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30节

此阶段匠籍制度严格,军匠世代服役,技术保密严密。这套严密的体系,曾锻造出令四夷胆寒的精良武备,支撑起明初赫赫武功。

辉煌并未持久,但是十六世纪葡萄牙佛郎机炮的传入曾带来转机,正德、嘉靖年间成功仿制并改进,采用子铳预填弹药,射速倍增,九边重镇装备逾三千门,水师福船亦标配六门,一时威震海疆。

更有戚继光创制出世界首款骑炮“虎蹲”,赵士桢发明可连发的“迅雷铳”,《武备志》所载“一窝蜂”火箭等数十种火器,无不闪耀着惊人的创造力,这本是重振雄风的良机。

可悲的是,僵化的制度成了扼杀创新的枷锁。匠籍制度崩溃,工匠待遇凄苦,逃亡者十之七八,兵仗局工匠从三千之众凋零至区区百人,技术传承出现致命断层。

边镇私造泛滥,火炮口径竟有七种之差,质量参差不齐,中央监管失灵,王恭厂惊天一爆,两万生灵涂炭,更炸出了火药掺沙、监管形同虚设的腐败脓疮。

虽有徐光启、孙元化等有识之士提出建立新式火器部队的“正兵”计划,却终因朝廷吝啬与党争倾轧而束之高阁。

万历末、天启初,正是这百年军工底蕴加速崩塌的拐点。朱由校心知肚明,大明的火器优势,已被西方悄然超越。

“然,几百年的底子犹在!”朱由校猛地攥紧拳头,“只要刮骨疗毒,彻底革新工政,未必不能挽此狂澜!

再说了,朕还有系统兵工厂,后期升级后必然迈入火器时代,到时候只需要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自然还有所成!”

“皇爷,几位大人都到了!”殿外宦官尖细的禀报声打断了皇帝的沉思。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眼中疲惫藏起来。他整了整袍袖,转身大步走向殿门,龙行虎步间已无半分迟疑。

踏入乾清宫东暖阁,内阁辅臣与六部尚书已经按班肃立。

他们在来的路上就向刘若愚打听到,皇帝今日召见秦良玉,因其兵器铠甲之事震怒。

“臣等叩见陛下!”

“诸卿平身。”朱由校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清晰地回荡在殿宇间。

他的目光扫视一圈,看着经过自己调整的这套中枢班子,心里面满意极了。

将这些个历史上的能臣放在一起,再有自己这么一个虚心纳言,英明神武的皇帝,大明,我兴定了,我朱由校说的,谁反对?谁赞同?

今日召见诸位爱卿,有一件危及社稷的大事,需要商议!他朝旁边的骆养性微微示意,后者立刻挥手,在场伺候的内侍全部退出大殿。

待殿门紧闭,朱由校目光扫过众臣,带着刚从秦良玉处带来的震撼与怒意:

“今日召诸卿前来,非为寻常政务,乃关乎西南半壁江山之安危,社稷之存续!所以屏蔽左右,望各位做好保密,此事若有泄露,不要怪朕以通敌之罪论处”

此言一出,暖阁内的空气瞬间凝滞,方从哲、周嘉谟等人心头都是一凛,知晓皇帝若非军国大事,断不会用此等语气。

朱由校不给众人思索的时间,目光直接投向骆养性:“骆卿,将西南军情,报予诸位大人知晓。”

骆养性上前一步,声音洪亮而清晰:“启禀陛下,诸位大人。经锦衣卫四川、贵州诸处坐探密报,并多方印证核实:因去年为增援辽东,川中诸卫精锐北调大半,现下川省腹地兵力极为空虚。

此情已为永宁宣抚使、水西宣慰司等多地土司所知。”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更紧要者,永宁土司奢崇明、水西土司安邦彦,彼辈狼子野心。

近期频繁联络周边土司头人,暗中积蓄粮草兵械,整修隘口关寨,其行迹鬼祟,所图非小。卑职综合各方线报判断,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反意恐在一两年之内,甚或更快!”

“什么?”

“奢、安二酋竟敢?”

“……川中竟空虚至此?……”

殿内响起数声压抑的惊呼。饶是这些历经风雨的重臣,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风险所惊。

尤其是孙承宗、李邦华等人,面色瞬间变得极为凝重,他们深知西南土司势力盘根错节,向来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一旦有变,糜烂千里!

