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19节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① 、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② 。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③ ,费伊心力。 云尤雨④ ,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⑤ ,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⑥ ?愿低帏昵枕⑦ ,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注释】
①因循:得过且过,不振作。 ②陡顿:顿时。 ③疏散:疏郁散闷。 ④ 云尤雨:贪恋欢情。 ,音替,困极。尤,过度。 ⑤天长漏永:路远时久。 ⑥秦云:秦楼楚馆的云雨。 ⑦低帏昵枕:垂下帷幕,枕上亲近。
【语译】
梦醒时,一丝风透窗而入,将荧荧一点青灯吹灭。怎经得起酒醒后,又听到那空寂的台阶上夜雨不断地滴沥。可叹我总是得过且过,长久地做一个天涯的游客。辜负了佳人多少往日的盟约,就这样忍心地把从前的欢会,顿时都变成了忧伤和悲戚。愁思真深啊!我一而再地回想,在密室的幽深处,几次酒散歌尽后,那鸳鸯被底暖香迷人的时刻,哪里是为暂时开心而耗费她的心力,我们贪恋云雨之欢,有着万般千种的相爱相惜。
现在倒好,彼此天长地阔,每时每刻都觉难熬,我竟无缘无故地自己将她疏远隔绝。不知什么时候,能再重圆这秦楼云雨梦?到那时,我愿垂下帘幕,在枕头上亲昵地相对,轻轻地对她一一诉说:在江畔乡居的日子里,我夜夜都不曾入睡,老数着更漏的点数,心里回忆着以往的情景并苦苦地思念着她。
【赏析】
这首长调也写对恋人的思念。分三叠,用“今—昔—今”结构,即前后写今天的相思愁绪;中间是对往日欢情的回忆。一、三叠都写今,但重点不同:一叠重点在叹久别佳人,辜负前盟;三叠则主要表达将来重温旧梦的愿望。
词将怀人心绪置于风雨寒夜之中、梦觉酒醒之时来写。寒风一线,透窗而入,已足砭人肌骨;更将孤灯吹灭,让周围留下一片黑暗。此时只听到夜雨不断地滴在空阶上的声音。从感觉、视觉、听觉多方面来渲染一个凄苦难耐的环境。“梦觉”,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词)的可能也没有了;“酒醒”,一时麻木的痛苦愁恨,又重新回到了心头。环境和内心都如此,所以不堪忍受。“嗟因循”以下,说出愁思原因。说长久在天涯漂泊,不积极争取回去践前盟旧约,都是自己“因循”之故,言下有一种负疚感。所以下面用一个“忍”字,同时也写出从“欢会”变为“忧戚”的内心不平衡。既已提出“从前欢会”来,便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二叠的追忆内容。
二叠以“愁极”二字贯通前后脉络,因愁而思,再接“再三追思”以领起下文。描述男女欢会,自是柳永拿手,世人词家讥訾亦多,如谓其“好为俳体,词多媟黩”(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刘熙载《艺概》);甚或责其“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吴曾《能改斋漫录》),“薄于操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等等。但平心而论,寻花眠柳是当时士人的普遍风气,柳永不过是在词中敢于不加讳饰地实写并叙来毫不费力而已。所以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乐章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三叠又用“恰到如今”拉回眼前。“天长”言相距遥远;“漏永”写寒夜难尽,又伏下文“数寒更”。“无端自家疏隔”,呼应前面的“因循”,总是自悔自责语。然后用“知何时”(“知”即“不知”)说出自己鸳梦重温的心愿和因相思回忆而通宵失眠的情景。此夜之愁苦情状,到重逢之时倾诉,就都化为一片温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柳永词(也写夜雨)的结尾,全从义山诗意化出,却能不露痕迹,就像自出机杼,只是偶与前人相合一样。
定 风 波
