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58节

  实际上,在战争中,底层士兵们获知的信息都是极为有限的,每个人能知道的,可能基本上就是自己所属百户里发生的事情就了不起了,而对于此外更多的事情,譬如千户官长什么样子,指挥使叫什么名字,以及更上层的八卦,就基本上一无所知了,可能知道的最多,也就是个孤零零的名字,根本和人对不上号。

  而且军队里为了防止军心动摇,一般来讲,都是禁止讨论这些有的没的事情的。

  朱雄英带领的小旗,也继续开始行军,心中却对即将到来的富良江之战充满了期待.想想看,数十万大军过江,是个什么宏伟场景?

  随着队伍的行进,富良江逐渐映入眼帘,江水滔滔,波光粼粼,仿佛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在前方。

  朱雄英站在高处远眺,只见对岸的谅山巍然耸立,如同安南军的天然屏障,阻挡着明军的步伐。

  “看来,这场仗不好打啊。”朱雄英心中暗自思忖。

  谅山作为天然要塞,阻挡着明军的南下之路,而在谅山上面,就是安南军富良江防线的中枢,也就是多邦城。

  整个富良江防线,都是以谅山为核心构建的,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而这个地方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王城升龙府的屏障门户。

  而谅山也不是一个光秃秃的山,它的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如果要在此地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马平川,直取升龙府。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可以说拿下了谅山制高点,整个富良江防线都将一览无余,大炮架在上面,明军可以无压力渡河。

  反之,如果多邦城能像南宋的钓鱼城一样钉在那里,那么整条富良江防线都是没办法攻破的。

  平原野战,安南军绝不是明军的对手,失去了最前线的关隘以后,富良江防线,就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心理底线了,富良江防线守不住,仗就不用打了。

  曹国公李文忠作为统筹征安南全局的统帅,此刻正忙碌于各路大军的调度与协调之中,他深知东路军虽然取得了鸡翎关的胜利,但西路军的进军同样关键,从西边是没有可以供大军渡河的渡口的,基本没办法出奇兵,而从西向东到谅山的路又实在难走,因此,西路军虽然先一步攻破了仙游关,可从北岸向东抵达谅山的时间,反而比东路军要晚,而两路大军只有合兵一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彻底击溃安南军的抵抗。

  攻克鸡翎关的总攻是顾成所带领贵州兵的功劳,但此前的伤亡,都是广西都指挥使司付出的,所以留守鸡翎关协调后勤的是顾成,而李文忠也没有着急进军,而是就这么在富良江北岸开始扎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量的物资和兵力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来,为接下来的南下作战做好了充分准备,而西路军也在沐英的调度下,逐渐靠拢,完成了对谅山的包围。

  对面的安南军,负责防守富良江防线的,是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除了他以外,还有车骑将军范可永、轻车将军胡烈、破虏将军潘麻休等将领,都是亲附于胡季犛的胡氏宗族或是亲信。

  此时,面临明军的大军压境,兵力和战斗力都处于劣势的胡元澄,也是紧急召开了会议。

  胡元澄坐在议事厅的主位上,面色凝重,目光扫过下方的将领们,众将均是一脸严肃,气氛紧张。

  “明军来势汹汹。”胡元澄直言道:“诸位将军,明军此时士气正盛,接下来必将全力南下,富良江防线是通往升龙府的必经之路,当年宋李熙宁之役的故事,想来大家都清楚。”

  胡元澄这里提到的“宋李熙宁之役”,是北宋和安南的李朝之间在富良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在华夏的历史上毫无名气,但对于安南人来讲,那就是仅次于蒙古入侵的大战了,属于是历史上难得的大战,因此基本上每个稍有见识的安南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而这次战役,其实是安南李朝对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李朝的反击战争,三百多年前,北宋熙宁八年,李朝发动了侵宋战争,由大将李常杰领兵,攻破北宋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在三州屠杀并俘掳民众而回。

  随后铁血大宋这次不是辱宋,是真的铁血了一回,北宋并没有献上岁币,毕竟打不过大辽和西夏还打不过你安南了?北宋君臣上下一心,调拨兵马囤积物资,于次年,也就是熙宁九年就打了回去,并且充分发扬了“得道多助”的精神,联合了占城、真腊等国。

