:“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能改斋漫录》以此为晁补之语)又有人将这几句柳词比之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见刘体仁《七颂堂词绎》)的确,上片前半声调高亢,境界阔大、气象非凡;后半几句则婉转悱恻。“红衰翠减”本是近景细景,但非个别,已概括扩大,故曰“是处”;草木如此,一切美好景物也如此,便更推而广之说“苒苒物华休”。唯一例外的是象征时光流逝的“长江水”,它永远都是如此。为什么不说“日夜东流”而说“无语东流”呢?孔子叹逝川说“不舍画夜”,谢朓也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柳永却偏不说“日夜”要说“无语”,江水本来就不会说什么,岂非废话?然而在这里下“无语”二字自好,其意境之妙,绝非“日夜”所能替代,诗词之不可总以常理论,此亦一例。秋气肃杀,物华都休,唯江水东流永无休止,这已是一种变与不变的对照了;词人见草木摇落而变衰,想到人生亦如此,难遏悲感,正欲一问眼前之江水,然“泪眼问花花不语”,“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无情,它始终漠然无动于衷,不管草木荣枯与人间悲欢,所以用了“无语”,这又是多情与无情的对照。词人的主观心态,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诗的特殊语言表述,得到了准确的反应。

上片既全是写景,下片就都用于抒情。先以“不忍”三句作必要的交待,其作用是:(一)补明上片所写种种景物,及于登高望远时所见;(二)点出望故乡、思归主题;(三)总写心情;只用“不忍”、“难收”等语笼统地说,细诉深讲,留待下文。“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归思”的具体化,也是“归思”的部分内容。词人自悔自责漂泊在外,久留不归。这里,“年来踪迹”和“苦淹留”也是必要的补充交待。但这两句更重要的作用,是借“叹”、“何事”等表现强烈情绪的语词,直接引出他思念的主要对象——“佳人”。因此也可反思上片,知前面所谓“苒苒物华休”,必定也有感伤红颜将老、青春易逝的内容在。思念家中爱妻,却从反面落笔,写她“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情景。这与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完全同一机杼。但这未必是模仿,也不全是艺术手法问题,而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思念深切,故能心往彼方驰去,诗从对面飞来。词的结尾更有意思,词人自己凭栏凝愁居然也从妻子心态(想像的)中倒映出来,说她一定不曾想到(“争知我”)。难怪梁启超要说:“飞卿(温庭筠)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所谓“此词境”,指的就是从“想佳人”到篇末的这几句。幻境与实境交相辉映,从我心中看出你来,又从你心中看出我来。这是此词中最有魅力、最光彩之所在。


迷 神 引

柳 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①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②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③ 。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④ 。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⑤ ,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①楚江:长江中下游一带,古时楚国之地,因称这一段长江为楚江。 ②胡笳:古时先在胡地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旧时多以为卷芦叶而成;今传之物乃木制,三孔,音色悲凉。 ③黛眉浅:喻远山形状。 ④游宦:为官而不断被调动迁徙。 ⑤赊:远。

【语译】

我乘坐的小船上轻帆已经卷起,船暂时停靠在楚江南岸。孤城吹起了傍晚的号角,引出一片胡笳的怨恨声。江水茫茫,沙滩上栖息着大雁,雁群受惊,很快地四散飞去。烟雾收敛了,秋日的树林簇聚在一起,景物画屏似的展开,天边的远山,看过去小小的,就像浅色的黛眉。

我轻率地抛离了从前钟爱的人儿,为微官东奔西走,来到这里。只觉得这种作客的行程太劳累,岁月也已晚了。我不忍心观看那萧索的异乡景物,满怀愁绪。汴京路漫漫,秦楼难再到,羁旅情怀纷乱如麻。芳草连天,夕阳普照,佳人毫无消息。飘散的云朵已非常遥远了。

【赏析】

柳永在江南追念汴京生活的词不少,这一首也是。从说到“游宦”看,知是晚年之作。因为他早年功名蹭蹬,待考中进士放官时,年岁已老。词中除写秋日泊舟的羁旅之感外,主要思念对象,还是“帝城”里“秦楼”中的“佳人”。

