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第11节


“《水调》数声持酒听”,边饮酒,边听曲,好像在享乐,实则为遣愁。《水调》“声韵悲切”,从音乐上说,悲歌倒往往是悦耳的,却未必都能达到赏心的效果。心情本来不好的人只怕更增悲感。酒能醉人,却难消愁闷,所以说“午醉醒来愁未醒”。把愁与醉并举,同用“醒”字而不用“消”,似乎无理而有诗趣,句法俊逸,可联想愁绪也能令人昏昏然而失去常态。接着说出“愁”之由来:伤春亦自伤。“几时回”的诘问,为表达留恋惋惜心情,并不在于答案,因为就季节而言,冬去春回谁不知道。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人生而言,青春一去有谁能挽回呢?所以紧接着就说:“临晚镜,伤流景”。“流景”就是流逝的日月光阴。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词意与之相同,然张先改“晓镜”为“晚镜”自好;向晚临镜而自悲,正见“朝如青丝暮成雪”也。所以又不妨将“晚镜”视作“晚境”之象征。往事如烟,后会无期,徒有当年的情景和许下的誓约还清楚地记得。但这一切除能撩人愁绪外,又有何用?“往事后期空记省”,七字之中,把过去、将来和现在都说到了。一个“空”字,道尽内心的怅惘和悲哀。

上片抒情已足,下片转入写景,所描绘的景物,都从心情黯然者的目光看去,所以也间接而细致地表现了情绪。“沙上并禽池上暝”,住处附近有池沼,晚来见沙滩上有双鸟共栖,这与《一丛花》中写“双鸯池沼”用意相同。由“暝”而入云月花影之夜,境界之优美,堪称绝唱;词人眷恋良宵好景的惓惓之心,于句中透出。王国维云:“‘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说得很对,此句能脍炙人口,为历来所传诵,全得力于这个“弄”字。可以说,它是表现这一境界的唯一的字,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字可以替代,比如说换成“窥”“乱”“有”等等,都绝不能有同样的效果。张先自己也颇为得意,曾于得句处建了个花月亭。又《古今诗话》记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其他诗话也有载,说法略有异同。自此,词人便有了“张三影”的雅号。另外,此句在词中写景也非孤立。先说云移影动,后面再说到有风;这里言花,后想到落红,便不突兀了。重帘遮灯,固为挡风,但写来也给人一种躲进小楼、避开外界纷扰的隔绝感。最后几句点出起风了,但人们都早已闭门阖户,渐渐进入梦乡了,谁也不去理会外面的风声。只有词人自己不能成眠,才倾听着夜间动静,想着经此一夜风吹,不知有多少好端端的花儿要被摧残呢。惜花亦即惜春,仍不脱“伤流景”主题。后来辛稼轩词有“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句,用意相似,只是张词隐约不露,辛词明白说出罢了。


青 门 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① 。庭轩寂寞近清明② ,残花中酒③ ,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④ ,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定:停。 ②轩: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清明:指清明节,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③中酒:有饮酒和病酒二义,此为后者,即因醉酒而身体不适。中,读去声。 ④画角:军乐;外加彩绘的号角。风吹醒:谓画角在风中吹响。

【语译】

天气刚暖和,有时还觉得有点寒冷。风雨吹打着,到傍晚才停止。庭院和长廊都显得格外寂寞。清明节近了,花儿已经残了,饮酒又觉不适,这病恹恹的状态还跟去年一样。

晚风中传来谯楼上凄凉的号角声。入夜后,门户重重关闭,四围一片寂静。加之明月升起时,又将秋千的影子隔着墙头投送过来,这情景教人怎能忍受!

【赏析】

这首词借闺情写自己落寞的情怀。情之所由,词中并不具体说明,想来总不外乎惜春伤己,忆旧怀人之类,但写环境对自己寂寥愁闷情绪的触动,却颇为深细幽微。

开头写气候环境,有清明前(称寒食,多风雨)的季节特点,但重要的是它还表现出词人因闲极无聊而对什么都要抱怨一番的心态:乍暖还寒时节,衣着上就穿也不是,脱也不是;整天风雨淅淅沥沥,多么烦人!到傍晚时总算停了下来,却又觉得雨后的庭院廊屋格外的冷清寂寞。清明有踏青郊游的风俗,不少人家都热闹忙碌,自己却只能闷对残花,酒不敢酌,如何会有好心情!这“病”,并不真是头痛发烧那样的卧床生病,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又是去年病”,说明这种振作不起精神来的恹恹病态,去年这个时候也曾有过,可见已是识尽愁滋味了。

下阕写三种境界,循时间先后。前两种从听觉角度渲染气氛,末了用光与影创造效果。“楼头画角”是说城头上谯楼(即鼓楼)中响起了号角声,吹角在傍晚,其声凄凉,易动人悲思。后来陆放翁《沈园》诗也说:“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这里说风声中闻角,更增加了气氛。有人评此句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意谓用字刻意追求新奇。我想,这大概与此句必须押韵有关。用“醒”字,意象生新是其所得,琢刻有痕则是其所失。“入夜重门静”五字接在角声之后,表现一片静寂,其反衬效果尤为明显。悲声能引起感伤,岑寂则令人难耐。这样,过到结句,说出更不堪忍受之景象。“那堪更”三字钩连住前面所写种种,全词的血脉因此都贯通了。明月流光,已足枨触情怀,何况它又把能使人立即联想到青春欢乐情景的鞦韆影子,隔着墙头送到眼前来呢?词的艺术表现力集中在这最出色的末句。张子野真不愧是写“影”的高手!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 。


【注释】

①“无可奈何”三句:晏殊另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上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梁园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其中有三句与此词同,只差别一字,即“香径”作“幽径”。