朱由校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尤其是毕自严瞬间蹙紧的眉头,他沉声道:

“都听清楚了?川中如今,如同敞开的大门,奢崇明、安邦彦,便是那两条窥伺在侧、随时可能扑进来的恶狼!”

“朝廷若不早做绸缪,待其猝然发难,荼毒川、黔、滇三省,我大明西南门户洞开,届时内外交困,后果不堪设想!这才是危及社稷的大事!”

他猛地一拂袖,转向群臣,语气决然:“朕意已决,即刻采取措置,以绝后患,诸位爱卿当速议章程。”

第45章 西南定策 (上)

皇帝定了调子,目标明确,就是要对西南土司做出防范。

众人心神稍定,但难题随之而来:如何应对?

方从哲作为首辅,不得不率先开口,谨慎问道:“陛下圣明,洞察祸源。然则川省主官之位,眼下暂以布政使司暂摄军务,当此危局,何人可担此重任,安定川省,威慑不臣?”

这正是众人心中所想,所有目光都投向皇帝。

朱由校显然是深思熟虑,几乎不假思索:“其一,擢四川石砫宣慰使秦良玉!即日升任四川总兵官,总理川省军事,招募兵马两万,准顿川内卫所武备,专负平叛征剿之责!”

“秦良玉?”周嘉谟眉头紧锁,“陛下!秦氏虽忠勇,然终究是土妇之身,执掌一省总兵之印符……”

他后面的话虽未出口,但意思很明白:女子统兵,前所未有,且涉及地方军政大权,恐难服众。

周阁老尚未说完,另一位阁老李邦华便跨出一步,声音激昂有力:“陛下明鉴!周阁老的话容臣不敢苟同。”

“秦将军忠义无双,其治军之才、沙场之勇,当朝罕有其匹;其麾下白杆精兵,名震天下。更紧要者,川中危局非比寻常,非此等深孚众望、洞悉地形民情、且与土司素有旧谊之宿将难以震慑。”

“昔年播州杨应龙叛乱,秦将军正是亲率白杆精锐,一鼓作气攻克娄山天险,立下平叛首功!此等功勋战绩,足证其为安定西南之不二人选。”

一番话出口,其余几人眼中都流露出赞同之色。

朱由校点了点头,“阁老所言甚是!秦良玉之忠勇才干,其部下白杆兵之精悍,确为国朝翘楚。”

他微微一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况且,唐有李娘子执掌娘子军助父开基,宋有韩世忠夫人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皆是巾帼不让须眉,建立赫赫战功。

可见国家用人之际,岂可因循旧法,拘泥于常格?秦将军既有柱国擎天之才,正当此重任!”

周嘉谟看着皇帝眼中不容置疑的光芒,以及其余几人隐隐的支持,只能将未尽之言咽下,躬身道:“陛下圣断,臣……无异议。”

朱由校点点头,继续宣布:“其二,擢四川右布政使朱燮元,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实授四川巡抚,提督军务,原四川巡抚调任云南巡抚,三年后若有功绩,则升调回京!

此君素有干才,通晓兵事,尤擅统筹钱粮、抚治地方,且在蜀日久,熟悉藩臬事务与地方情形,由他与秦良玉一文一武,精诚配合,主持川省军政大局,拱卫西南门户!”

“朱燮元……”毕自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此人确曾于川省协理钱谷,精于庶务,且有担当。此任命稳妥。”作为管钱粮的户部堂官,他对朱燮元的能力颇为认可。

对于文臣的任命,其余几人倒也没有异议,于是也默默认可。

朱由校并未停止:“川省乃重中之重,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奢安二酋若反,必波及贵州、云南!”

“云南尚有黔国公镇守云南,主持局面,而贵州兵弱……”

朱由校的声音带着忧虑:“……往年贵州征讨苗乱、剿抚不臣,往往还需依赖水西土司兵马,此乃破绽。如今水西安邦彦既有异动,贵州岂非坐困愁城,不知当下贵州布政使司,由何人主事?”

他本以为就算巡抚暂缺,布政使总该有能撑起场面的。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内阁首辅方从哲身上时,心中便是一沉。

方从哲脸上显出一丝难色,硬着头皮躬身回奏:“启奏陛下,贵州……确是艰难。前任巡抚因病告老,尚未有新任布政使委派。眼下贵州,仅有按察使张慎言与都指挥使王事圣、贵州总兵张彦芳三位大员主持三司事务,实为……主官空缺!”