上片说泊舟江岸,写所见之景。舟小帆轻,正可随意行止,到处泊舟;卷帆便是预备停船。用“暂”字,又可见客程未了,以后还将继续漂泊,已为下片抒旅情伏根。“楚江南岸”,点出地在江南,是后文写汴京路远的依据。“孤城”是此夜将投宿之地,以环境衬托自己所处之孤寂。“暮角”声起,又引出“胡笳”,从听到的声音先暗示“怨”情。然后写所见之景物,由近及远。江水茫茫,沙滩栖雁,雁群见船来泊岸,立即惊散,可见江边冷落无人。这是近见,稍远再看岸上,烟收雾敛,秋色清朗,寒林似簇,恰如画屏展开;更远处,天际山小,望之如美人淡扫蛾眉。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词人没有特意再渲染凄苦哀怨,倒给人以美感,颇能把握艺术表现的分寸,显得自然而真切。他只是用“烟敛”和“寒林”,一点季节特点,借望极“天际”而稍露怀远心思。“遥山”小而浅,状似“黛眉”,又暗逗所思之“佳人”。但这些用意布局,都只在若有若无之间,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下片抒羁旅之情,将帝都汴京当成了故乡家园,思念的对象当然也非真正的家眷亲人了。柳永《夜半乐》词中有“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等语,似乎还可以解说为轻率地离别家庭,抛开了妻子,但这里说“旧赏轻抛”,已不容再怀疑指的是舞伎歌女了。所以,他感叹“到此成游宦”,就是对不能在繁华的帝都再与她们在一道过那种朝宴夜欢的生活而深深遗憾。为此,他已丧失了游赏山水之乐,只是觉得“客程劳,年光晚”而已。这后三字把时序值秋和年岁已老两层意思都包括了。“异乡”,通常是与“故乡”相对而言的,须知在此词中,却是与“帝城”对举的。上片所闻之暮角胡笳、所见之沙雁寒林,种种“异乡风物”,比之于宝马香车、火树银花的帝京风物来,自然大不相同,何况又值“萧索”季节,所以用“忍”字,说“愁眼”以对。“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九个字,可以说把要抒之情,全部概括了。“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回到写景上来,以景写情。写相思闲愁绵绵不绝,且被一片凄婉之情所笼罩。“佳人无消息,断云远”,明说情事,又以景语作指代:“断云”即“佳人”,与“ 云”、“秦云”用法相似,说往昔之欢乐已很遥远了。倘作写景看,景与情亦能相合。


竹 马 子

柳 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① ,雄风拂槛② ,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③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④ ,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①雌霓:七色虹常见有双层,颜色鲜艳的为雄,称虹;暗淡的为雌,称霓。这里用“雌霓”是为了与“雄风”成对,其实就是说彩虹。 ②雄风:劲健的风,语出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 ③素商时序:秋天季节。按五行之说,秋,五色中尚白,故称素;五音中属商。 ④霁霭:晴烟。

【语译】

登上孤独荒凉的故垒,在高高的亭子中远眺,静静地下临烟濛濛的江边小洲。眼前是挂着彩虹的天空下着阵雨,风有力地吹拂过槛栏,使烦人的暑气稍稍得以收敛。渐渐地感觉到一叶被秋风惊落,寒蝉在傍晚聒噪,秋季已经来临。观赏风景,想起了从前的欢乐;指看汴京,远在非雾非烟的茫茫深处。

往昔的情景,在这里都成了追忆和感慨。新愁容易积累,旧友难以相聚。凭着地高,整天站立着凝神而望,得到的只是无限忧伤和默默无语。极目远望,雨后晴烟微茫,暮鸦乱飞,萧索的江城渐渐向晚。南楼吹起画角,又用它哀怨的声音送走残阳。

【赏析】

相同相近的题材,不同作者能写成许多不同的作品,这很自然;若由同一个作者来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然柳永却有这种本领。此词题材与前首《迷神引》几乎一样,也许还是差不多时候写的,其蹊径也相仿佛,差异只在前者是写孤舟暂泊时的所见所感,此则是在江城登荒垒凭高眺望而作。尽管如此,但彼此并不雷同。