柳 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①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② ,腻云亸③ ,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⑤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⑥ ,只与蛮笺象管⑦ ,拘束教吟课⑧ 。镇相随⑨ ,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是事可可:什么事都不在意,没心情。 ②暖酥消:肌肤消瘦。暖酥,喻女子肌肤如温暖的酥油(乳制成品)。 ③腻云亸:头发下垂。腻云,喻女子美发。亸,音朵,下垂。 ④无那(“奈何”的合音):无奈。 ⑤恁么:这样。 ⑥鸡窗:传说晋代兖州刺史宋处宗,养一鸡于窗间笼内,久而作人语,与处宗终日谈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见《幽明录》)后即以“鸡窗”作书房的代称。 ⑦蛮笺:即蜀笺。象管:象牙笔杆的毛笔。 ⑧教吟课:让他把吟咏诗词当作功课。 ⑨镇:常,长,永远。
【语译】
自从春天来临后,绿叶红花都使我感到凄惨烦愁;我这颗女人的心对什么事情也不在意了。太阳已高挂在花枝上,黄莺在杨柳的翠带间穿梭似的飞来飞去,而我却仍拥着被子在睡觉。柔和莹洁的肌肤消瘦了,乌云般亮泽的头发垂下了,整天懒洋洋地也没有精神去梳妆打扮。真是无可奈何啊!我恨那薄情郎一去,竟连书信也没有一封。
早知道他如此,我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锁住,不让他走。把他关在书房里,只给他纸和笔,将他管束起来,让他把做诗填词当作功课去完成。我要永远跟随着他,不离开他一步,要悠闲地手拈针线陪伴着他坐在一起。就只有他和我两个人。这样,才不会白白地浪费掉青春的光阴。
【赏析】
这首离别相思词是从女方角度写的,描摹女子怀人的心理情态,可谓体贴入微。行文之中,雅言俚语相杂,自然和谐;浅俗处,反见活泼清新。
上片写女子因情郎去后没有音书而终日愁闷无聊,凡事厌倦懒怠的情态。“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以“绿”“红”指代草树、花朵,作名词用,已属修辞技巧,更以“惨”“愁”状其景况,将形容人事的词去形容景物,这就比“绿暗红嫣”一类修辞又跨进了一步。后来李清照词有“绿肥红瘦”(《如梦令》),《红楼梦》中有“怡红快绿”,应都是得到前人之作启发的创造。主观之情可移至客观之景上,这也是一例。“惨绿愁红”是雅语,“是事可可”是俗话,配搭在一起,却很协调,下文如此类者尚多。接着写她日高起而犹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有声、色、光、影,固是丽句,但“犹压香衾卧”的“压”字用得犹妙;若常人填词,大概会用“拥”字,总不及“压”字写其娇慵之态生动如见。起来后,则见其“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说肌肤、头发,都用所喻之物指代,修饰语辞是形容美的需要。相思使人消瘦;心上人不在,总也打不起精神去梳妆打扮,讲究衣着,所以漂亮的头发也搭拉下来了。所谓“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打扮起来又给谁看呢?末了才说出原因——恋人去后无音讯。用“无那”二字、亦即“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连接,造成一种嗟叹的效果。“薄情”,只是怨恨语,并非认真责备其恋人负心无行;因为爱得深,所以怨恨也深。
下片揭示女子的内心活动,女性的温情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写得极为生动逼真,比上片更活泼而有新意。先说早知如此,悔不将他留住。留住?长期远行,又不是一时兴起,想出外郊游赏玩,岂能说留就留?用锁马藏鞍之类的办法想教情郎走不了,更属痴念傻想,形同儿戏。然而,好就好在这些话恰恰能写出她的一片天真稚气。留住了又将如何?于是第二层说,想要将他关在书房里,像教师管束学生那样,只给他纸和笔,让他把吟诗作词当作功课去完成。说得也风趣。这一来,人留住了,心也不会再生妄念了。至此,读者也许会想:“拘束教吟课”,是不是还想让他去应试科举,谋取功名呢?当然不是。最后一层道出了自己真正的心思来:并非要情郎学业上进、立身成名,只不过想藉机与他相依相伴,不虚度青春年华。“针线闲拈伴伊坐”,摹拟沉醉在爱情幸福的憧憬中的女性心理状态,极为细腻真实。当然,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看,这种对待情郎或丈夫的态度是应受到非议和责难的,因为她与妇道典范东汉乐羊子妻断布停机,以规劝丈夫专心求学、博取功名的行为恰巧相反。据说柳永做不了官,就与他写了“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词作有关(见《宋艳》引张舜民《画漫录》)。但今天看来,这些地方也许正是柳永词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大胆突破的所在。