  三十万宋军出动,很快就收复了钦州、廉州、邕州,把被安南人俘虏的百姓解救了回来,并且夺取了广源州,随后宋军水路并进,开始大规模进入李朝境内,宋军至决里隘,安南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安南军,安南军溃退。

  随后两军在富良江决战,安南军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不能渡,郭逵和赵卨便分遣兵将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又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安南军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越南军,斩杀了安南李朝的洪真太子,并且俘虏了大量安南军队,安南随后求和.不求和也不行,没了富良江防线,在不求和就可以等着灭国了,而北宋也无意于吞并安南,于是双方罢兵,都消停了下来。

  而胡元澄的意思也很明显——牢记历史教训,不要出去野战。

  如果李朝时期的安南军,不离开富良江防线去浪战,那么凭借着治水权,宋军是过不来的,即便要过江,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里可能有个很多人不解的小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安南军有治水权?按理说宋军水师不是很发达吗?

  这个问题,放到如今的明军身上也一样适用,原因很简单,安南军把富良江下游的航道给堵住了,堵得严严实实的。

  明军的水师,没办法溯江而上,所以治水权就在安南水师手里,虽然安南水师都是小破船,可明军的大船就是上不来,这也没办法,清理航道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车骑将军范可永眉头紧锁,沉声道:“司徒所言极是,从鸡翎关的情况来看,明军火器犀利,我们的步卒在平原上与之交战,胜算不大,我军必须依托地形,发挥我们熟悉地形的优势。”

  “末将同意范将军的看法。”轻车将军胡烈接过话茬:“我们可以利用谅山周围山岭和高地构筑的多道防线,层层阻击明军,而且还得派人火速前往王城求援,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兵力支持.不然恐怕支撑不住,毕竟明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东西两路明军,战兵、辅兵、民夫加在一起,如今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人数上万就漫长遍野了,更何况是这么多人,在富良江北岸展开,简直就是无边无际,如果是在南岸平视,倒是没什么太大感觉,但对于富良江防线的核心枢纽,也就是谅山多邦城上的安南守军来讲,这个视角效果就相当恐怖了,因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是相当之大。

  破虏将军潘麻休点了点头,补充道:“除了构筑防线,还需要加强水军的巡逻,能与明军对抗,靠的就是富良江这个天然屏障。”

  “诸位将军的建议都很好,还是要层层阻击明军,拖延他们的进攻步伐。”胡元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议事厅内,众将领齐声应是,不过王城那边能给他们再挤出多少军队,实在是很难说了。

  接下来,明军反而没有像是进攻鸡翎关那样攻坚,而是不急不缓地在富良江北岸继续整训,而明军的这番姿态,也给安南军整的有点懵,他们想不通明军为什么不攻坚,按理来说,明军在之前的关卡下面虽然有伤亡,但是绝对不会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毕竟明军的总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实际上,明军不攻坚,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利,而拖延下去,对明军有利。

  之所以说客观条件不利,一方面是因为多邦城没法挖地道.这座城池就建在谅山上,下面全是石头,而且高低落差极大,明军需要大角度仰攻,是很不划算的,另一方面则是等待水师。

  水师现在正在分兵行动,舳舻侯朱寿带领的水师在清理富良江下游的沉船,疏通航道,争取进入富良江,而南安侯俞通源则是在不断运送兵马向南,向清化港囤积兵力。

  大军不动如山,这时候忙碌的,除了辎重部队,就是炮兵了。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一群炮兵里,朱高煦光着膀子,露着一身腱子肉,正在多邦城下面对着城墙轰击,看得出来,他很喜欢朱雄英做的这首诗,很符合他的脾性,而过去半年多,朱高煦又窜高了一截,整个人一天能吃四五个人的饭,身形也宽阔了不少,这等巨汉,一看就是个当猛将的好苗子,都快赶上平安了。