此词的结构是:上片先交代登临,接着写望中之景,最后是览景兴感。下片起头承接上片所感,用以抒情,抒情末了回到登临情事上来,后半则再写景,并以景语作结。

叙登临,着眼于形容词的运用,能借此先勾勒出一种孤独荒凉、高远空阔和悄然迷茫的意境。“对”字以下写景,“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八字成对仗,典雅奇丽,工巧有致。“挂”字用得尤妙,颇能见出柳永擅长吟咏的才情和驾驭文字的功力。“微收烦暑”,点明季节,也可知对景初望之时,心中还是比较舒坦惬意的,就像古时楚王喊道:“快哉此风!”既用“雄风”,就应有此意。情绪的变化有个过程,悲秋之感,是一步步产生的,所以用了“渐觉”二字。“一叶惊秋,残蝉噪晚”又是出色的对偶,眼见耳闻,无非秋声,这才惊觉到已是“素商时序”了。对景兴感,先一提“前欢”与“神京”,人和地,本是二也是一,“非雾非烟深处”,说杳然不知其何在。“深”也就是“远”。“非雾非烟”,乃视力无法穿透的天际地面大气层,正写其望中茫茫无所见,仍紧扣住“览景”二字来表现。

过片“向此”句,再次提醒为“追感”而作,所以接“新愁易积,故人难聚”两句来申述。“愁”字于此点出。说是“新愁”,其实为“故人”而生,之所以常“新”,就因为别后久久“难聚”而又年年月月不能忘怀。语虽浅而意不浅。“凭高”二句再呼应上片发端登高临远意,将苦思凝望、黯然消魂的情态写足。然后以“极目”上承“旷望”,再次转入写景,直至于曲。虽然仍是眺望中所见所闻,但此时已非起初那样无意识的闲览了。心境不同,看起来的东西也不一样,愁眼观景,增加了浓重的“萧索”气氛。但处处照应着上片所写,使前后保持一致和连续。“霁霭”与“挂雨”相应,现在是雨过天晴(霁)了,只有暮霭;说“霏微”,又与“非雾非烟”景象符合。“暝鸦零乱”与“残蝉噪晚”配搭,相辅相成。“江城”也切“烟渚”。这些都是所见,末以所闻之画角声作结。立足处是“孤垒”、“危亭”,故写角声傍起于“南楼”。悲凉之声陪伴衰暮之景,用“又送”二字,既见“凝伫”之久,也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悲观之情:我们仿佛能听到词人正发出好景不长,光阴迅逝,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的叹息。


桂 枝 香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②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③ ,翠峰如簇④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⑤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⑥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⑦ 。六朝旧事如流水⑧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


【注释】

①桂枝香: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词牌之下有题“金陵怀古”四字,今选本多从之;其实是后人据词意所增,非作者命题。 ②故国:故都,金陵是六朝和南唐的都城,故谓。 ③澄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④簇:箭头。 ⑤“彩舟”二句:写长江倒影景象。星河,银河。 ⑥“叹门外”二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写陈为隋灭。韩擒虎,隋将。张丽华,后主陈叔宝宠妃。韩率兵破朱雀门攻入金陵时,后主及妃子尚在结绮阁楼上赋诗作乐。 ⑦漫嗟:徒然叹息。这两句唐圭璋断句作“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⑧六朝:建都于金陵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⑨“至今”三句: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遗曲,指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其曲靡靡哀怨,人称亡国之音。

【语译】

登高临远,纵目眺望。正值古老的都城深秋季节,天气开始变得肃杀清冷。蜿蜒千里的澄澈的长江水,望去如一匹长长的白绢;远处苍翠的山峰,就像箭头似的林立。来来往往扬帆打桨的船只,都被笼罩在斜阳的返照之中;西风吹动着斜插的酒旗。彩绘的舟船行驶在映着淡淡白云的江上;闪光的水面如银河平铺,一群白鹭上下翻飞,风景之美妙,用图画也难以表现。