少 年 游
柳 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① ,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② ,酒徒萧索③ ,不似去年时。
【注释】
①归云:喻指曾经相爱过的女子。 ②狎兴:游冶的兴致。 ③酒徒:此指酒友。
【语译】
我在长安古道上骑着马儿缓步慢行,路旁高高的柳树上知了的叫声乱成一片。岛屿外夕阳西斜,原野上秋风萧索,极目四望,天穹低垂。
我的意中人一走,如巫山神女化作行云归去,再也没有踪影,我们将来重新相会又能在什么地方呢?我对乘兴游冶寻欢的生活已经生疏了,当时的酒友们也所剩无几,境况已与去年大不一样了。
【赏析】
词写秋日郊行时所见所感,写对已离去的所爱女子的思念。上片写景物,下片写感想。
元代马致远最传诵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等句,意境颇似此词所写景象;连“古藤老树昏鸦”也像有从“高柳乱蝉嘶”演化出来的痕迹。当然,散曲强调的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羁旅之苦,而词则只是写因萧索秋景触动心中愁思而已。“马迟迟”,借马的行动表现人的有所思心态。“乱蝉嘶”从声音衬出听者凄然落寞的境况;前人已有“蝉噪林愈静”之句,这里也写出环境的寂寥,何况时值清秋,衰柳鸣蝉,闻之更增悲凉。“夕阳”三句写郊原上下四围一望无际的高远空旷景象,也完全与对景者的心绪一致。
转入抒情,“归云”二字接上片“四天垂”,好像是现成的景物信手拈来,其实是暗用宋玉《高唐赋》写巫山神女的典故来说所爱之人别后杳无音讯,所以才接“何处是前期”句。既称“前期”,推想而知原先他们两人对未来之佳期曾有过盟约的;现在时过境迁,都成空话了,故有“何处是”之问。再从主观情形上说,自己游冶和纵酒的兴头都减少了。元稹有《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柳永词中的“狎兴生疏”,也有元稹诗中的“懒回顾”味道。酒是助兴的,也是消愁的。既然“酒徒萧索”,看来寻欢遣愁都不容易。说“狎兴”的四字为主,谈“酒徒”的四字为次,后者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末了“不似去年时”五字,似甚平淡,实在是恰到好处,不但补明了上述的意思,且能很准确地表现出当时的一种懒怠灰冷的心情。
戚 氏
柳 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①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② ,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③ ,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④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⑤ ,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⑥ ,皓月婵娟⑦ 。思绵绵。夜永对景⑧ ,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⑨ 、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景无眠。
【注释】
①庭轩:庭院和有窗槛的小室。 ②宋玉悲感:楚国辞赋家宋玉作《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及“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等语。 ③迢递:遥远的样子。 ④陇水潺湲: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⑤蛩:蟋蟀。 ⑥绛河:银河。天称绛霄,故谓。 ⑦婵娟:美好的样子。 ⑧景:日月,此指月亮。 ⑨漏箭:刻漏晓箭,亦即更筹,计时器具。
