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60节

“贺世贤将率铁骑如雷霆出击,自侧后直捣奴酋中军,一举凿穿敌阵!

届时,沈阳守军出营寨反攻,内外夹攻!必可大破建虏主力于沈阳城下,毕其功于一役!”

“嘶——!”五人倒吸凉气,汗毛倒竖!

“以……以沈阳为饵?”周嘉穆声音发颤,“何其凶险!万一城破……”

“五千重骑……潜行至东州堡……直捣黄龙?”李邦华盯着红色箭头,呼吸急促,“何等精准的时机!何等隐蔽的行军!贺世贤……能成吗?”

在场之人,唯独孙承宗眼中精光爆射,“但此计若成……则辽东局势,顷刻逆转,朝廷每年就可以省下无数花费。”

朱由校手指重重点在东州堡:“诸卿勿疑!熊卿此计,胆大包天,却直击建虏命门。朕已准其所请,贺世贤所部五千铁骑,早已秘密抵达东州堡!”

“想必此刻,已经以雷霆之势,一举击溃驻守该处的建虏镶蓝旗阿敏部,携大胜之威,星夜兼程,回师奔袭沈阳!”

他目光如电:“此战方略,关乎国运,自即日起,此为绝密。除在场诸卿及必要经手之人,绝不可泄露。

朝堂之上,尔等只言熊廷弼决心固守沈阳,挫敌锋芒,所需粮草辎重、火器弹药,户部、兵部需倾尽全力!若有延误,朕必严究!”

皇帝全盘托出,支持并已投入决定性力量,此刻争论“擅专”已无意义。

皇帝展现的战场把握、对熊廷弼的信任、孤注一掷的魄力,让五人震撼之余也有些触动,大明很久没有出过这样有魄力的雄主了,真是天佑大明!

毕自严深深一躬:“陛下圣明,户部必当竭尽全力。粮秣、被服、饷银,臣担保无缺!”

孙承宗肃然:“臣谨遵圣谕!兵部即刻调拨火器弹药,最快速度运辽,此战方略,臣等必守口如瓶!”

方从哲、周嘉谟、李邦华齐声:“臣等遵旨!”

暖阁烛火摇曳,大明帝国最高层寥寥数人,心照不宣地将国运豪赌,压在了那支风雪中奔袭的钢铁洪流之上。

方从哲、李邦华、周嘉谟、孙承宗、毕自严五人从乾清宫暖阁退出,脸上那份残留的震撼尚未完全褪去,便已重新绷紧了神经。

他们步履匆匆,穿过长长的宫道,回到文华殿。

殿内,早已等候多时的各部堂官、都察院重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见他们回来,立刻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首辅,阁老,陛下如何决断?沈阳……沈阳究竟如何了?”工部尚书徐光启最为急切,他深知沈阳城防工事和火器储备的重要性。

“熊蛮子……陛下对其擅专之举,如何处置?”吏部尚书王在晋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陛下召见诸位,定有圣裁。还请明示,以安众心!”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命璿目光灼灼,话语虽恭敬,却带着审视的意味。

方从哲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脸上恢复了一贯的老成持重,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诸位稍安勿躁。陛下已览熊廷弼、周应春之奏报,圣心已有明断。”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陛下谕令:沈阳乃辽东咽喉,不容有失。熊廷弼依托城寨,固守待援,其志可嘉。朝廷上下,当戮力同心,共赴国难!”

他刻意避开了“依托城寨拒敌于外”的决战表述,只强调“固守待援”,同时拔高熊廷弼的立场。

“然则,建虏势大,沈阳军械粮草不足。陛下严令:户部、兵部,即刻倾尽全力,调拨粮秣军械,火速运往辽东,不得有丝毫延误,此乃当前第一要务!”

孙承宗立刻接口,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兵部尚书的威势:“兵部遵旨,即刻办理!”

他目光如电,扫向兵部几位司官:

“职方清吏司,即刻核查武库、盔甲厂、王恭厂现存堪用之火炮、鸟铳、三眼铳、火药、铅弹、火箭数目。优先拣选精良火器,特别是大将军炮可用子铳、炮弹!”

“武库清吏司,调集所有可用驮马、车辆。征用京畿官道沿途驿站健壮驿马、民夫,传令蓟镇、宣府,抽调精锐护军,沿途押运护送。”

“车驾清吏司,规划最优转运路线。沿途州县,一体配合,提供粮草、饮水、歇脚之所。敢有推诿延误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一连串命令如同连珠炮般发出,兵部官员应声而动,殿内瞬间充满了紧张忙碌的气氛。

毕自严同样不敢怠慢,立刻转向户部官员,语速极快:

“山东清吏司,速查通州、临清、德州等漕运重仓存粮!立刻启封!拣选上好粳米、粟米二十万石。着漕运总督衙门,征调漕船,星夜装运,沿运河直发天津卫!”

“传令天津钞关、张家湾钞关,凡有北上商船,除运军需者外,一律征调!用于转运粮秣!”

“陕西清吏司,立刻核算太仓银库现存可动银两。先拨白银十万两,用于采买骡马、雇佣民夫、支付沿途开销。着令顺天府协助,于京畿附近,高价急购骡马三千匹,大车五百辆!”

