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8节

“到时候,辽东的官员就不会动心?那些总兵、千总、把总,看着这五十万两银子,就不眼红?”

“最后能到士卒手里的,怕是连一文钱都剩不下!“

他在后世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什么“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他一直不理解。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军队的无敌会和基本的饷银挂上钩?而其他朝代的军队不会有这样的说法?汉唐铁骑、两宋甲士,又有那个是被饷银所困。直到今天,看到那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看完这个畸形的大明朝堂,他好像隐约明白了一点。

这些个满口“忠君爱国“的文臣,日日山珍海味,却敢对前线将士冷嘲热讽:“士卒当以战死为荣,何须丰厚粮饷?“

那些个手握重兵的总兵、千总,一边喊着“为了大明!“,一边就敢把银子塞进自己的腰包。

而到了最后,最惨的只有那些普通士卒—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铠甲,吃着掺沙的口粮,饿着肚子,拿着微薄的军饷,却要在战场上以命相搏,去保卫这个并不属于他们的大明!

想到这里,朱由校胸口像是压着一块巨石,让他喘不上气。他捏紧了拳头,想起了后世考公学到的一句话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大明的必须改变,不能让那些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还饿着肚子上战场,不能让他们的妻儿老小在寒夜里啼哭。愿意为大明做付出的人,那他们的背后站的是大明,是我手中的无数甲士重骑,是我—大明天子朱由校!”

狠狠的吐出一口浊气,朱由校压下心中的激荡,轻声吩咐。

“去,将首辅和三位尚书给朕请过来”

“遵旨”

第25章 卷末小节

emmmm,绝对不是因为发错了卷所以来补救(嘿嘿)。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阅读和支持,能看到这里的人,想必是对明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或者《帝国时代》这样的热血游戏情有独钟吧!

其实,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把明末那种刀光血影、朝堂波涛与平民百姓的辛酸,混合上系统流、战争策略的快感,写出一个既有真实历史底蕴、又能让大家看得过瘾的故事。毕竟,明朝不是只有“亡国之君”和“东林党争”,也有张居正的锐意改革、熊廷弼的血战辽东、无数名将文臣的坚守与担当。

我自己是明史的痴迷者——汉唐虽雄迈,然明朝更带着一丝悲凉与悲壮之美。希望通过这个“帝国系统”的视角,能让你们也看见那些在史书上只是一行小字、却曾经鲜活跳动的灵魂。

接下来,咱们的主角朱由校还会继续操练兵营、修筑城镇,东征西讨、收复失地。南海子才刚刚开始,帝国的蓝图才刚刚展开——后面还会有更多激烈的战斗,更艰难的抉择,更壮阔的史诗。

再次感谢所有陪我一路走来的书友们。我本人理科出身,文笔肯定没有那么好,只能是细心打磨,用耐心去勾勒我们心中的那个大明!每次学到英语的时候,我总是想起那句话。“我要洋人死!”如果大明没有亡,如果大明锐意进取,没有错过那个时代,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希望我们最后在书中都能见到!

江山如画,山河无恙,且让我们在这片大明的天下里,继续征战、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帝国史诗!

—— 墨云凡 敬上

pS:不满一千字发不出去,我再水一点,别骂!

《大明风云人物志》专栏:张居正传

“在波澜壮阔的大明王朝,曾有一位宰相,他用十年时间,扛起了整个帝国的江山社稷。他是文臣中的铁腕,他是百官心头的噩梦。他叫——张居正。”

大家好,欢迎收听《大明风云人物志》,我是主播墨云凡。今天要聊的人物,是大明王朝中兴的旗帜,也是备受争议的铁腕宰相——张居正。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波澜起伏的一生,看一看,这位将万历皇帝推上权力巅峰、也因功高震主而身后蒙冤的传奇人物。

第一部分:少年得志,步入庙堂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生于嘉靖四年(1525),湖广江陵人。自幼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二岁考中进士,正式走上仕途。

张居正仕途之初并不显赫,直到入礼部、礼部侍郎任上,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政务才能。嘉靖年间,得首辅徐阶赏识,日后为他执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第二部分:登堂入室,权倾朝野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年幼的万历帝继位。张居正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执掌中枢。此后十年,他成为大明真正的主政者。

张居正深知积弊盘根错节,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挽救明朝的积弱之势。

第三部分:万历中兴,张太岳改革

张居正的最大功绩,就是推行**“一条鞭法”:把繁琐的税役合并,按田亩产出统一征银。这不仅让百姓负担更公平,还让国库充盈。

为了整肃官场,张居正又出台“考成法”**,要求官员定期考核,以政绩论升迁。官员们再也不能靠裙带、空谈邀名,人人自危,人人自励。

他还大力整顿财赋、整饬军备、重用能臣,为辽东边疆防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可以说,在张居正的手里,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万历中兴”。

第四部分:权臣之殇,身后冤屈

然而,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张居正铁腕治政,官僚集团心生怨恨;再加上张居正个人权威日隆,连皇帝也生出戒心。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病逝。刚刚亲政的万历皇帝立刻翻旧账,抄家籍没、鞭尸掘墓,张居正的家族一夜倾覆。