【语译】
深秋时节,一阵短暂的细雨洒向庭院轩室。槛外菊花已残,井边梧桐飘零,都蒙着淡淡的寒烟。情景凄然。眺望江河关山,夕阳中飞云暗淡。想当年,宋玉也曾面对这般秋天,他登山临水,感慨地发出悲叹。道路是那么的遥远,行客心中凄怆,不愿再听陇头流水潺潺。当此时,知了正抱着枯叶哀鸣,蟋蟀也在衰草中悲啼,此唱彼应,响成一片。
【注释】
①因循:得过且过,不振作。 ②陡顿:顿时。 ③疏散:疏郁散闷。 ④ 云尤雨:贪恋欢情。 ,音替,困极。尤,过度。 ⑤天长漏永:路远时久。 ⑥秦云:秦楼楚馆的云雨。 ⑦低帏昵枕:垂下帷幕,枕上亲近。
【语译】
梦醒时,一丝风透窗而入,将荧荧一点青灯吹灭。怎经得起酒醒后,又听到那空寂的台阶上夜雨不断地滴沥。可叹我总是得过且过,长久地做一个天涯的游客。辜负了佳人多少往日的盟约,就这样忍心地把从前的欢会,顿时都变成了忧伤和悲戚。愁思真深啊!我一而再地回想,在密室的幽深处,几次酒散歌尽后,那鸳鸯被底暖香迷人的时刻,哪里是为暂时开心而耗费她的心力,我们贪恋云雨之欢,有着万般千种的相爱相惜。
现在倒好,彼此天长地阔,每时每刻都觉难熬,我竟无缘无故地自己将她疏远隔绝。不知什么时候,能再重圆这秦楼云雨梦?到那时,我愿垂下帘幕,在枕头上亲昵地相对,轻轻地对她一一诉说:在江畔乡居的日子里,我夜夜都不曾入睡,老数着更漏的点数,心里回忆着以往的情景并苦苦地思念着她。
【赏析】
这首长调也写对恋人的思念。分三叠,用“今—昔—今”结构,即前后写今天的相思愁绪;中间是对往日欢情的回忆。一、三叠都写今,但重点不同:一叠重点在叹久别佳人,辜负前盟;三叠则主要表达将来重温旧梦的愿望。
词将怀人心绪置于风雨寒夜之中、梦觉酒醒之时来写。寒风一线,透窗而入,已足砭人肌骨;更将孤灯吹灭,让周围留下一片黑暗。此时只听到夜雨不断地滴在空阶上的声音。从感觉、视觉、听觉多方面来渲染一个凄苦难耐的环境。“梦觉”,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词)的可能也没有了;“酒醒”,一时麻木的痛苦愁恨,又重新回到了心头。环境和内心都如此,所以不堪忍受。“嗟因循”以下,说出愁思原因。说长久在天涯漂泊,不积极争取回去践前盟旧约,都是自己“因循”之故,言下有一种负疚感。所以下面用一个“忍”字,同时也写出从“欢会”变为“忧戚”的内心不平衡。既已提出“从前欢会”来,便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二叠的追忆内容。
二叠以“愁极”二字贯通前后脉络,因愁而思,再接“再三追思”以领起下文。描述男女欢会,自是柳永拿手,世人词家讥訾亦多,如谓其“好为俳体,词多媟黩”(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刘熙载《艺概》);甚或责其“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吴曾《能改斋漫录》),“薄于操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等等。但平心而论,寻花眠柳是当时士人的普遍风气,柳永不过是在词中敢于不加讳饰地实写并叙来毫不费力而已。所以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乐章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三叠又用“恰到如今”拉回眼前。“天长”言相距遥远;“漏永”写寒夜难尽,又伏下文“数寒更”。“无端自家疏隔”,呼应前面的“因循”,总是自悔自责语。然后用“知何时”(“知”即“不知”)说出自己鸳梦重温的心愿和因相思回忆而通宵失眠的情景。此夜之愁苦情状,到重逢之时倾诉,就都化为一片温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柳永词(也写夜雨)的结尾,全从义山诗意化出,却能不露痕迹,就像自出机杼,只是偶与前人相合一样。
定 风 波
柳 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①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② ,腻云亸③ ,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⑤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⑥ ,只与蛮笺象管⑦ ,拘束教吟课⑧ 。镇相随⑨ ,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是事可可:什么事都不在意,没心情。 ②暖酥消:肌肤消瘦。暖酥,喻女子肌肤如温暖的酥油(乳制成品)。 ③腻云亸:头发下垂。腻云,喻女子美发。亸,音朵,下垂。 ④无那(“奈何”的合音):无奈。 ⑤恁么:这样。 ⑥鸡窗:传说晋代兖州刺史宋处宗,养一鸡于窗间笼内,久而作人语,与处宗终日谈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见《幽明录》)后即以“鸡窗”作书房的代称。 ⑦蛮笺:即蜀笺。象管:象牙笔杆的毛笔。 ⑧教吟课:让他把吟咏诗词当作功课。 ⑨镇:常,长,永远。