想起从前,这里有多少人曾追逐过奢侈淫佚的生活;可叹他们结果像陈朝被隋军所灭那样,相继都得到悲痛悔恨的下场。千百年来,站在这高处的人们,对此江山,徒然地发出人世间几多兴衰荣辱的慨叹。六朝的陈迹已如流水般过去了,只有寒烟衰草依旧呈现出一片绿色。到如今,你还可以听到,那些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们,她们仍不时地在唱着《玉树后庭花》那首招致亡国的歌曲呢。

【赏析】

王安石的文与诗,在北宋都是顶尖的;词写得不多,影响也不如诗文。像后来李清照这样的大词家,居然说好像不知道王安石有词。她说:“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因而招致梁启超举这首《桂枝香》来反驳,说“但此词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见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的确,这是一首出色的佳作。怀古题材在此之前的词中并不多见,因而一扫当时绮靡婉弱的词风,使在填词上大胆闯新路的苏轼也佩服不已。杨湜《古今词话》曰:“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此词结构合乎规矩。上片写登临所见景物;下片兴感,抒吊古情怀。

起叙登高望远之事,只用四字,便转入写景。“故国”,从前历史上的京城,地点正适合怀古;“晚秋”,草木摇落之时,季节也是最容易引起感慨的。“天气初肃”,话并没有特意渲染,却能令人想起欧阳修所说的“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秋声赋》)的话来,也就是说天道是无私的,一切荣枯兴亡,皆严肃执法。金陵潮打石城,枕大江是其特色,所以写望中之景,亦以江水为主。描绘千里长江,用小谢诗语,不但因为“澄江静如练”是其名句,也因所写的时、地、景都恰好相合。长江可比作白练,水须平静、清澄自不待言,在傍晚时分看,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有斜阳返照,看去才是白洋洋的。谢朓诗也写在傍晚可证。(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配以“翠峰如簇”,一幅图画的框架主体已经完成。然后点缀江面船只,岸上酒旗。必点出“斜阳”“西风”,写“酒旗”用“背”与“斜矗”,真善于形容。风从西来,旗往东飘,所以用“背”;悬旗之杆,多缚于立柱或树丫,加之风力,所以总是倾斜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更是彩笔精描。烟霏云淡,船如天上坐;波轻光闪,鹭似银河起。颇有人间天堂气象,所以说“画图难足”。有人以为“澄江似练”写长江,“彩舟”“星河”又另写秦淮河上,恐不是的。就算望中所见,能从这里转到那里,词也不宜如此混写,何况李白有“三山半落青天外,雨水中分白鹭洲”之句,这里写“鹭起”,很明显也正是说长江。

下片怀古兴感,是抒情,以“念往昔”领起,从六朝的金粉“繁华”和终至亡国的“悲恨”两方面说;举有代表性的陈叔宝与张丽华事为史鉴,却只用“门外楼头”四字隐括唐诗意,措辞极简洁精警,兴衰荣枯形成明显对比。“叹”字则表现了凭吊者的思想倾向。然后从时间上延伸,由自身今日之“登临送目”扩展到“千古凭高”,以见这是历来无数登临者的共同感慨。“荣辱”二字,包容广大,种种史事感叹都在其中;同时又应“繁华”和“悲恨”。“嗟”字前加一“谩”字,说嗟叹也是徒然,那是因为往者不可谏,“六朝旧事如流水”,世事倏尔变幻,逝者已矣!只有大自然的景物年年岁岁相似,没有多大改变。“六朝旧事”就是怀古所想到的,于此点醒。“流水”、“寒烟”、“衰草”,都被调动起来,用于抒情,抒情也不脱开眼前景物。最后再隐括唐诗作结,技巧极其高明。与“门外楼头”一样,“商女”唱后庭,用的也是杜牧的诗,而且都是写金陵的,又都是说陈被隋灭事,章法也极严密。原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不知亡国恨”和“隔江”等字样,在此词隐括时未用,但这是不用而用,是为避免直露,以求含蓄的诗词特殊修辞方法。因为原诗是广为传诵的熟诗,所以词的作者隐去之处,读者正须着眼。在这里,王安石恰恰有着与杜牧相类似的感慨在;同时也巧妙地把全词景物的主体——长江,通过不点而点的手法照应到了。东坡心折此词,不是偶然的。

首节 上一节 2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