  正五品的千户李景隆和两个从五品的副千户徐膺绪、徐增寿管着幼军的这些炮手,而幼军实际上一千多人,真正参与征安南的,也只有几十人而已,所以说是一个千户所的编制,实际上连百户都凑不够,充其量一个加强总旗,下面有七个小旗。

  因此,重新编组后管着十个人的小旗的朱雄英,其实就算是中层军官了,毕竟千户是当百户用的,但小旗还是小旗。

  而这些人操纵火炮进行远程火力打击,这时候也算是清闲,甚至能够在开炮的休息时间闲聊。

  嗯,哪怕是钢材做的炮管也是需要冷却的,不然一直开火会有炸膛的风险,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是一直开炮。

  李景隆这时候凑到了朱雄英和朱高煦这边:“你们感觉,应不应该正面攻坚多邦城?”

  这时候不需要望远镜,光是目视,朱雄英就能看到伫立在谅山上的多邦城。

  “正面攻坚不可取,多邦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我说,炮击都可以省了,毕竟还得消耗弹药又打不动。”

  说实话,想要用大炮打得动这种坚固堡垒,那得把一战时期的攻城巨炮搬出来,不过这种东西很鸡肋就是了,很少有要塞是用这个打下来的。

  站在身旁的徐膺绪说道:“还是应当等待水师疏通航道,再配合行动,方能事半功倍。”

  这时候,看着李景隆,徐膺绪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他的大哥。

  徐膺绪是庶次子,跟徐辉祖这个嫡长子自然没得比,但同样是国公嫡长子,徐辉祖的前途,其实比李景隆要光明得多,毕竟现在徐达已经开始半隐退了,不再出镇边疆,而徐达从二十年前克复大都开始,就在北平方向经营日久,这些人脉,在朱元璋默许要制衡燕王朱棣的情况下,都是要留给徐辉祖的,所以徐辉如今已经去北疆任职,然后经历自己“中枢-地方”的来回调任,就基本上可以接徐达的班了。

  而徐膺绪虽然是老二,但其实比老三徐增寿的地位还低,没办法,庶子就是这样的,因此他平常也更注重朝着朱雄英靠拢,这时候也是没事就在朱雄英身边溜达,虽然是上官,但态度很谦和。

  “所言不假。”李景隆点点头:“水师若能顺利进入富良江,我们的战船便能直抵多邦城下,届时水陆夹击,多邦城必破无疑.根本不用打,光是围起来断绝补给,困也困死了。”

  “甚至狠一点可以在富良江里投泻药,毕竟多邦城只有一口井。”

  嗯,考虑到宋末钓鱼城的处境,有时候可能虽然紧挨着江边,但是取水反而要面临敌人的威胁,所以安南人在多邦城里也打了一口井,足足挖了几十丈深的那种。

  徐增寿这时候却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水师何时能进入富良江仍是未知之数,我军若久拖不决,恐士气受损,且安南军若得到增援,战局将更加复杂。”

  这时,朱高煦满脸灰走了过来,听到几人的讨论,他咧嘴一笑,豪气干云地说:“怕什么!咱们有的是兵力,耗也能耗死他们!再者说,等水师一到,谅山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雄英看着朱高煦,心中暗自点头,朱高煦虽然性格粗豪,但他的话却也不无道理。

  战争,本就是一场总体资源的比拼,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而明军确实不需要强攻多邦城,毕竟之前强攻鸡翎关是因为只有这一个选项,但现在不是。

  朱雄英心中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考量,他转头看向李景隆,问道:“南线清化港的行动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普通的千户肯定是不知情的,但李景隆的消息可就灵通多了。

  原因无他——家父主帅李文忠。

  而且稍有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从南线发动的攻势,将对明军接下来的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毕竟,现在为了守住富良江防线,安南国内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堆在了富良江南岸,王城升龙府空虚无比,而明军也同样堆了这么多人在富良江北岸。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兵来决胜,对于兵力雄厚的明军来讲,跟子午谷奇谋不一样,哪怕失败了,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代价,而且有水师兜底,清化港怎么都丢不了,所以最多就是打败仗罢了,跑回清化港,面对水师的舰炮安南军能如何?