【语译】
自从春天来临后,绿叶红花都使我感到凄惨烦愁;我这颗女人的心对什么事情也不在意了。太阳已高挂在花枝上,黄莺在杨柳的翠带间穿梭似的飞来飞去,而我却仍拥着被子在睡觉。柔和莹洁的肌肤消瘦了,乌云般亮泽的头发垂下了,整天懒洋洋地也没有精神去梳妆打扮。真是无可奈何啊!我恨那薄情郎一去,竟连书信也没有一封。
早知道他如此,我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锁住,不让他走。把他关在书房里,只给他纸和笔,将他管束起来,让他把做诗填词当作功课去完成。我要永远跟随着他,不离开他一步,要悠闲地手拈针线陪伴着他坐在一起。就只有他和我两个人。这样,才不会白白地浪费掉青春的光阴。
【赏析】
这首离别相思词是从女方角度写的,描摹女子怀人的心理情态,可谓体贴入微。行文之中,雅言俚语相杂,自然和谐;浅俗处,反见活泼清新。
上片写女子因情郎去后没有音书而终日愁闷无聊,凡事厌倦懒怠的情态。“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以“绿”“红”指代草树、花朵,作名词用,已属修辞技巧,更以“惨”“愁”状其景况,将形容人事的词去形容景物,这就比“绿暗红嫣”一类修辞又跨进了一步。后来李清照词有“绿肥红瘦”(《如梦令》),《红楼梦》中有“怡红快绿”,应都是得到前人之作启发的创造。主观之情可移至客观之景上,这也是一例。“惨绿愁红”是雅语,“是事可可”是俗话,配搭在一起,却很协调,下文如此类者尚多。接着写她日高起而犹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有声、色、光、影,固是丽句,但“犹压香衾卧”的“压”字用得犹妙;若常人填词,大概会用“拥”字,总不及“压”字写其娇慵之态生动如见。起来后,则见其“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说肌肤、头发,都用所喻之物指代,修饰语辞是形容美的需要。相思使人消瘦;心上人不在,总也打不起精神去梳妆打扮,讲究衣着,所以漂亮的头发也搭拉下来了。所谓“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打扮起来又给谁看呢?末了才说出原因——恋人去后无音讯。用“无那”二字、亦即“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连接,造成一种嗟叹的效果。“薄情”,只是怨恨语,并非认真责备其恋人负心无行;因为爱得深,所以怨恨也深。
下片揭示女子的内心活动,女性的温情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写得极为生动逼真,比上片更活泼而有新意。先说早知如此,悔不将他留住。留住?长期远行,又不是一时兴起,想出外郊游赏玩,岂能说留就留?用锁马藏鞍之类的办法想教情郎走不了,更属痴念傻想,形同儿戏。然而,好就好在这些话恰恰能写出她的一片天真稚气。留住了又将如何?于是第二层说,想要将他关在书房里,像教师管束学生那样,只给他纸和笔,让他把吟诗作词当作功课去完成。说得也风趣。这一来,人留住了,心也不会再生妄念了。至此,读者也许会想:“拘束教吟课”,是不是还想让他去应试科举,谋取功名呢?当然不是。最后一层道出了自己真正的心思来:并非要情郎学业上进、立身成名,只不过想藉机与他相依相伴,不虚度青春年华。“针线闲拈伴伊坐”,摹拟沉醉在爱情幸福的憧憬中的女性心理状态,极为细腻真实。当然,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看,这种对待情郎或丈夫的态度是应受到非议和责难的,因为她与妇道典范东汉乐羊子妻断布停机,以规劝丈夫专心求学、博取功名的行为恰巧相反。据说柳永做不了官,就与他写了“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词作有关(见《宋艳》引张舜民《画漫录》)。但今天看来,这些地方也许正是柳永词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大胆突破的所在。
