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59节
“陛下勤政固然可嘉,然则……万事皆乾纲独断,不咨阁部,不议朝堂。长此以往,言路闭塞,君臣隔阂,非明君之道啊!”
“最可虑者,那新设‘巡防提督衙门’,提督何人?若由内宦或天子近幸提领,岂非又成一东厂、锦衣卫?权柄过重,侵夺部院之职,后患无穷。”
看!这便是那些遇事推诿、墨守成规的腐儒官僚。出了纰漏,第一时间不去反思自身积弊、不思如何整顿革新,反而立刻跳出来,挥舞着“祖制”、“国法”、“言路”的大棒,指责陛下“操切”、“动摇国本”。
仿佛只要抱住“祖宗成法”这棵朽木,就能掩盖他们尸位素餐、治理无方的事实,他们口中振振有词的“不可轻动”,往往不过是维护自身那点蝇营狗苟的利益和早已腐朽不堪的权力罢了。
让他们去整顿?他们只会推说“积重难返”、“非一日之功”,最终不了了之。陛下如今掀了桌子,他们便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这沸反盈天的争论声浪达到顶峰之际——
“报——!!!八百里加急——!!辽东军情——!!!”
一声凄厉尖锐、带着无尽惶恐的嘶吼,如同裂帛般撕裂了紫禁城上空沉闷的空气!
紧接着,宫门外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和守门卫士的惊呼!
一名浑身浴血、泥泞不堪、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驿卒,滚鞍落马,高举着一个沾满污泥、封印着三道血红“急”字的信筒,踉跄着扑向宫门!
他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八百里加急!辽东经略行辕!沈阳……沈阳告急——!!”
当值通政司官员魂飞魄散,连滚爬爬地抢过信筒,验看封印无误后,以生平最快的速度冲向文渊阁!
“咣当!”文渊阁的大门被猛地撞开!
“阁老!部堂!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周应春联署!八百里加急!沈阳……危殆!”送信之人声音喘着粗气,双手颤抖着将信筒呈上。
李邦华一个箭步上前,劈手夺过信筒,验看火漆及封印后,用颤抖的手撕开封印,抽出里面染着血渍的薄薄信纸。
熊廷弼的笔迹仓促而刚劲,内容措辞从容:
“臣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周应春,顿首谨奏:
奴酋努尔哈赤亲率建虏八旗主力,号称十万之众,已于三日前南下抚顺,兵逼沈阳,其势汹汹,志在必得。
为护境安民,免遭建虏铁蹄蹂躏,劫掠粮秣,屠戮百姓,臣等已严令各部,依托沈阳坚城及城外预设之营寨,深沟高垒,寸土必争,誓死坚守。务将奴酋大军拒于城垣之外,挫其锋芒,保我辽东腹地安宁!
然敌势浩大,攻势如潮。后续援兵、粮秣、火器弹药,消耗甚巨,恳请朝廷念及沈阳乃辽东咽喉重镇,速发援兵,急调粮饷军械!沈阳危在旦夕!辽东危在旦夕!臣熊廷弼、周应春再拜!”
“十万建虏?兵临沈阳城下?沈阳距京师一千五百里,就算用八百里加急也得三天时间,这么算来,建虏说不定已经兵临沈阳城下了”周嘉穆失声惊呼,眼前发黑,几乎站立不稳。
“依托城寨……拒敌于外?”李邦华面色铁青,攥着信纸的手指骨节发白,
“熊廷弼……他……他竟敢未得圣旨、未咨兵部,便做下此等依托坚城营垒,与敌主力正面对垒决战之决断?
此非寻常守城,实乃以沈阳为凭,与奴酋倾力一搏,若沈阳有失,则辽东不保,山海关震动,京师危矣!”
方从哲强自镇定,但声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速……速将此报呈送御前,请陛下即刻召见群臣,共议对策!”
熊廷弼、周应春联署奏报中“依托城寨拒敌于外”的意图,以及其隐含的
“未请旨便决定在沈阳城下与建虏主力决战”的意图,如同又一枚重磅炸弹,在刚刚因成国公和五城兵马司事件而沸腾的朝堂上再次引爆!