  “清化港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了,俞通源将军亲自指挥,目前进展顺利,一旦成功登陆,我军便能从后方威胁升龙府,配合正面进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朱雄英点了点头,只有水陆并进,南北夹击,才能一举攻破富良江防线,进而攻克升龙府,结束这场征安南之战。

  而跟之前顿兵于雄关之下裹足不前不一样,接下来的事情进展的很顺利,海运的士兵没有遭遇什么飓风,安南人仅存的外海军舰也不敢出港骚扰,明军从广东出发,已经在清化港分批登陆了足足一万一千人不要小瞧这个数字,跟近现代海军的登陆作战不一样,近现代海军光是运兵船可能都不止两千吨,但现在明军最大的战舰,也只有两千吨而已,主力舰都是一千吨的,换算到现代世界其实就是介于鱼雷艇和护卫舰之间的水平,而运兵船的吨位就更小了。

  所以,这已经是远洋水师全力以赴的结果了。

  而另一头,在舳舻侯朱寿的带领下,近海水师的行动也不慢,富良江毕竟是注入大海的,所以下游相对宽敞,哪怕安南水师竭力堵塞了,但清理还是能慢慢清理出来,毕竟北岸已经被明军所掌握,而且明军特意派了仅有的那一艘风帆战列舰过来,充当半固定炮台,风帆战列舰肯定进不了富良江,但是就在入海口那里守护近海水师拆除阻碍清理航道,南岸的安南人还真就是干瞪眼,派船过来过两次,几炮就给轰稀碎,也就不敢造次了。

第252章 渡江!

  随着富良江下游的航道逐渐疏通,大明水师的小船如同一条条银色的游鱼一般,开始溯江而上,向着中游逼近。

  之所以是小船,是因为江面虽不宽,但水位较浅,大船难以通行,故双方水师多以轻便灵活的小船为主,而相较于装配了火炮的大船,小船之间的战斗更加原始,也更加激烈。

  大规模的水战并未马上爆发,相反,双方不约而同地保持了高度的克制,明军在江北绕开谅山的地方修建了水寨,如曹操赤壁故事。

  当然,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谁都知道明军要渡江,就必须要获得治水权,而想要获得治水权,除了一场大规模水战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清晨,富良江上薄雾弥漫,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江面波光粼粼,幽深的有些令人难以琢磨。

  而两岸的水寨高塔中,大明与安南的瞭望手,都紧盯着对面的敌营。

  明军没有继续拖延了,水寨内,战鼓擂动,士兵们迅速登上战船,准备进行水战决战,来帮助大军渡江。

  从头到尾,明军都没有强攻多邦城的打算,目的就是不跟安南军在预设阵地纠缠,直接渡江。

  毕竟,多邦城威胁明军补给线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他们能够出去的基础上,而之前怕打草惊蛇,所以明军没动作,只是每天打打炮,而现在水师到位了,明军直接不装了,开始在多邦城外围修建围墙,把多邦城围起来.是的,字面意思上的围城战术,以前金人围北宋太原,蒙古人围南宋襄樊,都是这么玩的,这些重镇不怕敌人强攻,怕的就是敌人重兵围困,而己方没有援军能上来,日子久了,对士气的杀伤是非常大的,哪怕坚定如南宋钓鱼城,在没有任何希望后,也选择了投降。

  战船上,旌旗猎猎,甲光闪闪,水师的士兵们都已准备就绪。

  对岸的安南水师也不甘示弱,早就戒备着呢,随着瞭望手观测到明军水师有动静,他们同样整装待发,准备迎接决战。

  安南水师的战船虽然不如大明水师大,但船身轻便,机动性强,更适合在流速快的江面上作战。

  因为只有一条江的距离,所以双方的动作,都是瞒不过人的,不存在战役突然性,明军也就大大方方地擂鼓了。

  随着战鼓声越来越密集,大明水师的战船开始缓缓驶出水寨,向江心驶去,安南水师的战船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动。

  当两军战船还没接近时,明军的炮兵却率先开火了。

首节 上一节 158/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孤,始皇先祖,逆天立人道

下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推荐阅读