殿内一片忙碌景象,算盘声、传令声、书写声交织在一起。官员们脚步匆匆,脸色凝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这紧张气氛感染。

王命璿看着方从哲等人讳莫如深、只强调“固守待援”却对熊廷弼“擅专”避而不谈的态度,眉头紧锁。

他忍不住再次开口:

“首辅大人,熊廷弼未得圣命,便行此依托坚城营垒与敌主力决战之举,其行已属僭越。

陛下……难道就无只言片语的训诫?沈阳安危系于其一身,若其指挥失当……”

方从哲目光一冷,打断了他:“王总宪,陛下已有明断。此刻辽东将士正在浴血奋战,朝廷当务之急是全力保障后勤。至于熊廷弼功过是非,待战后再议不迟!”

“陛下严令,此战方略细节,不得妄议。违者,以泄露军机论处!”

他最后一句,语气森然,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

李邦华也冷冷瞥了王命璿一眼:

“王总宪若有疑虑,可上疏直陈圣听。然此刻,兵部、户部、工部皆在办理军务,总宪若无他事,还请勿要干扰!”这话已是相当不客气。

王命璿脸色一僵,感受到方从哲和李邦华话语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强硬,以及那份源自皇帝密旨的底气,只得悻悻然闭嘴,但眼中疑虑更甚。

徐光启叹了口气,打圆场道:“王总宪也是忧心国事。罢了罢了,当务之急确是军需转运。”

“本官这就回工部,亲自督造火药弹丸,幸得匠户改革成果,兵部匠人们心气正足。”说罢,向众人拱拱手,匆匆离去。

王在晋看着忙碌的众人,又看了看面色阴沉的王命璿,心中暗叹一声。他走到孙承宗身边,低声道:

“稚绳,沈阳……真有把握守住?”他隐约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孙承宗目光深邃,拍了拍王在晋的肩膀,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明初,陛下既已明断,你我身为臣子,当戮力同心,办好分内之事。”

“至于沈阳……相信陛下,相信熊经略,更要相信……我大明将士的血勇!其余,不必多问。”他巧妙地避开了具体问题,却传递出一种信心。

第93章 运转的帝国机器

调拨粮秣军械,火速运往辽东文华殿内,文牍往来,命令频传。

一队队信使手持令箭、勘合,从宫门飞驰而出,奔向通州仓场、武库、盔甲厂、漕运码头……

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皇帝密旨和内阁重臣的强力推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无数的粮袋被扛上漕船,沉重的火炮被装上大车,成箱的火药铅弹由精兵押运。

锦衣卫和东厂在各个关口严加盘查,防止有人中饱私囊,贪墨粮饷。

通往辽东的官道上,车马辚辚,烟尘渐起。帝国的粮秣与军械,正源源不断地涌向那座被十万建虏大军围困的孤城。

而此刻,无人知晓,那支被寄予厚望、决定胜负的五千铁甲重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胜,正在沈阳以北的大地上追杀建虏。

暖阁内,朱由校的目光并未离开熊廷弼那份字字千钧的密奏,嘴角却勾起一丝带着铁血豪情的弧度。

“熊蛮子……当真是熊心豹子胆!”他低声感叹,指节轻轻敲在奏报上,

“朕予他五千铁骑,他便敢谋划这倾国之计,欲毕其功于一役!若朕予他三万龙骧精锐,他岂不要踏平赫图阿拉,为大明拓土千里?”

这份胆魄与兵略,让他激赏之余,心中那股重振武备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炽烈。

辽东需熊廷弼,而帝辇之侧,更需要一支如臂使指、绝对忠诚且能战的铁军。

心思流转,他转向侍立一旁的刘若愚:“朝堂之上,可还安稳?”

“回皇爷,”刘若愚恭谨应答,“在内阁诸位辅臣弹压疏导之下,各部堂皆全力协理,粮秣转运、军械督造皆已开动,户部、兵部、工部衙门依然开始准备。其他虽有杂音微词,然无碍大局运转。”

朱由校微微颔首,心下一舒。在他的威压与引导下,大明这架庞大的机器,终是在这场危机中艰难地咬合转动起来。

虽然齿轮间尚显滞涩,远未达到令行禁止的境地,但已非过去那等暮气沉沉、推诿扯皮的模样了。

心中轻唤一声系统

他心中默念:“系统”

【叮】

【帝国时代:亚洲王朝系统】

宿主:朱由校

年龄:15

身份:大明帝国皇帝

时代:殖民时代

黄金:40万

白银:332万

人口上限:73700/113228

城镇中心:中国(完成成就可以选择其他国家)--可生产农民--制造费用5两:基础单位。

建造建筑:兵营(10/10)兵工厂(3/3)村镇(5/5)船坞(5/5)领事馆(1/1)

拥有村民:15000人

装备:山文甲八千领,鱼鳞甲两万五千领,镶铁棉甲五万四千领、雁翎刀九万把,精铁长枪十五万根,弓六千张,箭一百二十万支。

军队:步兵:21800人,骑:11300人,支援:3000人(1千胸甲骑兵、1千掷弹兵、20门长炮),锦衣卫5000人,蒙古骑兵5000人

物资:粮97万石、羊5000余头、鸡鸭30000余只、渔获20吨/日

首节 上一节 60/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