“什么?”

朱由校一惊,震怒之下手中奏本拍在御案之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暖阁内众臣心头剧跳。那份刚刚因川省安排妥当而稍稍平静的气氛瞬间荡然无存!

“主官空缺?岂有此理!贵州地处水西之侧,安邦彦若反,首当其冲!贵州竟无一位能够统筹全局、节制三司之人?”

王在晋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慑住,脸色一变,下意识要躬身请罪。

然而,就在王在晋嘴唇翕动、准备开口的刹那,朱由校那双怒火燎原的眼睛深处,骤然掠过一丝清明。

他看到王在晋脸上那一闪而过的惊愕与……几分无奈,王在晋上任吏部尚书才几天?这川贵积弊、主官缺失的烂摊子……岂是王在晋旬月之内能够扭转乾坤的?说到底,这是……

电光火石间,朱由校胸中那滔天的怒火猛地一窒,他强行吸了一口气,硬生生将那已到唇边的厉叱压了回去。

“……此乃朝廷积弊!”朱由校的声音陡然低沉下来,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无奈与清醒的自责,彻底取代了方才的雷霆之怒。

所有明白人瞬间会意:这并非一朝一夕之过,而是历任(尤其是怠政的万历后期)留下的积弊与遗患!

在座的几位大臣也是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陛下赏罚分明,实乃明主!

他转向首辅方从哲,语气恢复了平静:“方先生,事已至此,亟需权宜应变之策,贵州主位悬空,军政失和,犹如群龙无首。内阁这边可有人选?”

方从哲暗自松了一口气,皇帝能及时压下震怒,直面问题,实属不易。

他立刻躬身:“启奏陛下,仓促之间,欲选一能即刻赴黔、力挽狂澜之重臣,诚非易事。然臣细思,眼前确有一人,身份、才能、胆略皆可当此危局!”

他顿了顿,声音更显郑重,“现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三善,此公刚毅勇决,通晓兵事。昔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时,正值匪患猖獗,彼运筹帷幄,剿抚并用,不数月即告靖平,威震南疆。

更兼其人秉性耿介,勇于任事,不畏艰险。当前贵州情形,与彼时南赣之危局何其相似,且以左副都御史身份兼巡抚之职,名正言顺,威望可服黔省官吏将校。”

方从哲的话音刚落,李邦华立刻跨步出班:“陛下!首辅大人所荐极是!王副宪才干卓绝,其胸中韬略,临机决断,皆为当世翘楚。

“尤为可贵者,其人一身肝胆,公忠体国,有‘王铁面’之称!值此黔省危难之际,非有此等雷霆手段、砥柱中流之臣不足以担其重任。”

臣附议首辅之荐,保举王三善出任贵州巡抚,提督军务,平靖地方!”朱由校听着方、李二人的力荐,尤其是李邦华都亲口保举,眼中疑虑顿消,取而代之的是明确的神采。

“好!”朱由校决然道,“既是首辅与阁老共同举荐,就擢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三善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任巡抚贵州,兼总督贵州军务。”

“另其所需扈从精兵、钦差仪仗,着京师三大营抽调三百精锐骑兵、一千劲卒随行护卫!务必确保其安全、快速抵达贵阳!”

他目光投向骆养性:“骆卿,派得力锦衣卫校尉随行,抵贵阳后,即听王三善调遣,协助监控军情吏治!”

第46章 西南定策(下)

朱由校并未停下,目光扫视群臣:“贵州布政使之缺?”

他直接看向吏部尚书王在晋,语气不容置疑。

王在晋早已在飞速思索,立即躬身回奏:“陛下,贵州布政使司需一稳重干练,擅长钱粮转运、抚绥地方之员,襄助巡抚!”

“臣提议,现任浙江左参政张鹤鸣,老成持重,久任藩臬,精于仓储转运,通晓政务,可为合适人选!”

朱由校此刻这才面色放缓:“允!即日擢张鹤鸣为贵州布政使,协同王三善料理粮饷民事,传旨命其即刻动身赴黔。”

“严令贵州都指挥使司、布政使、按察使三司一体戒严,整饬军备,加固城防,密切监视水西安氏动向,若有异动,随时驰奏”

首节 上一节 30/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