但乾隆年间,清高宗乾隆帝为张居正平反昭雪,褒扬其“中兴功臣”之名,历史终还其公道。

第五部分:功过评说,留名青史

张居正是明中叶之后,唯一能够真正力挽颓势的大臣。他的改革深得民心,却也因手腕强硬,结下无数政敌。

《明史》评价他:“身后,所为多废,而纪纲纪纲之端,终明世无以加焉。”这句话,是对张居正最中肯的总结。

他是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者,他的努力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明衰败的宿命,但仍然在史册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结尾彩蛋:

有人说:“若张居正再活十年,明朝或许会改写历史。”

也有人说:“张太岳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注定要在风雨中折断,却能映照出时代最后的荣光。”

结语:

好了,关于张居正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希望你在今天的节目中,感受到一位铁腕首辅的胸襟与遗憾。

我是墨云凡,我们下期再见!记得点赞、收藏、转发,支持更多《大明风云人物志》的精彩内容。再会!

第25章 《大明风云人物志》木匠皇帝的悲喜剧——天启皇帝朱由校

我再强调一次,我真的不是水字数,确实是因为本来应该发到第二卷的两章发到了第一卷,番茄他这个还改不了。大家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后续观感。

没办法,只能和大家一起欣赏:

《大明风云人物志》木匠皇帝的悲喜剧——天启皇帝朱由校

“他是木匠出身的皇帝,天性憨厚,却生在风雨飘摇的大明末世。他无心权术,却被架空傀儡;他亲手打造奇巧木作,却无力挽救大明江山。今天,让我们走近天启皇帝——朱由校。”

1620年,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仓促继位,成为大明第十五位皇帝。彼时的大明,表面上仍是礼仪之邦,但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朱由校素来沉默寡言,无心政事。面对庞杂的国政,他自然将希望寄托在那些以清流自诩、号称“匡时救世”的东林党人身上。

最初,天启帝对东林党人如杨涟、左光斗等颇有好感。因为在他的耳中,东林是正直、是清流,是可以替他治理天下的栋梁。

第二部分:理想幻灭,国事日颓

然而,现实比理想更残酷。朱由校发现,这些东林士大夫高谈阔论,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常常空谈无补,党同伐异。

他们或是只争口舌之利,或是把“风节”看得比江山社稷更重。更糟糕的是,面对辽东危机、边关告急,东林党内意见纷纭,掣肘前线军务。

朱由校本就性格软弱、缺乏定力,耳边听多了朝中互相倾轧的吵嚷,渐渐生出厌倦和无力。

第三部分:魏忠贤上位,宦官集团反扑

当皇帝在朝堂上失望透顶之时,魏忠贤恰如其分地抓住了机会。

魏忠贤原是司礼太监,深得天启帝信任。相比东林那些读书人的“官腔”,魏忠贤谄媚而低声下气,倒让天启帝觉得省心又听话。

渐渐地,朱由校将更多的政务交付给魏忠贤,魏忠贤利用东厂锦衣卫,排除异己、剪除东林。天启帝虽不喜杀伐,却在潜意识中,默许了宦官对东林的打击。

毕竟,宦官说一不二,不像东林整日空谈圣道、抨击皇帝失德。对于沉溺木作、缺乏政治耐心的朱由校而言,宦官集团反倒显得“可控”。

第四部分:短暂平稳与深层悲剧

魏忠贤的专横,让朝堂一度“肃清”。从表面上看,朝廷似乎暂时恢复秩序,辽东边防也有了熊廷弼、袁崇焕等将领出征,国事似有转机。

可这只是昙花一现。魏忠贤贪婪无度,阉党朋比为奸,朝纲更陷黑暗。东林虽被削弱,但民间对阉党恶政的怨恨,已是山呼海啸。

天启帝自己呢?他愈发沉迷于木工活计,整日在后宫搭建小阁楼、木作精巧,却将国事置于脑后。

他的性格悲剧在于,他虽不愿做昏君,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决心。任由宦官与文臣相互倾轧,他只是退在幕后,做一个安静的“木匠”。

第五部分:病逝与遗憾

1627年,天启七年,朱由校病逝,年仅二十三岁。子嗣夭折,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是为崇祯。

他一生短暂,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复杂的印记:一个被架空的木匠皇帝,一个在党争漩涡中无力自拔的悲剧君王。

有人说,他懦弱;有人说,他仁慈;更有人说,他其实是个误入帝王圈套的匠人。

结语:历史的叹息

“从信任东林到被宦官左右,朱由校的内心世界,或许只是一场漫长的逃避。木匠技艺虽巧,终究无力雕琢乱世。

他留给大明的,不只是几件木作遗存,更是一段任人宰割的亡国危局。

他的悲剧,也成了大明王朝最凄婉的注脚。”

第25章 《大明风云人物志》:困守边关的悲情将领-熊廷弼

《大明风云人物志》:困守边关的悲情将领——熊廷弼

“在那烽火连天的辽东战线,明军节节败退、国运风雨飘摇。可曾有人力挽狂澜,誓死守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位被誉为‘文武兼备,忠贞不屈’的悲剧英雄——熊廷弼。”

第一部分:家世渊源,少年志高

熊廷弼(1573—1625),字飞百,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家学渊源深厚。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熊廷弼中进士,官拜庶吉士,入翰林院修撰。起点可谓极高,可见其文采风流,才气逼人。

首节 上一节 18/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