少 年 游
柳 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① ,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② ,酒徒萧索③ ,不似去年时。
【注释】
①归云:喻指曾经相爱过的女子。 ②狎兴:游冶的兴致。 ③酒徒:此指酒友。
【语译】
我在长安古道上骑着马儿缓步慢行,路旁高高的柳树上知了的叫声乱成一片。岛屿外夕阳西斜,原野上秋风萧索,极目四望,天穹低垂。
我的意中人一走,如巫山神女化作行云归去,再也没有踪影,我们将来重新相会又能在什么地方呢?我对乘兴游冶寻欢的生活已经生疏了,当时的酒友们也所剩无几,境况已与去年大不一样了。
【赏析】
词写秋日郊行时所见所感,写对已离去的所爱女子的思念。上片写景物,下片写感想。
元代马致远最传诵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等句,意境颇似此词所写景象;连“古藤老树昏鸦”也像有从“高柳乱蝉嘶”演化出来的痕迹。当然,散曲强调的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羁旅之苦,而词则只是写因萧索秋景触动心中愁思而已。“马迟迟”,借马的行动表现人的有所思心态。“乱蝉嘶”从声音衬出听者凄然落寞的境况;前人已有“蝉噪林愈静”之句,这里也写出环境的寂寥,何况时值清秋,衰柳鸣蝉,闻之更增悲凉。“夕阳”三句写郊原上下四围一望无际的高远空旷景象,也完全与对景者的心绪一致。
转入抒情,“归云”二字接上片“四天垂”,好像是现成的景物信手拈来,其实是暗用宋玉《高唐赋》写巫山神女的典故来说所爱之人别后杳无音讯,所以才接“何处是前期”句。既称“前期”,推想而知原先他们两人对未来之佳期曾有过盟约的;现在时过境迁,都成空话了,故有“何处是”之问。再从主观情形上说,自己游冶和纵酒的兴头都减少了。元稹有《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柳永词中的“狎兴生疏”,也有元稹诗中的“懒回顾”味道。酒是助兴的,也是消愁的。既然“酒徒萧索”,看来寻欢遣愁都不容易。说“狎兴”的四字为主,谈“酒徒”的四字为次,后者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末了“不似去年时”五字,似甚平淡,实在是恰到好处,不但补明了上述的意思,且能很准确地表现出当时的一种懒怠灰冷的心情。
戚 氏
柳 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①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② ,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③ ,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④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⑤ ,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⑥ ,皓月婵娟⑦ 。思绵绵。夜永对景⑧ ,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⑨ 、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景无眠。
【注释】
①庭轩:庭院和有窗槛的小室。 ②宋玉悲感:楚国辞赋家宋玉作《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及“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等语。 ③迢递:遥远的样子。 ④陇水潺湲: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⑤蛩:蟋蟀。 ⑥绛河:银河。天称绛霄,故谓。 ⑦婵娟:美好的样子。 ⑧景:日月,此指月亮。 ⑨漏箭:刻漏晓箭,亦即更筹,计时器具。
【语译】
深秋时节,一阵短暂的细雨洒向庭院轩室。槛外菊花已残,井边梧桐飘零,都蒙着淡淡的寒烟。情景凄然。眺望江河关山,夕阳中飞云暗淡。想当年,宋玉也曾面对这般秋天,他登山临水,感慨地发出悲叹。道路是那么的遥远,行客心中凄怆,不愿再听陇头流水潺潺。当此时,知了正抱着枯叶哀鸣,蟋蟀也在衰草中悲啼,此唱彼应,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