“狂妄,熊蛮子狂妄至极!”一名御史跳了出来,须发戟张,“依托城寨拒敌?说得好听!此分明是以沈阳为赌注,与奴酋主力决战!
守城决战,关乎国运!岂是边臣可擅专?未得圣命,未禀兵部,行此险招。若沈阳有失,百死莫赎,当即刻锁拿进京问罪。”
“对!必须严惩!此风断不可长!否则边将皆效仿,动辄以‘护境安民’为由,擅启战端,朝廷威严何在?兵部权威何在?”另一位兵部的郎中也是出言赞同道。
“熊廷弼、周应春其心可诛!名为‘拒敌于外’,实乃将沈阳重镇置于险地!万一城破,辽东糜烂,谁担其责?”
“此刻问罪,谁来守沈阳?当务之急是速发援兵粮饷!保住沈阳要紧!”
“援兵?粮饷?谈何容易!京营新整,各地兵备空虚,粮饷转运艰难……熊廷弼既已决定在沈阳城下决战,此刻增援,恐鞭长莫及!”
第91章 大事开小会,小事不开会!
“陛下!请陛下速开朝议,共商御敌方略!沈阳存亡,系于一线啊。”群臣呼声汹涌澎湃,已不再仅仅是请求,更带上了几分逼迫的意味。
紧接着,一个尖利的声音仿佛“不经意”地响起,在嘈杂中却清晰异常:
“熊廷弼此人,乃是陛下先前不避物议,一力保荐,委以经略辽东之重任。今其竟悍然于沈阳城下,与奴酋主力正面对垒,行此倾国豪赌。”
“未得圣旨,罔顾兵部。如此重责,如此险棋,陛下岂可再独处深宫,闭门拒谏?此非独为熊廷弼计,更关乎陛下之知人之明、用人之道!关乎社稷天下之安危啊!”
这话如同淬了毒的匕首,在群情汹汹之下悄然递出。
表面是忧心国事,痛斥熊廷弼专断,其内里,却是借质问熊廷弼“专权妄为”之名,行攻讦皇帝“用人失察”之实!
这已不是简单的请求商议军情,而是借熊廷弼之事,利用沈阳危局,试图迫使皇帝“现身”于朝堂众目睽睽之下,公开解释其决策,甚至承担“用人失当”的责任,同时削弱其乾纲独断的权威!
朝堂之争,终于借着建虏大军压境的阴影,图穷匕见了。
然而,乾清宫旨意再令愕然:
“着内阁首辅方从哲、内阁辅臣李邦华、周嘉谟、兵部尚书孙承宗、户部尚书毕自严,即刻乾清宫觐见。余者各归其位,不得喧哗!”
只召核心重臣,皇帝再次绕开喧嚣朝堂。
这也是朱由校的智慧所在,他深知,若置身于那数百朝臣的汹汹物议之中,与那些自诩经国济世、动辄以祖制礼法相胁的文臣清流争辩周旋。
非但徒费口舌,更易陷入其精心编织的言路罗网,被其以“众议”、“祖制”之名裹挟,徒耗精力于口舌之争,于国事无补。
与其陷于无谓之争,不如执掌枢要!
大事开小会,小事不开会,此乃其驭政之要诀。
将真正关乎国运的决策,置于这寥寥数位心腹股肱之间,密室而谋,乾纲独断。既保决策之高效,又避群议之纷扰。
而这一切的底气,源于其牢牢握于掌中的绝对力量。
兵权在握,则万般非议皆不足道!