【语译】

去年,也是这样的天气,就在这座亭台上,我一杯在手,喝着酒,倾听你为我唱一曲新词。美好的时光太短暂了,犹如西下的夕阳难以久留,也不知几时还会再来。

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眼看着花儿都纷纷零落委地了。只有燕子又飞了回来,好像是过去曾经认识似的。如今,在这落花飘香的小路上,我独自留连徘徊,寻找着失去的梦。

【赏析】

晏殊的词,实以这首小令最著名,主要因为有“无可奈何”两句。如“注释”所引,这两句并见于他的七言律中,诗词中都用,可见作者自己也十分满意。那么,究竟是先有诗、后取而成词呢,还是先有词、后取而成诗,这不容易断定。但偶句在这首词中自好,而在律诗中就不见得怎么出色了。所以论词者说它“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张宗 《词林纪事》)。王士禛甚至举此作为诗与词分界中能代表词的特色的例句。(见《花草蒙拾》)可见佳句也还得置于全篇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妙处。

“一曲新词酒一杯”,词的首句,说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它究竟是眼前事呢,还是去年事,或者竟是去年与眼前都有同样的事?我们认为它说的是往事。第二句中“去年”、“旧”,说的虽然是“天气”、“亭台”,但实在也兼及听曲、饮酒,说它非眼前之事;只是在句法安排上,让它置于发端,以突出往昔的欢乐,其实也就间接地强调了今日的惆怅。眼前事,直到词的末句才说出,可以说是用了一种倒叙的手法。当然,今昔是联系着的,有人说是一种“叠影”。反正有今昔相同的,那就是环境,即天气和亭台;有完全不同的,那是人事,去年饮酒听曲;如今独自徘徊。一二句都用上四与下三排比或自对的形式,句法潇洒,且增强了两句相关的感觉。因为是说物是人非,所以接第三句就十分自然。“夕阳西下几时回”与“送春春去几时回”用意相似,都为表现惋惜与感慨,是不必对诘问作出回答的。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诗句,词即借用其意。所以夕阳西下是否当时实景并不重要,写此句主要还在借景抒发内心对好景短暂的留恋和良辰难再的感叹。

下片“无可奈何”一联之妙是多方面的。从对偶来看,自然工巧。历来多有赞语,如杨慎曰:“‘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词品》)卓人月曰:“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词统》)等等。从诗意蕴含来看,也耐人寻味。“花落去”,是惜花,也是惜人,也许就暗示去年唱“一曲新词”的那位,是说她终不免“春去秋来颜色故”呢,还是别有所指,这只能凭我们的想像了。“燕归来”,则暗示人不归,这又增加了人事难料的感触。词人面对这无情的现实,除了“无可奈何”外,大概很难再找出别的词来形容心情了。所以贴切自然。说“似曾相识”,也许是想到燕子曾是去年此地欢会的见证者,所谓“旧事飞燕能说”,那么,燕子对今昔的变化也该感到惊讶罢!总之,为人留下不少想像的余地。从两句连接上下文来看,也特别自然紧密。“无可奈何”句很像是对“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答复。因为日落与花落的象征意义完全一致,而这种事情谁也奈何不得。“花落去”与末句“香径”相关;“燕归来”又自然逗出个“独”字。词人此时追寻旧梦、怅然若失的情景,在最后点出,因为有了前面的种种描写,反面显得更加情意缠绵、韵味悠长了。


浣 溪 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① ,等闲离别易消魂②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③ 。


【注释】

①一向:同“一晌”,片刻,时间短暂。 ②等闲:平常,轻易。 ③“不如”句:元稹《会真记》中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取,去爱。

【语译】

一年光阴片刻就过去了,人的一生是很有限的,离别已成常事,却最容易让人忧伤不已。所以无论饮酒听歌的筵席多么频繁,还是尽情享受别推辞吧!

待到人分两地,面对满目山河的阻隔,心中苦苦思念远方也枉然了。再遇上风雨落花时节,就更要伤春不止了。所以还不如趁现在好时光,对眼前的人多给些爱怜!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人生短促、离别太多,劝人及时行乐的词。词不记某人某事,也不写特定的情和景,所举情事,都是带普遍性的,用以明理而已。语言浅近畅明,颇有乐府民歌的特色。

先说光阴倏忽,人生有限,再进一步说离别在现实生活中已成常事,两者加在一起,便使人更易生离愁别恨,如古人所言“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因为对多情的离人来说,分别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实在太大了。推理的结果,便是有酒当醉,有歌当听,趁现在老病未至、盛筵未散、佳人未去之际,快快抓住机会,及时行乐,所以说“酒筵歌席莫辞频”。

下片是上片稍变换角度的发挥。词人说与其别后苦思,春去伤感,倒不如把这一份感情都用在眼前伴你作乐的人身上。意思仍是劝人及时行乐,只是从饮酒听曲说到爱怜用情,是进一层的写法。“满目山河”,是说阻隔重重,相见无望。在“念远”之前,加一“空”字,表明了词人的看法;到那时,苦苦思念也是徒然;同时也为末句“不如”先垫上一笔。“落花风雨”,最能令人感触身世遭遇,因而伤春伤己;著一“更”字,便与上一句词意相连。末了之“眼前人”,大概也就是“酒筵歌席”上陪坐劝酒、唱歌助兴的舞妓歌女之流。观词句的说法和语气,也符合她们的身份。“怜取眼前人”,虽用前人成句,但“眼前”二字,也道出了词人在此词中的着眼之点,强调了词的主题。词所表露的及时行乐思想,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意识,这是毋庸讳言的。


清 平 乐

晏 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①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② ,绿波依旧东流。
首节 上一节 1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青春前期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