当帝国的命运系于那风雪中奔袭的铁骑洪流,当京畿的安危系于那新铸的系统精锐,当内帑的丰盈能支撑起变革的基石……
那些朝堂上的鼓噪与质疑,在冰冷的刀锋与绝对的实力面前,终究显得苍白而无力。
暖阁内,炭火熊熊,压力无形。五人躬身肃立。
朱由校端坐御案后,面色沉静,魏忠贤在一旁垂手侍立。
短暂沉默后,孙承宗沉稳开口:“陛下,臣等惊闻成国公之事……朱纯臣纵奴行凶,罪证确凿,按律严惩,理所应当。然……其终究世袭国公,先祖功在社稷。
陛下雷霆处置,削爵斩决……惩处之重,恐令勋戚寒心,亦有损朝廷‘议亲议贵’之体。臣斗胆恳请陛下,念及其祖上功勋,于其子孙稍存宽宥。”
毕自严小心补充:“陛下,五城兵马司积弊日久,裁撤整顿,亦是革除积弊之需。
然此衙署设立百余年,骤然裁撤,新衙初立,权责交接、人员安置、与顺天府等衙门协调,皆需详加斟酌,以免治安空档,反生祸乱。
臣愚见,或可暂留架构,严加整饬,待新衙顺畅,再行替代。”
朱由校静静听着,手指轻敲御案。待二人说完,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孙卿、毕卿之意,朕已知晓。然,成国公朱纯臣,非止纵奴之过。其府中管事张保,倚仗主家权势,私开矿场,甚至拐卖幼童;
其侄张三,横行市井,敲诈勒索,甚至威胁朕躬;此等行径,已非家奴不肖,实乃主家纵恶,侵蚀国本!
朕若不严惩,何以儆效尤?何以正纲纪?至于其子孙……流放辽东,已是法外施恩。若按《大明律》谋逆论处,早已族诛!”
他目光转向毕自严,语气转冷:
“至于五城兵马司……毕卿可知,那日棋盘街巷口,勒索摊贩、威胁幼童的泼皮张三,其背后依仗的,除了成国公府的管事,更有五城兵马司巡街兵丁为其撑腰!
每月收取‘份例钱’,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此等衙门,兵匪一家,沆瀣一气,已成京城毒瘤。留之何益?
新衙如何设立,自有章程。朕只要结果——一个干净、有序、无有强索勒索的京师街市。旧制若已腐朽不堪,破而后立,方是正道!”
这番话砸得孙、毕哑口无言。方、李心中凛然:皇帝态度明确——旧机构烂透,直接掀桌另起炉灶。
毕竟陛下手握内帑财力、掌控南海子新军、乾纲独断魄力,确有不妥协底气。
李邦华切入核心:“陛下息怒,成国公与五城兵马司之事,且容后再议。眼下燃眉之急,乃是辽东!
熊廷弼八百里加急,建虏十万大军猛攻沈阳,熊廷弼未得旨意,便决意依托城寨死守!此战关乎辽东存亡!
臣等恳请陛下,速定大计!是战?是和?援兵粮饷如何筹措?熊廷弼擅专之罪……又当如何处置?”
暖阁瞬间安静,目光聚焦皇帝。
朱由校起身,走到辽东舆图前,凝视沈阳。片刻后转身,目光扫过五人:“诸卿所虑,朕岂能不知?熊廷弼之奏报,朕已细览。然……”
他话锋一转,眼中锐光一闪,“诸卿所见,恐非全豹。”
魏忠贤立刻从御案旁上锁紫檀木匣中,取出一份厚实、火漆繁复、带特殊暗记的信函呈上。
朱由校亲手拆开,展开信笺与折叠绢帛地图铺于御案。
“此乃熊廷弼为防止消息走漏,呈于朕的密报,其全盘方略,尽在于此,诸卿近前一观!”
五人围拢上前,目光触及文字地图标记,饶是久经宦海,也不禁倒吸冷气,瞳孔骤缩!
绢帛地图上,沈阳城被围。城外,建虏主力箭头四面合围。然沈阳城东北数十里处——东州堡,被朱笔重圈!
旁注:“贺世贤五千重甲铁骑伏兵于此!”一条粗壮红箭头,自东州堡悄然延伸,绕开侦骑,直插沈阳城北!
第92章 熊廷弼的密报
密报详述:“臣熊廷弼顿首密陈:奴酋努尔哈赤挟余威,倾巢犯沈,意在必得。其势虽凶,然有致命之短——粮秣不济,利在速战!”
“沈阳城坚池深,营垒完备,粮草军械充足,更有重炮数十门。
臣决意以沈阳为饵,固守待援,吸引建虏主力顿兵坚城,挫其锐气,耗其粮秣!”
“陛下亲赐五千重甲铁骑,乃破阵无双之利刃。臣已密令贺世贤,率此铁骑精锐,潜行至东州堡隐蔽待机,先破建奴偏师,然后回援沈阳,待建虏久攻不下,师老兵疲,粮草将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